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湄公河四国联合执法(上篇)——聚焦巡航

新哥

<h3><br></h3><div>2017年12月29日12时,3艘中国执法船靠泊云南关累港,第六十五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圆满结束,标志着2017年度12次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任务胜利完成。</div><div> 此次巡航勤务,中老缅泰四方通过全线巡航、分段巡航、船艇驻训等方式,对湄公河金三角、班相果等重点水域开展巡逻执法,总计航时38小时,航程512公里,检查车辆16辆次,人员37人次。此外,应缅方邀请,中方53901执法艇还对缅甸万崩水警分局进行友好交流访问,开展了船艇开放日、国际信号旗语等交流活动,邀请当地学生、百姓参观53901艇。</div><div> </div> <h3>2017年12月26日至29日,公安边防部队邀请了部分媒体记者随队采访,本人作为唯一一个摄影协会——国际摄影协会的摄影师应邀参与了第64次的湄公河联合执法巡航。</h3> <h3>在12月25日,报到当天即到西双版纳支队会议室,听情况介绍。</h3> <h3>媒体记者分陆路和水路采访组,我被安排在水路。出发之前,大家合影。</h3> <h3><br></h3><div>尽管曾经作为一名老兵,对部队生活并不陌生,但此次的行动依然让我兴奋。感觉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毕竟,能够深入跟随边防警察在湄公河联合执法,与官兵零距离接触,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的。</div> <h3>我们几位媒体人,乘坐的是02号艇。</h3> <h3>12月26日</h3><h3>这天一早,天还没有亮,四艘编印有中国公安边防的船艇早已经停在港口,整装待发。</h3> <h3>陆上官兵为出征的壮士送行。据说,每次出征都会举办这样简短的送行仪式。云南边防总队李勇副总队长是此次联合执法的总指挥,他与前来送行的战士们握手告别。</h3> <h3>船艇出港,艇上的战士们都会列队,严阵以待,气氛比较紧张。</h3> <h3>从中国云南的关累港,向湄公河下游的老挝,缅甸,泰国方向出发。</h3> <h3>01号艇是指挥艇。</h3> <h3>国外的指挥官登船。</h3> <h3>驾驶仓很宽敞,据说,舵手大多数是特招的。</h3> <h3>艇上,有重型机枪,有枪眼,有防弹钢板,远程探照灯。</h3> <h3>一路上,有两名荷枪实弹的战士位于艇的前部,不时用望远镜观察前面情况,包括敌情,水情并及时与上级报告。</h3> <h3>到了老挝.缅甸的水域,会有他们的执法船为联合执法编队护航。</h3> <h3><font color="#010101">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从中国关累港出发至老缅泰交界水域的老挝金木棉码头返航,全程256公里,分别通过中缅交界水域、老缅交界水域。</font></h3> <h3>湄公河航道情况复杂,多急流险滩,礁石林立,船只容易搁浅。</h3> <h3>经过沿线国家的执法点,会见到他们在为经过的巡航船艇敬礼。</h3> <h3><br></h3><div>顺流而下,一路平安,下午4点多,我们抵达老挝孟莫的四国联合执法的补给中心,这里距离金三角仅有十几公里。</div><div>巡航一天下来,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只见四国的执法人员关系十分融洽,指挥协调有条不紊。</div> <h3>航拍巡逻艇停靠老挝孟莫基地</h3> <h3>12月27日,阴天,有雨,气温20度。继续向湄公河下游的金三角水域巡航。</h3> <h3>这天巡航,发现多了其他国家的船艇及队员。</h3> <h3>船艇起航,一样的列队仪式。</h3> <h3>湄公河经常有雾,给巡航执法船艇的行驶增加难度。图片中前面黑色的船艇就是老挝的。</h3> <h3>停在码头的,看得更清晰。</h3> <h3>很快进入金三角水域。这里是老挝、缅甸、泰国交界水域,俗称金三角</h3> <h3>这个画面是老挝的</h3> <h3>看到的雕像是泰国的。</h3> <h3>来一次不容易,怎么样也要在金三角留个影吧。</h3> <h3>与擦肩而过的国外执法船互相打招呼。</h3> <h3>这一天,就在金三角水域巡航,风平浪静。</h3> <h3>28日,天还没亮,执法船艇逆流行驶。</h3> <h3>这天天气不错,沿河两岸,崇山峻岭,云雾缭绕。</h3> <h3>水流喘急</h3> <h3><font color="#010101">发现一艘因为螺旋桨出故障而搁浅的商船,边防官兵给他们送配件。原来,通过无线网络对方向我发出救助信息。</font></h3> <h3>从水上支队成立,四国联合执法以来,救助遇险商船120艘,船员462人次,为900余艘商船进行护航,有力地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服务了沿河民生。</h3> <h3>经过连续13个小时的巡航,晚上,巡航编队停靠在缅甸一侧的岸边。没有码头,这是临时停靠过夜。</h3> <h3>这是晚上我住宿的床,还与战士们一样,编上了名字,呵呵。</h3> <h3>29日一早又出发了。</h3> <h3>我一直在担心,夜里是怎么样走船的。</h3> <h3>进入了中国境内,经过了号称”湄公河第一哨”的云南西双版纳的旱泉滩警务站</h3> <h3>29日中午,抵达中国的关累港,安全圆满顺利的完成这次巡航任务。</h3> <h3>几天时间,都在艇上,其实也挺累的。你瞧瞧,几位同行在打旽了。</h3> <h3>这次与我同行的媒体记者有:中国边防警察报王总编辑,中国记者协会孙老师,人民画报采编部徐主任,民族画报采编部腾主任。相处时间虽然短暂,但大家互相帮助,相敬如宾,留下深刻印象</h3> <h3>  6年来,水上支队与老缅泰方共开展全线联巡勤务65次次,中缅界河巡逻勤务23次,动用执法船艇561艘次、执法人员10760人次,总航行2175小时、航程3.3万余公里,联合检查船只698艘次、人员3555人次、货物5万余吨,救助遇险商船120艘,船员462人,为900余艘商船进行护航。湄公河第一哨——旱泉滩警务站检查过往商船283艘,船员1576名,货物2.4万吨,有力地维护了湄公河流域安全稳定,服务了沿岸民生。</h3> <h3><br></h3><div>2011年10月5日,湄公河航道泰国清盛段发生举世震惊的“10.5”惨案,13名中国公民被犯罪团伙残忍杀害,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也给湄公河流域沿岸群众和过往商船造成了恐慌,繁忙的“黄金水道”一度停航。</div><div>为维护国家安全,保护中国公民在境外的合法权益,中老缅泰四国执法部门在澜沧江-湄公河上开展联合巡逻执法行动,共同维护湄公河航运安全。2011年12月10日,首次中老缅泰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湄公河“黄金航道”全面恢复通航。</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