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学生讲述援彝教师的支教故事

悟哥

<h1><font color="#167efb">2年挂职支教即将过去,我将这1年多的援彝支教工作了一下疏理,按时间顺序记录,也算对自己工作作一下总结。其中大部分以学生的讲述为主,有学生书信和视频为证。</font></h1> <h1>(首先来听听普格县民族中学7.27班彝族学生对老师发出的感恩之声,你是否会为曾经对老师的不尊不敬而脸红呢,老师付出心血教育学生,学生懂得知恩图报,这才能促进师生关系良性循环,一方愿教,乐教,一方愿学,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学生眼中的刘老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nbsp;&nbsp;刚好遇见你</font></h1><div><font color="#ff8a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献给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作者:吉地么使作(7、27班)和</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 九一班部分学生</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指导教师:刘 世 君</font></div><h1><font color="#ff8a00">&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佛说:“前世的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而我今生能有缘遇到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好老师,不知是上辈子是积了多大的德。</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他——泸州市援助普格县一位普普通通的一位属于合江县的援彝干部,名叫刘世君,2016年9月,受组织安排挂职到普格县民族中学校任教导副主任。随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从他故乡带来的喇叭花。在他任职一年后,他教的初三学生毕业了,他带来的喇叭花也在异地开花了,都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用心血浇灌祖国的花朵,让学生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font></b><br></h1><h1><b><font color="#ed2308">(下图为本文主人公)</font></b></h1><h1><font color="#ff8a00"><br></font></h1> <h3>(下面是部分毕业和再读的彝族学生写给刘世君老师的信和采访部分学生对刘老师评价的视频)</h3> <h1>  刘世君在代3个初二班上的历史课时,他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先学习彝族自己的历史,而不是一上来就照着历史书上的内容教,他对学生说:“我们只有先了解了自己祖先的过去,才能把握现在,畅想未来”。他告诉学生我们虽然从历史上看比别人落后但只要大家努力,就一定会赶上其他发达地区。谈到这里他补充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至哪里吗,我们来做什么,该干什么”,同学们摇头,他说:“我们来至美丽的酒城泸州,这次我们的泸州援彝工作组由三个地区和部门组成,龙马潭区是主力部队,而我们合江县和劳动人事争议委员会是协从部队。我们来带领普格县的人民脱贫攻坚来了,行政干部帮助老百姓经济脱贫,医生帮助老百姓健康生活,老师帮助学生改变观念,树立良好习惯,我们来就是真心实意帮助彝族同胞脱贫致富奔小康来了。我们会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为普格县脱贫攻坚尽自己的一份力。”刘老师刚讲完就赢得了学生的一片掌声。在谈到现在普格县的贫穷时,刘老师对同学们说:“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的人穷却不思变,坐等政府的救助,这样永远都会穷,我们泸州援彝工作组就是来,“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的,“穷则思变,变则通”。刘老师就是用这种切合生活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和记住历史知识的。他虽然没未教过历史,却用这种独特方法征服了学生,得到其他历史老师的认可。 </h1><h1>(下图为上课中) <br></h1> <h3><font color="#010101">(本视频为2017级1班学生王琴讲述她心目中的刘老师)</font></h3> <h1><b><font color="#b04fbb">(王琴同学给刘老师留言)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第二学期,刘老师在知道学校差语文老师时就毅然担任了九年一班的最后一学期的语文课,要知道突然接初三的课不是那么好上的,因为学生已经接受了原来的教师的教法,要适应新教师的教法要一段时间。刘世君老师还用他特有的方法让学生敢于追逐梦想,学生王琴说:“自从您来教我后,您激起了我的梦想,以前我的梦想是想当歌唱家,可是我怕累,我又想当舞蹈家和演员,可我又怕累,现在因为老师您的引导我终于知道,如果不苦点,不累点,什么理想都不可能实现,我要挑战自己,哪怕我失败了,我也不后悔,因为我努力过”。 </font></b></h1> <h1><font color="#39b54a">(本视频被采访者为刘老师语文科代表)<br>普格县民族中学是一个历来重视学生品德的学校,特别是感恩教育,刘世君老师用他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他的教学中懂得感恩,在他的课代表日伙伍力莫给他临别留信中写到“我们很感谢您能在这个特别的学期来支教我们,您说过,您也有个儿子和我们一样都是初三的学生,本来您应该在家里好好辅导您的孩子,好好陪他度过初三这最后一学期,但您说过,总有一天您儿子要自己独立才行,所以您就狠心的过来支教我们了,其实您这就是对我们彝族的爱,舍小家为大家,为民族大团结”</font></h1> <h3>(上图为科代表给刘老师的信)</h3> <h3>(本视频为方原媛讲述她心目中的刘老师)</h3> <h1><b><font color="#ff8a00">方原媛给刘老师的留言)学生对老师叫他们背古诗很反感,他们理直气壮的说我们背了古诗也不见得会找得到多少钱,现在谁还爱诗都爱钱。刘世君耐心的解释说:“如果你在打工或生活时冷不丁的说一句古诗的话,那人家就会认为你是个文化人,工资可能就会高一点,这难道不是读诗也赚钱吗”?刘老师用他们认可的方式让他们喜欢上了背诗。后来又一个叫方原媛的学生在给刘世君老师离别留信中写到“老师您要离开了,我们也要毕业了,在这些天里,短短的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我感悟了很多,我背了很多的古诗,以前我从不会去背古诗,我懒得去背,但现在我变得勤快多了,背了不少古诗”。刘世君老师还用他独特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知识,有位学生在她给老师的留信中写到“那时我们在学第一单元的诗歌,我记得您在读课文时,我们全班都忍不住在笑,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听到过您这种有感情的读法”。 </font></b></h1> <h3>(图为刘老师和九年级一班班长合影)</h3> <h3>(下文为民中7、27班语文科代表吉地莫使作参赛作品中描写的刘老师)</h3> <h1><font color="#ed2308">  我的语文老师刘世君老师,作为他的初1、27班语文科代表,我最有发言权,他是来自泸州的援彝扶贫攻坚的支教老师,老师虽其貌不扬,但是他的语文课却是我们最喜欢的课之一,他上语文课最大的特点是结合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力求让我们学以致用,他的讲课常常引经据典,联系国际国内热点,穿越古今。他的语言幽默风趣却又饱含生活道理,我们常常在他的讲解中忘却了下课,盼望着他上课,他多才多艺,据他讲在他原来学校他投篮曾侥幸获得全校教师定点投篮第一名,他也曾是中文系的两大“舞王”。&nbsp;</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nbsp;</font><font color="#39b54a">他特别爱唱歌,并且总是抽出上课前五分钟教我们唱歌,他说唱歌能让我们放松,也能让我们积极乐观,并能培养我们的兴趣爱好。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班12.9的节目都由他排练,他选了我班8个唱歌的,9个跳舞的参加节目,刘老师说,“别人排练节目是为了完成任务,拿奖,我排练节目是为了锻炼你们的胆量,也为了在我支教走了后你们表演节目有人才,并且为你们的人生增加难忘的回忆。”从学校一宣布要表演节目,15天中午,下午,您陪着我们练,1800多分钟,您排练的是歌伴舞,并且是两首歌剪辑的歌,加上跳舞,相当于别人的三个节目,您一会排练歌,一会排练舞,声音都哑了,您还把我们的排练传到优酷网上,说叫我们的亲人好看。您有一次不小心说漏了嘴,我才知道您为了剪辑我们的伴奏带,您居然忙到晚上3点钟,第二天我们听着您剪辑的伴奏合练,真是棒极了,您如此买力地帮我们班排练,帮班主任排练,您嘴上说得不得奖没关系,其实我知道您也多么想得一个奖来鼓舞我们,同时也安慰您自己。结果我们因为音箱等因素,什么奖也没得到,我们全哭了,您却含着眼泪自掏腰包500多元,奖励我们17位表演节目的同学,您鼓励我们说:“孩子们,付出了努力,成功可能会迟到,只要你们坚持付出,敢于尝试,成功就一定不会缺席的。”正是您的鼓励让我们坚信,“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正是我们节目《凉山谣十步步高》歌伴舞中的歌词。</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ff8a00"> 谢谢您,刘老师,因为刚好遇见您,我们留下十年的期许,如果我们再相遇,我想我一定,肯定,绝对会记得您。</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民中7、27班学生作文中的刘老师</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学生作文中的刘老师</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帮助学生马么日作后她写给老师的感谢信</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阿都么小丽的感谢信</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莫色伍里感谢信</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课外时间为7、27班排练12.9活动节目</b></h1> <h1><b>(课外给学生排练节目)</b></h1> <h1><b>和排练节目学生合影</b></h1> <h3>(图为刘世君老师为学生买台灯、Mp3部分学生留影)</h3> <h1><b>课外帮学生理发</b></h1> <h1><font color="#ed2308">普格县理发最少15一20元,为了替学生节约钱,刘老师从他姐学理发,然后给学生理发,教学生理发。</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font></b></h1> <h1><b>(图为正为学生上课和个别补课)</b></h1> <h1><b>(个别学生辅导中)</b></h1> <h1><font color="#167efb">在这里我只能亲切叫一声“老师”,用这一崇高的称呼,然而我不敢用红烛赞美您们,因为红烛照人会燃尽自己,我害怕用春蚕赞美您,因为春蚕不死会不停吐丝,我不忍心用园丁赞美您,因为园丁鞠躬会劳累一世......</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上课中)</font></h3> <h1><font color="#ff8a00">最后我只想说,因为刚好遇见您,我的人生才美丽,风吹花落泪如雨,因为,不想与您分离。</font></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难舍难分的离别</font></b></h1>

刘老师

学生

老师

我们

排练

刘世君

普格县

节目

支教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