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许多不了解珠海历史的人认为,珠海是一座新兴的城市,没有什么历史文化,更与“远古”两字无缘。其实不然,我认为,珠海,是一座古老的年轻城市。说她年轻是因为她建市只有四十年,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他从一个边陲小县快速建设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赢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说它古老,是因为他有着鲜为人知的悠久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h3><div> 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珠海这块土地上从事渔猎,繁衍生息。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学家在珠海的唐家、南屏、湾仔、前山、南水、高栏、淇澳、东澳、拱北、香洲、外伶仃、横琴等地,就先后发现了近80处距今五六千年的沙丘遗址,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具的出土,有力证明了珠海的文明,从一开始就与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沙丘遗址则代表着海洋文化,与北方的游牧民族文化、中原农耕文化并存为中国三种文明形态,这也说明了珠海是中国海洋文明发源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珠海属“百越”之地,唐朝初期在珠海山场村设“文顺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升格为香山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在此设香山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镇升格为香山县,管辖今天的珠海、中山市的大部份地区,后县衙迁移石岐。这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绵延千年的“香山文化”由此开篇,从此,这里也被称作为“中珠澳始祖之地”“大香山文化发祥地”。自汉唐以后,珠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走廊,一跃成为当时中外贸易的重要枢纽。</div><div> 尤其是到了近现代,澳门开埠,中西文化孔道洞开,珠海背靠着中华文化传统,沐浴着欧风美雨,承接着西风东渐,一大批风云人物脱颖而出,他们之中或是清廷中枢,或是民国要政,或是留学先驱,或是工运领袖,或是军事将领,或是外交名士,或是实业巨子,或是商海奇才,或是学界泰斗,或是文坛怪杰,或是著名侨领,或是母仪典范,或是医学精英,或是法律专家,或是体育巨星,或是艺术大师,犹如一颗颗灿烂星辰闪烁在耿耿天际,闻名遐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div><div> 珠海,由于它的地理位置独特,使它很早就成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历史给珠海留下了丰富而多样性的文化遗产。反映在静态的实物上,就是遗址、牌坊、老屋、城墙、石刻、木雕、祠堂、庙宇遍布。其中既有4000多年前的摩崖岩画,也有千百年历史的祠堂庙宇;既有中外闻名人士的故居,又有普通老百姓的住宅;既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庄园,又有历史悠久的学校旧址;既有清幽淡雅的庭院,又有御敌抗暴的炮台城墙。这些古老的建筑,有的具有突出的岭南风格,有的充满典型的异国风情。</div><div>除了这些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外,还蕴藏着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沙田民歌、鸡山牛歌、三灶八堡歌、斗门八音锣鼓、三灶鹤歌鹤舞、斗门水上婚嫁、乾务捉泥鱼、乾务飘色、莲洲地色、莲洲舞龙等。</div><div> 编辑这一图集的目的:一是可以和更多的人共同分享先民们为我们留下的文化财富。图集以读图的形式让人们轻松、愉悦、快捷地了解到珠海的人文历史,从而感知珠海的悠长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二是让珠海市民更好地了解本地的历史,增加城市的认同感和文化的归属感。三是让我们从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中感知荣耀与责任,懂得珍爱与弘扬,引起全社会对珠海历史人文资源的关注和珍视,并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增强对文化遗存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div><div>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以及岁月的剥蚀、风雨的冲刷,一些古建筑和古村落逐渐地毁坏或被拆除,但愿图集可以给这座城市留下永恒的记忆。</div><div><br></div><div> 摄影、编著:郑小跃(宇翀)</div><div> 2018年元月</div> <h3>著名教育家、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作题词勉励</h3> <h3>第一部分:文化珍宝</h3> <h3><font color="#010101"> 沙丘遗址一自二十世纪80年代至今,考古学家在珠海的唐家、南屏、湾仔、前山、南水、高栏、淇澳、东澳、拱北、香洲、外伶仃、横琴等地,就先后发现了近80处距今五六千年的沙丘遗址,大量的石制生产工具和陶制生活用具的出土,有力证明了珠海的文明,从一开始就与大海紧密联系在一起。</font></h3> <h3> 古老的摩崖岩画一在高栏岛宝镜湾风猛鹰山的西坡上发现有4处6幅岩画,经考古学家考证,岩画是距今二三千年前青铜时代的产物,是南越先民生活的写照。</h3> <h3> 在"藏宝洞"东壁的岩画保存完整,长5米,高2.9米,画面由船形、人物、蛇、鸟、鹿、云、雷电、波浪、及未破译的图案所组成,内容丰富,艺术性之完美,规模之宏大,表现了古越族人航海活动和生活的情景。</h3> <h3>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使岭南边荒的珠海也成为航海船只补给的要地。</h3> <h3> 宋元海战一七百多年前,在珠海西部大忙岛周围的崖门海域发生过一场极为惨烈的海战,南宋对元最后一战,双方经血战,以海上浮尸十万结束了南宋王朝的历史。</h3> <h3> 伶仃洋上一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这写下了《过零丁洋》一诗,诗曰:辛苦遭逢起一经,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h3> <h3> 摩崖石刻一珠海历史上文人墨客的诗文和笔迹,在石溪、竹仙洞、连湾、白莲洞、三台石、东澳岛、凤凰山、濂泉洞等,到处都可看到古代文人在摩崖上题诗题字的石刻。</h3> <h3> 石溪的石刻群一清代岭南诗人、书画家鲍俊等文人墨客摹仿"兰亭"流觞曲水、吟诗畅怀,将诗文、题字刻于石溪山涧石壁上,仿佛像一座天然的书法博物馆,人称"亦兰亭"。</h3> <h3> 竹仙洞石刻群一清同治三年(1864年),南屏人杨云骧征战二十年后解甲还乡,在竹仙洞修筑世外桃源,邀来文人雅士在这吟诗作对,泼墨挥毫,然后镌刻在石壁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