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小微文字

<h3><i><font color="#010101">临近新年,卖货郎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卖油苕、扫帚、针线、木梳瓜、茄、菜蔬等应有尽有。</font></i></h3> <h3>  翻翻日历,明天就进腊月了,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进入腊月后,年味越来越浓了。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h3> <h3><i>民间有跳灶王的习俗。乞儿三五人为一队,扮灶公、灶婆,各执竹枝噪于门庭以乞钱。</i></h3> <h3><i>一年辛苦到腊月,家家户户舂米,因为腊月的米坚实,舂时少损耗。</i></h3> <h3>  以前,没有进腊月,我就开始搞卫生了。今年本想找保洁公司来给做一个整保,可是那家公司告诉我说,现在工人太忙了,年前安排不了。我也不想找别人了,好在我家10月份刚擦完玻璃,看上去还很干净。抽油烟机我也找人清洗过了。</h3><h3><br></h3><div> 那天和保洁公司通完电话,我就和老张说,完了,人家不给咱们干了。老张说,那就不要干了,过完年再说。我跟女儿说,女儿也说,就等年后再做吧。他们俩说的话,也是我心里想的。可是,好像就这样什么也不干的过年似乎没有点仪式感,不符合我的生活理念。</div> <h3><i>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i></h3> <h3><i>祭灶时,给小儿买饴糖(即胶糖、麦芽糖)以求上天降好事。</i></h3> <h3>  于是,我就想,还是自己干干吧。我想了一下先干什么。我家吊顶有几块开胶了,必须用胶粘一下,不然就擦不了,使劲一擦,就捅开了,所以,先买胶。</h3><h3><br></h3><h3> 昨天我就想去,可是早晨起来突然觉得腰疼,几乎不敢用力,我一想,坏了,这可是一个大事儿,腰说什么也不能坏。于是,昨天我就什么都没有干,连地都没有擦,吃完早饭就躺在沙发上,把盐袋在微波炉里打热,开始热敷。一躺就是两个小时,读了几篇散文,不是手机里的,是纸质读物。</h3> <h3><i>家家户户买春联贴春联,祝福新的一年。</i></h3> <h3><i>贴门神,新的一年,将军保吉祥。</i></h3> <h3>  中午,简单做了白菜豆腐面条,吃完了,就躺在床上,继续热敷,一个下午读书,柏邦妮的《老女孩》她写的不错,挺生动的。一直到做晚饭的时间,才起来炖带鱼。热敷了大约4——5个小时,好受多了。就这样,我带病坚持做了老张同志学习的带鱼新式炖法。是不是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快过年了,大家可以学着做一下,倒是挺好吃的。</h3><h3><br></h3><div> 带鱼切段,腌制,用料酒,盐,葱姜水,花椒,大约腌制半小时以上。炸带鱼前将每块带鱼裹干面粉,少用油,煎炸的成分,煎炸至两面金黄。最关键的部分来了:做一个酱汁。需要的原料有黄酒,没有黄酒用白酒兑一些水,黄酱,香油。这些原料是1:1:1。炖带鱼一次用量一大汤勺。可以多做一些,留着用。做法:热锅,倒入香油,倒入黄酱,翻炒,再倒入黄酒,翻炒,出香味关火。</div> <h3><i>年三十,放爆竹。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i></h3> <h3><i>除夕黎明打粪堆,但求万事如愿。</i></h3> <h3> 再重新起锅放油,炒料,放入大蒜瓣,量要大,一头蒜要多,炒至金黄,放入葱姜,大料,煸炒出香味,倒入炸好的带鱼,多放一些醋,放糖,放一大汤勺炸好酱料,放水没过带鱼,小火炖20分钟,大火收汁即可出锅。带鱼鲜香入味,毫无腥气。</h3><h3><br></h3><div> 做了一顿晚饭,腰疼也减轻了,晚上又热敷了一晚。今天早上,觉得好了很多。想想也许又是疑似流感,就又喝了两杯小黄姜粉,到下午就满血复活了。看来我就是一个干活的命。</div> <h3><i>儿孙长大又一岁,长辈给压岁钱。</i></h3> <h3><i>从宋朝时起,以鸡冠花供祖风靡京城。</i></h3> <h3> 今天下午,朋友来给我送买的毛衣。朋友也是认识了30多年。想想刚认识她的时候,她刚结婚还没有孩子,我们同住一个铁路宿舍里。她和老张在一个单位上班,有一次老张带女儿去单位,放在她们打字室里,她下班带女儿回家,在她家吃完饭才从回来。现在她的女儿都研究生毕业了。</h3><h3><br></h3><div> 我买的毛衣就是她学习服装设计的女儿推荐的外单甩货品,都是大品牌,质量和做工都很好,我女儿选了两件,我选了一件,今天看实物,真是物有所值。我之所以看图片就要,是因为我相信她女儿,她女儿如果选中的东西,一定是品质上乘的,因为她女儿做过时尚杂志的编辑。我跟她说,这个货源是否充足?如果充足,真的可以开个服装店卖衣服了。</div> <h3><i>古代拜年不必进府门,送上名片给主人送去祝福。</i></h3> <h3><i>新年前后,迎亲嫁娶较多,姑娘家会在婚礼前展示嫁妆,富裕人家有十抬之数。</i></h3> <h3> 我们喝茶聊天,彼此说着孩子们的想法和我们的差距,都一致认为我们已经落伍了,不能理解她们的世界。我们以为好的生活,未必是她们想要的生活。所以,我们就安静的做个看客,她们需要的时候,能帮就帮。其实,现在是我们需要她们,尤其是我们家。</h3><h3><br></h3><div> 又扯远了。快过年了,快过年了,快过年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还是要打起精神来干我那些有仪式感的活。今天翻翻微信,看到了这个介绍古代过年的图片,太好看了。</div> <h3><i>唐代结婚有男拜女不拜的习俗,谓之新妇不跪。</i></h3> <h3><i>元宵节,走百病摸门钉。多走走去百病。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i></h3> <h3> 在古代,没有春晚,没有手机,没有朋友圈,古人是怎么样过新年的呢?王弘力老先生所绘的《古代风俗百图》带我们回味那遥远的年味,感谢王弘力老先生用绘图记下了这些风俗习惯,回望古人淳朴鲜活的原生态,传承古老智慧的民间习俗。</h3><h3><br></h3><div> 我们也按照古代这些仪式,差不多的准备一个春节吧。</div><div><br></div><div> 这些图一下子就过到三月三了。</div> <h3><i>正月十五赏花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这个传统。</i></h3> <h3><i>二月二日,迎富,古人携鼓到郊外游玩,早出晚归。</i></h3> <h3><i>年年春打六九头。立春日,有鞭春牛的习俗。</i></h3> <h3><i>三月三,姑娘小姐纷纷踏春放纸鸢(风筝)。</i></h3> <h3><i>荡秋千也是女孩子们喜欢的游戏。</i></h3> <h3><i>姑娘们吟诗作对,打闹取笑。</i></h3> <h3><i>集市上,耍猴人在让小猴子表演,小儿笑呵呵。</i></h3> <h3><i>男子的休闲娱乐之一,蹴鞠,即今日的踢足球。</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