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长大我在牵挂

许昌解淑云

<h3>1983年春,儿子100天留念。</h3> <h3>1986年,带儿子到西湖公园,身后是百花亭(现在叫德星亭)</h3> <h3>这是1987年,我带儿子到开封旅游。</h3> <h3>1988年,带儿子到武汉旅游,在黄鹤楼前留影。</h3> <h3>这是1992年,在许昌市二中过渡楼前,儿子抱着他的阿黑,郭武老师给我们拍的。</h3> <h3>这是1993年,带儿子到白沙水库写生。</h3> <h3>在白沙水库。</h3> <h3>儿子还在撒娇。</h3> <h3>1996年,和儿子一起登华山。</h3> <h3>1997年,和儿子一起去张家界,我感冒了,是儿子在到处跑着买的药。</h3> <h3>1994年,我和儿子在妹妹家。妹妹给我们拍照留念。</h3> <h3>这个是1991年带儿子到青岛旅游,在海边。</h3> <h3>1994年,该上中学了,我们留个纪念。</h3> <h3>这是在将要搬新家了,留个影吧。</h3> <h3>儿子上中学,常常与我比高低。这是在二中家属院的家中。</h3> <h3>1995年,在许昌南大街南悟真留影。</h3> <h3>1998年,儿子上高中时的留影。就爱穿这件上衣,倔的很,不换衣服,说这件衣服有点色彩,只能依他。</h3> <h3>这是在姥姥家的留影。</h3> <h3>这是2006年,儿子和我一起参加旅交会时的合影。</h3> <h3>2012年,儿子结婚了。</h3> <h3>2014年,儿子有儿子了。</h3> <h3>2017年,儿子有女儿了。</h3> <h3>  儿子成家了,结了婚带着媳妇就离开了我的家,去了南半球想自己奋斗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家。</h3><h3><br /></h3><h3> 儿子在家时我们经常是不停地吵吵嚷嚷,总感觉他就长不大。在家里腻腻歪歪一会儿喊一声&quot;妈&quot;,烦得我常说他的童年怎么这么长,什么时候才会长大,才会自己立个家。他留在我身边,又担心他会成啃老族,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找不到工作成不了家。谁知道,他野心勃勃一离开家就是漂洋过海,跑到了南半球去闯天下。这次回来,带上媳妇就走了。这一走,就像带走了我的一个家,让我的心一下子就空空落落的,剩下的只有那无尽的牵挂。</h3><h3> 以前儿子也常出远门,上学、打工,也有牵挂,总是感觉我这儿永远是他的家,逢年过节他总会记着回家。我奋斗出来的家总能拴住他。但这次就不一样了,娶了媳妇就是成了家。儿子有了自己的家,逢年过节他也不一定再回我的家。所以,这次儿子媳妇离开家,带走了我温馨、和睦、热闹的家,给我留下的只有那无尽的牵挂。先是牵挂他们是不是平安到达;接着牵挂他们那里的天气是不是还很冷,有没有变化;又牵挂他们是否有地方安身,再牵挂他们的工作怎么样了;牵挂他们会在异国他乡安一个什么样的家。牵挂最多的还有人家那么好的姑娘嫁给了他,他能不能养得起人家……</h3><h3><br /></h3><h3> 哎!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就成了终生的牵挂。母亲对孩子的牵挂一辈子都不会停下,牵挂成了人生的重要部分,牵挂成了生活中品味的酸甜苦辣。母亲的牵挂,是慈母至真的思,是母子至真的情,是对孩子至真的爱。牵挂是灵魂絮语,是心灵对话,深深的祝福和默默的祈祷。其实不管是谁,当我们走进人生,就走进了牵挂;拥有了牵挂,便有了感情的寄托。&quot;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quot;,是充满亲情的牵挂;&quot;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quot;是溢满乡情的牵挂;&quot;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quot;是徜徉恋情的牵挂;&quot;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quot;,是牵挂的缺憾;&quot;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quot;,是牵挂的寄托;&quot;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quot;,是牵挂的蕴含 。</h3><h3> 正是有了浓浓的牵挂,才有了&quot;孟姜女哭长城&quot;的千古绝唱,&quot;梁山伯与祝英台&quot;的悲欢离合,&quot;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quot;的妙句佳章。它们都描述着因牵挂终致面容渐消瘦,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留给我们一份至真至诚的悲凉的美丽。</h3><h3><br /></h3><h3> 牵挂,是心灵的呼唤,是心灵的回应,是心灵的对话。它没有功利、没有杂质、没有虚假。它不会让人患得患失,不会让人缺乏安全感,不会让人凄凉寂寞。牵挂,是心灵的归宿,是前进的动力,是缠绵的甜蜜。懂得牵挂,才能知道珍惜。突然感觉感情才是人最珍贵的财富,牵挂才是生命悸动之美的体现。母亲牵挂儿女,是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旋律,是最纯的人性,最真的慈爱。世上会有不孝的儿女,但永远不会有不牵挂自己孩子的妈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