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行当365】036、秧歌艺人

王颂

<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036、秧歌艺人</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div> 秧歌,中国民间一种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舞蹈,源于插秧耕地的劳动生活,与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所唱的颂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戏曲、杂技、武术等技艺与形式,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2006年,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 <h3>  秧歌的表演者大多为民间社火艺人,也有不少是普通的百姓。扭秧歌不分男女老少,着上盛装,摆动彩扇,或扮成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伴着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和曲调,边舞边走,尽情扭跳,变换各种队形,其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花样翻新,生动有趣。</h3><h3>  秧歌内容包含量大,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又富于变化,再加上扭秧歌舞蹈动态丰富,使看秧歌的人也心情愉悦,因而不但成为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快活和欢乐,舒缓身心疲卷的一种健身方法,也成为大型群众性娱乐、欢庆、宣传的一种主要形式。</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上照片摄于国内各地)</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陕北秧歌</font></h1><h3>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西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米脂的一种伞头秧歌最具代表性。秧歌队在一名持伞的"伞头"带领下,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沿村到各家表演,以此贺新春,祈丰年。</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上照片摄于陕西榆林、延安等地)</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满族秧歌</font></h1><h3>  满族秧歌,是东北地区满族人民长期创造积累的艺术财富。踩在板上,扭在腰上,花样繁多的“手中花”,节奏明快富有弹性的鼓点,哏、俏、幽、稳、美的韵律,都是满族秧歌的特色。其红红火火的场面、丰富的舞蹈语汇、情趣盎然的姿态和灵动活泼的表演风格,将满族群众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br></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上照片摄于吉林省吉林市农村)</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秧歌比赛</font></h1><h3>  近年来,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对各地的秧歌进行了搜集和整理,把这一民间艺术搬上文艺舞台。许多艺术院校把秧歌列为中国民间舞蹈的必修教材。体育部门还将秧歌纳入了“健身体育”的范畴,编创了规范、易学的“健身秧歌”,成为全运会、农运会、民运会等大型综合赛会的表演或竞赛项目。</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以上照片摄于第七届全国农运会秧歌比赛)</h5> <h3>  如今,在中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社区广场,随处可见扭秧歌的人群。红红火火的场面、情趣盎然的表演风格,生动传神地展现出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农历春节和正月十五元宵节,城乡村镇都要组织秧歌表演或比赛,互相访拜,比歌赛舞,以此抒发愉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摄而说之</font></h1><div><br></div><div>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谚语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div><div> “三百六十行”中的这个“行”,应泛指的是行业,也就是社会的分工,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当然,也可理解为“行当”,即指按生产同类产品或具有相同工艺过程或提供同类劳动服务划分的工种类别。</div><div> 其实,就社会的分工而言,又岂止三百六十行?尤其是现如今,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的许多旧行当逐渐边缘化甚至退出历史舞台, 新的行当又在不时产生,呈现出一种优胜劣汰之势。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各种行当林林总总,目不暇接。所以,“三百六十行”并不是一个确数。 </div><div> 今天我们所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应该是针对健康行业、于民生于国家有益的行业而言。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至最后告别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每一天,举凡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生老病死……有谁能不和“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些行当发生密切联系呢!</div><div> “图说行当365”,是我在整理过去拍的图片资料时编的一个“副产品”。之所以是365行而不是360行,也仅仅是为了凑够一年的天数。我选择的职业行当(有些可能算不上行当,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摄影视野和履痕行迹。许多有特点、有历史价值的行当没有列入其中,只是因为我个人没有拍摄到与之相应的图片资料。正所谓“非不为也,实不能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iv><div><br></div><div>(王颂|图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下一篇:037、皮影艺人</font></h3>

秧歌

行当

三百六十行

摄于

满族

扭秧歌

表演

艺人

舞蹈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