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太极拳不可无意念(王辉)

涿州市太极拳协会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太极拳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圆活轻灵、对称平衡、呼吸自然的拳术,是意识(心)、呼吸(息)、肢体(身)三者紧密结合的运动。</h3> <h3><font color="#010101"> 太极拳既然包含了导引术,那么导引就离不开意识即意念。所以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不论是前进后退,左旋右转,对拉拔长还是击拳出掌,折迭转换,分脚蹬脚等等都离不开意念。意念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个套路的运行之中。对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不容有丝毫的断意,必须做到意念贯劲无微不至。意念在无形中促使着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发挥作用。</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nbsp; 意念是人脑潜在功能的一种活动,这就是说,人的肢体通过人脑的意识引导就能与“气”发生关系产生一定的气感。“意到气到”,“以意领气”,所以通过意念赋予肢体一定的信息量,就会产生气化所带来的肢体感觉和反应,我们称之为气感。那么我们在练拳时就要十分清楚地知道每个动作意念所对应的位置。</h3><h3>&nbsp;&nbsp;&nbsp; 所以在练拳中如能用意得法、拳架正确、运气顺畅,一旦气血贯通,全身内外会有一种与平时完全不同的感受。脊柱自下而上有一股暖流上升,手掌指尖有针刺,发热、发麻、发跳,手臂沉重,全身皮肤有膨胀之感。身体内外出现的感觉现象的不同取决于修练的程度和层次的区别,因人而异。感觉反应不可求之是自然产生的结果,随着道行的深入感觉反应也随之消失。这些身体出现的感觉反应会使习练者产生一种情意浓浓、妙趣横生、心旷神怡的意境。这些现象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述的。</h3> <h3>  如果练拳时意念不集中,杂念扰身,心神不定,身形不正,下肢走无定向,手忙脚乱,动作不规范,不符合拳理拳法的要求就会动作无循序,杂乱无章,即谈不上太极拳的神韵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只有套路动作规范、正确,身法中正符合太极拳拳理、拳法的的太极拳架,才会有正确、端正的太极拳之“意”,没有“形”的基础,就不会有真“意”的存在。<br></h3><h3>&nbsp;&nbsp;&nbsp; 以传统杨式85式太极拳而言,你想练好这套拳,真正掌握太极拳的真谛,除了有良好的武德外必须从头至尾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按要求去学练,并要反复揣摩,认真领悟。只有学会和掌握了每个动作的形,以及招法要领,领劲的方法,劲点的正确位置,技击的基本含义和其总体的结构,才可初步对这套拳有所认识,这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这一过程是相当长的,也是相当艰苦的。想投机取巧,走捷径那只能死胡同一条。 只有经过反复习练、细心揣摩,对太极拳的基本内涵要求,对八门五步,内外三合,虚实变化,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眼神眼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后,才能逐步地加“意”的训练。</h3> <h3>  练好外“形”,是重“意”的前提。如果不去重视形的规范,练拳摇头晃脑、前俯后仰、东歪西斜的话,他的意就随形而乱,假想有意,也是假意。太极拳"形"的质量,决定于“意“的质量。形正意就正,形乱意必乱,意念是练太极拳的根本,所以练好太极拳不可无意念。<br></h3><h3><br></h3><h3><br></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