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公元二零一零年正月十九奶奶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八十三岁。</h3><div> 奶奶生前和我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也去”,终究奶奶没活过八十四岁,但是在农村能活到八十来岁已经是很难的了。</div><div> 那一年正月初六表哥结婚,奶奶去了二姑家,当时身体状况已不大好,每天吃很少的饭,但思维还是很清楚,一见我去了就赶快让我上炕暖手,我就坐到了奶奶旁边。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手,想用她的手焐热我的手,过了一会,仔细端详着的我的手,慢慢地说:“看咱家利生的手长的多好,细嫩嫩的,享福的命”。 其实在奶奶眼里,我什么都好。</div><div> 奶奶一生劳苦,小时候以童养媳嫁给爷爷。奶奶家墙上挂着一张老人照像,指着告诉我说:“那是我妈,是个疯子”,解放前农村本身就很贫困,况且奶奶的妈还是疯子,小时候的日子可想而知。</div><div> 等我父亲十五岁时,我的爷爷就去世了。奶奶常和我说:“你的爷爷长的可丑了”,有多丑,我没见过,也没有一张在世时的相片。爷爷去世后,为了生活,奶奶就去了我的“后爷”家了。</div><div> 对于“后爷”我有切身体会,以至于现在,我都认为是“后”的终不好。</div><div> 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了奶奶家,正巧奶奶不在,后爷生气地说:“怎么又来了,赶快走,你奶奶去了你姑姑家了”。小时候的我们很是胆小,吓得我和姐姐赶紧就走,在回去的路上看见奶奶用簸箕扬葵花(农村秋天里干的一种活,为了把里边的土去掉),奶奶看见我们说:“是不是去家里了”,我和姐姐说:“嗯,是了,说你不在”。奶奶眼里满是怒火,含着泪说:“那个狼吃的老汉,你们回吧”。可怜的奶奶在家里做不了主,对于自己的孙子都不能让好好的吃一顿饭。</div><div> 有时候我在想,一个家庭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不要随意离婚,虽然大人也许能找个好的下家,但最倒霉的是孩子们,或许当一个人贴上“后”的标签以后,就会把最恶的那一面展现出来。</div><div> 当然不是绝对,绝对的是我确实碰上了这么个绝对不好的后爷。</div><div> 上初中时,学校在奶奶家的村里,虽然学校离家只有五里,但因为没有自行车,还是住校。学校里当时伙食不好,上午馒头稀饭,稀饭里经常有虫子,下午汤面,很少有油,面里煮了豆角、土豆,全校一个做饭师傅,很是难吃。十三四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会感觉很饿,有一次星期天去了奶奶家,奶奶和我说,你饿了就早上十来点来吧,老汉在地里,放心来。</div><div> 上午正好学校里有半个小时活动时间,有时候我饿了就悄悄的来到了奶奶家。那天上午,奶奶用土豆做的不烂子正好剩了半碗,吃时多半奶奶盯着外边,正吃中时,奶奶说:“你走吧,那老汉从坡上上来了”,我放下碗筷赶紧就跑,这么多年我一直记着这事,很是深刻,奶奶只能是偷偷的亲他的儿孙们。</div> <h3> 其实后爷那能知道,人心是看不住的。人啊,很奇怪的高级动物,人和人的情感是外人看不出来的,同样人亲人旁人也是看不出来的。</h3><div> 家庭生活中也是这样,聪明的夫妻会理解对方,明白另一方对原有家庭的热爱和帮助对方去经营另一方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反对。没有智慧的夫妻经常会因为双方的家庭之事闹矛盾。</div><div> 奶奶善良,经常听邻里邻居说整个一公社你奶奶也是大善人。家里去了讨吃要饭的,会把自己仅存的几块钱给了人家,总是说:“讨吃的更难”,旁人有个三灾五难,奶奶总是用力去帮。有时候以前害过自己的人现在有难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从不计较。</div><div> 我成家后,生了娃娃,父亲和我说:“你奶奶如果还在世,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一定很高兴”。这么多年,我未必在物质上过的很好,但是我在想,如果奶奶还活着,我一定会接到家里一块住着,好好的伺候老人家,可惜只能一说而已。</div> <h3> 奶奶要去世的前两天,突然和几个姑姑说:“我不在这儿住了,要回老家”。农村里讲究老人不能在女儿家去世,对女儿家不好,也许奶奶早已感觉自己将离开人世。然后给父亲打了电话让接她回去,父亲便找了马车送到家里,回来之后不久就去世了,那天奶奶是和别人聊天当中含笑去世的,没有过多的遭罪,就这样安详地走了,走时儿女都在身旁。</h3><h3> 人们说:“老太太是上辈子做了好事了”,其实这辈子做的好事更多。</h3><h3> 奶奶走的那天,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妈妈说:“你听,怎么了”,听筒里满是哭声,我知道奶奶走了。当天晚上去了祁县的姐夫家,和姐夫买了丧事上需要的各种物品,凌晨三点就出发了,头一天刮了一晚上风,第二天外边洒起了小雪,车行至半路时,突然在路上转了三圈,最后安安稳稳地停在路边的一棵小树上,原来路上结冰,天黑踩了急刹所致,然终究是安全的,冥冥之中,似乎有奶奶护着。</h3> <h3> 农村里的风俗是头天起灵,起灵是把去世的老人抬到搭起的灵堂里,第二天正事,正事一般是亲戚朋友来给逝世的老人磕头,算是对逝者的缅怀和悼念。连着忙了两天,帮父亲接待来的亲戚朋友,才想起自己还没给奶奶上香。</h3><div> 灵堂前挂着奶奶生前的相片,黑纱裹着相框,肃穆沉重。外边的唢呐吹着古老的曲调,声声入耳,在大山的回声中更显得悲凉。看着奶奶的相片,视线突然变得异常模糊,泪水从眼眶中夺眶而出,不禁放声大哭,我猛然发觉,这辈子再也见不上她老人家了……</div><div> 亲我爱我的奶奶呵。</div> <h3>作者:辛利生,自由职业者,山西石楼人,喜好文学与书法。系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吕梁市书法家协会会员。闲时看看书,写写字,喝喝小酒。15003511682,微信手机同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