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卫生监督员带你看看

寇相富

<h3>  生活饮用水肯定是咱们老百姓日常最关心的事之一,自来水更是我们每天都不能离开的生活必需品。自来水是一种产品,那么它是怎么自己通过管道“来”的?有时我们谈到自来水会觉得“不干净”,主要是担心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未能除尽水中的杂质及微生物,又害怕净水过程中混入了一些有毒物质。那么今天卫生监督员就带大家从源头看起,看看我们自来水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干不干净呢?</h3> <h3>  目前诸城城区人喝的自来水,源头大多都是来自诸城市三里庄水库的水库水。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原水里含有各种各样的杂质。从给水厂处理角度考虑,这些杂质可分为悬浮物、胶体、溶解物三大类。水厂净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去除原水中这些会给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带来危害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细菌及其他有害成分,使净化后的水能满足生活饮用需要。市自来水公司一般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四个过程。</h3> <h3> <font color="#ed2308"><b>混凝</b></font></h3><h3> 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 原水+ 水处理剂→混合→反应。药剂与水均匀混合,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常见的水处理剂包括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h3> <h3> <font color="#ed2308"><b>  结块</b></font></h3><div> 混凝剂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div><div>沉淀</div><h3> 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个阶段叫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之后我们的水就变得清澈很多啦!</h3> <h3><font color="#ed2308"><b> 过滤</b></font></h3><div> 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通过滤层内部处理后,进入最后消毒环节。</div><div>消毒</div><h3> 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h3> <h3>  消毒后的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再通过输、配水管网送达至千家万户。</h3> <h3>  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身体健康,卫生监督员在对辖区内的集中式供水单位监督检查时,既检查供水设施、设备运转是否正常,还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情况、索证情况等进行检查。供管水人员是否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并持有效健康证明,制定和建立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及措施有无落实到位,水厂配置的水质净化、消毒设施和水质检验室是否正常运行等,都是卫生监督员检查的重点。同时卫生监督员对供水单位的余氯、pH值、浊度、色度等指标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此外还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等抽取水样,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106项指标检测。对于现场检查结果,监督员下达现场检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对存在问题的水厂视情况责令其整改或进行处罚。我们卫生监督员严格把控每一步,保证出厂水水质,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心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