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维有机回忆录(一)作为福维有机人我光荣、我骄傲! 作者周森荣

刘寅生

<h1><b> 真实是统计的生命<br></b><b> 在有机做统计时,人们常开玩笑说我是做假账的,如果以单月的报表看许多数据都做过调整,严格地说是做假。但是从年平均的角度看,这些数据绝对是真的。因为有机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大,我们只是对消耗的峰谷作填平补齐的技术处理而已。统计是有机生产的眼睛,如果数据不真实,有机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甚至会产毁灭性的后果。<br></b><b> 在我刚学统计时,一次盘点醋酸甲醇消耗大幅超标。起先分厂不以为意,叫我加盘。加盘的数据并未好转,分厂多次组织人员进行细致检查,并未查出不正常现象。有人开始怀疑我数据的准确性。这也不奇怪,那时不要说分厂厂长、段长、就是操作人员也是一顶一的技术尖子,而我是个初学者,怀疑是有道理的。<br></b><b> 为了找到消耗高的原因,我由十天一盘变为一天一盘。当时我感到最难受的是,每天都要拿着算了n遍的报表,去见着急上火瞪着怀疑眼光的领导。难受归难受,我绝不会为讨领导欢心而改变数据。<br></b><b> 有机领导和员工为查找原因冒着酷暑在塔罐间上下攀爬,在控制室和现场来回奔忙,汗水常湿透他们的衣裳。我也开始怀疑自己,如果是自己业务不熟造成这恶果,那是多大的罪过。当时我心里想果真这样也不错,顶多我背一个不称职的臭名回冷冻当操作工,物料还在,分厂没受损失。否则那些物料就真的化为乌有了。<br></b><b> 十来天后,罐场物料低于安全生产线,分厂下了死命令,终于查明原因,主要是回收塔的甲酯放空管破了一个鸡蛋大小的洞。漏洞补好后,生产恢复正常。<br></b><b> 十几天损失巨大,但和我们为厂里创造的利润比起来,又算不了什么。<br></b><b> 有人说有机牛b是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可是如果有机拿不出优质低耗的产品谁还会青睐你,在这优质低耗的产品中凝聚了有机人多少心血和汗水。要知道全国九家半维尼纶厂,有不少有机还挣扎在倒闭和亏损中。我们福维有机自开车到我退休从未亏损过,这也算是个奇迹。作为福维有机人,我光荣,我骄傲!</b><b><br></b></h1><h3><br></h3> <h1><b>  记得是更新当书记的时候,有一次冷冻大修。冷冻站高压氨罐的一个阀门需更换,换一个阀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在液态氨罐上换,就像虎口拔牙,大家都怕。河北保定师傅曾说过,一个氧气瓶大小的液氨瓶爆裂,全厂一千多人跑得光光的。<br></b><b> 工段把这个问题上报分厂,分厂解决不了,又上报到总厂。总厂派有关人员下来反复查看和研究后,最后作出把将近二十立方的液氨放掉的决定 就在准备执行总厂决定时,我提了一个建议:开氨机进行系统抽真空,在系统负压的情况下,阀门拆开,外界的空气压力大,空气会往系统里走,而氨不会外泄,这是常识。大家觉得有理,总厂也改变了主意,决定按我的点子实施。<br></b><b> 那天总厂、分厂、工段来了不少人。十几个人戴起防毒面具,准备好降氨用的高压水管,如临大敌,摆出一付决战的架势。结果如我所料,几分钟就把阀门换好了。<br></b><b> 这件事翻页了,我早已把 它忘淡。但是有人为我鸣不平,一个金点子,保住了十几立液氨,避免了环保局罚款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分厂应该表示表示。<br></b><b> 后经领导研究特批奖励我五元。我不在于钱多少,位卑未敢忘厂忧,我的点子得到认可,为分厂做了点滴贡献,心里挺爽的。</b></h1> <h1><b> 冷冻技改 <br></b><b> 当年由于落实政策,我因共大中专毕业转干。禄明厂长提拔我当冷冻技术员。当时他除宣布任命外,只提了一个要求:冷冻不能再维持现状。 当时冷冻的现状是开五台机送出的盐水温度是正的,远达不到负七度的标准,要改变谈何容易?</b></h1><h1><b> 当操作工时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当上技术员有点不知所措。但几年的操作工没白当,知道冷冻生产的短板所在。一是盐水脏,前任技术员做了一个过滤装置,不适用而作废。冷冻旁边有一排芒硝工段闲置的罐,再脏的盐水打进去沉淀48小时,都会变得像清水一样。二是保冷,建厂时保冷用的是玻璃纤维,如今破败不堪,许多管道直接裸露在空气中。知道要改泡沫保冷,但如何计算各管径的规格,如何施工,一窍不通。感谢前任技术员给我大力帮助,特别是他借给我一本“制冷工程技术手册”,我便现炒现卖地干起来了。 </b></h1><h1><b> 经技改后三台氨机没开满,送出盐水温度就达到负七度,不仅大大降低了冷冻本身水电消耗,而且还为有机的节能降耗起到巨大的作用。 </b></h1><h1><b> 没辜负领导的期望感到很欣慰。其实当时也很想感谢领导为我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可是年轻时想法很怪,认为有讨好之嫌,这声感谢在心里放了几十年了,今天我要衷心地向禄明厂长道声迟到的感谢,谢谢! </b></h1><h1><b> 冷冻技改是和大修结合在一起的。因为有机赚钱,总厂对有机的大修历来抓得特别紧。 更换六个盐水槽和冷凝器是重头戏之一。旧槽吊开后,底下的软木保冷层已失效。为赶工期刘鹏飞副厂长决定不更换。当时保冷是技改项目,我坚持要换掉。这事不知怎么传到鄢厂长那里了,他亲自到冷冻站问我:“听说你要更换软木层,说说理由。”被他一问,我有点懵了,坏了就换,至于为什么倒没细想过。那时年轻头脑反应快,刹那间想出说服厂长的理由:“盐水槽十五年换一次,软木层坏了每秒钟都在损失冷量,十五年……”话没说完厂长当场拍板,拆掉换新。这时又有人说,底座太湿不能施工。我说可以用喷灯吹干。经过加班按时完成了任务。 </b></h1><h1><b> 祝有机领导 同事 朋友们身体健康,新年快乐!</b></h1> <h1><b> 编程<br></b><b>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分厂就用上电脑了。原来配备了一名程序员,后来他调回福州。由于种种原因没留下源程序,这意味着不能修改。而当时总厂统计科因计算口径的变化,计算方法非改不可,这下把我逼到墙角没退路了。<br></b><b> 于是我买了编程的书从零学起。为了赶时间花了八千多元买了一 台实达电脑,上班下班每日没夜地赶编统计程序。也许用现在的编程语言来编算不了什么,但用越早期的编程语言就越复杂难编。<br></b><b> 花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终于编好了,用前一年三个月的数据进行测试后,非常成功。正当我以为大功告成时,第四个月的数据因多了一个产品品种,整个程序像疯了一样出现乱码。查了一个的多星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程序疯了人也快疯了。在焦虑绝望之余,我突然特别羡慕清洁工职业,工作时 他每一扫帚下去就会出现一小块干净的地板,分分秒秒都能体现劳动成果。而一些从事科研的人,也许投了毕生的精力也一事无成。这使我对科研人员更充满敬意。<br></b><b> 我运气好,最终查出只是在某段程序中少了一个空格键,一补上,整个程序就正常了。<br></b><b> 后来财务也请用友软件公司编程。有时候碰到难以统一的技术障碍,也是从统计这边摆平。在一次财务统计联席会议上,我说了一句牛皮烘烘的话:“编程不是造原子弹,别人行,我也行。”</b></h1> <h1><b> 双赢<br></b><b> 自分厂实行合同承包制,每次定合同我和陈兰贞(一个统计 一个成本)都有参加。也许总厂觉得有机每年都合算,所以那年定合同时把我们剔除在外。<br></b><b> 年初定合同,三月份开始实行。那年三月份产量、质量、消耗都破纪录的好,可是按合同算没奖金。四月份比三月份更好,仍然没奖金。<br></b><b> 我感到太不合理了,建议分厂打报告。但分厂有难处,合同是分厂领导亲自审核签字的,不是儿戏。当时我自告奋勇,说以统计的角度出报告,得到分厂的批准。<br></b><b> 统计当然以数据说话。我把所有的数据整理归类好,让分厂领导过目后向总厂打报告。<br></b><b> 我把数据送到分厂,正好碰到唐金海总经理到分厂。我说:“老唐,我正准备送报告给你。”唐总说:“拿来。”我说:“还半成品呢。”他接过去看了一眼说:“把主要内容说一下。”我说开了。一到四月份我们的产量、消耗破历史纪录,质量全优。按考核成本算,增加效益三百多万,按实际成本算,增加效益二千万。前者是我们有机分厂全体员工努力奋斗的结果,后者是你们公司领导要平价电实现的。唐总当时很激动:“喝酒,难受呀,你看咱俩差不多高,体重几乎是你的一倍……”唐总说话有点动情了。其实领导也是人,也要人理解,像我们这样一个普通员工都能看到他们的不易,当然特有感触<br></b><b> 我抓住这机会开始放炮了。现在整个公司靠我们分厂养活,生产搞得这么好却没奖金。不要说个别人做小动作,就是员工的积极性被打消后,不认真操作,每月损失个百把十万也是很平常的事。有机垮了,整个公司也玩完了。这些话分厂领导是不能讲的,因为他们曾被总厂领导克过。我敢讲,我头上没纱帽,脚上不穿鞋,无所求便无所惧。唐总听了后只是大度地笑笑,没说什么。我得寸进尺,要求发奖金。唐总说:“我们公司十几个单位,你们有机的合同不算数,别的单位也效仿,那整个公司怎样运作。”我说:“事情明摆着太不合理了,公司总得想办法解决。”唐总:“你有何高招?”我便把和分厂领导商量好的,准备写进报告里的最核心、最关键的一句话:合同不变,有机每月每人借300元。唐总答应会回去研究,我知道大功告成了。说是借,其实是老虎借猪,有去无回。连借几个月后,合同运行半年,公司说,有些地方不合实际,用新合同取而代之。这解决方法是当今最时尚的双赢方法,既执行了公司合同,又保护了有机的利益和积极性,皆大欢喜。</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