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芳华,是年轮的记忆;芳华,是青春的咏叹;芳华,是蹉跎岁月的回首。</h3><h3> 我与小刚电影《芳华》里记录的那群年轻人有相似的经历,经历过一个年代,见证了变迁。</h3><h3> 80年的岁末,以7分之差高考落榜的我,因新做的喇叭裤被母亲剪破愤然离家出走,被父亲的武装部战友毛伯伯抓回来后,送到了珠海。穿上了两面红旗、一颗红星的军装,成为万山要塞的一名守岛战士。</h3><h3> 在珠海的一年多时间,站岗放哨、种菜浇水,有老乡的欢聚,有在低矮的军营里用雨衣将窗户掩实看香港电视的港姐选美,有躺在床上思乡思父母。</h3><h3> 在萌发退伍的想法后,我的一个老班长对我说了一句话,你不应该打着背包来到部队,三年又打着背包回去了,你这样对不起你的父老乡亲,对不起你十年寒窗,你应该去考军校。就这样,我有重新拿起了课本,参加了82年的全军军校统考。</h3><h3>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一年,我成为连队唯一考上军校的兵。</h3><h3> 军校入学是有严格要求的,除文化外还要身体合格。我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的眼睛,因为我的眼睛除近视外还有闪光。在师部卫生所,在视力表后,有陪我体检的战友们。虽然我已经背下了视力表,但他们还是上下左右的细声提示,体检护士看到这种情况,把我身后的战友全部赶走。只听见她说了一句话,柳州话,你合格了,并把体检表交给我,我看见视力一栏,写着1.0,我激动的给她敬了个军礼,并用标准的桂林话说了句:谢谢护士首长。后来才知道,这名护士是护士长,姓韦,从那以后,我没有在见过她,她是我人生的一个贵人,我汇报她的只有一句桂林话。</h3><h3> 到军校复检身体,没有战友,在2000公里外的华北,我再次遇到贵人,同样是视力检查。护士拿着体检表看着我问,你是珠海部队的,哦,还是桂林人。我机智的答道,是的,首长是哪里的呢?护士答道:湖南东安的。我赶紧附和,我们是老乡,我妈妈就是东安的。她笑了笑,在表格上划了划把体检表交给我,我一看,1.5,合格!她又问到,你们部队买电子表方便吗?我说,方便,多得很,我让战友寄几块过来给您,她说好好好。就这样我顺利完成了入学身体复检,成为一名军校学员。</h3><h3> 毕业三十年的时候,回校同学聚会。在我驱车快到军校的时候,聚会组织人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同学一定要在宾馆门前等我,这次聚会,唤醒了我两年军校成长的回忆。</h3> <h3> 本帖最后由 岭南神仙 于 2018-1-8 16:44 编辑 </h3><h3> 回到家乡部队,我铆足了精神,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中,从技术型转变到管理型军人。</h3><h3> 我们的新单位,管理着广西全境和广东的湛江地区的的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面宽、线长。也就是报到后的第三天,处长让我陪他和部队的顾问(顾问是师级首长,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到前指(前线指挥部)值班。85年,对越炮击战还在进行,我部的前线指挥部设在南宁友爱路。在前指值班的同志要时刻掌握前线的装备供应情况,为作战服务。</h3><h3> 那时,桂林到南宁是没有动车的,都是绿皮车,坐车都要5、6个小时。在前指住了个晚上,顾问要到前线部队去。第二天早上,我从前指领了只54式手枪,2个弹夹的子弹,处长到前指值班室申请了一台北京吉普车就往边境出发。第一站,到了崇左兵站,在兵站站长的带领下,检查了200医院、汽车48团的武器装备的管理使用情况,第二天到了濑滩的弹药库。</h3><h3> 我是第一次到弹药库。弹药库是建在群山里的,库房都是工程兵开山打出的洞库。我看到战士们用手推车将一箱箱的炮弹装上车,运往法卡山前线。进到洞库,我看到处长和老顾问他们查看账本、核对帐物,还要看弹药垛旁的温度计,查看库房温度的记录情况。老顾问在温度计前看了看,突然他用带有浓厚胶东口音的普通话大声喝到:主任,你给我过来!我被他的声音给吓坏了,以为出什么事了。当仓库主任站在顾问身边的时候,顾问又说,你的仓库是怎么管的,库房的湿度都到了80%了。主任颤颤答道,这几天出库频繁,湿度高了,我马上想办法把湿度降下去。</h3><h3> 我在学校没有学过仓库管理,这次我才知道,库房的管理一定是温度不能超过30度,湿度不能超过70%,否则就会影响弹药的质量。库房里的温度计是有干球、湿球两个温度表的,通过干湿球温度计计的数值差可以在湿度表上算出库房里的空气湿度。老顾问是很有经验的老兵,不用查表,都能看出湿度的数值,我打心眼佩服老顾问的业务能力。</h3><h3> 第二天,我们又到了浦寨油库,检查完装备后往凭祥走。凭祥有兵站的一个办事处(我们简称凭办),是原来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抗美时的指挥部。我们到达凭祥的时候已经很晚,由于时战争时期,街上也没有几个人。兵站站长带我们到招待所入住,我们把行李放到招待所后就到食堂吃晚饭。</h3><h3> 晚饭后回到招待所,整个招待所30多个房间就我们5个人住。招待所是冷冷清清,黑灯瞎火的,寂静中不时还穿了一两声猫头鹰的叫声,我还有点担心晚上会不会有越南特工摸进来而发生不应该发生的事。 </h3><h3> 我在前指听老同志讲过,79年时,我去过的那个200医院就发生过在转运伤病员时,有越南特工混入担架队,将医院医疗队的医务人员杀害了,这些越南人讲话和当地的边民是一样的,加上战争初期管理的混乱,才发生那起事故。那些XX的越南特工把杀害我们的女护士用铁丝穿住乳房绑在树上。这件事后,部队就有一个规定,女兵不出境执行任务。</h3><h3> 我和处长住在二楼,打开房门后,我就去开灯。灯开关是拉绳开关,我伸手一拉,"啪"的一声,灯没有亮,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马上把右手放在腰间的手枪套上,原来,由于长时间没有人住,灯绳拉线给我拉断了。</h3><h3> 我告诉处长绳子断了,处长就说没有关系,他有手电筒。黑暗中,处长摸到他的公文包,忽然,我听到他大声的叫了一声"啊",这一声"啊"把我吓得毛骨悚然。处长的手电筒亮了,他四周照了照,只见床边有一条被摔死的蛤蚧。真是虚惊一场,处长是用手拿手电筒的时候,抓住了钻进包里的蛤蚧,软软的,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所以被吓住了,如果灯是亮的,就不会怕,也许我们还会把蛤蚧抓住拿来泡酒呢,凭祥可是蛤蚧的产地。</h3><h3> 第三天,我们去了友谊关。在友谊关,看见关楼上的窗户玻璃是破碎的,往越南方向有一个下坡,杂草丛生。守卫的连长告诉我们,这些草丛里布满了各式地雷。2016年,我再一次去友谊关,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是贸易的关口,当我花钱买门票进关的时候,我心里是难以平复,我还写了一首诗表达我的感情。</h3><h3>《登镇南关怀旧》</h3><h3>二O一六年八月十五日</h3><h3>三十一年前,奉命到凭祥前指值班,曾登镇南关楼。今日重登关楼,感慨万分,作文记之。</h3><h3>今日友谊昔镇南,</h3><h3>汉月明炬金鸡山。</h3><h3>马援子才豪气壮,</h3><h3>不惧瘴气蛮夷缠。</h3><h3>安南兵败法兰西,</h3><h3>交趾国辱美国汉。</h3><h3>志明恩来谋奇计,</h3><h3>出兵取胜楼谈欢。</h3><h3>小人得志恩仇报,</h3><h3>枪击村民犯边关。</h3><h3>人民军队听号令,</h3><h3>保家卫国反击战。</h3><h3>三十年前登关楼,</h3><h3>满目疮痍举步难。</h3><h3>万炮齐轰我有份,</h3><h3>前线运弹我们搬。</h3><h3>而今关楼变景点,</h3><h3>楼前雷阵砌花坛。</h3><h3>花钱登楼忆旧事,</h3><h3>老兵垂泪情难堪。</h3><h3>弹痕挂壁今尚在,</h3><h3>开口怎对先烈谈。</h3><h3>跳梁小丑心存异,</h3><h3>胆敢挑衅北部湾。</h3><h3>老翁颜红勇振臂,</h3><h3>让你河内变凉山。</h3><h3> 从友谊关出来后,我们沿着边境国防公路,穿过一道道山,到了德宝弹药仓库。这是我第一次到广西边防部队检查工作,以后的十多年,我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在广西全境和湛江地区担负检查武器装备和携行武器的维修任务,在不断的学习和履职中尽了一个军人的责任,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后勤保障军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