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十八岁的你

海涛

<h5>【作者按】:新年伊始,我的脑海似乎还停留在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内那些极具岁月感的十八岁照片。元旦回到老家,姐姐递给我两本相册。翻开后,一幅幅自己十八岁,甚至更久远的照片,宛若时间的河流,湿润了心田。正欲发至朋友圈晒上一番,儿子的一席话打断了我,儿子说:爸爸,朋友圈内晒的都是“90后”最后一批告别十八岁的照片,他们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逝去的十八岁,你晒啥?原来那是1999年出生之人的青春感怀,我这个中年大叔瞎凑什么热闹呢?于是收起念头,准备作罢。细心的儿子感觉我有些怅然,便轻声的对我说:爸爸,元旦到了,给我一些新年寄语吧。儿子的请求让我陷入沉思。去年,曾经和他一起分享过余光中老先生的《写给未来的你》,文笔之真挚加上我耐心的解读,已满十周岁的儿子虽无透彻之悟,却也有一知半解之感。十八岁算是人生的一个重要分界点,今仿余老撰写此文,算是我借当下“十八岁情怀风”对儿子未来人生的一些期许吧!</h5> <h3>  孩子,在你很小的时候,你特别喜欢背《三字经》,背诵时你那稚嫩的嗓音至今依然清晰地镌刻在爸爸的脑海。记得当时每背一句,你都会追着爸爸妈妈问每一句的含义。虽然我们极力解释,但对幼小的你而言,要理解其中深刻含义,的确有些为难。<br></h3><div> 还记得你五岁生日时,爸爸给你写的一首《寄吾儿五周岁生日》诗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生时稻花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莺飞七八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年欢笑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历历目前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亲恩犹为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子骞当效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今提笔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他日好儿郎。</div><div> 那时,你即将步入小学,爸爸想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你明白做人和读书的要义。而此时的你还很懵懂,还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一番苦心。随时间飞速流逝,爸爸觉得你慢慢长大了,对很多事情逐渐有了自己的认识,尽管还不成熟,甚至幼稚,但毕竟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就像近日风靡整个朋友圈的“十八岁情怀风”,你对爸爸有趣的建言,你对爸爸企盼的提议,无不说明你感情细腻,观察入微。</div> <h3> 一年又一年,辗转的光阴,从指缝中偷偷溜走,已不知不觉将你带到了十一岁。你的新年寄语提议让我这个本来有好多心里话的父亲,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你开玩笑似的对我说,“说不出来可以写出来”,那我就选择写吧,以写表达爸爸对你未来十八岁的期许吧。</h3><div> 十八岁,多么美丽的数字,它承载激情,它极富梦想,它夹杂狂妄,它带着迷茫,......,甚至可以从字典中找出各种各样的褒义和贬义之词去描绘,去形容的年纪。爸爸多么希望你在这个年纪能够拥有符合十八岁的一切特质,不仅仅是甜蜜,还要有点点苦涩,因为拥有了酸甜苦辣的十八岁才是完整的十八岁。</div><div>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请原谅爸爸的苛刻,因为十八岁是人生的分界线,只要跨过这条线,身上就会多一种东西叫做责任,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对爱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这是你时刻要记住的。在中国,过了十八即成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那么简单。而且十八岁后,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会急速形成并不断变化,爸爸觉得很有必要跟你聊一聊十八岁时,你应该秉持的一些东西。</div><div> 你从小喜欢《三字经》,其中“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几句,你一定清晰记得,说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是圣贤留给我们的立身之本。爸爸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这五字所体现的真谛应该是你一生的追随。但这看似简单五个字,要参透悟透并付诸实践,需要的是人生不断的历练。</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1 怀“仁”则无所畏惧</b></h3><div> 孔子曾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今后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注重“容”,即自己想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这是“立”;自己想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这是“达”。二人为“仁”,两个人在一起相处,需要“容”,而“容”的本质是“仁”,它时刻提醒我们在这个社会中,对他人要有博爱宽厚之心,对人要善,对人要容。</div><div> 孩子,你在小学四年级学课文《三顾茅庐》时曾问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能人志士投奔刘备呢?正史我们姑且不谈,凭小说《三国演义》中刻画的刘备就是一个集“立德、立功、立言”的完美仁者。他的“携民渡江”,他的“婉拒徐州”,他的“欲伐送庶”,他的一句“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等等,无不体现一个“仁”者伟岸形象,这也正是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大批英雄豪杰投奔他的根本原因所在。</div><div> 孩子,以刘备说“仁”,并不是让你今后成为他那样的人物。爸爸是想告诉你,即便未来你是一个普通的凡人,也要始终怀着一颗“仁”之心,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做阴险狡诈之人,这是做人之本。或许,随着你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你会感觉到:以己之仁,却不能换来别人的“仁”;江湖险恶,别人会利用你的“仁”;套路太多,竟不知自己为何要“仁”。如此之情形,你一定会遇到,但这又何妨呢?</div><div> 我时常给你提及我们家每年大门上贴的那副春联,“忠厚传世远,勤俭沿家昌”。从爸爸记事起,这幅春联从来没有变过。你的爷爷曾跟我说,“这幅对联是祖辈留给我们的家训,我们这个大家族之所以和睦,要感谢上一辈传承给我们的忠厚血脉,虽然一辈子会吃些亏,但我们行的正,做的直,这辈子无愧于良心就够了!”孩子,这副春联伴随了爸爸三十多年,其中的“忠厚”二字体现的就是“仁”,短暂的“亏”相对于漫长的人生来说,犹如蝼蚁,你要坚信:“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div><div> 因为,怀“仁”则无所畏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2 持“义”则胜友如云</b></h3><div> 汉字很有意思,字面上看:“义”字人出头,加一点。也就是说,当别人有难时及时出头,帮助别人,即为义。提到“义”,古人给我们树立了各种各样的标杆,“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里深怀国家民族之大义者岳飞,“羊左之义”中生死之交者羊角哀与左伯桃,“君臣之义”中的李世民与魏征。这些故事,爸爸都曾和你讲过。</div><div> 时光流转,那些经过岁月风雨的“义”并没有因为历史的前进而褪去颜色,反而愈发鲜艳夺目。爸爸深信,未来十八岁的你,一定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热血男儿,爸爸所期望的,就是一定要将“义”字立于心头,让其永远点缀你多彩的人生,因为有义则友聚,无义则友散,而生命之中“有朋自远方来”的快乐心境,一定是五彩缤纷的。</div><div> 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一个没有真正知心朋友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缺憾的。爸爸希望你用正直的“义”去善待他人,用真诚的“义”去帮助他人,只要这样做,你的朋友必如云至。当然爸爸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不能用“蛮义”。也就是说,不能以蛮力或者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的“义”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iv><div> 未来你们所处的必将是一个法治更加健全的社会,必须对“法”要心存敬畏,所有的“义”,也必须是在法律的约束下去行事。爸爸对你的忠告便是:行“义”之前,必先行“仁”。“仁义”二字放在一起,你就不会偏离人生的轨道,你所做的一切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评判。</div><div> 当然,在人生旅途中,有时你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朋友不知我的“义”,甚至误解我的“义”,又该怎么办?孩子,我们的故乡淮南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刘安,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一个真正的男人堂堂正正做事,不能因为没人知道就不去做。所以,常做“仁义”之事,何必在意他人的知与不知,总有一天,你会赢得高朋满座。</div><div> 因为,持“义”则胜友如云!</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b>3 有“礼”则乡风慕义</b></div><div> 孩子,提到“礼”,你的脑子里一定闪过的是小时候爸爸妈妈让你注意的各种礼节礼貌。有时,你可能会讨厌这些繁文缛节,可爸爸还是要严肃的告诉你,即便到了十八岁,以礼待人永远是一个绅士应该始终保持的品质,因为它体现了一个人的教养和品位。就连我们的先哲也劝诫世人,“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div><div>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用“礼”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举止是我们这个民族流传下来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优秀礼节。国国之礼、师生之礼、长幼之礼、兄弟之礼、夫妻之礼以及朋友之礼等等。孩子,爸爸真心希望在十八岁时你就能熟知这其中的主要礼节。</div><div> 当然,你可能会问爸爸,到底该怎样做算是有“礼”?是不是仅仅体现在各种场合下的问候寒暄呢?其实这只是朴素意义上的“礼”,想要做一个真正有“礼”之人,需要的是你在生活中的不断的学习与积累。这里爸爸送给你四个字,即“观、读、记、学”,“观”是让你多去看德高望重者之“礼”;“读”是让你常读古今经典之“礼”;“记”是让你用心去记录日常点滴之“礼”;“学”是让你抓住任何机会去行实践之“礼”。做好这四字,你一定可成为一个有“礼”之人。</div><div> 人在社会不可能孤立的存在,既然存在于社会就需要与别人沟通,而“礼”便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更是人际交往的一种艺术。“敬人者,人恒敬之”,“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 。孩子,要时刻记住:只有你尊敬别人,才可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敬。</div><div> 因为,有“礼”则乡风慕义!</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4 多“智”则决胜千里</b></h3><div> 孩子,诸葛亮是你在上小学时非常喜欢的一个历史人物。他足智多谋,他料事如神,他运筹帷幄,……,一句话形容就是他有大智慧。十八岁的你,应该正是即将步入大学学习的时候,“智”对你而言,不能只体现在学习成绩高低上,还应包含其他一些东西。</div><div> “智”,因人而异,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聪明和愚钝来区分这个字,毕竟人各有所长。“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在某个领域擅长的一面。爸爸始终认为,学习成绩好坏并不一定能代表“智”的高低。用现代人的观点,就是情商和智商都很重要,只不过,古代的情商包含在“智”中。这里爸爸想起一位古人,他的“智”倒是值得世人去细细品味,此人就是中唐第一贤相李泌!</div><div> 《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这里的“泌”指的就是李泌。李泌在七岁时作过一首诗,“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这十六个字恰恰代表了李泌一生的智慧哲学。</div><div> 爸爸建议你空闲时去读一读李泌的故事,他的“方圆动静”人生哲学在现在以及未来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历史的长河不会因为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停止流动,长河的深处也总会沉淀着凝重晶莹的珍珠,润泽着一代又一代的智者。李泌的人生哲学可以看成是这条长河里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他的“方若行义”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处事刚直却不得罪于人,相反,让人觉得他的行为非常适宜;他的“圆若用智”告诉我们一个人看起来圆滑却不会让人感到他滑头,相反,让人觉得他在运用智慧;他的“动若骋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个性张扬却没有让人感到憎恶厌烦,相反,让人觉得他在展露才能;他的“静若得意”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湮灭无闻却并没有失意消沉,相反,让人觉得他淡泊明志,逍遥自在。这个世界没有穿越时空的法器,不然,爸爸还真想带你一起去目睹中唐第一宰相的风采。</div><div> 但,十八岁的你可能对于李泌这样的行事哲学第一个反应便是“左右逢源”、“中庸之道”。有这种反应很正常,毕竟你涉世未深,很多还只停留在自我的感觉。其实,纵观古今,像李泌这样集大智者寥若晨星,能与三代帝王共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爸爸想告诉你的是:社会是一个大熔炉,要想在这个熔炉里被锻造成浑金璞玉、特立独行的有志男儿,需要的是“智”,在这个熔炉中,无“智”则无形,无形则只能疲于社会的各种逐流。</div><div> 如何才能多“智”?爸爸给你的建议是: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不要放弃了学习,即便你的学历可能至社会的高层,但知识是无涯的。要多读书,读史书,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常提醒你正一正衣冠。高尔基说,“书籍一面启示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读书是唯一可以让你充满智慧,让你在浮躁的时候立刻安静下来的神丹妙药。</div><div> 还有,不要放弃了对新知识的追求,要想不被社会淘汰,永远要像小学生一样充满着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知识和智慧的关系,犹如成语“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这是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规律。有人说,一个人知识越多越令人陶醉。其实,不仅是令别人陶醉,更会令自己无比自信,也只有这样,才能触摸“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流三千里”的理想境界。</div><div> 因为,多“智”则决胜千里!</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5 守“信”则天宽地阔</b></h3><div> 孩子,相信你对“信”一定感触颇深。小时候,记得只要爸爸妈妈答应过你的事情,就一定会兑现诺言,因为这是爸爸妈妈在你刚出世时就立下的规矩。我们欣慰的是,你从小耳濡目染,直到现在也从来没有和家人说过一句谎话。我和你妈妈始终坚信,诚信乃人之本。一个人若丧失了诚信,他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甚至包括自己的家人。还记得《狼来了》那个故事吗?你对故事中的主人公既同情又痛恨,因为人们对小男孩失去了信任,其结果注定是悲惨的。</div><div> 爸爸并不担心在你人生路途中,会变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爸爸担心的是十八岁后,你真诚的“信”会因为社会的“浮”而变得彷徨,你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判断,你可能会质问自己的善良心灵。可以预见的是,当你十八岁后,我们国家的诚信体制一定会越来越健全完善。但是,只要身处这个社会,就必然会遇到因贪欲、虚荣以及浮躁等各种负面因素而导致的“诚信危机”。此时,你会怎么办?选择坚守还是选择随波逐流?</div><div> 孟子曾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孩子,看到了吗?两千多年前,先哲就已经告诫世人:诚信是每个人的本能,人人皆有,不能因为社会的变化,诚信就随之变化;一个人必须时刻学会尊重自己的内心去做诚信之事,这才是真正的做人之道。</div><div> 孩子,诚信于人,才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你也会因为诚信赢得尊重,收获朋友。你要始终坚定:诚信是你人生旅途中一座不可熄灭的灯塔,灯塔不灭,你的人生就会驶向正确的航程;灯塔不灭,你的理想才会奔向光明的未来。</div><div> 因为,守“信”则天宽地阔!</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结束语</b></h3><div> 孩子,写到这里,爸爸总感觉还没有说完,心里恨不得把这四十年的人生体会全部送于你。可毕竟,十八岁应当有十八岁的色彩,不能被爸爸这么一说,而显得过于沉重。爸爸告诉你这些,无非只是希望你在未来能够更加幸福快乐的成长生活:有一份稳定的职业,有一群视你为知己的朋友,有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有一种淡如止水的心境,如此而已!</div> <h3>  最后,爸爸祝愿你在十八岁能拥有无比美好的青春记忆,愿你在十八岁之后携充满无限宝藏的“仁义礼智信”走好自己的人生路。</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