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与苏州园林的异同&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陈冠红

<h3>1.大观园与苏州园林的异同</h3> <h3><font color="#b04fbb">大观园是把大自然的山水花木,移植于有限的空间,通过别具匠心的布局院落组合,山石结构、道路设计、植物配置,再现了自然景物之美,通过建筑物有规律的形状与山岩树木不规则的对比,进而达到和谐统一,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近于自然而不等于自然,师法自然而不局限于模仿自然山水的形态,这就是作为杰出园林规划设计师的曹雪芹建筑园林艺术精髓之所在。他巧妙而高超的利用建筑山水花木,书画、艺术、文学,构筑了这样一个虚虚实实、似虚又实的大观园。它体现着一种艺术匠心,最充分发挥后达到与自然妙合的境界。正是领悟到山水的势态与神韵,并将其融入对园林构成要素的加工中,使之化为园林的灵魂,才真正成就了自然的艺术化与艺术的自然化。 </font></h3><div><br></div> <h3>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h3><h3>:</h3><h3>(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h3><h3>(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h3><h3>(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h3> <h3>2.中国、西亚和欧洲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h3> <h3>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h3><div>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div><div><br></div><div>(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div><div><br></div><div>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div><div>(三)、诗画的情趣</div><div>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div><div>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div><div>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与“沧浪”之说暗合。</div><div>(四)、意境的涵蕴:</div><div>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 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div><div><br></div> <h3>1、西亚园林的特点是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心水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的气候干燥,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古代西亚的园林中,那个交叉处的中心喷水池就象征着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不过,最初的西亚园林影响范围主要还是在叙利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后的所有伊斯兰地区。</h3><div>2、欧洲园林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读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div><div>西方的造园起源于古西亚的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它是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来源于人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欧洲的造园艺术有三个重要的时期:从16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意大利领导潮流;从17世纪中叶往后的100年,是法国领导潮流;从18世纪中叶起,领导潮流的则是英国。法国的奢华与浪漫,意大利的热情与理想,英国的优雅与自然都深深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园林发展。而西方的园林艺术中最为世人所称道的是其气魄宏伟、瑰丽多姿的皇家园林。</div> <h3>欧洲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近现代以来,又确立了人本主义造园宗旨,并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出现了城市园林、园林城市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率世界园林发展新潮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