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

david

最早听到“阿细跳月”是一首管弦乐曲,那情绪欢快,鲜明的节奏深深的记载了脑海里。但那时有一个误解只认为“阿细跳月”是首舞曲,直至今天我们到了云南弥勒西山红万村参加彝族每年一度的祭火节才知道“阿细跳月”是彝族一个支系阿细人的一个集体舞蹈。 我们有幸在红万村的广场上在祭火仪式举行前先观看居住在西山地区各村各地阿细人跳的不同的“阿细跳月”,看着摇摆跳跃的舞姿,和着欢快的节拍,真是从赏心悦目到迷恋陶醉。 阿细人能歌善舞,阿细跳月是他们最喜爱最普及的集体舞蹈。“阿细跳月”原称“跳乐”,据说因常相聚于月下舞蹈且有求偶的含义,故避开长辈于夜色降临时围着篝火在月下跳乐而改为“跳月”,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由闻一多先生改了乐为月,特显彝族阿细人的浪漫。 这种舞蹈最突出的特点是男士挎着一个大三玄边弹边唱,显示男性的矫健豪放,女性拍着掌声合着三玄的节拍唱着跳着旋转着,如此不断反复,然后可以变换队形,一男一女对跳,也可以几对男女轮跳。 今天所表演的是汇集了弥勒西部山区所有的“阿细跳月”曲目的精华,有代表老年舞的缓慢轻松的,随着笛子的曲调,男子弹起小三弦、月琴,拉起二胡坦然潇洒,含怡不露而翩翩起舞。而适合青年跳的是男青年背个大三弦舞,女的击掌伴跳,男女各成一行,相向而舞而节奏明快,欢腾激越。 如今“阿细跳月”已经摆脱了原来求偶相亲的小众舞蹈,变为逢年过节和节日喜庆不可缺少的群众性文娱活动。 今天的阿细跳月更是走上全国的舞台,走向世界。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弥勒县组织了200人的“阿细跳月”舞蹈团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表演。而新千年第一个春天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上第一首曲子就是中国的民族管弦乐曲“阿细跳月”。 想起壮族的刘三姐对歌,想起白族的‘’五朵金花‘’,想起“阿诗玛”……,‘’阿细跳月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一朵奇葩。更是一朵盛开在云岭山区上的山茶花。 “阿细跳月”的演出结束了,但阿细人意犹未尽,我们一路走出广场,看到听到的是路边,村头和晒谷场上到处都有一队队的阿细人在边歌边舞。此时正想起主持人介绍的当地一句“大三弦一响,脚底板就痒”的俗语。而那种激荡人心的节奏,婉缓的歌声会长久的住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