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父亲(钟祖旺),在我爷爷(钟祥寿)和奶奶的家规.家教.教育管理中,勤俭朴实.忠诚厚道.勤奋耕耘.持家有方的家庭环境中.育儿耕读.辛勤培育和教养下,以及祖辈的思想与精神和严格的家风教导下。我父亲经过自己的勤奋好学和奋斗精神,于新中国解放后的第一届1950年春上犹中学高中毕业;因当时历史原因,1950年秋放弃再升入高一级院校就读机会,主动站出来响应祖国的号召挑选从事教育工作。<br><br> 参加工作的笫一所学校"金盆乡太乙小学",现面貌已焕然一新。今时代的发展和行政区域的扩大,将龙门乡和金盆乡合并改为水岩乡,并将原″金盆乡太乙小学"更名为"金盆中心小学″,校容校貌,校风.学风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现已成为了新水岩乡一所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他老人家在这所学校工作了6年多,也在6年多的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是学校的青年骨干优秀教师;经校领导刘建中主任介绍牵线,与刘主任的房侄女订约了婚姻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家庭与家庭的交流了解,在双方家庭的配合下,按照当初的客家风俗习惯,正式组建了一个小家;从此,我爸和我妈相互体贴.分工负责.互相合作.温和处事.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家庭与工作及社会的关系.即分工又合作,把身边的事.家庭的事和与邻里右舍有关的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毫无紊乱,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工作着,各项工作及家庭等事务稳健前行。我爸一心一意做好教育工作,在工作中教育有方,爱生如子,培育了许多人才。经过他教育过的学生个个都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当你走进太乙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是提起解放初期那年代一位年青的钟老师,老一辈群众就能回答上来,只要你走进大乙的百姓中,周边的五零前后群众立马就能说得出他的名字,群众记忆犹新。回忆自己的老师对孩儿多么的爱心.多么的责任心.多么的受到家长和群众的点赞,他的学子遍布各行各业,他亲手教育培养的学子深深的记住了他的名字,印象深刻。不愧是一位受人尊重爱戴的人民好教师!<br><br> 后来因工作需要服从组织上调动,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的原则,积极响应号召,分別在原园村公社(乡)的园村小学.联群小学.上坪小学.梅水乡联合小学.竹山小学.水径小学(现更名为梅水学校).梅水乡中心小学及陡水镇茶坑小学.月仔小学以及东山镇彭洞小学等学校。他从事过工作过的学校无不称赞和尊重,他的师德.人品.风范.为人师表的作风.爱生如子的长辈和以校为家的业绩以及他的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无不受人学习和点赞。特别是艰苦朴素作风.努力奋斗.勇于拼博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经过30多年的教育生涯,培养培育出来的学生遍布各条战线中的各个岗位(如:在茶坑小学任教时的学生张敦强学生.现工作在中央水利部),桃里满天下。.他老人家一生平平凡凡.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敢担当.敢作为的老师。得到了社会和组织上的认可和尊重。<br><br> 他老人家在屋场和大家庭中,不论谁家有困难都能热心的伸出手来帮助他.经济遇到有问题也能主动的给于帮助,红白喜事也主动热情的帮到底。母亲也同样的是一个绝伦的好配角。男主厅堂(理事也叫“先生”).女主厨房(主厨也叫“掌勺”),客家文化.客家饮食.客家精神和客家风俗习惯的熟练和应用。为了堂屋里的哪一家的红白喜事都得熬上几天几夜,熬夜是家常便饭了,一唱一和。办堂屋集体事和红白喜事都离不开他夫妇俩,缺一难成。双亲大人在爷爷奶奶身边又是长子和长媳,也必须配合爷爷奶奶做好弟妹帮带作用,以其身和行动做好示范,促进其发展和提高;经过良好的熏陶和影响,大弟(江西农业大学干部退休)和二弟(中学退休教师)也顺利的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他俩老人家在屋场和大家庭中影响极大.威望之高。<br><br> 就 我母亲(刘金莲)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为了家庭事业的发展和6个子女幸福和健康成长.一生特别操劳。在集体的生产队劳动工分抢粮中,为了多劳动多挣点劳动工分.多抢点粮.常常累得直不起腰杆,常常劳累过度,年年生产队工分抢粮的稻谷还远远不能满足全家8口人的吃饭,相差很远;只能提供一年的四分之一的主粮。后续的只有自已想法子来解决了。母亲的勤劳双手,利用空余时间开荒整地,翻土.整平.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治虫.直到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靠自已的双手获得的。为了在自家的田与地上多种点农作物,多产点杂粮什么的(如.玉米.高粮黍.蕃薯.矮脚黍等杂粮和各种豆类及蔬菜水果)天天起早摸黑的劳动着,有时午饭或早饭也忘记吃。她的一生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忠诚.守信.尊老敬老.爱护幼小远胜过珍宝.做人做事是后人学习的模样。勤劳奋进,艰苦朴素,勤俭治家,善良温和是她的美德。一生实而无华,教子有方。邻里乡亲中哪一家孩儿有事或妇女有什么小病,她都主动热情的给于找药和帮助,解决难处和患者的疼痛。哪家经济遇到有困难.都热情的借出以帮助,她的精神的确是邻里乡亲的楷模,受人敬佩的良家妇女和慈善好学的榜样。<br><br> 八十年代中期生产队集体分田担干 ,我家也同大家一样全家分得几分田,但也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父母又只好向山上进军,开荒山造茶园,种植茶树来增加收入。 长年累月的辛勤劳动着。双亲大人一生经过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那些艰苦的岁月.艰难的环境中,于70年冬和8O年冬及90年冬,双亲大人用自己的双手分期建造了一栋四学院型上下两栋一厅十二间的土木瓦房。父亲71岁时,双亲大人的满儿子(德信)正是上犹中学应届高中毕业, 当年高考成绩名列全县第七名,以高分的成绩考入211工程的南昌大学″外贸系"学习。经过的许多操心事和烦心事双亲大人都一一破解,走向成功。双亲大人的6个子女个个有了自已的家,有了自已的归宿。<br><br> 双亲大人一生经过了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年代整整50年的艰苦社会环境和艰难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及社会复杂的多变性和各种社会政治运动,都能此终如一的保持着正确的心态和勤劳朴素的本质,艰苦奋斗的精神,谦虚务实的作风,团结群众、友爱邻里、尊老爱幼、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乐于助人、乐于奉献,全心全意做好各项工作。在改革开放初的八十年代已进入了老年时代.,父亲大人于一九八O年五月初退休,人已退休、心不退,此终都挂念着他的学生。同年八月底又被梅水乡中心小学任用重返讲台,直到一九八二年七月才正式退下来。父亲从事教育三尺讲台30多年来,一切精力都献身于教育,奉献于人民的孩子,奉献于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做好祖国教育的奠基石无怨无愧。感到无尚光荣和伟大,是后人永远学习的榜样。<br><br> 父亲一生为了事业的发展及祖国未来接班人的教育和家庭的兴旺、后辈的成长,操尽了心,一生未着过一件好衣,未穿过一双好鞋袜;未吃过一顿好饭好菜,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和事业的发展上。进入中年期身体完全透支,得了严重的肝炎和肠胃病、经过反复治疗都未解决好,后续反复复病、严重转化为肝复水及肝癌,经医治无效于公元二00一年农历辛已岁二月十五日申时与世长辞。<br><br> 母亲一生为了整个家庭,为了子女,为了整个事业的发展,努力勤奋的做好家庭的坚强后盾,慈善良母,为人示范,一生节俭,一套衣服缝了又缝,一双鞋袜补了又补,白天时间不够,就晚上时间来凑,当初的环境中晚上点着羊盏(煤油盏)在涽暗的油灯下,穿线扎针缝缝补补又是母亲的巧活,常常熬夜到深夜三更,利用晚间来做手工活儿。时时关注着子女的衣裳和温饱生活;经过她的双手缝补出来的平整如新,做出来的老布鞋(布底为千重底)和棉鞋、一针一钱缝绣出的双双美观漂亮极了。有一件新衣,一条新裤都舍不得穿。一生操劳、劳碌过度。身体健康严重透支和中年时期体质严重下降。得了中风病,十二年后复发,经医治无效于公元二00五年农历甲申岁三月廿三曰丑时归仙。<br><br> 双亲大人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正确的一生、勤劳奋斗、追求发展真理拼博的一生。双亲大人虽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她)的子女,但他俩的思想与精神,他俩的慈善之心,他俩的恩爱与忠心与默默无闻的合作,他俩高尚的风范和榜样以及双亲大人的勤劳朴素和奋斗及创业精神,皆为人梯,行为示范的作风永远活在后辈心中,永远值得后辈学习的典范!他俩的思想与精神代代相传,望代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祖德源流远,旺晚庆泽长;人文蔚起,世代荣昌!<br><br> 赞父:椿容刚直,施恩绵绵;苦读奋发,学业优先;从教卅载,桃李满园;艰苦创业,硕果莲莲;有方教子,深造奉献;承前啟后,继往开来。<br> <br> 赞母:萱貌慈祥,乡里名扬;勤劳节俭,创业荣昌;尊老爱幼,为人谦良;爱抚子女,身教有方;寸草春晖,门楣沾光;恩深似海,永放光芒。<br><br> 回顾我自己已走过的历史,唯一有愧的是对不起父母,没条件时没有照顾他们,有条件时也没有照顾他们。<br>爸爸,妈妈,千声万声呼唤你们,千声万声唤不回。<br>逝者已经逝去,活着的还要前行。<br><br> <br> 儿 : 德伟 等<br>鞠躬<br> <br> 公元二0一八年元月六日</h3> <h3>1993年春节父亲兄弟同奶奶一起,在爷爷当家建造的祖屋大门口留影。</h3> <h3>公元一九九六年春。</h3> <h3>公元一九九七年春。</h3> <h3>父亲:祖旺(汪)<祥寿长子>,原名集汪,生于民国(1926年)丙寅年十月十四日寅时。配刘氏(金莲),生于(1938)戊寅年正月廿五日辰时;生子四,生女二(长子:德伟、次子:德仕、三子:德俊、四子:德信、长女:兰英(考华)、次女:兰香(梅香)。</h3> <h3>双亲大人照。</h3> <h3>公元二OOO年腊月,父母在家中的合影。</h3> <h3>父母双亲大人所建造的住房,公元二000年腊月、前向下栋留影。</h3> <h3>父母建造的住房上厅留影,公元二0OO年腊月。</h3> <h3>公元1994年春节,奶奶和父母携后辈一起留影。</h3> <h3>父母所建造的住房,公元二0一二年上栋整修后留影。</h3> <h3>公元二O一二年冬新农村危房建设,下栋提供给父母的三儿德俊拆下重建。</h3> <h3>下栋(前栋)重建后图。</h3> <h3>父母交纳的建设用地交费单据。1992年6月12日,收款人:陈忠东</h3> <h3>父母经手的建设用地:宅基地.平面图。</h3> <h3>父母经手的建设用地单据凭证。</h3> <h3>左侧摄影.公元二0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影。</h3> <h3>右侧摄影,公元二O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影。</h3> <h3>正位摄影.公元二0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影。</h3> <h3>右向切图,公元二O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影。</h3> <h3>左向切图,公元二O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影。</h3> <h3>双亲大人墓地全景,公元二O一八年元月二日摄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