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那些事

牧羊人

<h3>  从2016年三月份开始学画国画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年多了,这其中隔三差五能画上一两幅画,有临摹的,也有自己创作的。</h3><h3> 我是属于那类需要“勤能补拙”的人,所以画画都要认真看画册,或者认真看手机上的照片,有时从电脑里看视频,然后一笔一笔慢慢画,并不能像好多画家那样刷刷刷几笔就能画成的。一副三开大的牡丹要画上一个多小时,有时一幅不满意再重画一幅,这一画就得两三个小时,画好了腰酸背痛。无论是酷暑还是寒冬,作画时我不开空调不开风扇,不然颜料水墨掌握不好。画画其实是件体力活,“小画怡情,大画伤身”是有道理的。画画时候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不能有旁人和我说话,也不能有旁人站在旁边看。我觉得画画和写作等一样是一个人的内心活动,不是表演艺术。</h3><h3> 最没信心的是最后的落款,落款内容常使我犯愁。我从吕三老师的画里知道,好的落款和画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给人带来启迪。书到用时方恨少,所以空了我还要学点诗词。我的书法也不行,总是请先生题字。他常鼓励我字要自己题,写不好就落个穷款。我告诉他,宋美龄的好多画都是蒋介石帮着题字呢!开始我将错就错,写写东倒西歪的丑书,但一段时间下来,感觉自己的五官都要长得不端正了,只好放弃,老老实实练习毛笔字。</h3><h3> 原来落章也大有讲究,这红红的朱砂印可以调节画面气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的三方印是稽山小学的谢老师治的,一枚方的姓名章,一枚方的“画奴”和一枚椭圆的“听雨”作为闲章。但后来发现这印章就像是衣服配饰围巾、领带似的,大小、形状都有要求,否则会很不协调。于是自己动手刻了一枚粗糙的“呵呵”,这石匠的活是真心不易!“大吉”、“吃货”是我画出来的印章。</h3><h3> 每每画完画,就要把画张贴墙上,坐着欣赏欣赏,逼着先生和儿子一同欣赏为我点赞,如果多说缺点了,我嗤之以鼻:那你们来一幅?!其实我内心是谦虚地接受了他们的意见。比较满意的画就拍照发朋友圈,然后等待走过路过的朋友点赞、好评,有时看到从来不吭声的朋友点赞会有点小激动,如果能引起画家老师的注意几乎要心潮澎湃了。</h3><h3> 因为有画画这事记在心上,不论蜗居在家里还是出门玩去,我都会多留个心眼,随时用手机拍下可以入画的照片。刷朋友圈时也会及时保存有意思的图片,那幅《柿柿如意 岁岁吉祥》就是根据朋友晒的照片画的。家里人对我这点画事也是群策群力了,常常帮我一起留心题材,留心画展的事。其实像我这点水平的人,又能学到多少呢!</h3><h3> 偶尔也有朋友向我要画,我欣然答应,好好准备。这不,为了答应画牡丹,都差不多学了大半年了。可是当我把画赠出后,又怕画得不够好对不起人家,总不忘补充说明:等我画得更好了再把这副画换回来。娘家客厅里挂着我画的牡丹花,母亲的微信头像也是我画牡丹。也不知我的画会不会降低看画人的审美。</h3><h3> 圈里有朋友常半开玩笑地建议我再去找老师好好进修一下,也有人说可以把画放微拍堂竞拍。有人提点我当然是最好的,但我对于这份怡情养性的爱好仿佛止步于自娱自乐、自得其乐的档次,没有更多的追求了。诚如我的私房菜,牛肉酱、酸萝卜泥鳅汤、煎豆腐等只是做给我自己和家人吃,到店里吃到好吃的菜会琢磨一下做法并回家效仿,可从没想过要去专门拜师学艺、还去开饭店赚钱。 </h3><h3> 都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是在将近不惑的时候学画画,我想只要想学什么时候都不迟。种树最好的时间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而我们唯一能把握的时间只有现在。在画画的那些事儿里,我遇见了另一个自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