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青春美好圆梦幸福未来

风铃

<h3>我在和平街14区住了15年,小学、初中、高中、工作、直到结婚离开。</h3><h3> 那是1966年,我家从和平街8区搬到这里,房子是父亲单位分的。当时上小学三年级,从和平街二小转到这里的一小,毕业后这两个小学又一起共同分到和平街三中,初中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住在14区的。</h3> <h3>  现在14区也由当年的14栋楼壮大为23栋,最早建成的是这8栋楼。</h3> <h3>  如今拆除重建已经开始实施。</h3> <h3>8栋楼的排列位置是这样的。</h3> <h3>  我的同学告诉我这几栋楼是1958年建造的,60年代初她们就在这里住了,也是因为拆迁,从城里搬到了这里,当时也是北京最好的房子,能住上楼房也是很让人羡慕的。</h3><h3> 我的同学告诉我现在的2号楼,原来是1号楼;现在的9号楼,原来是2号楼;现在的11号楼,原来是8号楼。也就是说原来这8栋楼是连号的。后来因为旁边盖了新楼重新编号,就变成现在这样了。</h3> <h3>  今天下午天空晴朗,一个人在这将要消失的8栋楼之间徘徊,并随手拍些照片,似乎是想留住些什么。</h3> <h3>拆除重建办公室,这个院子原来是房管所。</h3> <h3>  没有见到画着大红圈的拆字,只有这个,也是手下留情,我在想写这个人的心情一定是矛盾的。</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马连生、石京生。</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有:曹兆华、李建丽、黄家刚、铁连喜。</h3> <h3>门洞里的这个门,原来是粮店。记得有一年的冬天,也是快过年了我去买粮的时候把粮票丢了,20斤呀,没办法所以父母决定让我和我姐去天津过年,那里有姑姑和姨家,因为离老家近,乡下人能给他们送些粮食,就这样当年两个小女孩第一次自由行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出去吃几天的饭,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五味俱全。因此这个粮店即使是拆了、这个烙印也会深刻在记忆中。</h3> <h3>  因为没有暖气,早年是要搬煤的,后来政府在楼下给各家各户盖了个放煤的小棚子。</h3> <h3>再后来就是煤改电了。</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有:王兰、马燕芬。</h3> <h3>这里住过的同学有:邱桂芳</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有:李建芳、刘金英、胡志刚、苑伍申、赵秀云。</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有:常惠兰、潘希盛、刘玉秀、陈静岩、杨殿元。</h3> <h3>在这里住过的同学有:郭利芳、唐敏、麻惠萍。</h3> <h3>这是我原来上小学的学校,现在挂了个职业学校的牌子。</h3> <h3>班里的同学来自各个区,其中近半数应该来自14区。</h3> <h3>  &nbsp;</h3><h3> 岁月变迁,我们见证了北京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们小的时候,和平里是城外,我们周边有土城、青年沟真的是一条沟,孩子们会自己结伴去上学,放学有学习小组,到同学家去写作业,然后是愉快的玩耍……。现在我们已经从无忧少年变成华发满头,北京的变化更是让我们应接不暇,就像90年代丢自行车一样,如果你没丢过自行车,你就不是北京人。现在如果你没经过拆迁,你没有搬过家,你就真是太幸运的北京人了。 </h3><h3> 感谢14区这将要重生的8座老楼,你们是14区的奠基之作、我们在那里度过了快乐的童年、青年,我们也是从那里走向各自的新生活。</h3><h3> 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幸福时光是在14区;我们和兄弟姐妹相聚最美好的时光是在14区;我们记忆里最深的同学情也是我们住在14区的那段时光。&nbsp;</h3><h3> 现在这8座老楼要重建而不是拆迁,我觉得这是 对他们最好的安排,期待着不久之后这8栋老楼涅槃重生,他们将给14区增光添彩。也会向60年前一样占据在14区的首要位置;可以骄傲地告诉未来你是这里前世今生的见证者。</h3><h3> </h3> <h3>我们相信这张蓝图不久将变为现实,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h3> <h3>  感谢我的同学李建丽、马燕芬、王兰……她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得此文更加充实完善。</h3> <h3>我的同学还不习惯点赞👍和跟贴评论,这些聊天记录同样珍贵值得保留。</h3> <h3>我是徐凤灵,看到这篇文章的同学,请扫码加微信,或留言,如果通过此文能联系上一些同学会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h3><h3>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也有朋友曾经在老8楼住过,请帮忙转告一下,也许他就是我们想找的那位同学。谢谢啦!</h3> <h3>  北京和平街十四区规划公示!</h3><h3>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朝阳分局2017年11月底发布了《和平街十四区简易住宅楼改造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公示》。项目位于北京朝阳区和平街十四街区,用地东至和平街14区9、11号楼东侧小区路,西至和平里东街,北至19号楼南侧小区路,南至2号楼南侧小区路。</h3><h3> 此次,一共拆除8栋简易楼外加附属平房区。</h3><h3> 本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5828平方米,其中总建设用地面积 22467平方米,代征道路用地面积1820平方米,同步实施整理道路用地面积15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731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2908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4407平方米。建筑高度(最高)55.7米,地上1-19层,地下3-4层。项目容积率为2.80绿地率30.12%。</h3><h3> 这个项目属于和平里商圈,但行政划分上属于三环内的朝阳区。原地重建,"老破小"直接原地拆除回迁,并没有按"征收"的套路来走,过了85%后强制执行的依据也是北京有关危房腾退的规定。很多粉丝有疑虑,拆迁前一些南北向的房子,为何回迁后反而变成东西向了?因为地块是东西短南北狭长,考虑日照、楼栋排布后,只能以东西向的户型为主了(如图所示,前面高层面朝西向)。</h3><h3> 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北京房地集团,原址公房较多,老破小面积狭小。虽然建筑面积的放大系数是1.3,但还要加10平米并"就高不就低"。综合来看,平均都有1.6:1的面积增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