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薇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意大利佛罗伦萨院美术学院展厅安放着米开朗基罗《大卫》大理石雕塑原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维奇奥宫是一座建于13世纪的碉堡式宫殿,现在是佛罗伦萨的市政厅。</p> <h3><font color="#ed2308">▲ </font>市政厅前面的《大卫》雕塑复制品,</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佛罗伦萨大卫广场上的青铜雕塑像《大卫》(复制品),这里也因《大卫》雕像命名为大卫山。</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米开朗基罗的旷世之作《大卫》</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佛罗伦萨是世界著名的艺术之都,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全市有40多个博物馆和美术馆,乌菲茨和巴吉洛美术馆举世闻名,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也是美术最高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蜚声世界,学院创始于1339年,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塑精华荟萃于此。说到佛罗伦萨,说文艺复兴就一定要说伟大的雕刻家、画家、诗人、建筑设计师,也是我最最崇拜的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我这篇介绍米开朗琪罗的旷世之作《大卫》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到佛罗伦萨一定要去看三个《大卫》,美术学院的《大卫》雕像是米开朗基罗的原作,票价11欧。其他两尊是复制品,一个在市中心领主广场市政厅的大门前。另一尊复制品在米开朗基罗广场中央,那里也被称为大卫山。观看这两尊复制品是不用买票的。我到了佛罗伦萨就订好了两天后去美术学院参观《大卫》真迹的票。佛罗伦萨不愧是艺术之都,呈现给我们的人文古迹都五百年上千年前的历史记录。两天下来满眼的古迹都是真迹,唯独看到的两尊《大卫》是复制品,我更对美术学院的《大卫》充满了期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越是期待越是要让你等待,一早拿着订好的票就来到了美术学院,门口已经排了长长的队,我不断的在设想展厅是什么样子,《大卫》在哪个厅,会跟我见到广场上那个大卫有区别吗?每次只放进去十几个人,为什么这样我后面会告诉你。排到了!偌大的展厅大卫被放在最抢眼的地方,人们也是穿过两边无数尊雕塑直奔《大卫》。整个参观过程满眼的观众者和大卫,至于《大卫》旁边的乃至整个美院展馆的雕塑、绘画都没有顾及,其实那里每一件展品都是稀世珍宝,都是几百年前的名家真迹。《大卫》太抢眼了,也怪自己没有做好功课,如果有机会再去一次我要对《大卫》身边的艺术品道一声对不起,我要再好好的膜拜《大卫》,好好地膜拜《大卫》的邻居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501年米开朗基罗在佛罗伦萨开始创作《大卫》雕塑,于1504年完成那时他才29岁,《大卫》雕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46吨。《大卫》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创作是以以色列国的一个少年牧童大卫用石块勇敢杀敌,为国建立了功勋,遂成为以色列国的首领为题材。在基督教教义里,大卫是作为爱国的英雄来记述的。在米开朗基罗前已经有许多雕塑与绘画再现圣经传说中的大卫王。米开朗基罗没有沿用前人的思路,而是选择了大卫迎接战斗时的状态,大卫左手拿的就是抛石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米开朗基罗接受这个雕塑也是有故事的, 佛罗伦萨一场雕刻比赛开始,一块大理石上面有裂纹,很多人曾经试图选用,看见裂纹都放弃了。米开朗基罗接受了这块大理石巧妙地设计之后躲开了那个裂缝,从顶部开凿。这一年米开朗基罗26岁。四年之后就这样的一个大卫就从这块石头上喷薄而出,成就了今天的永恒。在雕像即将完成时,放置在什么地方成了当时热烈讨论的话题。1504年1月25日佛罗伦萨政府为此特设了一个委员会,邀请许多著名艺术家(也包括达•芬奇)来参加。征求这座举世之作存放在哪里。最后还是按米开朗基罗本人的意见,决定放在西尼约里亚广场上,也就是现在的领主广场市政厅门前。三百年以后的1873年建筑师埃密利欧•法伯利斯特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专门建成展台陈列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大理石像。1910年又在市政厅原来的位置安放了一尊同样的大理石复制品《大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五百年前米开朗基罗完成的这尊《大卫》雕像还巍然耸立在佛罗伦萨,供全世界爱好艺术的喜欢旅游的人参观膜拜。若有哪件艺术品有资格觉得自己曝光过度,那就是米开朗基罗的大卫,他赤裸的站在佛罗伦萨五百多年,他的身影出现在各种明信片,冰箱贴,全世界学习素描的人都画过大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里程碑,杰出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代表作品《哀悼基督》《大卫》、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壁画《最后的审判》和设计圣彼得大教堂圆顶.....,他是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首任名誉院长教授,小行星3001以他的名字命名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敬, 他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在我心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样的称谓在画家和雕刻家里只有米开朗琪罗最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在佛罗伦萨,在罗马、在梵蒂冈,在西斯廷…..,欣赏大师的杰作,《哀悼基督》《大卫》一个伟大的灵魂将冰冷的石块变成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站在圣彼得大教堂里仰望穹顶心里跟大师说您设计的穹顶历经五百多年依旧雄伟壮丽;观赏大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末日的审判》时我尽可能的拓宽胸怀,以容纳它磅礴的气势。我不是学习美术的,我是来欣赏艺术的,我是来膜拜大师的,又被他传奇的人生感动的落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喜欢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他的天才艺术,也被他悲凉的一生感动,大师以惊人的艺术思维和艺术创造震撼整个世界。但是在他才华横溢的天才艺术世界里,一生经历了六任教皇的更替,罗马的文艺复兴也跟历代教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皇是罗马的主宰,米开朗基罗也永远都没有逃出教皇的牢笼,他为教皇创造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作品。而生活的压迫使他无处可逃。用自己一生的痛苦来换取亲人和朋友的幸福,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是他供应。他对所爱之人从来都是无私的,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他从来都不曾有爱的滋养,没有人关心理解他,只有在金钱的基础上,才有人对他殷勤寒暄几下,这点施舍更让人觉得悲凉。有的只有孤独和自卑。大师在画室里日夜不停地孤独的工作,当人们惊叹他的天才艺术时,他依然在孤独中痛苦着。米开朗基罗的一生就是在种种不完美中成就了最完美的艺术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意大利,在世界各大博物馆我寻找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作品,站在那些大师呕心力作面前,关于历史和作品背后的故事都会在我头脑中萦绕,也会让我去读书学习,去解读去感怀大师的精神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观票,这个票面设计在佛罗伦萨很多博物馆的参观票是一样的画面,仔细看就有具体的名称。乌菲茨美术馆也是这样的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前来观看《大卫》原作的人们排起了长队,旁边就有很多卖纪念品的。</span></p> <h3><font color="#ed2308">▲</font>一进展厅一眼就看见了大卫,我想第一次去的人都是直眉瞪眼的直奔大卫,</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真迹。我终于见到你了大卫,你是那么的高大伟岸,所有人都在仰视你,而我更想跪拜。我仿佛听见大师叮叮当当敲打大理石的声音,看见石花飞溅。我仿佛看见大师在一遍一遍的打磨大卫的身躯,直到我们见到的像皮肤一样的质感。</span></p> <h3><font color="#ed2308">▲</font>跟大卫同框</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体格雄伟健美,神态勇敢坚强,身体、脸部和肌肉紧张而饱满,体现着外在的和内在的全部理想化的男性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少年英雄怒目直视着前方,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表情中充满了全神贯注的紧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span></p> <h3><font color="#ed2308">▲</font>局部细节,手上青筋暴露</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1年一个疯子用藏在大衣里的锤子损坏了雕像的左脚脚趾,然后就被控制住,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14年5月3日,数百万游客造成的振动令位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雕像《大卫》受损,甚至可能会倒掉。我是在这几个月之前去的,还是完好的。这也是我之前说的为什么门口控制人数,进来一看没有很多人,因为《大卫》雕像是站立的,高5米,五吨多重,又历经五百多年的风雨蚕食。经过这次受损我想当局会有措施的,若以保护文物为宗旨还是要限制展馆参观人数。那要想一饱眼福的人也要抓紧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出现裂纹的地方在《大卫》的左腿上,美术馆也真能凑合,粘了个胶带。这张照片是我的一个网友拍的,因为我去的时候雕像还是好好的,可以对比照片看一下,我想一定是那天没有控制人数,大卫雕像周边的人太多了产生了震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早期大卫像的裸露曾引起争议,被穿上28片铜制无花果树叶来遮羞。雕像也曾经被贴上金箔叶子,头上戴有金质花环,这些装饰后来都遗失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的展厅都不能照相的,可大家都是冲着《大卫》来的,在这里也是所有博物馆里被偷拍最多的艺术品,我也没有忍住照了一些,但是遗憾只给先生拍了照片,自己都没有顾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展厅的工作人员非常理解大家,过一会儿就都闪开十几分钟,不光是我,所有人都举起了相机,卡卡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达芬奇之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1929年,德国画家Cesare Mussini也画了一幅类似的画作,现存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代艺术大师达芬奇临终前的情景。在卢浮宫有安格尔的《达芬奇死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怀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来据说又有很多国王和王室人员结交大艺术家,也追求一个艺术巨人能死在自己的怀抱里,以流传千古。</span></p> <h3>佛罗伦萨美术学院</h3> <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市政厅前面的《大卫》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复制品</span></p> <h3><font color="#ed2308">▲</font><font color="#010101">大卫的背影</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山上的青铜大卫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广场变成了摆地摊的小商品市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山是看日落的地方,佛罗伦萨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站在大卫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夕阳下的瓦萨里走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百年前的一张画作,是佛罗伦萨全景,跟现在没有什么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大卫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