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年代里的报国志 终身抹不掉的邂逅情

颜国林

<h3>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都在说《芳华》。我,作为一名对越作战的老兵,更是为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h3> <p>  人说,世间最美的是邂逅。</p><p> 每天,走出家门,汇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你,我,他,还有哪个谁和谁,停下脚步,借用目光,来一次美丽的邂逅?不会是疯了吧。</p><p> 又如当今网络时代,可以足不出户,只需轻触键盘,屏幕后的人,瞬息就有了一次次的“邂逅”。只是,等不及时光的介入,历程的介入,这所谓的"邂逅"犹如速食餐,是谁也不会去怀念的味道。</p><p> 到哪里去找那么好的相遇,经得住喧嚣繁华,耐得住寂寞清冷,促得成相见恨晚,陪得了风风雨雨?</p><p> 但是,真的有啊! </p> <h3>  ( 一 )</h3><h3> 我们的邂逅纯属偶然。缘起对越作战时的一封信。</h3><h3> 那是在1979年2月,由于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以怨报德,我军于忍无可忍之际对越自卫还击。战争爆发之际,我们由福建前线抽调广西前线参战。</h3><h3> 军列从福州出发,经江西、湖南、广西,直奔边境。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时,因为走得急,许多战士来不及与家人打个招呼就出发了。以至一路上,有些战士把信写好塞进空罐头盒里,作上记号,选择离家乡最近的地方,扔将出去,以期路人能帮他捎回家去。而我家莲花县远离铁路,既使距最近的萍乡火车站也有几十公里,这个法子显然对我没用,我失望得连信也懒得写,只呆在车上干着急。</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谁知,军列到达萍乡站时,破例停靠5分钟。我灵机一闪,下车迅速跑到一楼房见门就敲。其时为凌晨时分,但见一名年轻女子,闻声起床,边穿衣边开门。我顾不了男女有别,顾不了素昧平生,近乎荒唐地对她说:我这是去上前线的,可是家里人还不知道,想请你帮我发封信给我的家人打个招呼。我还拍着胸脯承诺:“如果你帮了我的忙,只要我能活着回来,我一定会来感谢你的。” 她开始还有几分羞涩,但见我说得如此恳切,又见我风尘仆仆外带几分心急火燎,竟然红着脸点头答应了。接着我顺手写下我父母姓名、家庭住址,并就信的内容对她作了简单交代后,迅速跑回到了车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后事如何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时,列车在奔驰,我们一路直奔战场而去了。</span></p> <h3>  ( 二 )</h3><h3> 我们到达边境后,当场编入42军125师375团,我分在该团2连,随即冲出国门,与越军进行着激烈的拚杀。作战经验丰富的越军尤其善于把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极至,他们压低高射机枪平射,把六O炮弹当手榴弹投。这些反常规的作战手法杀伤力极強,战况异常险恶。</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个时候有一种说法叫“革命战士”。作战中,有些新战士负伤后开始因伤口剧痛而流下了眼泪。但当听到“革命战士流血不流泪”的鼓动后,立马变得坚强起来,照样冲锋陷阵。似乎自己能沾上“革命”二字是无尚光荣。显然,这是信仰的作用,也是信念的支撑。(奈何后来的几十年里,这些信仰连同”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等等口号,被人为地淡化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性的私欲膨胀。以至于信仰迷茫、道德滑坡。这是多么令人堪忧。)</font></h3> <h3>  在越南,我连先后多次担任375团尖刀连,与越军作战六次。经历攻打越南复和县城、激战哥新阵地、夜袭班占连环高地, 接着进入越北山区清剿顽敌。每次作战都是血雨醒风,每个场景都是艰苦卓绝,每分每秒都是惊心动魄。全连180人伤亡115人,歼敌153名。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记集体一等功。</h3> <p>我连的战绩已载入42军的史册(见下图)。</p> <h3>  我的战场表现如何呢?下图那份盖有部队党委大印的表上,可见 “颜国林同志……特别是在中越边境还击作战中,作战勇敢” 的记载,这是组织对我的定义和结论。</h3><h3> 我的《军人登记表》和相关鉴定表均有类似记载。</h3> <h3>  战场是险恶的,瞬间决定一个人生死的事多得难以言说,仅那体能消耗也都是超极限的了。奇怪的是,那时候我始终保留着一块压缩干粮。因为这东西很香,很脆,我可以肯定这是地方上很难见到的最好最可口的食品了。这么好的东西往往让战士们吃得狼吞虎咽,而我却总是有所保留,我相信自己的感觉,我潜意识里是在牵挂着什么。</h3><h3> 许是我身上背负的重托和承诺太多,老天爷也不愿让这个故事过早地结束,在这场大规模作战中,尽管我连伤亡过半,而我却能大难不死地坚持到战争的最后一天,活生生地凯旋而归了。于是,下文得以继续。</h3> <h3>  战后第一件事当然是写信给家人报平安。而我还特意问家人是否收到我于战前的来信。我关注着她。</h3><h3> 父亲也是个文化人,他回信说收到了,只是觉得这信有些异样。并且骂我: 无论信的内容还是字迹,都不像是你写的。你小子什么时候对父母这么乖过?什么时候说话这么甜过?你是有对象了吧?是她帮你写的吧?她是谁呀?你还乳臭未干呢,就急着找对象了?啊?臭小子!</h3><h3> 我知道这骂声里,隐含着父母对我平安归国的,难以言状的高兴。</h3><h3> 我好生感动,她果然代我给我的家人写信了;我又好生奇怪:什么对象不对象的,这是哪跟哪?爸妈准是误会了。</h3><h3> 这到底是一封什么样的信呢,我要求父母把这封信寄过来后,见到了它的真容——</h3> <p>( 三&nbsp;)</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们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也许您们己经知道,我国边境将会发生战事了。那是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以怨报德,占我领土,杀我同胞,忍无可忍之下,我军开始自卫还击。恕儿不孝,在没有和你们商量的情况下,我就决定上前线了…… &nbsp;</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亲爱的爸爸妈妈,当年你们送子参军,想必知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道理。我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正是报效祖国的时候,请理解我的参战心情……何况这些年,我在部队里接受了党的教育和军事训练,一方面,己是铁骨铮铮,经得起摔打;另一方面,大敌当前,全国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巳成铜墙铁壁。我会好好的,您们不要担心。请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如果您们心里有这个儿子的话,那就请记住儿子的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您们首先得保重身体…… &nbsp;</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爸、妈,您儿子参与的是一场正义之战,让我们一起祝福我军必胜吧…… &nbsp;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您们的儿子敬上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979年2月” &nbsp; &nbsp;</span></p><p> 精彩!我颤抖着手将信看完,心潮澎湃。字字句句,刻在心里了。我隐隐感到,这哪里是陌生人代写的信,无论是述事说理,还是对长辈的情感依依,恍如前世的一家人,今生再重逢…… &nbsp;</p><p> 她不过是一个点头,却把事情做得那么漂亮,我可是口口声声地承诺“一定会感谢你的”,又该如何表现呢?</p> <h3>  ( 四 )</h3><h3>  有礼不往非君子,我是得好好感谢她了。但糟糕的是,那天我于情急之中忘了问她的姓名。只记得军列要开了,她还跑过来为我送行。留给我唯一的印象是:站台上朝我挥手的她,着一身铁路制服,是那样的英姿飒爽……</h3><h3> 我只能凭着这个印象去找她了。</h3><h3> 为此,我准备了两件“礼物”:一件就是这块压缩干粮。虽说它小得不成“礼”,但这是一名战士在最艰苦的时候,依然坚持为她留下的。这是怎样的一份情啊!再则,我还缴获敌兵的一枚勋章。这是一枚七十年代的军功章,是他们与美军交战立功的证明。如今落在我军战士手里,至少证明二点: 一,军功章的主人曾经是对美作战的英雄,不同凡响;&nbsp; 二,昔日的英雄如今成为我军枪口下的狗熊,它说明正义之师不可辱,我军不可战胜。可见它的军事、政治意义不可小觑。我觉得这枚勋章唯其珍贵,就更应该送给她。这个世界上,只有她最有资格得到贵重的东西了。</h3><h3> 两件礼品,一份情意,含盖着千言万语,是为一名战士最神圣的表白。</h3> <p>  ( 五 )</p><p> 当年的中秋,花好月圆。带着憧憬,满怀虔诚,我在部队领导支持、鼓励、批准下,踏上了探家兼“还愿”之旅。火车由边塞出发,经湖南进江西,行走的路线与战时正好相反,心境也大不相同——前者是奔赴生死未仆的战场,凝重而悲壮; 后者是得胜凯旋而归,兴奋又风光。正好萍乡站又是我回家的必经之站,到站下车时,正好也是凌晨时分。时间相仿,地点一致,按理说应当结局圆满,但我没想到的是,当我凭着记忆,还是去敲那扇门时,出来的不是年轻的她,竟是一位老汉。使得刚刚还热血沸腾的我,刹那间像掉进了冰窟窿。</p><p> “那一天,也是这个时候,作战……写信……我……她……” ,面对这位"老铁路",我失望得语无伦次。</p><p> 好在"老铁路"从我的左前胸金光闪闪的装束上,认准我是前线归来的,他非常热情地让坐、倒茶,还毕恭毕敬地递过一支烟,让我别急,慢慢说。但听完我的述诉后就患难了:“很难找,主要是你不知道她的名字,这是值班室,一天一轮换,那么久了,全站这么多人知道是谁呢?何况,这期间调动的也不少。”</p><p> “不过,难得你的有情有义"。“老铁路"又十分理解地说。</p><p> 可是我就是不死心。我固执地认为,我印象中的她是英姿飒爽的。只要我执意亲自去找,是能够认出她来的。于是,我在车站里楼上楼下、站台、天桥、集票处、候车厅等等,都去过了找过了,一次次的不甘心,一次次地大失望。其时,那些着铁路制服的,在自己岗位上正忙碌着的,年龄相仿的女工作人员,一个个都是那样的英姿飒爽。</p><p> 我恍然大悟,但凡心里装着国家利益、民族希望的人,都是美丽动人的。当然也包括她了。</p><p><br></p> <h3>   ( 六 )</h3><h3> 那天,我于万般无奈之下,回到值班室。我把带来的“礼物”交给“老铁路”,希望他能凭着“为参战战士代写家书”的情节去帮我找到她,把礼物转交给她。我作完交代后,留下这个愿望就出站了。那里还有我将来的路要走。</h3><h3> 前路茫茫,这一走,竟走了几十年...... </h3><h3> &nbsp;</h3><h3> 回首往事,曾经拿过枪、拿过笔的我,后来竟然拿起了算盘,成了一名金融工作者。多少年来,由于我的算盘始终放在办公桌上,而人家的算盘却吊在了屁股上,为之见过光怪陆离的很多事,也遇见形形式式的各种人。奈何我那办公桌上的算盘,计算的是工作上的借贷收付,而屁股上吊算盘的人,算计的是个人的得失,这也就给一个始终保持战士本色的人以太多的无奈和无措。我感叹着世风日下,也无奈于人心不古。正是在这些个年头里,我很难再见到诸如当年那位铁路少女,超越个人得失之上的,大义、大爱的壮举了。但是,她却让我觉得,世上有些东西是不能靠算的。比如为了大我牺牲小我,比如担当社会责任,比如人与人之间,情志相投下的那种信任、互助和关爱等等,如此弥足珍贵,这是怎么算都算不来的。</h3> <h3></h3><h3> 见识越多,感慨也就越多。</h3><h3> 因了这些见识和经历,一直以来,那位铁路少女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眼前。每当这时,我都会从心底问她:收到我的礼物了吗?几十年了,你在哪儿,你还好吗?</h3><h3> 就这样,我常常徜徉于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我觉得物质利益固然好,但精神向往更重要。既便有一日,衣衫褴褛、清贫如洗的我,让人围看着,我依然会津津乐道着这样一句话: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如果是这样,我要用一万次去换取和她的再次相遇......</h3><h3><br></h3><h3>(42军125师375团2连、吉安市分行 颜国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