“七不出,八不归”原来是这个意思,我们一直误解了好多年!【荐读】

小维先森

<h3>  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你知道什么意思吗?</h3> <h3>  春节临近,出行的人们越来越多。有句老话儿叫“七不出,八不归”。也开始被大家提及起来。那么,究竟什么是“七不出,八不归”?</h3> <h3>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老话说“七不出,八不归”因此很多人都在农历初七这一天不出门,初八则不回家。更有人连农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这几天都算了进去。对此,有人批评说这是封建迷信,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糟粕。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h3><h3> </h3> <h3>  七不出八不归,这确实是老祖宗传下的教育人的话。其正确的解释应该是这样的: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h3> <h3><font color="#010101">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font></h3> <h3>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传下来的老话都有其深刻含义,切不可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忘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训。</h3> <h3>  您千万别误解了,“七不出门,八不归家”的真正意义,回家是最好的礼物,这句祖训也应当时刻谨记于心,激励我们去更积极努力地面对生活!</h3> <h3>图文综合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