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里的腊梅”—百年母校纪念

成阳雕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7年12月29日,</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是母校南通市实验中学百年校庆的日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海極左兮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江延東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長流浩翰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無窮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吾濟習習兮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圖南鹏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濠河畔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红楼旁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紫藤花架下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银杏树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丹亭外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芳华岁月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面的繁体字是一百年前崇敬中学的校歌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崇敬中学后改为:南通市三初中、南通市第十三中学、南通市实验中学。)</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ugcxqty?v=4.2.3&from=qq&utm_source=q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赵丹雕塑</a></h3> <h3>  人民艺术家——赵丹半身雕像 </h3><h3> 88x108x55(CM)铸铜 作者:成 阳 1993年</h3><h3> 位于南通市实验中学丹亭。</h3><h3> 图片右下角刻有"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署名。</h3><h3>现在不多见了吧,成文物了。</h3> <h3>  丹亭</h3> <h3>  南通濠河城内东北角</h3><h3><a href="http://m.youku.com/video/id_XMzI3NTM3NTE4OA==.html?source=&refer=pc-sns-1&isappinstalled=0&from=timelin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百年名校</a></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顾老校长穿越一百年,从平行世界回到了大千世界他创建的校园里红楼旁。在"国是日非"的二十世纪初的民国,先贤顾先生抱定"以学为人、国赖民救、民赖校救"的信念,于 1917 年斥私资创建中英学塾即崇敬中学。</span></h3><h3><br></h3><h3>http://m.ntjoy.com/news.php?id=1119761&isappinstalled=0&from=timeline</h3><h3><a href="http://m.ntjoy.com/news.php?id=1119761&isappinstalled=0&from=timelin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创校人</a></h3> <h3>  顾儆基校长半身雕像 </h3><h3>160x140x280(CM)铸铜、青水砖 作者:成阳 2017-12</h3><h3> 民国风味道的雕塑就一定是歪头掰脑的泥巴味吗?</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span> 塑像的造型按照顾先生家属的意见,考虑到顾老校长虽出身在清未,但他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学生,受过西方教育,並不是那种老学究式的腐朽遗老形象,思想在当时算相当开放的,不然也不会卖掉家产办新式教育,允许赵丹等一帮学生在校搞进步活动,演进步戏。他本人也爱好文艺,他唱昆曲,捉迷藏,讲故事,是个很慈祥开朗的人,并不是一个封建遗老的形象。 </h3> <h3>  一百年前南通城里有两个有名的大头,一个是范曾的父亲范子愚范大头,还有一个就是顾儆基顾大头。所以雕像头比例做得很大,四十公分大的头。但放在室外环境里面也不感觉大。 </h3> <h3>  另外雕塑底座是清水砖,体现简扑的風格,这种清水砖的底座,我还是第一次尝试设计,他和后面市级文物保护建筑-红楼的民国风格相一致。</h3><h3> 清水砖底座的施工工艺比贴花岗石板的复杂多了。</h3> <h3>  民国以后我们失去的是什么?</h3><h3> 尊严,勤勉,内敛和温和.这本来是我们中国人千年文化中最重要的精华部分,温良恭谦让,本分,温润如玉,清茶白粥,淡如温水,无欲则刚,简朴淡定,坦然清爽,那份儒雅叫我不得不肃然起敬...而不是文盲加流氓,俗人加粗人,街头小混混痞子的形象。当然,现在好多人都喜欢那种"痞"的形象,认为"痞子"有味道,"痞"是民国的味道,这在当下塑造民国人物的雕塑中经常可以看到。那种"痞"的形象和这个时代的人们的欣赏趣味是一致的。</h3> 成阳在雕塑中 <h3>  成阳,2017年12月31日摄。明天就是2018了。</h3> <h3>  我是1969年8月进当时的三初中的,三排委,陶泉是副排长,陈应龙老师是我们的首任班主任。一九七二年元旦后从当时的三初中毕业。</h3><h3> 真实的照片中的真实的我,衣服是打补丁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我只是个初中生 </b> <span style="line-height: 1.5;"> </span></h3><h3> 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中期,1972年初,我的初中最后一学期。走在街上,可以听到大喇叭里传出的阵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动听的歌声,后来才知道这些当时听到感到非常好听的歌声是好不容易才解禁的。</h3><h3> 上课时听说可以上高中了,我们很高兴,学习努力。实际当时中学接到最上面革委会的保密文件规定,出身有问题的一律不得以后上大学,而上高中就是以后可以考上大学,所以出身有问题的一律初中毕业,不得上高中,只有年龄小的除外,要留给出身好的上,只有学校的几个头头知道这些。对外说是成绩好的可以上高中的。我成绩好,全班名列前几位。班主任赵振芳老师把可以上高中的表发给我和我们班几个成绩好的,我已经填写好了上高中表格,最后被暗地里改动成绩不让我上了。</h3><h3> 学校里的第一把手和工宣队头头最后把关的,出身有问题的一律刷掉,凡是成绩好的改动成绩不让上。后来还是我的当副校长的亲叔叔成德民私下告诉我父亲,说是上面有文件规定,你小孩上学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还是早点工作吧。</h3><h3> 我中学的母校是南通市三初中,现在的南通市实验中学。当时的工宣队是南通磷肥厂派出的,这些从心底里坚决执行上面指示的根红苗正的从不肯把枪口抬高一毫米的人现在应该都还在吧,很想再见见这些改变一个17岁年轻人命运的人,大家互相感慨一下而已。而当时三初中革委会主任第一把手叫周家楷,一个历经过各次政治运动而非常谨慎的一个人,虽然文革过去多少年后周家楷为这事向我父亲表示了歉意。</h3><h3> 于是,在看到我同班成绩好成份又好的同学上高中,而我在人们一致不看好未来的眼神中,待在家中半年多。因为当时突然要"抓革命促生产"了,一时不要下乡了。1972年9月,由于在中学毕业登记表爱好一栏填了喜欢画画及中学美术老师王国顺推荐,结果随八十多人一批进入江苏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学徒。由此我的工龄是17岁开始算起。而那些上高中的同学三年后全部下乡。 </h3><h3> 我们这一届由于文革小学7年,初中3年,而和我同岁同年同时进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的范扬林晓是高中毕业,因为他们1961年是上的小学五年,初中二年,高中二年。我就是一个初中生,面对同龄同时工作的高中生们无时无刻流露出的那种优越感的调侃,我又只有"死不开口说话"了。[呲牙]。 死不开口说话,现在叫"无语"。我那时住在南大街文工团大楼旁朝阳楼巷的邻居季薇都说我是:"小时候我只知道您不爱说话,也确实没听您说过几句话,我看到的您只是埋头看书"。</h3><h3> 一想到我的初中毕业,耳边就有"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声在回荡,久久、久久[抱拳]------</h3><h3> 是的,一个人的本性决定命运。我从小就内向不合群,不讨人喜欢,对社交做人有一种天生的恐惧感。只喜欢一人安静的看书写字画面,更没有想去领导别人。虽然小学当过大队委,中学当过排委,原来是排长,被王姓连长老师以出身有问题为由只能当排委。1976年在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由于"属可教育好的重在个人表现好"被推荐上最后一届的南师大的工农兵大学生,考试通过,政审又没通过。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我参加了二场考试,同时接到了南艺和中工美的录取通知!但现在想想,现在的社会,一个不善交流不会做人天资一般的人从事艺术事业是不合适的!不管你如何极尽全力。为什么一届又一届的最后真正出道出名的很少很少?<span style="line-height: 1.5;">绝大多数将被历史的清风轻轻翻去,了无痕迹......</span></h3> <h3> 这是一九七二年二月从当时的三初中毕业时的毕业照。</h3><h3>我17岁。</h3> <h3>  这是一九七二年二月从当时的三初中毕业时的毕业证书。</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后面发几张我夫人于浩年轻时的芳华岁月,真真切切的"芳华"年代。</span><br></h3><h3> 我夫人的母校也是实验中学。她比我低两届,我们是校友。那个时候学校的红宣队在南通市是非常有名的。图为我夫人在里面跳舞的照片,一张是阿瓦人民唱新歌,还有一张是红色娘子军第二场,年代大概是1974年左右。</h3><h3><br></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yrf0o5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s://www.meipian.cn/yrf0o5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a></h3><h3><br></h3><h3>大家猜猜看这个美篇里面还有多少我夫人芳华时期出现的镜头?</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yrf0o5i?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芳华</a></h3> <h3> 感恩和崇敬那芳华岁月</h3> <h3>  姥姥、姥爷和外孙女儿一起,2017年9月17号小外孙女一周岁,成阳、于浩和小外孙女摄于北京。</h3> <h3>作者:成阳</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5;">成阳,大学三级教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教育部颁发)。1955年8月10日生于江苏省南通市。1962-1969年,南通市通师一附、一班、班主任金笑兰;1969-1972年,南通市三初中(实验中学)、三排、班主任赵振芳。1972年进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1978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种工艺美术系装饰雕塑专业本科,师从我国第一代留法雕塑大师郑可教授,1982年毕业后获学士学位。雕塑作品曾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入围第十一、十二届全国美展。</span></h3><h3><a href="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0%E9%98%B3/598037#2"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8%90%E9%98%B3/598037#2</a></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