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杨培茂,男, 1933年出生,号东鲁老翁,副研究馆员,山东寿光人。1944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毕业于南京前线话剧团表演艺术班,1958年5月由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来到北大荒。曾任部队文工团演员,北大荒859农场文工队编导,黑龙江省饶河县文化局局长。曾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南诗词学会会员,佳木斯市、双鸭山市诗词协会会员,饶河县真趣诗社副社长,县政协一至四届委员。 </b></p><p class="ql-block"><b> 主要文艺成果:1951年编导的《马刀舞》获华北部队汇演一等奖。著有《边塞吟稿》诗集;合集《塞北情》诗集和《翡翠洲诗抄》、巜饶河山水歌》;编有《乌苏潮》诗集;合编文史资料《拓荒者的足迹》和《饶河县民间文学集成》等。传略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在各类诗刊(集)发表诗作百余首。</b></p><p class="ql-block"><b> 2007年8月病故于北大荒,家人按其遗愿将其骨灰洒到乌苏里江里和饶河小南山上。妻子张玲,1941年出生,祖籍山东省文登县,退休于饶河县农村信用合作社,2016年病故于饶河。长女儿杨琼(曾用名杨晓梅,现用名杨闰卿),原饶河县实验幼儿园教师,现为山东省招远市泉山学校退休教师。次女儿杨璞退休于饶河县文化馆。三女儿杨瑶现在双鸭山市农村商业银行工作。</b></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 <h3>前排 右杨培茂,左妻子张玲。</h3><div>后排 中长女儿杨琼,左二女儿杨璞,右三女儿杨瑶。</div> <h3>与90岁老母亲</h3> <h3><font color="#010101">与妻子张玲、长女杨琼、次女杨璞摄于饶河</font></h3> <h3>1984年于山东济南大明湖</h3> <h3>与妻子张玲</h3> <h3>与长女杨琼</h3> <h3>与妻子张玲、长女杨琼摄于山东</h3> <h3>家人与老战友</h3> <h3>与女儿、女婿、外孙合影</h3> <h3>雪泥鸿爪xuě ní hóng zhǎo </h3><div>【解释】: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div><div>【出自】: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div> <h3>留存下来的最早剧照,不到一寸,放大后不清。</h3> <h3>1993年春于北京故宫</h3> <h3>50年代初于南京</h3> <h3>与饶河县艺校师生合影</h3> <h3>与饶河文化馆工作人员合影</h3> <h3> 1987年与张玉银、姚中<u style="font-style: italic;">山晋</u>、于洪江编辑《饶河县民间文学集成》</h3><h3> 1989年与姚中<u style="font-style: italic;">山晋</u>、于洪江编辑《饶河山水歌》</h3><h3><br></h3> <h3>编著的《边塞诗吟》</h3><h3>于原饶河县政协副主席于洪江合编《乌苏潮》</h3> <h3> 与58年一同来饶河拓荒的老兵方生涛编辑的《拓荒者的足迹》(1988年为纪念转业军官兵开发北大荒30周年,由58年拓荒老兵汪峻等人倡导,郑文汉顾问,黄经纬封面设计、题字,汤玉英等老兵书写或口述的文章。)</h3><h3> 与方生涛共同编著《塞北情》。</h3> <h3>与好友方生涛摄于山东招远</h3> <h3>与好友于洪江、姚中<i>山</i>晋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