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微风轻拂,湖面泛起粼粼波光。我怀着对西湖美景的向往,从龙翔桥坐上四路车,开始了我的西湖之旅。</p><p class="ql-block">首站六和塔,巍峨耸立在半山腰,沿着陡峭的木楼梯盘旋而上,登顶后,恐高的我一度双腿发软,但内心的力量让我站了起来,透过窗台,眼前的钱塘江波澜壮阔,三座大桥横跨其上,景象震撼。</p><p class="ql-block">下塔后,我探访了“六和典故”,了解了鲁智深和武松在此出家圆寂的故事,还有钱王射潮的传说。在六和塔钟楼,我敲响了祈愿钟,祈求心愿能随钟声传到远方。</p> <p class="ql-block">离开六和塔,我来到了虎跑寺。这里被青山翠绿环抱,泉水淙淙,鸟语啾啾。虎跑泉水清澈甘甜,是泡龙井茶的最佳选择,不少周边居民拿着大瓶小罐排队取水。走进虎跑寺,人工雕刻的大茶壶、虎跑梦碑映入眼帘,还有用玻璃罩着的虎跑泉。我特意请人拍了一张与虎跑泉老虎雕塑的合影留念。穿过虎跑茶厅,我参观了弘一法师的纪念馆,他提出的“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主张,以及创作的《送别》歌,让我对这位大师有了更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堤走,我来到了苏堤。为了纪念苏东坡浚治西湖的功绩,堤坝被命名为苏堤。在堤坝上,有一尊苏东坡的塑像和一座纪念馆,供游人了解西湖和苏东坡以及历代官员对西湖的贡献。走着走着,我来到了雷峰塔,虽然没有进去,但我对面的净寺却让我驻足。寺内有两口千年不枯的古井,传说是为了解决寺院用水困难而凿的,至今井水甘甜未枯竭。</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来到湖滨路,坐上十路游览车,直接来到浙江博物馆。馆内有多个展览厅,展示了元明清各朝代的陶瓷、青铜等多种文物,还有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良渚文化玉琮王、雷峰塔出土的阿育王塔、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民国万工轿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让我感受到了浙江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穿过月洞门,我来到了文澜阁。为了珍藏《四库全书》,1784年建立了文澜阁藏书楼。现在的藏书楼是1880年重建的,虽然《四库全书》多次毁坏,但幸得杭州多个藏书家奋力补抄,才得以保全。在杭城沦陷时,《四库全书》曾辗转于西溪、上海、福建、贵州等地,抗战后才顺利安放在浙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紧靠文澜阁的是中山公园,原来是历代帝王的行宫,为了纪念孙中山在1927年将一部分御花园改为公园。现存的青砌筑的台基和汉白玉云龙纹柱础等古迹,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我来到了西泠印社。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西湖文化历史的代表,是国内金石篆刻研究的团体。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在社馆内发现了我省最早的碑石,有“占湖山之胜,撷金石之华”的美誉。印社的两廊有齐白石、潘天寿等名人的字画,现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心中暗自决定,下次有机会一定要买套西湖风景相册,送给那里的亲人。</p> <p class="ql-block">在吴山广场山上,有一座城隍阁,两旁楹联“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据说是明代徐渭所书写的。登上塔顶,西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我漫步在南宋御街,这里有古井小巷,有来自各地各种各样的小吃美食,还有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万承志堂等百年老字号,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市井气息。</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参观了胡雪岩故居。这座百年老宅位于鼓楼的斜对面,走进故居,来到狮子楼,听说这里曾经是胡雪岩母亲居住的地方。楠木厅是家人们居住的,房间内所有的家具都是千年楠木制作的。后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建筑格局华贵气派。现在的胡雪岩故居,是十多年前经过重新维修后呈现在游人面前的。</p> <p class="ql-block">游完西湖,我来到了小河直街。这里是京杭大运河的居民区,老百姓枕水而眠,具有浓郁的水乡特色。街道两旁保留着街弄、店铺、码头等,小河直街15号有一家方增昌酱园,店铺的白墙上面有显眼的“酱”字,曾是小河街最大的酱园,里面都是做酱油、老酒、酱菜的作坊。这里的小桥流水绕古街,琳琅商铺连古城,一幅南宋遗韵十足的旧城街景让我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西湖的美景,美不胜数。我感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人间美景,不禁吟诵“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次的西湖二日游,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西湖的魅力和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