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军史

鈴兒

<h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军史<br>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的前身是东北军区第12纵队。该纵队是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2、第3师、山东军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发展起来的。<br>  1945年9月12日,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由新四军第2、第3师和山东军区调往东北的一部分部队,分别进至哈尔滨以东、以南和肇东、肇州、肇源地区,与当地抗日联、县大队、保安队等合编成武装团队,分别在北满和西满军区领导下,参加当年冬至1946年10月的剿匪作战,建设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以这些部队为基础,11月组建独立第5师。5至6月,独立第2、第4师参加东北夏季攻势的磐石和乌拉街等战斗。9月至1948年3月,3个独立师在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中,先后参加陶家屯,新立屯、四平和法库等战斗。期间(3月),3个独立师合编成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2纵队,钟伟任司令员,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任副司令员,陈志芳任政治部主任。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34、第35、第36师。纵队编成后即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6月,执行围困长春国民党军的任务。长春和平解放后,参加辽沈战役,在沈阳地区执行外围作战任务。配合友邻部队攻克沈阳。<br>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2纵队改称中国民解放军第49军,钟伟任军长,袁升平任政治委员,熊伯涛任副军长,陈志芳政治部主任。第34师改第145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治委员;第35师改称146师,王奎先任师长,栗在山任政治委员;第36师改称第147师,沈启贤任师长,王建中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3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162师,王兆相任师长,陈德任政治委员。全军5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第145师配属兄弟部队攻克天津,军主力解放塘沽,尔后第145、第146师担负天津守备任务。3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4月,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在宜沙战役攻克沙市和江陵,并乘胜渡过长江追击国民党军。8月,第162师调归湖南军区建制。9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11月由湖南邵阳地区进军广西,担负接收城市和维护交通安全任务。<br>  1950年1月,所属3个师依次兼平乐、柳州、桂林军分区,部队参加剿匪作战。4月,军部与广西军区领导机关合并,所属3个师归广西军区领导,第49军番号撤销。1951年7月15日,以第154师师直为基础又扩建为第49军军部,原辖之3个师归建,原兼各军分区,归广西军区领导。1952年1月8日。第49军番号又撤销,军部改编为空军第3军军部,第145师编入第21兵团,第146师调归广西军区,第147师改编为公安第12师<br> <br>  部队沿革<br>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的前身是东北军区的三个独立师, 48年3月10日改编为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辖第145师、第146师、第147师、第162师。<br>145师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46年11月以该分区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2师,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2师,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4师,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该师是由华中新四军抽调的部分干部战士为骨干组建的部队,有一定的攻坚能力,参加过德惠攻坚战斗、天津攻坚战。是军主力师。<br>433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第1团,46年11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2师为第4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2师4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4师100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433团。<br>434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东军分区第3团,46年11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2师为第5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2师5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4师101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434团。<br>435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第4团,46年11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2师为第6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2师6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4师102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5师435团。<br>146师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47年4月以该分区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4师,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4师,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5师,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6师。该师参加过青树坪战斗,是军主力师。<br>436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独立第2团,同年9月赴东北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第2纵队第3支队第7团,后转隶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仍为第7团,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4师为第10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4师10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5师103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6师436团。该团是胶东的老部队,当时被誉为北满地方武装中战斗力最强部队,是军、师主力团。<br>437团的前身是1945年8月由东北抗联干部和延安入哈干部成立的哈尔滨市保安总队,后为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第6团,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4师为第11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4师11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5师104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6师437团。该团战斗力较强,是师主力团。<br>438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南军分区第10团,47年4月编入新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4师为第12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4师12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5师105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6师438团。<br>147师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哈西军分区,47年5月以该分区为基础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5师,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5师,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6师,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7师。<br>439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5师13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5师13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6师106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7师439团。<br>440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5师14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5师14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6师107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7师440团。<br>441团的前身是东北民主联军直属独立第5师15团,48年1月1日改称东北野战军直属独立第5师15团,48年3月10日编入新组建的东北野战军第12纵队为第36师108团,48年11月17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147师441团。<br></h1><h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是由北满地方武装组建的部队,该军进步较快,在长春围困战中表现突出,是围城部队的主力。</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