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宋金画像砖赏析(一)

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h3>  延安,地处中华民族发祥地,两宋时代的延安,统治者推行崇文抑武政策,对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截至目前,延安已发现宋金时期的画像砖墓葬有三十余处,其中有五处为墓群。这些画像砖墓葬保留了大量精美的雕砖和壁画,内容涉及人物,建筑、家具、用品、动物、花卉、装饰图案、二十四孝、宗教、体育、舞蹈、戏剧等方方面面。这一批珍贵文物,是宋金时期社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极具研究价值。</h3><h3> 经过梳理,以内容进行分类,将延安出土的画像砖大致分为七个类别,本次介绍第一大类——社火、秧歌人物类画像砖</h3><h3> 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远古时期巫术和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祀拜神进行的宗教活动。秧歌,也是社火的一种,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广大农村,民间秧歌大多是锣鼓伴奏的一种民间舞蹈。《宋史》和《梦梁录》均有记载,宋朝时期,舞蹈中出现了“队舞”之制,逢正月十五,几十家舞队上街演出,并得到官府和民众的犒赏,和流传至今的元宵闹秧歌活动极其相似。</h3><h3> 延安出土了较多宋金时期的“社火”秧歌内容画像砖,说明当时延安一带秧歌、社火就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些画像砖的图像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象。</h3><h3><br></h3> <h3>  以下为延安出土的社火秧歌类代表性的画像砖。</h3> <h3>  1.伞头舞巾人物画像砖</h3><h3> 砖为方形,砖面敷红彩,置壸门龛,龛内浮雕伞头舞巾人物。左侧人物,梳双鬟髻,左手执一把长柄伞,斜置于肩头,右手后摆做弯曲状,左脚着地,右脚向后踢起,侧身回头张望另一人物,做跳跃状。右侧人物身着半臂衫,腰部敷红彩,左手执巾,左脚着地,右腿打弯向上抬起,背侧身向右与执伞人物对视,做跳跃状。画面中两个舞蹈人物踏着一致的步伐,同时在做跳跃转身动作,并在跳跃中相互对视交流,两人舞蹈动作协调、优美,表现出明快、活泼的舞蹈气氛。</h3><h3><br></h3> <h3>  2.腰鼓拍铙人物画像砖</h3><h3> 长方形砖,砖面开壸门龛,龛亦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花式壸门龛顶,平面刻竖条格纹,代表直棂窗。下层为斜角平顶,龛内浮雕腰鼓拍铙人物,左侧为拍铙人物,该人物头梳双丫髻,身穿窄袖半臂衫,右脚着地,左腿抬起,左手持一大铙置于右胯间,做拍击状,头斜向左侧,身后右侧两根飘带飞扬,形成身体旋转的动感。右侧人物背身扭胯,身穿半臂短衫,腰间斜挎腰鼓,左脚着地,右脚踢起,左手上扬,右手做打击状,脸向左侧视,腰间飘带飞扬。该腰鼓舞蹈人物造型与当今流行于延安的安塞腰鼓中“缠腰”动作极为相似。画像砖中两位舞蹈人物同时在做转身动作,人物造型动态准确、协调美观;雕刻技法洗炼、生动传神;传达出欢快、热烈的舞蹈气氛。</h3><h3><br></h3> <h3>  3.腰鼓人物画像砖</h3><h3> 砖为小方砖,砖面开方形龛。龛内浮雕一腰鼓人物,人物头梳双丫髻,身着右衽窄袖短衫,右侧挎圆鼓,右手扶鼓,左手执鼓槌击打鼓面,两腿稍弯曲向右做跨步动作,后面砖面刻画飞舞的飘带。</h3> <h3>  4.盾牌剑舞人物画像砖</h3><h3> 长方形砖,青灰质。砖面开壸门龛,龛内为两层,上层台略高,下层为斜角平顶。砖内模印两个“剑舞”舞蹈人物,人物身饰彩绘,。左侧人物左手执剑,右手举盾牌,右脚着地,左腿抬起,腰间飘带飞扬。右侧人物背身向右转身拧腰,左脚着地,右脚抬起,左手执剑,右手举盾牌与左侧人物做击打状。左侧人物身敷红彩,右侧人物身饰褐黄彩。这组人物舞姿英武、劲健有力,表现了从战争、武术中发展而来的民间剑舞舞蹈形式,画面通过舞剑来表现雄武有力、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h3><h3><br></h3> <h3>  5.负瓜拍板舞人物画像砖</h3><h3> 砖为青灰质,方形,砖面开圆门洞顶形龛,龛内模印浮雕负长瓜拍板舞人物,左侧人物,肩负一根长瓜,长瓜两头较粗,中间略细,瓜身弯曲,在肩上两头向上翘起,前边刻有瓜蒂。负瓜人头戴翘脚幞头,身穿半臂短衫,腰系,右脚着地,左腿抬起,面向左视,做跳跃状。右侧人物头梳双丫髻,身穿红色短襦,背身侧面,右脚着地,左腿抬起,双手高举拍板,正在做击打状。从画面中可以辨别,舞者为一男一女,负瓜应是表现村田丰收的“村田乐”的内容。男女舞者舞姿轻盈明快,表现了欢快热烈的社火舞蹈场面。</h3><h3><br></h3> <h3>  6.扛火铳舞人物画像砖</h3><h3> 灰陶质方形砖,砖面开园门洞形壸门龛,龛内浮雕抗火铳人物。左侧人物梳双丫髻,身穿红色紧袖短衫,左肩扛一根长杆火铳,左脚落地,右腿抬起,做跳跃落地动作,回头向后张望,腰间飘带飞扬。右侧人物侧身,右肩扛长杆火铳,右脚踩于地面,左脚向前迈出,做向前行进动作。两人物似在表演中同时做前行动作,一跳一走,巧妙地表现了社火舞蹈中的一个场面,造型简洁,动态生动。</h3> <h3>  7.火流星舞人物画像砖</h3><h3> 长方形灰陶质条砖,砖面开壸门龛,龛内模印一舞蹈人物,人物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做交叉步状,头裹巾,身穿紧袖短衫,腰系带,双手持一软索头系元宝状物,向上抛起,软索在右肩缠绕自腋下向后飘落,左臂下也有索巾飘扬。元宝状物,软索,腰带均用红彩装饰。画像砖中软索头所系元宝状之物,应该就是火流星,上施红彩表示是燃烧的木炭。该砖人物造型准确,生动形象。</h3><h3><br></h3> <h3>  8.划旱船舞人物画像砖</h3><h3> 砖为方形,砖面开壸门龛,龛内浮雕划旱船人物,人物屈身半蹲,右腿在前,双手持弯木楫,做奋力划船动作,腰间飘带向后飘扬,造型非常生动。旱船也称水船、采莲船、彩船、花船等,在北方民间较为流行,该画像砖选取了艄公划船动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划旱船这一民间秧歌形式。</h3><h3><br></h3> <h3>  9.霸王鞭舞画像砖</h3><h3> 砖为长方形,砖体较薄,人物为高浮雕,人物头戴无脚幞头,身穿无领右衽长袖衫,下摆提起掖在腰间,穿宽腿裤,左手下甩,右手持鞭翻手上举,臀部向右扭动,鞭头扎软巾,磕于右胯,正在做霸王鞭舞动作,形象生动逼真。</h3><h3><br></h3> <h3>  10.抱锣舞蹈人物画像砖</h3><h3> 砖为方形,青灰色,砖面置壸门龛,龛内雕刻浮雕抱锣舞蹈人物,人物屈膝半蹲,右腿前伸,双手持锣,举于左侧,身体右扭,身后飘带左右飘扬。</h3> <h3>  11.胡人舞画像砖</h3><h3> 青灰质方形砖,砖面开竖长方形龛,龛内浮雕胡人舞蹈形象,胡人头戴软帽,凸目,络腮胡须,身穿长皮袄,腰系皮带,足穿皮靴,右手举起,左袖前甩,正在做跳舞动作,衣服上饰有红彩,现大多已脱落。该画像砖表现的是胡人舞蹈的一个场面,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的表现出胡人的神态、动作,并准确地表现出胡人所穿皮衣的厚重,显示出高超的雕刻技艺。</h3><h3><br></h3> <h3> 本文部分节选《延安宋金画像砖》一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