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我的老父亲</h1><h1>我的老父亲是1930年生人,跨过2017迎来2018刚好八十八岁!</h1> <h1>老父亲一生经历过饥荒、战乱、政治运动和各种疾病,而目前他老人家身体尚好、精神爽朗且思维敏捷!看到与父亲同时代的甚至比父亲年轻硬朗的人一个个都走了,感谢上帝:让我的老父亲依然留在我们身边并能安享天伦之乐!用他老先生自己的话说:早活过了界,是上帝把他忘了…</h1> <h1>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不仅高大有力而且慈爱富有。</h1><h1>白天父亲经常牵着姐姐背着我,或者牵着我背着弟弟去学校上班,晚上回来在月光下挑水种菜,从来没听到父亲叫苦喊累,有时空闲坐下来还喊我和弟弟坐在他的腿上或骑在脚上玩耍。</h1> <h1>父亲非常开明,把我家姊妹六个全都送去上学,在那个缺吃少穿需要劳动力的年代是鲜有的,生活的大部分重担都落在他一个人身上。</h1><h1>我幼时不懂事,看到别的小伙伴有好吃的好穿的就缠着父亲要,父亲好像从来没有生过气发过火总是无奈地笑着掏钱包,我总以为父亲那个油亮的牛皮钱包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银子!</h1><h1>至今我仍怀念那个魔法钱包…</h1> <h1>长大懂事后我才发现,父亲并非高大有力更谈不上富有,只不过他是拼尽全力去培养和满足他的孩子们!中年时的父亲就因体力透支、节衣缩食而疾病缠身,直到我上潢师的那一年他才不得不做胃切除手术,手术的前一晚上他还乐观地给我写信报告"家里一切都好勿念"…</h1> <h1>如今我已人到中年,慢慢地体会和感悟到平凡父亲的伟大:再穷也要让孩子接受教育,再苦也要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物质贫乏可以用达观的精神来弥补;爱才是一切疾苦的良药……</h1> <h1>暮年的老父亲依旧乐观开朗、幽默风趣、不惧将来,平日里买菜做饭、喝茶打牌、看书写字从不言愁,我们兄妹隔三差五买点好吃的好穿的去看望他和妈妈,总喜欢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过去的事情…如果接他来跟我们一起吃个饭再陪他搓几圈麻将老人家就更开心了!</h1> <h1>可爱的老父亲是我一生最敬爱的人!您抚养教育我快乐长大,我一定会陪您慢慢幸福变老!</h1><h1>愿岁月善待我的老父亲,让我永远做个幸福的孩子!</h1> <h1> 我的母亲</h1><h1>我的母亲出生于当年(1933年)一个大户人家,姥爷是家境优裕的地主,大姥爷是国民党高级军官,小姥爷是襄樊市无线电台台长,母亲是这个大家庭的掌上明珠。国民党执政时期的大姥爷非常得势,他已规划好了母亲的人生道路:让年幼的母亲进学堂读书,并强调不要学其他女孩子一样缠脚,等国家时局安稳后将母亲接出去带在身边培养⋯</h1> <h1>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被星星之火的共产党军队赶出了大陆,大姥爷也被迫随老蒋撤到了台湾,很长时间音讯全无,母亲的人生道路就此改写。</h1> <h1>共产党执政后,打翻一切国民党时期的政策,尤其是"打土豪分田地"让姥爷家的生活一落千丈!加上大姥爷的国民党军官身份,小姥爷便有了"里通外国"嫌疑而被捕⋯母亲家的日子从此便从天堂跌进了地狱⋯</h1> <h1>母亲在困境中长大成人,姥爷为了寻求避护便把母亲许给了当年一穷二白的父亲。母亲与父亲结婚后鼓励父亲重新上学考取师范当教师,自己一个人扛起全家重担,母亲白天出工干活,晚上回家安顿好一家老小,然后一个人纺线织布到深夜。我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母亲在孤灯中的身影伴着纺车的嗡嗡声!这是什么样的力量在支撑着母亲?大概只有责任和爱的力量使然吧!</h1><br /> <h1>自我记事起,我家经常缺吃但从没少穿,逢年过节我们姊妹总能穿上新衣新鞋,而且样式也是全村最好看的。</h1><h1>母亲心灵手巧在十里八村是出了名的,邻居们经常来向母亲学习纺线织布、裁剪衣服、画袜底、剪鞋样子,母亲也乐此不疲地指导帮助,甚至服务到家也毫无怨言,所以母亲总是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人。</h1> <h1>母亲一生经历过战争、灾荒和各种运动,中年时期因积劳成疾而贫病交迫,几次三番与死神擦肩而过,可母亲都闯了过来并乐观地相信:等孩子们长大了日子一定会起来的!</h1><h1>感谢上帝,在她老人家的护佑和坚持下,我们姊妹六个如愿完成学业长大成人!她老人家经常念叨:我们家的苦日子终于熬出头了,我的身子骨也如破罐熬粥成好罐了!</h1><br /> <h1>如今母亲已跨越85个春秋,目前身体健康、耳聪目明、行动自如、对未来充满信心。昨天还让我把她毕生积蓄的四万元私房钱(其实就是我们做子女的平日孝敬她的)拿去存着,说是留着日后慢慢花,仿佛自己根本不到暮年而是来日方长。</h1><h1>我顺从地帮她老人家把钱存起来,并信心满满地对她说:老妈远见!咱把钱存着慢慢花,好东西和好日子还在后面呢!</h1> <h1> 忆童年</h1><h1>我老父亲经常说:人老了就爱怀旧。如今父母健在我当然不敢言老,但随年龄增长还是忍不住回忆往事尤其是童年旧事,近日做梦都多是童年的情形。</h1> <h1>每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奇迹,我能存活下来更是幸运的!因为上面已有哥哥姐姐五人,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困苦年代真是儿多母更苦,何况母亲生我之前就已病倒,我的出生无疑雪上加霜。母亲生病卧床不起自身难保没有一滴奶水,爸爸在外地教书鞭长莫及,爷爷重男轻女对我视若草芥让人扔到池塘淹死算了…我妈无奈只好让大姐把我送人,大姐说如其像猫狗般送人必受苦受难还不如狠心弄死算了,可谁都不敢亲手弄死一条生命。大姐看我长得挺好就擅自主张用米汤喂养,命不该绝的我竟然能喝饱肚子安然入睡。可好景不长我的奶嘴被猫叨去吃了,大姐急得团团转,说这下我可活不成了:新生儿离开奶嘴如何进食?!我就这样听天由命挺了一天,第二天村里突然出现个卖货郎,货箱里竟然有个新奶嘴!我又得救了!</h1> <h1>长到三四岁上我又先后患过小儿肾炎和天花,但都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挺了过来!上帝赐予了我最好的礼物一一免疫功能!</h1> <h1>所以时常我都会心存感恩,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怀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感谢朋友同学同事的友谊…日月星辰、阳光雨露、天地万物的存在都是一种恩赐!哪怕一个陌生人的无意善举都值得感激!</h1> <h1>我能清楚记事的年龄大概是四五岁后,为了挣点口粮我很早就跟着哥哥姐姐上山放牛,我这样学龄前儿童放牛是寻常事也不觉得苦和累,每天天刚蒙蒙亮就能准时爬起来,摸黑在集体的牛栏里找到自家的牛并把它牵到二公里外的净居寺大山上去吃草。</h1><h1>我们都熟练地把牛绳挽到牛角上让牛上山吃草,然后小伙伴们便一起玩游戏。玩得最多的捡石子,我们女孩子个个都是捡子高手,无论子头扔多高都能瞬间一把抓起下面的石子并接住子头!有时也玩升窑、跳房子、打面包、拍纸三角,我每种游戏都玩得不亦乐乎,有时因贪玩丢了牛或误了事挨揍也是常事,但从没有觉得有多大委屈和痛苦。</h1> <h1>如果遇山中有野果子吃的季节,那太开心啦:像什么酸泡泡、红毛楂子、油栗子,我们甚至都能吃饱。山上没吃的,山下的花生和红薯也是我们的开心果。夏天偶遇暴雨,小伙伴们一起下河摸鱼抓虾捉泥鳅更是其乐无穷⋯</h1><h1>牛儿空着肚子上山,当牵着牛儿下山时多数肚子鼓鼓的,如果哪个小伙伴们的牛肚子还不够鼓就牵到河边去喝些水,这样看起来更饱些,也避免回家挨骂挨打。</h1> <h1>我的放牛生涯一直延续到我上潢师才算结束,小学期间的放牛还要精打细算,既要放饱牛又不耽误上学,还不能误了牛干活,所以有时候吃不到饭或上学迟到是常有的事。凭借着小聪明期末考试我总能得张奖状,长大了稀里糊涂地竟也成了一名老师!</h1><h3><br /></h3><h1><br /></h1> <h1>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生活是简单而快乐的,我们的下一代孩子的童年记忆是什么样子的只有他们自己才说得出。我总觉得生在当下这个时代的孩子是幸运的,但他们未必认同。我家女儿虽是九零后,但我家最初的物质生活水平比一般人家差,我初为人母不懂得孩子比工作重要,时常为了工作把孩子一个人抛下走进课堂,我一直觉得亏欠她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陪伴,还好我弥补得及时把她带到广州上中学,让她逃离了内地中招、高考的折磨,顺利地走出家门面向世界。如今女儿已长大成人,工作生活日益丰富,估计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也可以谅解了。</h1> <h1>我家儿子应该说是幸运又幸福的,他出生在大小环境都不错的奥运年,我为了他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几乎放下了一切,他童年的每个年龄阶段都享受到了该有的东西,姐姐又给他的童年添了不少色彩,如今他依然在享受着美好的童年时光</h1> <h1>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总是美好又匆匆的,童年记忆对人生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影响成人的三观,所以现在的教育家都提倡家长要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有些东西可以代替和弥补,但童年记忆却不可以,它刻进每个人的生命里⋯</h1> <h1>潢师毕业廿八载</h1><h1>上海交大又同窗</h1> <h1>本人毕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走进大学校园。</h1><h1>我小时候家里缺少劳动力靠给生产队放两头牛挣些工分口粮,我五六岁时就接过哥哥姐姐手里的放牛绳让他们去上学,七八岁我也走进了村级小学。家里所有孩子都上学在当时村里是少有的,遭到许多孩子的羡慕嫉妒和更多大人的恨。</h1> <h1>为了尽快自食其力减轻家庭负担,初中毕业我被迫选择了潢川师范,虽然也曾努力但命运不济无缘大学梦,于是稀里糊涂被赶到了社会的滚滚洪流中,这一淹没便是半生。</h1> <h1>托老同学彭大银的福,这个暑假我们当年潢师的部分同学有机会圆了大学梦一一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培训!尽管我们不是正规军,但上课纪律严明限时现场签到,上课吃饭睡觉与大学生同步。摆脱了工作和家累我们如快乐的小鱼畅游在大学的校园,呼吸着校园纯净的空气感受着大学生的浪漫情怀,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h1> <h1>我们踩着单车上课,放学一起飞车逛校园,大学校园可真大呀!我们一路欢笑一路歌。</h1> <h1>课外活动同学们一起去运动场、球场挥洒激情,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保龄球都试过手,甚至麻将馆和游泳馆也光顾过,我们把会玩的不会玩的都玩得不亦乐乎。</h1> <h1>我第一次玩保龄球🎳竟然歪打正着得了几个满分,自我感觉身手了得👍得意忘形!</h1> <h1>周末时光同学们一起逛上海滩,手拉手肩并肩欢腾跳跃。</h1> <h3>游上海世博园也不忘留个纪念"耶"✌️</h3> <h1>参观上海中小学校,感叹地域差异巨大!</h1> <h1>地震演示厅</h1> <h1>电子大书用手翻的感觉真是奇妙</h1> <h1>上海紫竹高新科技园区参观让我们叹为观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h1> <h3>智能生活模式</h3> <h1>我们和江泽民是校友耶✌️</h1><h1>江泽民毕业于上海交大,在一次活动中栽了上图这棵广玉兰,广玉兰(仿佛一颗大星)和后面四棵桂花(四颗小星星)象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前面一片树林代表群众(面向群众),后面一片树林也代表群众(依靠群众)。同学们都称江泽民为"江学长"。</h1> <h1>自由活动时间同学们一起游上海名胜吃上海小吃,第一次遭遇南翔馍头店一个灌汤包45元,但游客硬是排着长龙等着被宰!</h1> <h1>短暂的教师培训结束了,我们仍沉浸在欢乐的相聚气氛中不忍散去…</h1> <h1>青春永远不散场!同学友谊地久天长!</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