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武汉二中校门口现貎</h3> <h3>文革时期二中校门口的一张老照片,革命小将自行将武汉二中改名为"新二中"。</h3> <h3> 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一一武汉二中1966届初三(三)班的五十六位同学三年同窗共读、二年文革运动以及几年知青生活的峥嵘岁月,我们曾经满怀激情和理想经历过的风风雨雨。</h3><h3> 一段值得珍惜的情谊一一五十多年后我们又陆续地聚集在一起,青丝已去,白发染头,但笑语依旧,秉性依旧,往事历历就在眼前。五十五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同学情,这份最纯真的感情,是我们共同最美好的回忆。</h3> <h3> 一张张五十多年前泛黄的初中时期的照片,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同学们,你们可认得出,哪张是昨天的我,哪张是同桌的你?</h3> <h3>吴昌瑜</h3> <h3>苏传娣</h3> <h3>邝能敏</h3> <h3>陈子松</h3> <h3>谢安娜</h3> <h3>何敏玲</h3> <h3>胡蓉蓓</h3> <h3>欧阳瑞瑜</h3> <h3>周凝玢</h3> <h3>叶红芳</h3> <h3>文远馨</h3> <h3>贾可可</h3> <h3>周君萍</h3> <h3>尹丽华</h3> <h3>王玉清</h3> <h3>田玲</h3> <h3>姚稚英</h3> <h3>涂汉银</h3> <h3>赵廉</h3> <h3>刘华东</h3> <h3>张纲</h3> <h3>胡伦杰</h3> <h3>殷发生</h3> <h3>宋小荻</h3> <h3>董汉成</h3> <h3>董汉斌</h3> <h3>邵有能</h3> <h3>李武明</h3> <h3>黄龙奇</h3> <h3>马德义</h3> <h3>谭力士</h3> <h3>吴懋瑜</h3> <h3>徐铁如</h3> <h3>林鹤龄</h3> <h3>魏东林</h3> <h3>项经汉</h3> <h3>周邦彦</h3> <h3>蔡前进</h3> <h3>肖开利</h3> <h3>周诗僚</h3> <h3>刘克荣</h3> <h3>林光辉</h3> <h3>前排左起:马德义、吕先荣、殷发生 后排左起:刘克荣、吴嘉模、董汉成</h3> <h3>同学们面临初中毕业时,刘华东同学正在绿茵场上驰骋。</h3> <h3> 1966年6月,文革开始了,我们的学业也终止了。红卫兵、大串联、造反有理、逍遥派……就这样渡过了两年的光阴。</h3> <h3>左起:殷发生、林鹤龄、苏传娣、陈子松</h3><h3>文革串联时在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前排左起:袁国新、殷发生、朱家平</h3><h3>后排左起:马德义、林鹤龄、李武明</h3><h3>文革串联时在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徐铁如、吕先荣</h3><h3>文革串联时在天安门前的合影。</h3> <h3>殷发生文革串联时在天安门前的照片。</h3> <h3>董汉斌文革串联时在天安门前的照片。</h3> <h3>前排左起:谭力士、朱家平、朱家和</h3><h3>后排左起:吕先荣、徐铁如、周邦彦</h3> <h3>左起:李武明、徐铁如、董汉斌、张纲</h3><h3>文革中去庐山玩的照片。</h3> <h3> 1968年,大部分同学成为了知识青年,告别武汉,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去,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h3> <h3>左起:胡蓉蓓、文远馨、何敏玲</h3> <h3>左起:谢安娜、邝能敏、苏传娣</h3> <h3>邝能敏、苏传娣</h3> <h3>何敏玲、文远馨、胡蓉蓓</h3> <h3>左起:谢安娜、周凝玢、吴昌瑜、邝能敏、苏传娣</h3> <h3>我班部分女同学和其他班女同学的合影照片。前排左三吴昌瑜,左四周凝玢,左五谢安娜,后排左二邝能敏,左三苏传娣。</h3> <h3>林鹤零、周诗僚</h3> <h3>下乡前部分男同学的合影。前排左起:胡伦杰、黄龙奇、张纲、邓五零、李武明。中排左起:董汉成、查家铭、汪茂缪、邵有能。后排左起:徐铁如、吴嘉模、余智平。</h3> <h3> 还有几个同学则参军入伍到了部队,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熔炉中去锻炼自己。</h3> <h3>郭小宁参军前部分同学在滨江公园的合影。前排左起:董汉成、胡伦杰、吴懋瑜,后排左起:董汉斌、查家铭、郭小宁、邵有能。照片是余智平拍的。</h3> <h3>郭小宁参军前部分同学的合影。前排左起:查家铭、邵有能、郭小宁、肖开利。后排左起:董汉成、余智平、董汉斌、李武阴、胡伦杰。照片是在邵有能家对面的照相馆照的。</h3> <h3>代小宁</h3> <h3>朱家平</h3> <h3>郭小宁</h3> <h3>1971年朱家平从部队回汉探亲时部分同学在滨江公园的合影。左起:黄龙奇、余智平、朱家平、宋小荻、蔡前进、郭小宁、殷发生、胡伦杰。</h3> <h3>蔡前进同学参军后与宋小荻同学的合影。</h3> <h3>左二蔡前进、左四宋小荻、左五代小宁</h3> <h3>1969年省足球队解散,刘华东同学下放到十堰二汽当工人,成为二汽的首批创业者。前排左一为刘华东。</h3> <h3> 湖北随县,同学们的青春曾在这里流淌,汗水曾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h3> <h3>随县唐镇街景</h3> <h3>部分男同学下乡所在地——随县唐镇娄子湾。</h3> <h3>当年在娄子湾的旧居。</h3> <h3>苏传娣、邝能敏当年在随县石伏公社</h3> <h3>吴懋瑜同学下乡时与高中同学的合影。</h3> <h3>袁国新同学下乡插队时的照片。前排左一为袁国新同学。</h3> <h3>2014年余智平同学在随县娄子湾旧居傍的水塘边留影。</h3> <h3>1999年苏传娣同学重返随县下放地看望乡亲们。</h3> <h3>苏传娣、邝能敏等同学回随县下乡住地的合影。</h3> <h3>几年后陆续抽调回城,参加工作,上大学读书,成家立业……同学们又开始了各自的新生活。直到1996年10月二中校庆,部分同学才第一次相聚在母校。</h3> <h3>1996年10月校庆部分同学和老师的合影。前排左起:林光辉、李武明、董汉成、朱家平、余智平、邓五零。中排左起:吴昌瑜、陈子松、苏传娣、田化澜老师、周凝玢、邝能敏、谢安娜、刘华东。后排左起:郭小宁、张纲、邵有能、黄龙奇、吕先荣、蔡前进。</h3> <h3>1996年10月校庆部分同学和老师的合影。后排左五为李淑兰老师、左六为魏环初老师。</h3> <h3>观看武汉市老三届知青艺术团演出前,刘华东、吴昌瑜、谢安娜、周凝玢同学在武汉剧院门前的合影。</h3> <h3> 不经意间我们都进入了老人的行列,开始了人生第二旅途的跋涉。怀旧之情又把同学们串联起来,人数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现在三十多人的同学群。每年一次的春节同学聚会更是大家最期盼的日子,并希望又见到更多老同学的新面孔。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h3> <h3>最早的一次同学聚会,2010年四位同学相聚在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前排左起:郭小宁、殷发生、胡伦杰、吕先荣。</h3> <h3>2013年第二次同学聚会,这次有8个男同学。前排左起:殷发生、胡伦杰、余智平、董汉成。后排左起:吕先荣、汪茂缪、郭小宁、黄龙奇。</h3> <h3>2013年10月部分同学的随州行。</h3> <h3>2014年2月10日黄龙奇、胡伦杰、余智平、董汉成、吕先荣、邵有能、李武明、马德义、李承铣、殷发生、汪茂缪、郭小宁十二位男同学在武汉杂技厅傍的一家餐馆第三次同学聚会,当时只录了视频,手头没有照片。</h3> <h3>2014年5月的第四次同学聚会,共18人,终于有了3位女同学。前排左起:殷发生、李承铣、苏传娣、邝能敏、吴昌瑜。中排左起:马德义、林光辉、郭小宁、谭力士、董汉成、吕先荣。后排左起:汪茂缪、胡伦杰、吴懋瑜、刘华东、黄龙奇、余智平、查家铭。</h3> <h3>2014年部分同学游黄陂木兰天池。</h3> <h3>2015年春节第五次同学聚会,男同学15人,女同学7人。前排左起:何敏玲、文远馨、吴昌瑜、苏传娣、周凝玢、周君萍、邝能敏。后排左起:查家铭、马德义、刘华东、谭力士、董汉成、李武明、吕先荣、殷发生、郭小宁、李承铣、黄龙奇、胡伦杰、汪茂缪、林光辉、邵有能。</h3> <h3>2015年10月二中校友会成立20周年部分同学在学校新大楼前的合影。前排左起:余智平、宋小荻、陈子松、欧阳瑞瑜、殷发生、马德义、李承铣。后排左起:刘华东、查家铭、郭小宁、吕先荣、徐铁如、黄龙奇、胡伦杰、董汉成。周君萍同学因表演节目卸装未能参加合影。</h3> <h3>2016年春节第六次同学聚会,男同学15人,女同学11人。前排左起:刘华东、苏传娣、涂汉银、贾可可、叶红芳、周君萍、邝能敏、陈子松、文远馨、胡蓉蓓、何敏玲。中排左起:查家铭、谭力士、邵有能、郭小宁、马德义、吕先荣、汪茂缪、黄龙奇、欧阳瑞瑜。后排左起:李承铣、董汉成、殷发生、李武明、徐铁如、胡伦杰。</h3> <h3>2016年春节聚会女同学的合影。</h3> <h3>2016年春节聚会男同学的合影。</h3> <h3>2016年苏传娣在广州与姚稚英见面时的合影。</h3> <h3>部分同学去田化澜老师家看望</h3> <h3>2017年春节在武昌沙湖公园第七次同学聚会,田化澜老师也参加了活动。这次到会的男同学13人女同学9人。</h3> <h3>沙湖公园石桥上女同学的合影。</h3> <h3>沙湖公园大门前女同学的合影。</h3> <h3>2017年夏部分同学泰国普吉岛之旅与住在当地的吴懋瑜同学见面。</h3> <h3>同学们与吴懋瑜及夫人在普吉岛的合影。</h3> <h3>宋小荻同学在普吉岛与吴懋瑜同学相见。</h3> <h3> </h3><h3> 岁月如歌,歌声充满时代的旋律:有波涛大海也有潺潺小溪,有艳阳高照也有凄风苦雨,有慷慨激昂也有如诉如泣,有灿烂辉煌也有平淡低迷。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已成为美好的回忆。面对未来我们仍有愿景和期待,只因为一路有你,有同学牵掛,有同学问候,有我们一同渐渐老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在我们的心底永远保存着同学这份深似海的情谊。</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