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接下来说说,怎样让文字变得生动。来看一段文字:<br></h3><h3><br></h3><div> 我爸跟我截然相反,他性格暴躁,说出的话,做出的决定,都不许别人违背。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来做,他便会恼羞成怒,俨然一座行将爆发的火山。</div><div> </div> <h3> 这段文字,写了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如果你身边有这样性格暴躁的人,看了这段文字,应该会感同身受。</h3><h3> 最后一句"俨然一座行将爆发的火山",采用了比喻句,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他不是一直在爆发,也不是正在爆发,而是行将爆发。</h3><div> "行将"这两个字用得太好了,让你读了,心生恐惧。恐怕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件事做得令他不满意,他就会忽然暴怒,暴跳如雷。 </div><div> 如果"俨然一座行将爆发的火山"去掉"行将"两个字,改成"俨然一座要爆发的火山",虽然也很精彩,但力量会弱一些。</div><div> 这就是用词的生动。</div> <h3> 从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出来,要想让文字生动,常常要采用一些修辞手法,而比喻,拟人,都是比较常用的。</h3><div> 关于比喻,小朋友们并不陌生。但是,要用得好,却没那么容易。</div><div> 不要从作文书上抄那些写烂了的比喻。什么弟弟的脸像红苹果之类的。</div><div> 要打开你的脑洞,充分得去想象,写出新颖又准确的比喻。</div> <h3> 再来看一段文字:</h3><div><br></div><div> 那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头发几乎全白了,脸晒得土黄,穿着一身普蓝色的衣服,背着一个布兜。看见钟霄出来了,老人黯淡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div> <h3> 这段文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几乎全白的头发,土黄的脸,普蓝色的衣服,背着布兜,从这些细节描写上,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一类人:生活贫苦的农民。</h3><div> 这些细节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不会让我们联想到富二代,暴发户,白领或是工人。所以我们写人物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div> <h3> 如果你的妈妈是白领,会不会有一双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啊?<br></h3><div> 应该不会。有的同学犯过类似的错误,为了在作文中强调妈妈的辛苦,说妈妈有一双老树皮一样粗糙的手。</div><div> 我们在写作时可以虚构,但虚构不能脱离生活的真实。但如果妈妈的工作不是白领,而是每天在建筑工地辛苦劳作。那么这个比喻还是可以用的,符合生活的真实。</div><div> 人物的外貌描写要和她的生活环境相符。</div><div> </div> <h3> 这段文字的比喻句:老人黯淡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容,犹如点了一盏灯。</h3><div> 把笑容比作"点了一盏灯",很有新意,又很形象。这个笑是有温度,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们隔着屏幕也能感觉到。</div><div> 一个生活贫苦的农民,脸上竟然有这样温暖的,打动人心的微笑。这个人物形象,一下子就活了。</div> <h3> 让文字生动起来的写作技巧还有很多。但不论什么技巧,最重要的,还是打开你的脑洞,找到新奇又准确的文字。</h3><div> (待续)</div>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1r941dg?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写作就是打开脑洞(三)</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