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秦腔现代戏欣赏探究</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 ——浅谈秦腔新编现代戏《项链》</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牛建平</h3><div> 近年来随着戏曲事业的健康发展,秦腔现代戏取得了可贺可喜的发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作为西北五省秦腔的最高学府,从成立之初,就以社会担当为己任,改造传统推陈出新,开戏曲形式反映现实生活之先河,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革命现代剧目,其中《血泪仇》《十二把镰刀》《梁秋燕》等等久演不衰。</div> <h3> 2018年元旦,以李梅为主演的大型现代秦腔戏《项链》在经过两年的酝酿,数月的紧张排练后,终于与观众见面,为观众奉献了一道文化大餐。此剧是从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汲取灵感,但此剧的创作不是简单的情节模仿,与原著小说的历史背景以及主题思想都有所不同,本剧是以当代中国社会为真实背景,讲述了一对普通的夫妇韩雪莹和王亚先,大学毕业后做了公司小职员,生活波澜不惊,人生平平淡淡。孰料大学时曾追求韩雪莹遭拒的富二代同学发来请柬,特邀韩雪莹参加他的婚宴。被激起自尊的王亚先不甘被人轻看,与韩雪莹同窗好友傅丽丽一道,极力劝说韩雪莹风光赴宴,傅丽丽还大方地借给了项链。万没想到,赴宴归来的韩雪莹却弄丢了项链,就在这种情况下,韩雪莹与王亚先决定用一条假项链来代替丢失的项链还给好友傅丽丽,韩雪莹在归还项链时得知那项链本是富豪黄柏钧送给傅丽丽的定情之物,价值数十万。小夫妻俩霎时又陷入万丈深渊,韩雪莹执意要买一条真项链还给傅丽丽,还给自己一个内心的清白,王亚先不堪工作中的失势与生活的重压,依然离韩雪莹而去,就在韩雪莹深受生活伤痛的时候,韩二龙与贾三妮突然给韩雪莹还钱来了,韩二龙夫妇也给韩雪莹讲明了之前不是有意躲避她不还钱的,贾三妮患了乳腺癌到处凑钱也难以凑齐治疗费用,现在他们不治疗了,韩雪莹在自己也非常艰难的时刻依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将自己身上不多的二万元与还回来的钱一并给了韩二龙。三年之后,韩雪莹也在都市有个自己的商场摊位,买了一条真项链还给了傅丽丽,傅丽丽与黄柏均也在韩雪莹诚信的感召之下向韩雪莹说明了实情,黄柏均当年买的项链也是一条假的项链。韩雪莹返回买项链的商场,离开自己三年的丈夫也正在买那款项链。</h3> <h3> 众所周知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涵盖了文学(剧作)、表演、舞蹈、建筑、音乐、化妆等综合艺术元素,一部优秀的作品是在诸多艺术形式下共同完成的。那么如何更好的去欣赏秦腔现代戏呢?著名的戏剧理论家叶朗认为,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第一次从“戏”的角度研究戏剧,其理论不再属于诗学的范畴,而真正进入了戏剧美学的范畴,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齐森华又进一步阐述,李渔戏剧理论一个根本点就是强调从观众出发,注重戏剧的舞台演出,密切结合舞台演出来论戏。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编、导、演三合一的戏曲美学体系。笔者将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来加以叙述对现代戏的欣赏:1剧作(主要从作品的文本来论述)2表演(主要从表演的唱、念、身段(做打)三个方面来论述)3导演艺术(主要从舞台调度、导演手法、伴奏、舞美等综合元素来论述)。</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1——剧作</b></font></h3><div> 清人杨恩寿在其《词余丛话》中论及“曲”</div><div>与“宾白”不同的功能时说:“凡词曲皆非浪填。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可见者,则借词曲以咏之。若叙事,非宾白不能醒目也。使仅以词曲叙事,不插宾白,非独事之眉目不清,即曲之口吻亦不合也。”这里所指的“曲”就是唱腔,“宾白”就是念白。唱念在表演中如此重要,在剧本创作时,就不能忽视。清代著名的戏曲家李渔说过这样的创作体会:“曲之有白,就文学论之,则犹经文之于传注;就物理论之,则如栋梁之于榱桷;就人身论之,则如肢体之于血脉。非但不可相轻,且觉稍有不称,即因此贱彼,竟作无用观者。故知宾白一道,当与曲文等视,有最得意之曲文,即当有最得意之宾白,当使笔酣墨饱,其势自能相生。可见,在戏曲剧目的创作中戏词是多么的重要。</div> <h3> 古语讲:欲画“必先立意,然后章法是也”。用于戏剧艺术同样适用,立意就是主题思想,章法就是表现方式。一部优秀的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而且这个主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因为秦腔艺术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传播信息。</h3> <h3> 首先我们来谈《项链》的立意,这部秦腔新编现代戏《项链》的主题思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戏核)讲的就是“诚信”。诚信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根基,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基本准则。随着中国改革开放飞速的社会发展,身处大都市的人们拼命于物质的追求而缺少了对与人自身内在的规范。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一个最基本准则,这也是这部戏的现实意义了。<b>全剧展现了生活在现代都市环境下青年人的自我心灵救赎,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这部戏的主人翁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的回归。</b></h3> <h3> 从情节线上来看,整个剧目从韩雪莹收到富二代同学的结婚请柬——丈夫王亚先极力劝说韩雪莹要风光赴宴——傅丽丽借给韩雪莹项链——丢项链——用假项链代替归还——韩雪莹陷入深深的自责与反思——王亚先离开韩雪莹——韩二龙夫妇还钱——韩雪莹收到感染决定自己向傅丽丽说明原由——三年后韩雪莹购得真项链归还傅丽丽——傅丽丽丈夫告知当年的项链也不是真的——韩雪莹与王亚先重归于好。</h3> <h3> 从整体的人物塑造来看,笔者认为:这部剧目的后半段非常精彩,情节节奏也把握的比较到位。前半部分情节还略显不足,主要集中在王亚先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个人物是韩雪莹前半部分行动线的一个关键人物,把王亚先一开始的虚荣攀比,以及得知项链丢了以后对韩雪莹的责怪,不愿与韩雪莹一起分担困难的自私心态表现的更加突出一些,人物就有了立体感,后面当所有事件真相大白后,才能更加震撼观众。</h3> <h3> <b>优秀的作品,人物从剧情开始到结尾心灵是要有所成长的。从这一点来讲,《项链》的创作是成功的</b>,剧中人物韩雪莹与王亚仙、傅丽丽与黄柏均、以及韩二龙与贾三妮六个人物通过剧情的推进都获得了心灵上的成长,寻找到了内心身处的真我,小女孩从序幕的哭到尾声爽朗的笑,也感知着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2——表演</font></b></h3><div> 戏曲表演的特征之一就是程式化,程式化是传统戏曲表演中,演员必须严格遵循的表现手法,这些程式动作都是经过千百年来的探索与锤炼,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是,<b>现代戏由于展现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和故事,水袖、大靠、雉翎、凤冠、袍带等等都不再是现代人的服饰了,甩发、抖须、摇帽翅等等,也不能由于现代戏来展现人物情绪了。</b></div><div> 著名的戏曲理论家评论家朱恒夫老师解释“所谓身段,就是戏曲表演的由内而外、通过形体来叙述情节、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外部动作与神情,即为形体的艺术呈现。传统的身段分为手、眼、身、发、步五类,每一类都有一系列的表演内容,因其能够反复使用,故以程式称之,但身段并不等于程式。因戏曲现代戏表演的动作与神情,不能反复使用,就不能名之为程式,而只能称之为身段”。</div> <h3> 现代戏较之传统戏,追求的更多的是人物的感觉,演员的表演没有规范的程式化动作,身段表演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唱腔与念白,也更加贴近现代语境之下人物的内心感受。</h3><div> <font color="#010101"> <b>剧中主角李梅的表演再一次征服了观众,优美的唱腔,细腻而恰当的表演,很好的把握主了人物的心里动作与情绪,整个表演中对于人物的心里节凑把握准确,以气拖腔,声情并茂。</b>把一个普通白领,在丢失贵重物品后的侥幸,忐忑,自责,纠结等心理变化清晰的呈现给了观众,几大段的人物内心的抒发,也体现了演员精湛的演唱水平。</font></div><div> 剧中另外一位梅花奖演员李君梅的表演也为人物增加了不少光彩,<b>据李君梅介绍,这也是她首次挑战这样的角色。</b>从表现来看非常的成功,一是从身段上,二是从语言方面,把一个富家太太演绎的灵活灵现,表现出了演员超强的可塑性。</div><div> <b> 国家一级演员郝卫将一个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男人塑造的十分成功</b>。</div><div> 小梅花团青年优秀演员魏燕妮、王航、包冬冬以及段黎英,都表现出了非常成熟的表演,对于人物的心理的把握和展现都是比较准确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3——导演艺术</font></b></h3><div> 前面我已经提到了,一部优秀的作品,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主题,有了首先势必要有然后,这第二点就是要有较强的表现手法,对于戏剧来说就是导演的表现手法。</div><div> <b> 《项链》这部剧目,从整台的呈现来看,导演的设计也是十分巧妙的。</b>序幕中,韩雪莹走在街道上,发现正在啼哭的小女孩,小女孩讲自己把店里的东西赊给了一个阿姨,可这个阿姨一天了还没给钱,被妈妈给骂了。后面的故事紧紧围绕韩雪莹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这一事件,通过韩雪莹与王亚先、傅丽丽与黄柏钧、韩二龙与贾三妮这三对夫妇之间的矛盾纠葛,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普通白领、底层民众、上层富豪等各类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遭到严重损毁的契约精神如何修复?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如何传承?被一个偶然事件逼到绝境的主人公韩雪莹,最终用自身的行为给出了答案。她的灵魂挣扎,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面临同类境况时的真实写照;她的人性坚守,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血脉相传的必然接续;她“做人,就得像个人”的泣血呼唤,引发人们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责任警醒和必然思考……这部戏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剧中的主人公韩雪莹能够自觉的去感知自我的内心世界。</div><div>由于戏曲具有虚拟性、表意性特征,在现代戏方面,追求形式美和内在美依然是戏曲导演所要追求的东西。</div><div> <b> 从整场戏的舞台调度来看,人物的调度非常的清晰明了。</b>当雕塑出现时,也没有阻碍剧中人物的正常表演。</div><div> <b>从这个舞台美术造型来看,舞台简洁大方,后景繁华的高楼大厦与具有传统特色的雕塑与门楼等造型,很好的将动态的繁杂社会定格在特定的舞台空间,很好的将剧中人物置身在其中。</b>但从这个舞台呈现来看,如果能够把雕塑与剧情和人物的心理状态联系的更加紧密自然就好了。</div><div> 作品的结尾看似是一个封闭式的大团聚结尾,韩雪莹与王亚先两人又在一起了,实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随着女主人公最后一句发自肺腑的拷问:什么都讲究成色,那做人的成色呢?引发所有观众的思考。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在整部作品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影,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守得住做人最基本的准则,看似简单实属不易<b>。在此,我们也特别感谢《项链》所有主创的艺术家们为我们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带给我们一份内心的温暖,正如《项链》中韩家家训:贫穷易固守,富贵莫兴狂!勤俭立身本,诚信处事方!</b>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之下,一辈又一辈的中华儿女行走在社会大发展之中。</div><div> 伴随着现代戏的发展,关于现代戏的美学欣赏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秦腔现代戏如何更好的表现现当代的人和事,仍然需要秦腔艺术家们努力去探索,很多观众也很不满意许多现代戏不像秦腔了,缺少了秦腔特有的艺术韵味,以及新编剧目不能够久演。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要客观理性的去面对。<b>伴随着人民生活的变化以及国民整体欣赏水平的提高,戏曲的欣赏美学也在不断的提高,关于秦腔现代戏美学的探索也一直没有停步。</b>以上几点的简单论述,就是我对秦腔新编现代戏《项链》的浅薄之谈,不妥之处,望大家多多指正。</div><div><br></div><h3><b><font color="#b04fbb">摄影:摄影师张静</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牛建平先生</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b><font color="#b04fbb">作者简介:</font></b>牛建平,笔名飞虎苍穹,陕西韩城人。参与多部影视作品创作。编剧、摄影师、戏曲评论家,发表戏曲评论多篇。</h3><h3><b><font color="#167efb">牛建平先生代表性戏曲评论文章:</font></b></h3><h3>1.《浅谈秦腔表演艺术的灵魂——节奏》——李梅从艺36年秦腔表演艺术浅析。</h3><h3>2.秦腔现代戏欣赏探究 ——浅谈秦腔新编现代戏《项链》。</h3><h3>3.浅谈戏曲表演的角色塑造——魏艳妮《春江月》明月的塑造。</h3><h3>4.《论戏曲表演创作中演员的形体语言》</h3><div>——于苗《哑女告状》中掌上珠的形体语言运用。</div><div>5.《梨花杏雨育新星 春风迎面润春云》——王春云的艺术之路。</div><div><b><font color="#167efb">牛建平先生参与创作作品简介:</font></b></div><div>2009年3月独自拍摄完成MV《千古绝唱》;</div><div>2009年12月自编自摄自导微电影《彩霞》;</div><div>2011年四人联合编剧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嘉定寻宝记》(已拍摄);</div><div>2011至2013年独立创作三十集大型史诗二战电视连续剧《飞虎苍穹》(寻找投资)</div><div>2014年创作数字电影《轮椅上的舞者》</div><div>2015年创作公益电影《妈妈我要回家》(已经拍摄)</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