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孙家岭,这座天上的村落,自从去年来过之后,便产生很深的情结,那山,那水,那朴实的人们,那风吹山蒲花的飞舞,还有那白菜的清香和地瓜的甘甜……<br> 思绪驱使我们再一次走进了这个美丽,古老,富有传说的村落,使我们对它的历史,环境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亲近了山村朴实的人们☕☕<br> 由于去年大家在山蒲荡玩的很开心,照片也很漂亮😊😊同学们对山蒲情有独钟,再加上大部分同学今天是第一次来,对山蒲荡是既神秘又向往,所以我们今天计划是先去山蒲荡再爬卸石棚寨!<br> 在开车经过惊险刺激的盘山路之后,我们仍然将车停在村子西面的小广场上,看出来,泽刚应该是第一次开车走这样的山路,有点小紧张😓😓我去年来过,所以紧张感大大降低!</b></h3> <h3> 今天天气不错,没有风,阳光明媚,老乡们已经在广场上聊天晒太阳了😊😊在简单的和他们打过招呼之后,我们沿村后边的路前往山蒲荡!</h3> <h3>今天来玩同学的比较多😁😁</h3> <h3>红红,鲁青,泽刚,晓民,艳萍,花花,都是第一次来这里玩,有点小兴奋😊😊</h3> <h3>嫂子,小妹也是第一次来这里玩🌹🌹</h3> <h3>发小同游🎂🎂</h3> <h3>独行侠👦👦</h3> <h3>军哥和艳萍上哪都很会抢镜💝💝</h3> <h3>青!你是真捣蛋啊😱😱<br>小军哥,你没试着疼吗😏😏</h3> <h3>秋去冬来万物休,<br>唯有柿树挂灯笼!</h3> <h3>熟透的柿子,火红火红!</h3> <h3><br>喳喳喳喳,喜事到家!<br>喜鹊报喜,柿柿如意!<br>红红火火,过大年!</h3><div><br></div> <h3> 好美而感人的画面,这应该是一对母子,透过相机的镜头我顿足观察了好半天,下面的喜鹊啄下柿子不停的喂上面的喜鹊,一口一口,一口一口……母爱是所有母性伟大的天性!</h3> <h3>身后是卸石棚寨!</h3> <h3>看!孙家岭在那👆</h3> <h3>山脉是那么那么的漂亮👍👍</h3> <h3> 可能是第二次来的缘故,感觉路并不像第一次来的时候那么远,很快到目的地了!</h3> <h3>草地上面撒个欢😁😁</h3> <h3> 摘一朵山蒲花,用力搓动,白色的子花随风飘散,漫天的缤纷与绚烂,不沾染一丝尘埃,飞向远方……</h3> <h3> 大家还记得吗😊😊去年来玩有人掉到了山蒲荡的坑里,这次为了安全起见,没有进到蒲荡深处😁😁</h3> <h3> 只要玩的开心,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下午快两点了,有人已经饿得呱呱叫啦😄😄该下山吃饭了,今天的计划又不能实现了😞😞</h3> <h3> 开心哈😁😁总是不感觉累,往回走的路上跟着艳萍学跳鬼步舞👻👻</h3> <h3> 在长铗和军哥的带领下,我们雄赳赳气昂昂滴进了村庄😁😁</h3> <h3>村东边的老宅子,已无人居住!</h3> <h3> 现在的孙家岭住的几乎都是老人,年轻人为了工作、生活方便都搬到城里住去了,老人们说城里住着不习惯,其实是离不开这百年老屋,离不开这祖祖辈辈的乡愁!<br> 没有早联系好,只能挨家挨户打听,买地瓜白菜!</h3> <h3> 朵朵、红红没在农村呆过,看到什么都很新鲜!</h3> <h3> 注意旁边那个小小的关帝庙了吗?<br>是前几年翻盖的,但两边的石刻对联可是旧物:<br> 马过五关思汉主,花开三月想桃园。<br> </h3> <h3>几百年的老槐树!</h3> <h3> 孙家岭人安逸而又幸福,孝顺,互信,互助是老辈传下来的传统美德👍👍</h3> <h3> 山泉水已经通过管道引进到了各家各户,村民用上了山泉自来水,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肩挑,车推,甚至到山下拉水喝的历史☕☕</h3><h3>这里的山泉水,清澈甘甜,还有多种微量元素,养育了祖祖辈辈孙家岭人。我也听取了盆友[在水一方]的建议,带了几个空桶来,灌了满满的四桶,回家泡茶喝☕☕</h3><h3> 别说,泡出来的茶真的味道不一样,清香醇厚,带着泥土的芬芳!</h3><h3><br></h3> <h3>又是满满的收获,地瓜,白菜,小米整整三后备箱!</h3> <h3> 我想信,在村委的带领下,勤劳的孙家岭人,生活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村子也会建设的越来越漂亮!</h3> <h3> 我们带走的不是白菜地瓜小米,我们带走的是纯朴、好客的孙家岭人浓浓的情义!</h3><h3> 再见了,孙家岭!</h3><h3> 这一次的到来,又一次加重了我们和孙家岭不舍的情结,,,,,</h3> <h3><b> 两次去孙家岭都没能去卸石棚寨,回来之后心情十分不爽,心里不甘,于是三天后又约老曹去了一趟卸石棚寨😁😁<br> 卸石棚寨,又名唐赛儿寨,是明朝农民起义军领袖唐赛儿建立的。<br> 唐赛儿,山东滨州人,白莲教教主,明朝初年(1420年)在山东益都(今青州市)西南山区卸石棚寨,聚集上千信徒,率众起义,在首先攻下了青州之后,又派部下连克莒州,即墨,声威大震,队伍也迅速扩充到几万人,振动了京师,在诱骗招降被拒后,永乐皇帝朱棣急派安远督候柳升和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前来镇压,最后被包围于卸石棚寨,终因寡不敌众战败,但唐赛儿等人却不知踪影。朝廷听说唐赛儿削发为尼,便下令屠杀上万名僧尼,仍没有找到,为了避免朝廷再滥杀无辜,唐赛儿挺身而出,最后被凌迟而死。<br> 关于唐赛儿的死还有另一种说法,在凌迟之时唐赛儿化青烟而去,她没有死,一直在民间传教!当然,这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了!<br>后人为了纪念她,就把卸石棚寨改叫唐赛儿寨了!</b></h3><h3><br></h3> <h3> 穿过村子有一条上山的路,虽有点陡,但并不难走,不到半小时便到了山顶!</h3> <h3> 右拐,沿着一条小路,穿过一片丛林,进入一个铁丝网栅栏门便是太和山风景区了,栅栏门是方便护林员出入的,护林员就是两个孙家岭人!</h3> <h3>栅栏门旁边立一块巨石,上面刻着:<br>安全与我同行,<br>防火责无旁贷!<br>小字写着:文化圣地,度假天堂!<br>还有好客山东的‘’图案‘’!</h3> <h3> 右前方300米左右有两个导弹发射洞,它和我们去年在寨子西边看到的两个洞口是否相通,因大铁门紧闭上锁,不能进去而无法确定。护林员告诉我们,这里曾住有一个导弹营,也确实有导弹,那时不让靠近,中日友好之后导弹和军队便撤走了!<br> 前几年为了旅游,吸引游客,安了几个假的,即使这样也引起了日本的外交抗议,上级政府责令拆除了😄😄<br>(1)西面的洞口<br>(2)东面的洞口<br>(3)前几年安装的假导弹</h3><h3><br></h3> <h3> 洞口旁边同样有块巨石,石头山同样刻有旅游宣传的标语和好客山东图标!<br> 老曹在洞口留下了咱们族群的标记〔汞山84族〕👍👍<br> 老曹,你应该趴下抬起一条腿,在墙边尿一泡,留点气味😁😁</h3> <h3>沿台阶上去,便来到洞口的上方,顶部巨石东面刻有大大的‘寿’字,北面刻有‘灵气’二字!</h3> <h3> 在巨石顶部,也就是这个山头的最高处,很是平坦,有一个怪异的图案,方形凿痕正中间镶嵌着一个铁钉,铁钉是铸造的,好像有些年龄了,上面有字已认不清楚了,只看清一个‘济’字,,,<br> 我猜想这应该和卫星定位有关,也许是安装雷达的地方,既然有导弹就免不了有雷达和卫星定位的设施,何况又是在洞口的正上方,山的最高处,铁钉上的‘济’字说明归济南军区管辖,,,下次来一定搞明白🚀🚀</h3> <h3> 不远处有个这样的装置,我想这不应该和军事有关,应该是通讯和监视深林火灾的设备吧,不管咋样,我感觉这座山好有军事神秘感⭐⭐👧👧</h3> <h3>这是用相机拉过来的太和寺景区!</h3> <h3> 沿山脊一只往北走,在经过刚上来的地方不远(上来往左拐的地方),看到了几处倒塌的石墙,足足有数百米,直到视线消失!</h3> <h3> 这应该就是唐赛儿寨的寨墙了,据村民们讲寨子的规模很大,一个大寨又分做东、西、南、北四个小寨,每个小寨中都有一个自然天成的制高点,四个制高点遥相呼应,而南寨最高,由山寨的领袖人物居住。寨顶有清同治二年所立石碑,记录了唐三寨由来、还有舂米石臼等遗物。<br> 由于刚才爬山太急,出了一身大汗,这里这里风很大,一吹冰飕飕的,害怕感冒,就和老曹商量一下不在往前走了,留点想头下次再来吧😊😊</h3><div><br></div> <h3> 再见了,孙家岭!<br> 等着春暖花开,满山烂漫时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h3> <h3> 最后我再一次借用一下朋友的博客照片,提醒一下朋友们,山高,路陡,下雪尽量不要去玩,更不要酒后驾车上山,切记切记!</h3> <h3><b>前一段时间,犯了颈椎病,头晕眼花,疼痛难忍,不能低头,出去玩的照片整理的晚了一些,抱歉!!</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