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大家私底下就想,是什么样的女人才能撑起这种有温度的家呢?
答案肯定不是强势的女人,或者是懦弱的女人,或者是计较的女人。
家中的温度,不管是在老公眼里,还是孩子眼里,都是家中的女主人给的。所以,自认为是妈妈好了,家才会越来越好。
妈妈的最好生活状态是:爱自己,爱着家,并被家爱着。
还没有达到好的妈妈,别遗憾,别气馁,2018,我们继续努力,重新来过!
拂去旧的尘埃,拥抱那个为了家庭,而改变认知的全新的妈妈!
(一)开始阅读育儿书籍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的潜在差生。
对于一个言传身教的母亲来说,不阅读育儿书籍,就难打开正确的育儿方式。
妈妈对孩子行为、情绪产生的焦虑,绝大部分原因是:自己不懂孩子,不了解成长,就像是两岁孩子,自我意识萌芽,什么都要自己来,父母打乱规则,就会大哭大闹。
看育儿书,知道孩子有这个过程,应付起来就比较坦然、从容;不知道孩子有这个过程,心里就会恐慌,产生焦虑和暴脾气。
妈妈不阅读,教育就可能在"试错——纠错"的循环当中。
阅读育儿书的目的,不仅是增加育儿知识,认知孩子的发展,更多的是用对方式,避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浪费精力和时间,造成伤害。
(二)给生活一点仪式感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那些别人看起来不经意的日子,确是自己的专属日子,比如:生日、结婚纪念日、患难日。
仪式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醒家人之间,要珍惜,要感恩;用爱回报爱,用真心回报真心。
保有仪式感,是每一个热爱生活的妈妈所需要做的事。这是用爱、智慧和耐心,化解漫长、琐碎和无聊。
不管有多少烦杂、操心的琐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让生活平平淡淡,适当的仪式总能让妈妈从倦怠中脱离,惊喜伴着隆重。
仪式感其实对于家庭来说,也是被需要感。
童话《小王子》里,小王子问狐狸:"仪式是什么?"
狐狸说,"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因为不同,所以值得珍惜!
(三)陪伴、包容多一点,指责、抱怨少一点

陪伴和包容的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夫妻间,亲子间起冲突是无法争输赢的。妈妈赢了言论,就会中伤感情;妈妈赢了感情,肯定会输了言论!
有一种爱,叫一家人相亲相爱;有一种懂得,叫孩子懂妈妈的辛苦,妈妈懂孩子的进步;老公懂妻子的付出,妻子懂老公的辛苦!
家里最可怕是:不是一方无尽的付出一方无尽的索取,而是被动获得的那一方并不领情,高傲地、莫名其妙地认为,这是某人应该做的。
在家里,陪伴是最长情的爱,包容是最实在的温暖,妈妈爱家,孩子老公珍惜她!
(四)有兴趣相投的圈子,找到家庭生活外的小日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并在群体融入中产生亲切、自豪、愉悦的情绪体验。
2018的这一年,妈妈们多和朋友聚聚、吃吃饭、聊聊天,甚至周末带着孩子或者交给其他家庭成员去看看电影,拍拍小照,一起分享生活苦甜,人生冷暖。
面对生活的磕磕碰碰和不为人知的苦楚,可以互相鼓励、加油,砥砺前行,一起去战胜这个世界的不美好。
所有的经历,都是体验,也是成长。2018,虽然年纪是越来越老,但心态可以越来越好!
希望在崭新的2018年,妈妈们都能被眷顾,想财的得财,贪爱的得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