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乐水行之陶然亭湖 2018年1月13日

孤鸿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今天我们绿家园乐水行走陶然亭湖。在暖暖的冬阳下,我们兴致勃勃围着湖走了一圈。</b></p> <h1><b>  冬日的陶然亭湖面结满了冰,适逢盛大的冰雪嘉年华,大部分湖面变成了人造滑雪场。尽管看不到湖面波光粼粼,我还是想知道陶然亭16.15公顷湖面的水从何处来?到何处去?遗憾的是之前在网上没有找到答案,陶然亭湖河长信息栏上的信息这样说:"陶然亭湖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现水面面积约16.15万平方米,平均深度约1.5米,河湖水进水口位于湖的的西南角;出水口位于湖的东北角……"读完了仍然是一头雾水。</b></h1><h1><b> 到底陶然亭的水从哪里来?我们乐水行园林专家杨春林先生给出了他的说法,杨老师说,陶然亭和莲花池是姊妹湖,是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冲积扇形成的两个湖,是永定河退缩后留下的痕迹。河水从北京的西北角流至紫竹院、石碑胡同、绒线胡同,流入陶然亭湖。</b></h1><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  陶然亭公园只有66年历史,但陶然亭却是</b><b>清代的名亭,是中国四大名亭</b><b>(滁州的醉翁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杭州的湖心亭)</b><b>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b><b>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b></h1> <h1><b>  建于清康熙年间的陶然亭在湖心岛的慈悲庵里,而慈悲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b></h1> <h1><b>  陶然亭内侧黑底金字匾额上篆体的&quot;陶然亭&quot;三字是齐白石题写的。两侧楹联&quot;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quot;,据说是近代著名政治家、同治和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书写的,另一说是翁方纲写的,存疑。</b></h1> <h1><b>  陶然亭内上悬匾额金色&quot;陶然&quot;二字是建亭人康熙年间工部郎中江藻书写的,下面&quot;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quot;是禁烟名将林则徐留下的楹联。</b></h1> <h1><b>  陶然亭外侧的匾额是郭沫若先生题写。</b></h1><h3><br /></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陶然亭公园是以弘扬中国建筑"亭文化"为主题的公园,今天杨先生就这个主题,给我们讲了亭文化的相关知识,大家受益匪浅。</b></p> <h1><b>  杨先生说,&quot;亭者停也。&quot;意为旅途休息之所,迎宾送客之地。<br /></b><b> 正巧云绘楼边有个中国亭文化展,我进去匆匆看了一遍,现在择要与大家分享。<br /></b><b> 亭,源于先秦,最初为军事用途,如烽火亭。后来作为行人驻足休息避风雨之地和邮驿,设在通衢大道旁,称驿亭、邮亭和客亭。秦汉时期亭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设有亭长管辖,汉高祖刘邦即是亭长出身。到了魏晋以后,出现了供人观赏和游览的亭,亭除了遮风避雨的实用功能又有了远眺观赏的审美功能。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是供人休息眺望和观赏的园林建筑小品,大凡名山好水园林胜迹都离不开亭的点缀,故有&quot;园林之眼&quot;的美称。</b></h1><h1><b> </b></h1> <h1><b>  亭文化展上展出的模型。</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著名的陶然亭之外,1985年起,陶然亭公园内辟建了《华夏名亭园》,纵跨2000多年历史,从国内6省9市精选名亭10多座,以1:1比例仿建在这个园中之园里,如果你没有时间到各地去看这些极具观赏价值又各有历史故事的名亭,那么不妨到陶然亭公园来一次看个够。</b></p> <h1><b>  吹台亭,从扬州瘦西湖移景而来。</b><b>当年乾隆下江南时,曾在此钓鱼,又称钓鱼台,是我国园林设计中框景艺术的代表作。站在亭子里,居中透视便见不同的画面。</b></h1> <h1><b>  浸月亭,仿建的原型是江西九江甘棠湖的浸月亭,相传三国时期那里曾是东吴大都督周瑜的点将台,唐元和十至十三年(公元815至818年)就在点将台遗址建了这座亭子,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今九江)司马,人们依他《琵琶行》中&quot;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quot;,将该亭命名为&quot;浸月亭&quot;。(这张照片是去年8月我来陶然亭时拍的)</b></h1> <h1><b>  沧浪亭,原型在苏州沧浪亭公园里,公园始建于唐代,为五代十国时吴越广陵王钱元潦的花园,</b><b>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该园临水处建亭,取《孟子·离娄》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又见《楚辞·渔父》)之句,名之为&quot;沧浪亭&quot;。</b></h1> <h1><b>  百坡亭,原亭在四川眉山三苏祠。眉山是三苏故乡,南宋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眉州太守魏了翁于眉州城内环湖边筑亭,取苏轼诗意名之&quot;百坡亭&quot;,后湖与亭具毁。1928年,眉山人为纪念苏东坡在三苏祠瑞莲西池重建百坡亭。这是一座横跨东西的廊桥亭,至今留存,华夏名亭园中的百坡亭按此亭原样复制。</b></h1> <h1><b>  少陵草堂碑亭</b><b>是四川成都西郊杜甫草堂内的建筑,原建于清雍正年间,亭内有康熙十七子雍正之弟果亲王允礼所题&quot;少陵草堂&quot;碑,亭是为保护此碑而建。</b></h1> <h1><b>  源自安徽滁州琅琊山的醉翁亭,居我国四大名亭之首,</b><b>因欧阳修散文名篇《醉翁亭记》而传名,誉为&quot;天下第一亭&quot;。这里仿建的醉翁亭与原亭无异。亭内有苏东坡题写的&quot;醉翁亭&quot;名匾。</b></h1> <h1><b>  二泉亭原为宋高宗赵构南渡时在无锡惠山建造,已有近900年历史,华夏名亭园的这座亭完全按惠山的二泉亭原样复制。</b></h1><h1> <b> 所谓二泉即江苏无锡的惠山泉。相传经唐代陆羽品评为天下第二,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说的也是它。元代翰林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专为惠山泉书写了"天下第二泉"。</b></h1> <h1><b>  独醒亭原建筑在湖南汨罗市玉笥山顶屈子祠前,原型始建于汉代,据记载,曾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湖南省汨罗市玉笥山顶屈子祠前。取名于屈原《楚辞·渔父》中&quot;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quot;。</b></h1><h1><b> 独醒亭东西两块牌匾,一块是赵朴初题写,另一边是茅盾题写。</b></h1> <h1><b>  独醒亭边上屈原雕像。</b></h1> <h1><b>  表现屈原生平的摩崖石刻。</b></h1> <h1><b>  兰亭和鹅池碑亭在浙江绍兴,兰亭是江南著名园林,</b><b>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于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于此书写了闻名中外的《兰亭集序》,从此,兰亭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一块圣地。兰亭中碑刻的"兰亭"二字是清康熙所书。</b></h1> <h1><b>  鹅池碑亭。</b></h1> <h1><b>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也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2016年我曾到长沙岳麓山看过。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57年(公元1792年),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用唐代诗人杜牧&quot;停车坐爱枫林晚&quot;的诗意,命名为&quot;爱晚亭&quot;。原</b><b>亭抗日战争时期被毁,1952年重建。</b></h1> <h1><b>  风雨同舟亭的原型是黄山脚下古村唐模的沙堤亭。它上下共三层,中空,上有回廊,它是一种镇风水的标志性建筑。1991年</b><b>安徽大水,得到全国支援赈灾。为了答谢全国人民的支援,安徽省政府仿徽州的沙堤亭,在陶然亭公园湖畔按沙堤亭0.75比例建造了这座风雨同舟亭。(这张照片拍摄于去年8月3日)</b></h1> <h1><b> </b></h1><h1><b> 除了上述各个仿建的名亭外,这里还有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quot;谪仙亭&quot;,这</b><b>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半山亭,周边依亭配景,亭景交融,颇具匠心。</b></h1> <h1><b>  一揽亭不是名亭,也不是从什么地方复制的,应该是陶然亭独创的。但是一揽亭非常漂亮,两层飞檐,上面是八角,下面四角,正如说明里介绍的四面八方翘角,突出了中国南方造园秀美多姿的特色。</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会不会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p> <h1><b>  云绘楼·清音阁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坐落于西苑三海之一的南海东岸,是清帝休闲观景听音赏乐之所,1954年在建筑学家梁思成提议下迁至陶然亭,时任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称之为&quot;古建迁地重建之创举&quot;。</b></h1> <h1><b>  因为我对陶然亭公园里的名亭情有独钟,想把两次去陶然亭看到的名亭梳理一下,因此话题扯得有点远了。话说回来,我们的队伍中,有数年来坚持行走的,有走了两百多次的,有从第一次参加就爱上乐水行再没有缺席过的,也有第一次参加的。乐水行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坚持不懈?为什么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因为关注河流行走河流能给我们带来快乐,能使我们更加健康,能让我们更多更深地认识大自然,也能使我们不断增长各种知识。今天我们就收获了中国园林丰富的亭文化知识。</b></h1><h1><b> 我们的领队秀兰说:</b><b>乐水行,能够坚持十年。了不起!参加乐水行的每一位朋友,加油!为了自然河湖继续努力!</b></h1><h1><b> 乐水行,下周龙潭湖见!</b></h1> <h1><b>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汪永晨、邓方、李秀兰,特此感谢!</b></h1>

陶然亭

名亭

公园

陶然

乐水行

兰亭

仿建

题写

园林

醉翁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