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复旦美女教授的朋友“无用论”

阳光明媚

<h3><i><font color="#167efb">  再回看美女教授的朋友“无用”论,说的是朋友不是该利用的,而是放置的、付出的。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确是人间美好的相遇,可是,这样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当今社会人口是变动的,流动性的。</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所谓“朋友”,就是在某个环境下,生活观念主张相近的情况下才能走到一起的人类,有思想,有诉求,某种情况下进行超乎金钱之外的社会交往。而往往,朋友都会带有某种色彩,所以如果如教授所说的,在中国的文化文明程度,很多人都是没有朋友的,也不该有。</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比如教授说了,朋友是付出,那么被付出的一方接受了,“朋友”无用就变成有用了,我在老家有一朋友也是我高中同学,我只要回去找到她,她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可以说有的时候很想念她,当时是她和她家的文化气息深深影响我,也会是一辈子,可是,几十年了,我很少回去看到她。相反,我在我居住的环境又有了些朋友,要好的男女朋友也有一两个,一般都是你影响我,我影响到你,灵魂相依相扶,这已经是很单纯的友情了!记得《红楼梦》里那句近乎禅语的哲理: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样的佛教参悟有几人能真正懂得,文化与文明在中国并不是大众化的教育,需要时日慢慢推进,教授的领悟仅限于教育和某种个别的碰撞!</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我在大学时一位同学,很善解人意,可是我却是大大咧咧的那种,每一年过生日她都会给我贺卡和生日礼物,直到毕业工作后很多年。可我从来不记得她生日,有一年我过生日,突然想起没有收到她的生日礼物(当然都是小小的祝福)就发信息问她,她回答我说:你何时记得我的生日。哦,是的,我从来没有记生日的习惯,但我记得孩子的生日。如今已经联系不上她了,我曾托人四处打听,可终究太远了我又没时间没精力。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本性都是有私心的,都能记得与自己有关的人或者活动,即便某人影响到你,你得到过或金钱或思想的精华,丰富了自己,而你的思维及活动也仅限于与自己有关的再提升的有关圈子里,这就是人性的虚伪、虚荣与欲望。</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父母对于子女之情,那是强者对于弱者的血源呵护!等孩子长大了,他成家立业为自己和家庭去奋斗,那时你老了,你还有什么能给予他的?他如果生活和事业艰难着,他能有什么给你的?要教授那么说,你忍心打扰到儿女吗?兄弟姐妹们的情分,那是共荣共通的曾经共同生活的相持!偶尔聚聚,亲兄弟明算账!只是多了一个或者几个不计小利的熟人。夫妻之情,不再是过去那种你为我付出过,在我最难时你陪伴在身边,我要进行感恩。你依然存在我身边,因为我还需要你,曾经的拥有,也是因为彼此需要,你需要婚姻,我需要陪伴。因为传统两性以男人为主导养家糊口,现代社会女人也在担负生活的责任并享受责任带来的权利有时甚过于男性。</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介于传统与现实间,我享受你的权利,你享受我的优秀,两不相欠!仔细一分析,现实吗?所以请不要委屈某人的离去,也不要纠结过往的无情!一切皆缘分!!</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 </font></i></h3>

朋友

教授

生日

记得

付出

无用论

需要

生日礼物

某种

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