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尘封记忆”摄影展》

路在何方

<h3>  一个名<span style="font-size: 16px;">为《尘封记忆》的摄影展正在上海举行,这是一份精心编制的摄影展宣传海报。</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宣传的起点很高,单是看看榜上所列出的个人和单位,其阵容之强大,头衔名目之繁多,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且不说摆出这种架势是否有必要,但至少这只有当参展作品十分厚重时,才能与此相匹配。海报上还醒目的写着:"安徽小三线纪实摄影展"和"向上海赴安徽小三线的建设者致敬"这样的宣传语。</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整份海报所透露出的内容,明显表明这不是几个摄影师一般的摄影艺术作品展,而是企图用一批反映原上海小三线单位还留存至今的建筑或遗迹的照片并配上些解说词,来全面解说上海小三线历史的摄影展。</span>如真能有质量的做到,定将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每家小三线单位把自己厂的历史纪实做好都非易事,更不用说整个小三线,举办方的胆魄令我们惊叹。</h3><h3> 但是参观了摄影展后,却发现名不副实,令人非常遗憾。</h3><h3><b>(一)摄影展的素材来源仅局限于一部分小三线单位</b></h3><h3> 经我们现场统计,被拍摄到的单位只有37家(见附录),展示照片仅区区80张,这样的数量级与摄影展欲反映整个上海小三线的宣传语完全不相匹配。</h3><h3> 小三线总共有81家单位,去掉一些已经全部拆除的单位,既然是全面反映,那么至少要做到剩下单位应该尽量都有被拍摄的照片参展,我们不相信还留存有建筑实体的那些小三线单位会拍不到一张有特色且达到参展水准的照片。如暂时连这一条都做不到,说明条件还不具备,那就不应仓促地以反映全小三线的名义公开宣传办展,这是做策划时最起码要顾及的原则,然而你们却忽视了。 &nbsp;</h3><h3> 针对我们提出的异议,你们都信誓旦旦的以"我们还在继续"作解释,既然如此,那就应该"继续"到办展的作品条件都具备了,再来举办今天这样定位的摄影展。据我们所知,事先有人提醒过你们:最好每个厂都有照片。然而你们仍一意孤行,以至于造成今天的局面。</h3><h3> 针对大家提出的意见,你们又叹起了种种苦经:我们也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难度确实很大。</h3><h3> 但是困难再多,也不能成为如今展览办得名不副实的理由,有一点你们应该很清楚,评价一个摄影展的优劣,决不是以付出艰辛的多少来判定。</h3><h3> 平心而论,根据你们现在所拍照片的涉及范围,办成不以全面反映上海小三线遗迹为宣传定位的摄影展,纯粹展示你们的摄影艺术,在展会海报和解说词上少点与摄影无关的宣传性内容不是更好吗?如采取这种平实的姿态,还有谁会提出"名不副实"的意见呢?还有谁会找你们理论"为什么没有我们厂的照片?"大家更不会因为少了一句"向上海赴安徽小三线的建设者致敬"而心存不满。只要你们作品在艺术性上有吸引力,来观看的人决不会少于现在。</h3><h3> 其实,有些问题在有关上海小三线历史的编写上早就存在,並非始自当下这个影展。由此产生的种种不满言论,只要大家一谈到这段难以忘却的历史时就会有抑制不住的流露。上海小三线历史的主角是每一位小三线的建设者,相关历史的编写可以有主次、有轻重,但应该覆盖到全部81家单位,我们坚定认为每一家单位都是上海小三线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历史的编写上都应得到相应的表述,那怕只是几句概括性的介绍、或者一张图片。只有编写出全面且真实反映小三线职工生活、工作和情感的历史,才会是被认可和有存在价值的历史</h3><h3><br></h3> <h3><b>(二)摄影展在文字解说上的问题</b></h3><h3> 以上是影展的一篇解说词,总觉得这些文字的撰写者,对上海小三线历史真实情况的了解非常之肤浅,更不用说对广大小三线职工的内心想法与情感去做到深入的体察与把握。如果这二项基础性工作没有做扎实,势必难以写出能够被广大小三线职工所首肯的文字解说。现在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字量不多的文字解说却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或描述不准、或概括不当、或评价不妥。</h3><h3> 以下我们略举几例,仅供举办方和观展者参考。阐述中如有尖锐用词,请不要介意,这是在就事论事。</h3><h3><b>(1)用"尘封记忆"作标题非常不合适</b></h3><h3> 每个词语都有其确定的词义,你向外界传递了什么信息就由你所选用词语的词义来决定。那么"尘封记忆"这个词表达了什么意思呢?</h3><h3> 请看权威词典上相对应的解释:"比喻事情因时间久长而不被提起或想起,如:尘封已久的往事。"(辞海·第六版·缩印本·p215)</h3><h3> 如对这个解释没有异议,那么把"尘封记忆"用于影展标题,就变得影展所要表现的24年上海小三线(还不习惯用安徽小三线这一说)的历史是一段"时间久长而不被提起或想起的历史",这样的含义就显得非常负面了,这是按"尘封记忆"确定含义去理解,必然要得出的结果。</h3><h3> 对几万名上海小三线人来说,24年的经历从未被忘却,对昔日工作与生活之地的重访一直在延续,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与思念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持续且非常活跃地在展开,那怕是留存至今的厂房建筑,不但作为记忆素材从未被处于"尘封"的状态,而且有一部分厂房和宿舍还在被利用。因此对有关这段历史的记忆,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套不上"尘封"二字,以"尘封记忆"作标题与事实明显不符。要说尘封,只是类似被拍摄到的这批厂房建筑的实体,由于多种原因,长年任凭风吹雨打,结满尘埃,所以最多只能称"尘封的建筑",且还不包括全部。</h3><h3> 虽然这不是你们的本意(我们已注意到在电视宣传片中有"这段历史却牢牢地铭记在他们心中"的语句),但是由于你们对小三线整体状况的把握不到位,再加上字斟句酌又不够,以至于错用标题。</h3><h3><b>(2)评"为即将消失的这段历史留下最后的影像"</b></h3><h3> 这个说法更为不妥,这段历史不存在即将消失,留下的影像也决不是最后。</h3><h3> 先看前半句:"即将消失的这段历史。"虽然上海小三线的存在过程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有关这段历史还是留下了丰富的记载,有官方和各小三线单位保存的档䅁资料;有学界编写的相关史料性文章;更为丰富的是来自广大三线职工自己撰写的回忆录、拍摄的照片、摄制的视频以及留存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如果说这段历史即使从史学角度来评论,也没有理由可下"即将消失"的结论,那么在广大三线职工的内心,就更谈不上"即将消失"。</h3><h3>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下这样的定论连同用"尘封记忆"作为标题,在客观上,不仅伤害到了广大三线职工对这段难忘经历的珍惜情感,还忽视了他们做出的种种努力对留住思念及保全历史所能起到作用的不可或缺。</h3><h3> 问题还有后半句:"留下最后的影像",自我评价得如此豪气。凭什么可以断言,你们拍的就是最后的影像?是否你们拍了后这些建筑就拆掉了,或者是你们拍了后就不会再有人去拍摄留影?用不着多加思考就可以回答:事实肯定不会如此。在广大原上海小三线职工的电脑里和手机上已经留下了大量虽拍摄水平不一定高,然而却具有更为珍贵纪实意义的影像资料,而且其数量还在继续增加。如果要说"留下最后的影像",那只能来自小三线职工自己的影像资料库,请不要把自己的作用高估到我们难以接受的程度。</h3><h3><b>(3)解说词中其他与真实情况不相符的描述</b></h3><h3> 1.在那里的深山密林中建成了81家企事业单位。"</h3><h3> 实际上,有一部分单位的所在地与山林一点不沾边。表述成:"大部分上海小三线单位建在偏僻的山坳里。"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h3><h3> 2."如今,小三线建设者们都已各奔东西。"</h3><h3> 描绘成略带贬义的"各奔东西",不但很不确切,而且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很不好的感受。作为亲身经历者的我们则会这样说:"如今,小三线建设者们都早已撤回上海,並且大部分人都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即使把"如今"回拨到1986至1988年,当时所有小三线单位也是非常有组织、有秩序地撤回上海继续工作,丝毫不存在可用"各奔东西"来描绘的现象。这种理解与表达上的区别,反映出的是对这段历史了解和把握上的深度不同。</h3><h3> 3."当年的小三线职工而今都己进入花甲之年。"</h3><h3> 怎可如此简单的一概而论,实际是:当年的小三线职工,再年轻也已年过半百,大多数已属花甲和古稀之人,进入耄耋之年的长者为数也不少,更有一批同事已离我们远去。</h3><h3><b>(三)培新厂在上海小三线历史中的应有地位</b></h3><h3> 我们培新厂在整个上海小三线范围内有太多无可替代的独特性,由此所形成的多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你想视而不见都难。因此,我们培新厂在上海小三线的历史上,无可厚非地应该占有值得宣扬和赞颂的一席之地。任何缺少培新厂内容而编写出的上海小三线历史(包括影展),都将很遗憾的只能以一部残缺的,因而不具足够权威性的史书留存于世。</h3><h3><br /></h3><h3> 原上海培新汽车修配厂 部分职工</h3><h3> 2018.1.14</h3> <h3><b>  附 录 37家单位名录</b></h3><h3>跃进机械厂 八五钢厂 向阳厂</h3><h3>新安电工厂 312电厂 光辉器材厂</h3><h3>旌旗厂 红旗机械厂 利群厂 </h3><h3>东方红材料厂 燎原模具厂 立即新配件厂</h3><h3>满江红材料厂 协作机械厂 206通讯站</h3><h3>小型轴承厂 &nbsp; 新光金属 二工地</h3><h3>险峰光学仪器厂 遵义器材厂 韶山厂</h3><h3>星火零件厂 皖江厂 延安机械厂</h3><h3>火炬机械厂 683汽车运输 古田医院</h3><h3>万里锻压厂 海峰印刷厂 红星化工厂</h3><h3>联合机械厂 工农器材厂 金星化工厂</h3><h3>曙光电料厂 瑞金医院 五洲电机厂</h3><h3>井冈山厂 </h3><h3><br /></h3><h3> </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