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

李继明

<h3>  一说分数,好像就不素质了。分数相应的教育叫应试教育,打ABC好像就素质教育了。<br></h3><div> 我从来就不反对素质教育,也较早就接受了素质教育的说法。但我也不反对用分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div><div> 我们一厢情愿的说学生只用知道等级就行了,没有必要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我发现,分数是量化学生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div><div> 用等级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模糊化,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将会淡化孩子读初中和高中时候的分数观念。分数本身并不代表素质或者应试,素质同样可以用数字来量化。</div><div> 平时,我告诉孩子们,要争取能够得到的分数,当你发现某一个题目失分的时候,请你关注你为什么失分,并积极的关注你失分是属于哪一类题目,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练习。</div><div> 我不赞同题海战术,但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不用做题。做题本身并不坏,关键是做多了就背离了教育的初衷。</div><div> 我鼓励孩子们去积极发现失分到底是属于什么知识点,要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学习,你在某类题目上失分,说明你对这类题目不太熟悉。</div><div> 做题同样遵循熟能生巧,实际上,只要不是失掉人性化的初心,在大量的做题过程中,谁能够否认孩子们从中没有得到了思维训练呢?分数来之不易,尽量不能丢分,虽然分数并不意味着什么。</div><div> 除了分数之外,我们几乎无法找到选拔人才的衡量方式。分数是准入方式最为公平和最为标准化的衡量标尺。分数所对应的内容也可以是素质的。</div><div> 而比较模糊的等级打法,不是说一无是处,像很多科目是能够用等级区分的。</div><div> 但主科不行,一说到主科副科,又触动大家的神经,似乎厚此薄彼。就是厚此薄彼,科目同样根据时代的进步,确实有侧重点,这有什么奇怪的呢?分为主科副科就大惊小怪,难道不说主科副科,一喊素质教育就对了么?我对此保持怀疑的态度。</div><div> 在分数面前,特别是小学生,我非常反对老师们为了考试,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学生成绩,从而获得老师自我价值的体现。</div><div> 现实确实有点残酷,能够怎么办呢?</div><div> 一味的追求平均分,是有毛病的,这样会让我们老师将非常有希望的学生放掉。</div><div> 我不是说歧视成绩不好的孩子,这有什么呢?既然他们不善于读书。</div><div> 能够学会多少就学多少,这大概就是素质教育的初衷,别逼迫不善于学习的孩子学习,这才叫人性化。</div><div> 我最看重分数背后的量化价值,孩子们从分数的得失能够看到自己还有哪些薄弱环节需要补齐。</div><div> 平均分确实能够反映平均水平,不知道是我的观察失误,还是我误解了。反正我觉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巨大的,追求平均分会让老师们整天的纠结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为什么呢?决定平均分的往往是所谓拖后腿的那几个孩子。</div><div> 说明什么呢?我们得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div><div> 人是有时间机会成本的,老师过分的关注成绩靠后的孩子们,这样做确实很人道。事实上,如果老师们将指导的心思多花在成绩相对较好的孩子身上,这些孩子更需要指导,老师的指导价值也将最大化。</div><div> 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不是那些成绩不错的学生,反而是成绩不怎么样的学生。</div><div> 人们以为,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几乎是无师自通。那样想就错了,那些孩子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老师们的指点。</div><div> 分数,仅仅是衡量的量,跟是否素质无关,跟是否应试教育同样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8年1月11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