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的小寒天

余歌扬

<h3>  2010年,我33岁,读了余华的多部小说,其中《活着》最少读了二遍。当时在读书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话:《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nbsp;</h3><h3> 2017年的小寒夜,我听了胡德夫的《无涯》:“当我回首俯低,日月自我指尖消落。江海萧瑟,茫茫的天涯,苍茫了何人的归路……”我想到的是余华的《活着》,也许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联系,但文学作品就是这样,可以跨越时间,跨越地域,也可以跨越创作者本身的意图,融入了读者自身的生命体验。在这个崇尚各种各样“高大上的心灵培训”和各种各样的“成功之路的培训”的今天,我依然相信,生命路上,阅读才是长效地,持久地开拓视野的正确途径。一味地强调“成功”二字,是对生命浅薄的认识。理想——每个人都会有,但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沿着理想的愿望前行。人生路上,有太多阻隔的东西,会让你南辕北辙,但这一切,未曾不是另一种人生体验。想起曾读过的一个故事,一个手残的小提琴手的故事,于是,把它写成一首拙作《丁酉年的小寒天》。我习惯把生活里或者书本中的人想象成坐在对面的知已,彼此娓娓倾诉,完成一段心灵的探寻。仅把此拙作送给自己,也送给我挚爱的孩子,通往理想的路上,永远充满各种苦难,也永远充满各种未知的恩惠,走好它,到达哪里,都将是美好的彼岸!2018/1/7</h3> <h3>丁酉年的小寒天</h3><div><br></div><div>围炉,煮茶</div><div>今夜,我们决定谈理想</div><div><br></div><div>有兰花幽香</div><div>檀香燃起</div><div>青花蒲团对坐</div><div>还有阴雨绵绵</div><div>今夜,我们适合谈理想</div><div><br></div><div>半天,无语</div><div>我们一直想好好一谈的理想</div><div>像升起的檀香</div><div>虚无,飘渺</div><div><br></div><div>“我曾经想当一个小提琴手,”</div><div>你终于打破了沉默</div><div>“后来,手残了。”</div><div><br></div><div>然后,我们举杯痛饮</div><div>把一杯薄薄的清茶当成了厚厚的烈酒</div><div><br></div><div>“命运常常像逆行的舟!"</div><div>你哭了,眼泪一把一把</div><div>童年,失亲,贫穷,梦想</div><div>还有二十年来无人言说的负重</div><div>……</div><div><br></div><div>把兰花退了吧</div><div>把檀香灭了吧</div><div>我们本来都是大地上苦难的孩子</div><div>坦诚与告白才是寒夜的暖意</div><div><br></div><div><br></div><div>我们想谈一场理想</div><div>却谈了一场苦难</div><div>在丁酉年的小寒天</div><div><br></div><div>命运像逆行的舟</div><div>有暗礁险滩</div><div>也有稻草鲜花</div><div>曾经落群的鸟</div><div>如今成了领队</div><div><br></div><div>“我不谈理想,</div><div>我只想好好当一只领队的鸟。”</div><div><br></div><div>今夜,我们就谈这些</div><div><br></div><div>20180106</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