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font color="#010101"><b>宁树恒,字健庵,号癝庐、衡斋,河南鲁山人。20世纪80年代始,从师于上官化隆先生学习书法,后又师从李刚田、汪新士、钱君匋诸先生,书法碑帖交融,刚柔相济,诸体兼擅。</b></font></h1> <h1> 其书法篆刻作品先后入展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五届、第六届“全国篆刻展”;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书法百家”;中青展、隶书展、篆书展、楷书展、行书展等国家级大展100余次。2005年,以西泠印社全球海选第一名的成绩加入西泠印社。入选中国文联当代书坛名家系统工程1000家、500家、300家,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100家等。<br> 出版有当代名家系列《宁树恒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宁树恒小玺印百品》(河南美术出版社);《宁树恒书法集》(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海选优秀作品集《宁树恒卷》(西泠印社出版社)等书籍10余种。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毛主席纪念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等几十家国家级美术馆所收藏。<br> 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福田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深圳篆刻研究会会长、文物字画鉴定委员会主任、北斗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h1> <h1><font color="#39b54a"><b>得金石韵 有平常心<br></b><b>——宁树恒书法篆刻评述</b></font></h1><div><br></div><div> □李刚田</div><div><br></div><div> 前几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与河南美术出版社分别出版了宁树恒的书法篆刻集,以其清刚雅健的作品风格和多样化的作品形式,给业内同行乃至整个书法篆刻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树恒又将自己的书法创作集结出版,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当代优秀书法篆刻家的立体形象。</div><div> 读了树恒这部书法作品集,有许多感触。我与树恒很熟悉,故读其书如读其人;树恒与我都是河南人,故读其书作,由河南的地域特征感受到当代书法的总体特征;树恒与我都是书印兼修,故我对树恒的理解可能会更全面、更贴切一些。我想从四组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来解读树恒的书法。</div><div> 先谈谈涉猎多方与一以贯之的关系。树恒不但精于篆刻,与书法也是真、草、隶、篆皆能书,诸书体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包容。以行草书的灵动与自由注入篆、隶、楷之中,使静态书体生出动感;又将篆、隶、楷诸体中的安详凝重注入行草之中,使其在动中得静。他所书诸体比较起来,以篆、隶为优,这或许源于他是印人,精于篆隶是印人的必须与必然。树恒的书法在涉猎多方、贯通融合中体现着一以贯之的主调:就技法来讲,他笔下以凝重坚实为主调,以虚灵辅之;就气象来说,他的作品中展现着一种『硕人欣欣的大度之美,以正大气象为主调,以奇趣辅之;就审美来看,其作品以安详静穆为主调,以流动率真辅之。</div><div> 再谈金石气与翰逸神飞的关系。树恒以篆、隶书为最精,而篆、隶书体的蓝本多为金石文字。金石文字或以刀刻凿与金石载体,或以熔金铸造的方式形成文字,再加上漫长岁月的锈蚀、浸淫、磨损等因素,造成一种斑驳朦胧的美,使用毛笔工具书写的点画转化为具有金石意味的点画美,我在文章中曾称这种变化为『笔法的异化』。清代以来金石学兴起,篆、隶书创作繁荣,而篆、隶书的笔法并没有『王』脉帖派书法的笔法模式,出于不同书家对篆、隶书的不同理解,形成了清代篆、隶书法笔法,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金石文字对原生态毛笔书写进行了异化,而在后世的篆、隶书创作中,又对金石文字的笔法作了『异化的异化』。这种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回到了起点,而是一方面保存了朴厚凝重的『金石气,另一方面增加了毛笔书对于宣纸自然挥运的效果。树恒篆、隶书的笔法正是表现了金石气与翰逸神飞的两重性。观其篆、隶书的结构体势,以平正排叠为主调,察其用笔,既有金石文学特具的古朴厚重,又有毛笔挥运中的爽爽笔意,在笔笔生发中沿时序进程展开着节奏之美。这种用笔特点拓展到他的楷、行、草诸体中,使点画在沉着之中有飞动,在圆转酣畅之间以方折为节奏,可以说碑中有帖、帖中有碑,碑帖结合形成树恒自家的用笔特点。</div><div> 第三点是古雅与当代的关系。当代书法创作的审美倾向及形式特点与古代大不相同。古代书法重内在的韵味,由文词及笔墨,由笔墨及人格,在断碑残纸间使人感到文化的深厚与历史的沧桑。而以展览为特点的当代书法创作则重笔墨表现与形式的新颖感,重个人塑造,重作品在展厅中对视觉的冲击力。树恒在古与今之间徘徊,『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韵味的蕴含并重。他的笔下没有热心追随时尚与流行的风气,也没有沉湎在古代遗存的书法样式中陶然自得,而是守住古雅、古厚、古朴之美,这种美是数千年的书法历史积淀下来的,也是由后世文人书家所重塑再现的。与此同时,他在书法创作中,从书写内容及书体的选择、作品章法构图、字法结构变化以及作品形制、选纸用色、笔墨表现等反面都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时代的风采,古雅之美与现代的表现性浑融无间,并无刻意做作痕迹,在作品中体现出作者『有平常心』的创作态度与古今融会、雅俗共赏的审美追求。</div><div> 最后谈一谈专业与业余的辩证关系。当代书法创作走向形式化、书法队伍呈现职业化的特点,形式化的创作与职业化的队伍,使当代书法作者之间的竞争性表现得非常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中的树恒如何?他醉心书法篆刻艺术已有二十余年,时间、精力、智慧乃至金钱都投入了许多许多。但他不是以此为职业,不靠书、印赚钱谋生,而是另有其社会担当。书法篆刻是他的精神乐园,是他在喧嚣的社会中保持的一块精神净土。因为他不以此为业,故『无意苦争春』,不必百般粉黛来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是在创作中显示出一种自然本真。这种自然本真的创作与『无意于佳乃佳』的态度是古代文人书法的传统,是当代书坛渐渐失落而亟待唤回的的一种书法精神,树恒无意于名而书名印名渐为同道乃至社会所知,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div><div> 书法作品结集出版,总结自我,交流同道,可喜可贺!这里记录着作者长期艺海寻珠的辛苦与快慰。当然,过些年在看这本作品集时,树恒或许会生出一些遗憾,果然如此,说明他又前进了。</div><div> </div><div>李刚田于京华玉泉精舍</div><div>(本文作者为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协理事)</div> <h1><u><b><font color="#39b54a">宁树恒先生 篆刻书法欣赏</font></b></u></h1> <h1><b><font color="#ff8a00">绢本设色</font></b></h1> <h1><b><font color="#ff8a00">宁树恒先生作品 馆藏于莱州山海間文化藝術館,欢迎有识之士莅临交流。<br></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祝大家新的一年六时吉祥 皆大欢喜 !</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