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路还是那条路,山还是那些山,望着窗外微风中飞舞的红叶,捕捉着记忆中丝丝的回忆,我们又回到了离开二十多年的Ithaca。</h3><h3><br /></h3><h3>Ithaca 的命名起源于同名的希腊小岛。传说该岛原为史诗奥德赛主人公奥徳休斯的故乡。大约在1785年欧洲移民移居Ithaca, 1865年康奈尔大学在此成立。</h3><h3><br /></h3><h3>四季之美秋之最,秋天的Ithaca 更为艳丽。余辉下的天际酡红如醉,在远处瀑布涛声和偶儿传来的钟声中,红色的枫叶尤如青春的梦想随风漂逸在校园中。</h3> <h3>Fall Creek 上的桥</h3> <h3>Triphammer 瀑布,摄于Thurston 大街桥上,每天去系里和回家都要必经的桥。</h3> <h3>二十多年不见,她还是么美⋯</h3> <h3>横跨北部校园的Fall Creek </h3> <h3>Stewart 大街桥上所摄</h3> <h3>建校五十年后,康奈尔又迎来了一批中国学生。胡适是1910年作为第二届庚子赔款留学生来到了康奈尔大学。</h3><h3><br /></h3><h3>120 Oak Avenue, Ithaca, NY14850就是他以前的旧居。 与他同来的有后来成为国学大师的赵远任,以及后来成为孙中山秘书的杨杏佛(又名杨铨)。初到Ithaca 的胡适被Ithaca 的美所震撼,将Ithaca 称为绮色佳,并且留下了这样的描述:"绮色佳城,凯约嘉湖上,山前山后,多少瀑布奇绝⋯瀑溪的秋色,西山的落日,真个无双⋯</h3> <h3>绮色佳这个小城亦曾是中国现代文学上一些著名诗人们酝酿爱情品偿美酒之地。徐志摩痴恋林微因之时,林与梁思成已经谈论婚嫁了。梁启超苦劝了从英国追回来的学生徐志摩未果之后,决心送儿子去美国留学,第一站便是康奈尔大学。也是在相同时间冰心与吴文藻也在绮色隹重逢在康奈尔修法文,继而相恋。在倚色佳,梁思成林微因夫妇与冰心吴文藻相会同舟野餐(见照片)。遗憾的是日后冰心与林微因二位福建老乡成了了仇人。冰心发表的《我们太太的客厅》以及后来写给梁实秋的信中关于徐志摩的死,冰心写"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也很难说。"似乎是针对林徽因而言。这亦是题外话,就此打住罢。</h3> <h3>一百多年前初到的中国学生在绮色佳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情接待,1914年胡适在古生物教授Henry Williams 的家中遇到了他的次女Edith Clifford Williams (韦莲司),俩人随后成为莫逆之交,上演了一场为人津津乐道的异国情缘。</h3><h3>韦莲司本人未进过正式学校,却正由于如此显赫的家庭背景,对自然、社会都有与众不同的视觉。她喜欢画画,是美国早期抽象画的先锋画家之一,现在费城美术博物馆仍展示她一幅题为《两种韵律》(Two Rhythms)相当大的油画。</h3><h3>胡适对她颇具好感,说"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一年之中,与韦莲司会面数次,写信竟达百余封。两人时常以谈人生、谈政治、艺术自由,郊外散步,公寓约会,看傍晚落日,栉月夜凉风,才女才子共享浪漫朦胧之醉意。</h3><h3>胡适在近代中国提倡解放妇女、婚姻自由,有个人自由和个人尊严的人,但唯独不能解放的是他自己。他解放了千千万万的思想,但自己的婚姻却是"吃人礼教"底下的祭品。悲情也好,友情也罢!感兴趣者可自行检索。1962年胡适去世,韦莲司写信给胡长子胡祖望,请胡祖望替她:"在他的墓边放十朵白色水仙,每五朵绑成一捆,你不必写是谁送的,就悄悄地放在他的墓旁"晚年的韦莲司还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把房子全部租金用于筹建胡适基金会。<br /></h3><h3><br /></h3><h3><br /></h3> <h3>一个世纪前在此留学的中国人中许多人士对中国近代史,文化,科学,教育,艺术等有重大影响力。如胡适,赵元任,杨杏佛,茅以升,黄万里等。二弹元勋郭永怀曾经在康奈尔大学任教。中国科学院的前身中国科学社就是由胡适,赵元任,杨杏佛等在绮色佳成立的。杨杏佛的孙女还是我在上海工作单位的长辈和同事。施肇基,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施肇基是中华民国著名外交家,历任中华民国驻美、英大使,联合国中华民国代表团高级顾问,世界银行创建人之一。</h3><h3><br /></h3><h3>图为Uris 图书馆和McGraw 钟楼</h3> <h3>作为长春滕学校中最年轻的一员,康奈尔大学的建筑也许没有普林斯顿大和耶鲁大学的那样精致,但是依山而建而且依偎在Cayuga湖边的康奈尔有着出她特有的妩媚。</h3><h3>图为McGraw Tower 。始建于1868年,己成为康奈尔大学的地标和像征。</h3> <h3>精美的建筑</h3> <h3>晨曦下的钟楼</h3> <h3>钟楼鸟瞰</h3> <h3>钟楼鸟瞰</h3> <h3>校园</h3> <h3>青春和梦想</h3><h3>昨天与今天</h3> <h3>站在Uris 图书馆后面所摄</h3> <h3>校园</h3> <h3>校园</h3> <h3>校园</h3> <h3>背景是创建人康奈尔的铜像</h3> <h3>康奈尔大学的博物馆,</h3><h3>Herbert F. Johnson Museum of Art </h3><h3>依山而建的博物馆是由大师贝聿铭设计,镂空的部分是为了防止阻当其他教学楼遥望Cayuga 湖所设计,故被学生戏称为缝紉机。我第一次见到王羲之书法即然是在这里。</h3> <h3>化学系</h3> <h3>化学系边上的水坝,涛声依旧,美丽动人</h3> <h3>横跨Fall Creek 上的桥。桥侧多加装了许多铁丝网。或者在学业压力下,或者在女生弊视的眼光下,每年都会有学生从桥上跃下。所以校区的每座桥上都安装了阻拦网。</h3> <h3>林中桥</h3> <h3>图书馆东亚部分</h3> <h3>图书馆</h3> <h3>图书馆入囗处</h3> <h3>Olin 图书馆,我的最爱。除了做实验,这里就是我最常去的地方。在这里看到许多在上海未曾看到的书,好像为自己的视野开启了另一扇窗!</h3> <h3>晨读女孩</h3> <h3>晨读女孩</h3> <h3>等待图书馆开门</h3> <h3>给在中国的父母报平安的中国女孩,希望有一天中国也能办成一流的大学,让美国学生来中国留学,也尝尝思念的滋味…</h3> <h3>101Hasbrouck Apartment 我曾经的住处,那里曾经有我青春的脚步和梦想。记忆中的以前屋外是不允许放杂物的。女儿从这里走向了学校。</h3> <h3>就是在这条小路上,女儿学会了骑自行车。</h3><h3>从这里左转就到了化学系。</h3> <h3>每天早上经过的学生宿舍</h3> <h3>当你见到这幢红房时,对面马路上就是化学系后门了。</h3> <h3>还是那条路,就是从这里上去。</h3> <h3>Olin Lab/5th Floo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