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鄱阳三千年

朗月清风

<h1><font color="#191919">  "闲云野鹤",自古就是官场以外文人雅士追求的生活状态。哪怕到了今天,依然是一些"闲人"如我的理想生活。"闲云"容易看到,"野鹤"总是无缘相见。没见过野鹤,谈何体会野鹤的境界。于是很早就想看看野生鹤类的念头,去年没去成,也就有了2018年第一拍就拍白鹤的计划。元旦一过,人在广州,心在鄱阳湖,这种日子最不好受。</font></h1><h1><font color="#191919"> 白鹤,拍鸟的人都知道这是一种生活在沼泽地的大型珍稀涉禽,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不到四千只野生白鹤;白鹤在中国文化里早就是一种吉祥之鸟,能看到拍到白鹤,对拍鸟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幸福。眼看就要到月中了,看看鄱阳湖区天气预报不错,赶紧定了飞南昌的机票。周四早上八点我们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早上九点半就到了南昌。人急起来,真是有办法比白鹤飞得还快。上了事先联系好的当地司机的小轿车,下了高速一路沿着鄱阳湖大堤跑,两个小时就到了鄱阳湖湿地。冬天的鄱阳湖不再烟波浩淼,变成了一个大草原,低洼地带,随处可见一群群过冬的天鹅鸿雁等冬候鸟。在五星农场一片500亩的藕塘里,几百只白鹤在这里觅食过冬。伴随它们的有鸿雁和天鹅,还有它们的近亲灰鹤。人未到藕塘,已听到洪亮的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果然名不虚传。鹤声仿佛从《诗经》一路传出来,穿越了三千年的时空,传到了到鄱阳湖。<br> 白鹤虽不是我最早拍到的鸟类,却是最先进入我记忆深处的鸟类。幼年时有白色大鸟飞过故乡的天空,大人们就说这是白鹤(其实是白鹭)。读书启蒙年代,每每看到图画里的仙人乘鹤从天而降,更对道骨仙风的白鹤肃然起敬,仙鸟观念油然而生。再以后知道了白鹤其实是濒危鸟种,它们不是仙鸟,却因为栖息地逐渐被人类蚕食,世上已经所剩无几了。一般人自然没有机会看到它们,没想到缘分未绝,因为喜欢上拍鸟,我有了看到这种梦中仙鸟的机会。<br> 鹤文化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鹤鸣九皋"、"松鹤延年"的形象深入人心,根植于汉民族的灵魂深处。以丹顶鹤白鹤为代表的鹤类仪态端庄大气,三千年前已经彻底征服了文人雅士。鹤早已成了长寿吉祥的象征,成了隐士高人最佳抒怀意象。北宋林和靖“梅妻鹤子”,千古美谈。"闲云野鹤"自古就是中国文人的终极追求。唐人崔颢的《黄鹤楼》千古传颂,其中"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一句,更将白鹤形象仙化入人心。世上并无黄鹤,古人眼中的黄鹤就是白鹤。黄鹤楼位于武汉,这里是长江流域,是白鹤传统的越冬栖息地,这时候的白鹤终日忙于觅食,身上的羽毛难以保持洁白,亚成鸟这个时候黄色羽毛未褪,看起来就是黄色的。</font></h1><h1><font color="#191919"> 几百只白鹤就聚集在鄱阳湖大堤外几百米的一个近500亩的藕塘,这是白鹤第六年选这里作为冬天的饭堂。这可苦了藕农,年年被白鹤吃光藕种,面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们束手无策,准备转种水稻。一批南昌当地民间爱鸟人士为了保住这块白鹤觅食地,用众筹平台筹集资金租下藕塘。白鹤得以继续有了一块食物充足的觅食地。观鸟拍鸟人也有了近距离接触白鹤的机会。因为我去的当天恰逢天气晴朗,白鹤也显得格外精神活跃,嘹亮的歌声,高贵的气质,优雅的打斗动作,着实让我亢奋了一天,圆了多年的夙愿。</font></h1> <h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h3> <h1>  白鹤,别称西伯利亚鹤、黑袖鹤、修女鹤、雪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象征吉祥长寿;通体洁白的羽色纯真素雅,因此也代表吉祥如意。</h1> <h1>仙鸟降临鄱阳湖,这里自古就是白鹤的冬宫,它们比人类更早来到这里。</h1> <h3>小天鹅</h3> <h3>鸿雁</h3> <h3>灰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