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三段行程:</h3><h3>1、壮观的大洋路,从托基尔向瓦南布尔绵延270公里,内陆线返回墨尔本,由机场回悉尼</h3><h3>2、 自驾时间:这条线路安排3天</h3><h3>3、大致路线:吉朗Geelong—瓦南布尔群岛湾 </h3><h3><br></h3><h3><br></h3><h3><br></h3> <h3>12月27日,第八天</h3><h3>第一天的行程是从墨尔本出发,经Geelong到达大洋路的起点Torquay,晚上住在Apollo Bay。</h3> <h3>1、吉郎(Geelong)的彩绘木偶海滩,其实这些和真人大小的木头人原来只是木质的栓船用的船拴,后来被艺术家们作为作画的画布,于是各种各样的木头人便诞生了。回来才知道原来是维多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还以为只是个小镇。</h3> <h3>海上圣诞树,非常独特。</h3> <h3>这就是很有意思的草墩</h3> <h3>2、托基Torquay:大洋路起点。 </h3><h3>有名的冲浪小镇及冲浪海滩-贝尓斯海滩Bells Beach,是澳大利亚著具标志性的冲浪胜地,也是世界级的冲浪胜地,每年都会有赛事。</h3> <h3>3、斯普利特角灯塔(Split Point Lighthouse)又叫小红帽灯塔,可爱精致,灯塔旁边就是心形礁石和鹰岩,以及非常美丽的海景。绝对是灯塔中"白富美"。</h3> <h3>天气非常炎热,但是海水是冰凉,小朋友已经控制不住要下海了。</h3> <h3>心形礁石和鹰岩</h3> <h3>4、270公里的路程依山傍海,风光旖旎,奇景层出,海面上耸立一座座岩石,飞鸟成群,灯塔相伴。波澜壮阔的大海,垂直陡峭的悬崖,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最精彩的自驾公路--澳大利亚大洋路。其实贝斯海滩后,已经进入大洋路了,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这块标志牌,终于得见。</h3> <h3>5、泰迪瞭望台(Teddy’s lookout)位于洛恩小镇的正上方,处在小镇旁边的山上,号称大洋路上视野最好的观景台,开了导航开了一段去寻,结果导航带了一段陡直的小路上山,随时觉得车会上不去,透过栏杆可以一览面前的南太平洋和下面蜿蜒的大洋路,浪拍礁石,群山海岸,仍旧高照的烈日,海风扑面,真是惬意的一刻。在这里俯视,南太平洋的壮丽和大洋路的绝美一览无遗。</h3> <h3>5、洛恩(Lorne Pier)栈桥,很多人喜欢在这里钓鱼和跳水。</h3> <h3>到达入住的汽车旅馆,我们住二楼,非常小,很旧也不怎么卫生,门口的角落上有个鸟窝还是蜂巢之类的东西,一大堆的飞虫围绕着,吓得我们没有开灯就马上闪进房间。</h3> <h3>回到旅馆赶紧清洗,赶在日落前还有一处独特的景点,Marriners lookout。把车停在停车场后步行大概10几分钟就能上到最顶的平台,在这个制高点上你可以俯瞰整个阿波罗海湾的绝妙风光。</h3> <h3>一瞬间,生命的全部意义</h3> <h3>阿波罗小镇是离维州著名地标十二门徒所在的坎贝尔港最近的小镇。许多人将此地作为理想的大洋路住宿点。</h3> <h3>和山坡上的羊合影下</h3> <h3>出来时,老妹让我关上门,说体验下澳洲很有特点的牧场关门,我问她:知道《荆棘鸟》吗?她说,就是关于 澳洲生活的。这篇的音乐就是电视连续剧《荆棘鸟》的插曲,我一直很喜欢这首曲子,终于可以有在这里。</h3> <h3>还是中餐合口味</h3> <h3>12月28日,第九天</h3><h3>大洋路上的第二天:由阿波罗湾Apollo Bay出发,经十二门徒、伦敦桥等,晚上住瓦南布尔。</h3><h3>原本今天计划看日出的,等了许久也没等到,今天天气不好</h3> <h3>车出了阿波罗湾小镇,就又进入了大奥特威国家公园,第一站是奥特威海角灯塔,途中要经过一片桉树林。</h3> <h3>白色的雾露封合起来,森林的顶端浮现在薄雾的上面。到处漫着一层湿雾。就像《魔戒》中的画面。</h3> <h3>这些大约是火烧树后留下的,看上去诡异的很</h3> <h3>第一站:奥特威海角灯塔</h3><h3>离阿波罗湾约20公里,澳大利亚大陆仅存最古老、最著名的灯塔(1848年),最早使用的燃料是鲸鱼油,我们三大一小费用澳币66只是登塔看看,确实有点小贵,但汉有理由不进去呀,"来都来了",奥特威海角灯塔公园花了点时间,下面的行程要受影响了。</h3> <h3>体验在90米的海洋之上</h3> <h3>去灯塔的路上我们遇见袋鼠,可惜车速很快,没有拍到,心想回来再看,结果再没遇见。奥特威森林公园也是观赏野生考拉的好地方,回程时我们正想着到底哪里能发现考拉?就见到路边有人群,我们停车下去跟着别人视线看,果然看到了野生考拉。</h3> <h3>考拉对我们根本不予理睬,看着它蹶着屁股缓慢退下来</h3> <h3>第二站:坎贝尔港国家公园</h3><h3>1、十二门徒石在墨尔本西南部,是大洋路的著名地标,以致于好多人认为去大洋路就是看十二门徒石,大洋路的经典,在风和海浪的作用下,已经倒了几个。</h3> <h3>2、吉布森石阶(Gibson Steps)是坎贝尔港国家公园里一条沿着大洋路海岸线的峭壁步道,走过86级石阶就到达海滩,可惜突然下起了大雨,据说在这里的海滩上看十二门徒石非常壮观。</h3> <h3>3、洛克阿德峡谷(Loch Ard Gorge)离十二门徒不远,洛克阿德号(Loch Ard)在此沉没,由此命名。还有个好听又浪漫的名字"Tom and Eva"。相传在1878年,一艘名为"Lord Ard"的英国移民船在开往墨尔本的途中在此处触礁遇难, 全船52人只有一男一女俩名生还者:"Tom and Eva",此峡谷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是一片险峻结构的海岸,大洋海水从两侧高大悬崖所形成的闸门涌入,汇成一汪深蓝碧透的翡翠池。运气很好,早上阴雨绵绵的天气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晴天,人不算很多。蓝天、阳光沙滩,很难将当年船只在此遇难时的场景与眼前的美景联系起来。</h3> <h3>4、海赛角(Point Hesse)的离岸部分,远眺这一景象,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5、伦敦桥(London Bridge),原来岩石是突出海面与陆地连接的岬,两个圆洞,正好成双拱形,所以起名为"伦敦桥"。在1990年1月15日的傍晚时分,与陆地连接的圆洞突然塌落,与大陆脱离形成现在看到的断桥。有首歌"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h3> <h3>伦敦桥崩塌时还有一个故事:一对情侣正巧在桥崩塌时处在离岸的那一端,这样桥崩之后他俩就变成孤悬在海岛上,警方出动直升机来救援,媒体蜂拥而至,可是他俩却打死也不肯上镜头接受采访,能想到为什么吗?<br /></h3> <h3>6、穴岩(The Grotto)位于大洋路伦敦断桥西面,从观景台上看,只是一个普通的海湾。</h3> <h3>下台阶到最底下,才发现真正的美妙。溶蚀的地貌,外面是湛蓝的海洋,石窟里的一汪水池则呈现出蓝绿色渐变的颜色,其内静如止水的景象和其外波涛汹涌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惊叹,</h3> <h3>晚上住瓦南布尔,一个非常安静的小镇,一路上,可说是一次又一次的惊奇之旅,耸立在海上的岩柱没有一块是相同的,夕阳斜照,群鸟飞舞,也许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的美景。</h3> <h3>12月29日:第十天</h3><h3>大洋路上的第三天:今天很大的雨,好在到此为止,我们的大洋路旅程算是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便是乘内陆机返回悉尼了。还车到Avalon机场,一个非常小的机场,安检完,候机厅、餐厅和登机口混合在一起。这三天来,一直在人烟较少的地方奔波,进入机场竟有一种重返文明社会的感觉,又立刻开始怀念风光无限,畅通无阻的大洋路了。</h3> <h3>12月30日,第十一天</h3><h3>悉尼处处是亚裔的面孔,虽然事先已经被打过预防针,昨天机场出来乘坐的的士,司机是华人,脾气还不怎么好,和我们说:我们就说普通话啊。当听到我们导航的声音时,非常不高兴对我们说:那地方我知道,请把导航声音关掉。</h3> <h3>圣诞节的酒店很贵,而且合适的不多,临出发前,我们想看看有没离市区近点的,哇,居然都是5、6千人民币一晚的,我们住的Chatswood在悉尼的北面,离机场乘坐的士需要7、80澳币的车费,这里感觉就是香港,满街的香港茶餐厅、甜品店。</h3> <h3>悉尼的火车设备不错,很干净,双层、座位可以跟随行驶的方向调整,车速慢,不像香港的火车速度那么快。</h3> <h3>经过悉尼大桥时第一眼看到的歌剧院,感觉是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h3> <h3>位于悉尼大桥底下的岩石区(The Rocks)曾经是早期囚犯的生活区。现在却成为了悉尼的标志!鹅卵石街道、特色建筑、博物馆、艺术画廊、周末集市以及海港风景</h3> <h3>离开岩石区,慢慢走近歌剧院,这里的感觉就是蛇口海上世界的悉尼版。</h3> <h3>悉尼大桥号称世界第一单孔拱桥,建于1932年,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拱桥。这座桥连接到城市的北岸,1998年建成。</h3> <h3>悉尼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s),景色开阔,安静祥和,有大片的草坪和诸多的休息椅。</h3> <h3>位于植物园北端的麦考利夫人石椅是眺望悉尼歌剧院与海港大桥的最佳地点,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明信片就是在那取景的,第二次比较正面见到整个歌剧院全景。</h3> <h3>植物园很大,只能乘坐园区的小火车游览,也满足下小朋友的爱好,他从小就一直喜欢火车。</h3> <h3>中午在达令港(Darling Harbour)、悉尼唯一的赌场Star City赌场大餐,自助餐一般,就是生蚝超多,我试了一只,第二只勉强用水赶紧送下,不是我的菜。</h3> <h3>悉尼渔市场:悉尼渔市场是南半球最大的渔市场,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东京筑地渔市场。里面除了海鲜,还是海鲜,而且要多新鲜有多新鲜!渔市场内的海产批发区域游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游客一般去的是海鲜零售的商店街区域,那里既有座位可以坐下用餐,生食熟食都有 ,也可以买新鲜的海鲜回去烹调。</h3> <h3>皇帝蟹,还是第一次见到</h3> <h3>这是茴香头,用来做沙拉</h3> <h3>从鱼市场出来,想去达令港(Darling Harbour),但是澳洲真的是阳光普照啊,而且温差较大,幸好没有穿厚衣服出来,不然就要买买买了,这里也是暴晒暴晒暴晒,防晒工作第一重要,大家被晒的精疲力尽,只能躲进商场。</h3> <h3>远方是悉尼塔</h3> <h3>这次我们选择的交通方式是乘坐渡轮,这样既能更快速的抵达环形码头,还能从海上欣赏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也算是一举两得咯。五分钟,澳币7.1,就是为了来个标准照,很多城市都有摩天大楼,大同小异,惟有悉尼歌剧院独一无二,还是非常有魅力的,逐渐已经没有买家秀和卖家秀的那种不良感觉了。</h3> <h3>12月31日,第十二天</h3><h3>原本想市区停车麻烦,因此没有租车,没有车还是不方便,动物园、水族馆都要提前预定才会有折扣,所以讨论游玩的地点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去达令港(Darling Harbour)坐坐吧,这里是每个游客到此一游的地方,每周六晚都有音乐烟花。晚上的跨年烟花我们没去凑热闹,在酒店的阳台上看到。2018来了!</h3> <h3>2018年元旦,第十三天:</h3><h3>机场分别,结束旅程,相聚的时光总是很短暂,下次再约。</h3><h3><br /></h3> <h3>人们都说"不旅行,不知道世界多美好。趁年轻,有多远走多远",旅行的意义,当然不容小觑,除了路上的浪漫、惊喜和惊险还有迷路和弯路,途中每一个真切的体会都是宝贵的经历,也正是这些经历抵挡了漫长岁月里的无趣。</h3><h3> 这次旅行全程都是先生和老妹配合安排行程以及酒店等等,开始安排计划时,还准备去首都踩一脚、还想去布里斯班看看读大学的侄儿,随着功课越做越细,行程一再改动、删除,时间太短,很多地方只能走马观花,到此一游。</h3><h3> 感谢家人的大力支持以及热情款待,西餐,中餐、自助餐,还有火锅,各种吃法。最后提一句:大洋路上的苍蝇多及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