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 未来的“洋炮局1862”

丁少武

<h1><b>  重庆嘉陵江边(红岩村江对面)的大石坝二村,有一座为曾经抗战,以及新中国国防工业作出过重要贡献兵工企业---原国营江陵机器厂(今长安工业集团)。建于上个世纪的厂房翼然耸立,带有时代标志的标语在横跨数十年的墙上还能隐约可到。在数百亩的区域里,“大石坝兵工厂房”的字碑随处可见。曾经是重庆兵工业的胜地,根据城市规划,这里将要迎来华丽的转身。</b></h1> <h1>  抹浴着冬日难得的暖阳,带着一份好奇的心情,探寻走访了这座搬迁后的空闲厂区,记录下了一些碎片影像。虽现在已是人去厂空,但还会勾起老兵工人,对当年熟悉环境的回忆!因为这里有他们的青春芳华!这里有他们的激情岁月!这里有他们的骄傲自豪!</h1> <h1>  追寻着从江陵厂到长安公司发展的历史轨迹,原来背景是这样的,长安汽车的历史可追溯到1862当年,洋务大臣李鸿章在上海淞江创建了上海洋炮局,而江陵厂的历史却是从1936年,创立于湖南株洲,取名为“炮兵技术研究处”,又称“株洲炮兵技术研究所”;1941年,更名为“第10兵工厂”;1957年,定名“国营江陵机器厂”;&nbsp;1995年,长安机器制造厂与江陵机器厂合并为现在的长安公司(后来的“长安工业集团”),直到2017年整体搬迁新址完毕。</h1> <h1>  伫立在杂草丛生的厂区内,昔日曾经那些承载时代使命的老厂房不再繁忙而是渐渐沉寂,护拦、铁门已锈迹斑斑。作为陌生人,虽道不明当时厂区的宏大布局,但从残留的遗迹中,还可以辨别出大概的方位。生产车间规范的流程设置随处可见,生活区域庞大的体量亦算完备。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统计,抗战时期,包括第十兵工厂在内的重庆兵工承担了全国械弹三分之二的份额。我们应该为重庆的这些老一辈兵工人点赞!</h1> <h1>  据悉,根据概念性规划和方向性研究,在这一带,拟将打造一个以兵工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创意文化产业园——长安1862项目。主要是围绕兵工、汽车博物馆这个主题来打造,是纯粹的做文化产业。根据设计方案,整个创意产业园分为序厅、兵器生产展示厅、游览休憩区、怀旧主题体验区、时光隧道、抗战主体下沉广场、抗战历史展览馆及体验馆、军事参与性体验馆、防空洞博物馆等九大主题区。此外,还有台地休闲广场、滨江主题休闲广场(军工主题的水岸休憩空间)。还在广场中庭等位置设置兵器雕塑、场景模拟等功能区域。</h1> <h1><b>  目前,“洋炮局1862项目部”已启动运作,期待不太久远的将来,这片闲置的厂区迎来新生,成为大石坝商圏新的亮点。</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