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通信团北京战友入伍四十七周年联谊会纪实 1970.12.26--2017.12.26

文如其人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前言</b></h1><p class="ql-block"><b> 这是战友聚会大家的照片、微信、诗词、文章、发言、感想的集合 ,我只是汇拢编辑。</b></p><p class="ql-block"> 由于美篇软件只能发表100幅照片,因此只能舍弃许多照片。</p><p class="ql-block"> 由于人和姓名对不上号 许多照片没有介绍姓名。</p><p class="ql-block"> 由于对各人情况了解不多,可能介绍情况有失误。</p><p class="ql-block"> 由于低调同志很多,所以可能遗漏介绍他们的情况。</p><p class="ql-block">请原谅。</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人文章,不是组织正式文件 ,不必太认真,太计较,有不足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目录: </b></p><p class="ql-block">1.神圣的12.26; 2-15</p><p class="ql-block">2.老团长汪济泽派代表汪玮参会; 16-40</p><p class="ql-block">3.青春留痕; 41-78</p><p class="ql-block">4.复员退伍 金光依然; 79-92</p><p class="ql-block">5.老骥伏枥 情深义长; 93-99</p><p class="ql-block">6.战友决议; 100</p><p class="ql-block">7.附录一:71年北京战友名单(不完全) 101</p><p class="ql-block">附录二:陈向峰回忆军营怀念战友集 </p><p class="ql-block"> 《永恒的情怀 》 102</p><p class="ql-block"> 《永恒的记忆 》 103</p><p class="ql-block"> 《酒 胆 的 魅 力 》 104</p><p class="ql-block"> 《深情的怀念》 105</p><p class="ql-block"> 《也该轮到我了》 106</p><p class="ql-block">附录三:邹瑞福回忆《华阴农场趣闻》107</p><p class="ql-block">附录四:白学生的回忆录</p><p class="ql-block"> 《查线》 108</p><p class="ql-block"> 《灭蝗虫》 109</p><p class="ql-block"> 《我与军骡》 110</p><p class="ql-block"> 《首次拉练》 111-112</p><p class="ql-block"> 《露宿》 113</p><p class="ql-block"> 《推车》 114</p><p class="ql-block">附录五:汪玮散文《动车情思》 115</p><p class="ql-block">通信团战友对《动车情思》的评述 116</p><p class="ql-block">8.视频:通信兵的祝福 117</p><p class="ql-block">9.战友的微信回复摘录 118</p><p class="ql-block">结束 11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神圣的12月26号</b></p><p class="ql-block"> 把在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24周年这天,我们兰州军区通信团战友聚会在北京,纪念毛主席诞辰。</p><p class="ql-block"> 同时1970年12月26日这天,也是我们这批北京青年参军入伍离京,赴兰州军区通信团四十七周年。</p><p class="ql-block"> 所以今天对这些北京兵来说是个具有双重含义的神圣而极不寻常的重要日子。 这次71年的北京兵共98人 。</p><p class="ql-block"> 据战友不完全回忆 ,71年北京兵主要来自: </p><p class="ql-block"> 北京城建五公司工人(32);</p><p class="ql-block"> 北京造纸厂工人(14); </p><p class="ql-block"> 北京东城区房管局:1人 ;</p><p class="ql-block"> 电车公司:2人;</p><p class="ql-block"> 北京搪瓷厂:1人;</p><p class="ql-block"> 大安山煤矿:1人;</p><p class="ql-block"> 北京胜利化工厂:1人 ; </p><p class="ql-block"> 北京798厂:1人 ;</p><p class="ql-block"> 一批中学生(目前回忆起的数字,只少不多): </p><p class="ql-block"> 东方红中学(原灯市口女中)4人;</p><p class="ql-block"> 灯市口中学2人;</p><p class="ql-block"> 地安门中学:14人; </p><p class="ql-block"> 韶山中学:2人;</p><p class="ql-block"> 外馆中学:1人; </p><p class="ql-block"> 5中:2人;</p><p class="ql-block"> 25中:1人; </p><p class="ql-block"> 61中学:1人;</p><p class="ql-block"> 65中:2人;</p><p class="ql-block"> 91中:1人; </p><p class="ql-block"> 其它单位:2人 。</p><p class="ql-block"> 当年兰州军区通信团来北京接兵的队长是赵发囤 ,还有刘笃存教员,刘文英(区队长),柴永学(司务长) ,政治处胡满存等。</p> <p class="ql-block"><b>  ^全体人员留影</b></p><p class="ql-block"> 聚会战友来自北京,还特邀三河,大厂,定州及加拿大等地战友参加。</p><p class="ql-block"> 这次聚会的战友有71年兵,有70年兵 ,有西军电大学生及外地到北京居住的通信团战友。</p><p class="ql-block"> 五建战友到会17人。(嗨,咱们工人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特别贵客是汪济泽团长的代表,他从加拿大回来探亲的女儿汪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3</p> <h3><b>^聚会现场</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陈向峰聚会通知</b></h3><h3> 应北京广大战友一致呼吁 ,现定于12月26日,举办兰州军区通讯团北京战友入伍47周年联谊会。</h3><h3> 地点:东三环潘家园桥东北角全鑫园烤鸭店;</h3><h3> 时间:2017年12月26日上午10:30-2:00;</h3><h3> 聚会采取AA制形式,请广大战友相互转告。</h3><h3> 到会者每人100元,多不退 ,少不补。 </h3><h3> 届时由筹备组邀请几位外阜战友代表参加!!</h3><h3> 12.26当天与会者实际八桌 64人 ,战友陈向峰提供白酒,并兜底餐费。</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h3> <h3><font color="#010101"><b>^战友陈向峰主持聚会 </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看到战友们都很开心,本人很欣慰,虽然操点心 ,但也是大家的信任和厚爱,谢谢大家了。特别是远道而来的战友们!期待着明年的今天再相聚!!!</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5</font></h3> <h3><b>^战友余连祥主致辞</b></h3><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各位战友:</h3><div> 我受此次聚会筹备组的委派做战友聚会的致辞。</div><div> 很简单,我所要说的都在今天这聚会的会标里。先看这数字一一47年,47年前的今天,我们是伴着"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歌声登上了西去的列车,去到了那个至今都不能让我们忘怀的磨砺我们青春的地方。</div><div> 再来看这幅画,国防绿黄土地,这里有熟悉的你我,还有我们尊敬的团首长。</div><div> 47年了,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我们太多的记忆。但是,这张油画把一切的,曾经的,我们的经历一一美好的、辛酸的、个人的、群体的经历,都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如同扫描仪扫描一样,清晰而又真实。这要感谢我们的高天雄战友,是他用他的真情创作了这幅画作。</div><div> 是的,看了这幅画作,我们想起了许多。当年训练场上的苦、兰球场上的乐、石棉矿施工的辛酸、华阴农场的耕作、沙漠深处架银线、野营路上唱战歌……,当这一切的一切的回忆,如同各式菜品摆上今天聚会的餐桌时,说明我们老了。白发搔更短,往事回忆多。</div><div> 那时的苦我们经历了,但我们不后悔,因为那是男子汉对祖国当有的奉献和担当。</div><div> 再看这一边。陈向峰说这是他考核四肢攀登的写真照,我们就相信这是真的。因为这是当年通信兵典型的形象。</div><div> 陈向峰战友是我们这次聚会的主要倡议者之一。为了这次聚会,他操了不少心。让我们用掌声来感谢他。</div><div> 好啦。我的致辞就这些。下面欢迎聚会的组织者陈向峰讲话。</div><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h3> <h3><b>^会场</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余连祥赋诗</b></h3><div><b> </b>战 友 情</div><div><br></div><div> 啥是真心</div><div> 何为情浓</div><div> 当兵的人真情在</div><div> 战友相称情最浓</div><div> 曾在一张通铺上睡</div><div> 梦中的语全班人听</div><div> 醒来问他在想谁</div><div> 月光里也见他脸红</div><div> 白日间训练肩并着肩</div><div> 夜晚里行军一条龙</div><div> 家里来信传着看</div><div> 喜是大家乐</div><div> 忧也心相同</div><div><br></div><div> 年轻的军人不知啥叫难</div><div> 苦累病伤全在意料中</div><div> 硬要说难也有难</div><div> 哨位上下来没烟抽</div><div> 憋闷地拍腿</div><div> 腿生疼</div><div> 搓碎了烟头卷大炮</div><div> 熏醒了一屋</div><div> 睡着了的兵</div><div> </div><div> 如今不是兵</div><div> 常念战友情</div><div> 年年新兵离京日</div><div> 相聚表心声</div><div> 问句身体可还好</div><div> 相指白发生</div><div> 不言事业成与败</div><div> 只叙旧事道保重</div><div><br></div><div> 当过兵的人</div><div> 脾气当相同</div><div> 说话实打实</div><div> 办事硬碰硬</div><div> 有啥不对咱直说</div><div> 就像连队晚点名</div><div> 迷茫处</div><div> 当胸一拳走正路</div><div> 困顿时</div><div> 牵手再同行</div><div> 这才是真心换真心</div><div> 这才是战友情义浓</div><div><br></div><div> 声声喚战友</div><div> 句句有回应</div><div> 趁咱腿脚还方便</div><div> 常联系</div><div> 多走动</div><div> 小聚茶代酒</div><div> 群聊发视频</div><div> 莫辜负</div><div> 霞云满天美夕阳</div><div> 多珍惜</div><div> 笑对人生好心情!</div><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7</b></h3> <h3><b>^书法爱好者雷宝山(左)(后通信团干部股长)为大会献书法。李凤宇(右),于连祥(中间)。</b></h3><h3> <b> 永不退军人本色</b></h3><h3><b> 常焕发战斗青春</b></h3><h3><b><br></b></h3><h3><br></h3><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8</div> <h3>^<b>书法大家李凤宇战友(原宣传队队员)现场书法。</b></h3><h3>后又赋诗一首</h3><h3> </h3><div>怀念人民领袖2017.12.26夜</div><div> 值毛主席诞辰124周年夜,回首往事,感慨万端。思绪翩跹,竟夜无眠,草成一律。</div><div> 亘古洪荒万代存,春秋秦汉到于今。</div><div> 普天之下皆王业,率土之滨尽王臣。</div><div> 史简规章皇权制,杯羹豈肯庶黎分。</div><div> 人民万岁发心底,不朽英雄华夏魂。</div><div> 李凤宇</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9</div> <h3>  ^<b>易经大师焦鸿烛献诗</b></h3><div> 《鱼家傲》</div><div> …袍泽谊…</div><div>华堂喧喧友熙熙,</div><div>众情激荡醉情里。</div><div>恋忆追思呼声起,</div><div>泪雨滴,</div><div>颐态嗔爱更痴迷。</div><div><br></div><div>四十光阴能有几,</div><div>袍泽分离寻无计。</div><div>恰逢今朝盛筵起,</div><div>拼一醉!</div><div>而今乐事永铭记</div><div> 焦红燭 ,题</div><div> 二0一七年十二月廿六日</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0</div> <h3><b>^三河战友左桐成局座(后通信团教导员)发言。</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1</h3> <h3>^<b>战友陶瓷鉴定大师刘玉麟发言 </b></h3><h3>并做诗一首</h3><h3>人民的呼唤,</h3><div>时代的呐喊。</div><div>大海翻巨澜,</div><div>山川也震撼。</div><div>乾坤不能易,</div><div>天地不可变。</div><div>毛公不必忧,</div><div>人民守江山。</div><div><br></div><div><br></div><div>毛主席生前在《诉衷情》词中曰:江山靠谁守?</div><div><br></div><div>(看视频有感,口占)</div><div>2017年12月28日晨</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2</div> <h3>^<b>战友李小怀发言:</b></h3><h3> 明年聚会希望大家一个都不能少!</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3</h3> <h3><b>^战友中央美术学院画家、教授、系主任高天雄的作品《宿营》在会标条幅上展现。</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4</h3> <h3>^<b>战友王崇才现场献诗。</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军魂颂》七律</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营盘虎踞榆中县,电波飞传数十年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汗撒戈壁红柳绿,血融黄河冰塞川。</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征渭水攀华岳,西戌昆仑踏祁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忠魂铸就千秋业,军旗接力万代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京冀老兵 王崇才</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15</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丁酉年冬</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br></h3> <h1><b>二、老团长汪济泽派代表汪玮参会</b></h1><h3><b><br></b></h3> <h3><font color="#010101">^汪济泽团长的代表:女儿汪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她文文地,静静地,述说女孩与麻家寺大哥哥青梅竹马的时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她酸酸地,疼疼地 ,转达老父对通信团众部下真挚无私的深情。</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16</font></h3> <h3><b>^兰州军区通信团第二任团长汪济泽近照</b></h3><h3>原通信团汪济泽团长贺词</h3><div>战友们:</div><div> 北京片通信团战友今天聚会,我很高兴。特委派我女儿汪玮参加 ,共同享受战友情氛。</div><div> 战友情,战争年代又叫生死情,非同小可,要不过去近半个世纪,我们还要重温那段感情。</div><div> 虽然通信团现在不存在了,但历史是永恒的,永远不会消失。</div><div> 部队是出人才的地方,战争年代,我们培养出多少个将军、元帅、政治家、军事家 ,但也有它的局限性。</div><div> 和平时期,有时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没时间场合表现出来,这就埋没了同志们的才能。比如,陈小川、高天雄、陈建发、李全文等等,等等。这些同志是通信团骄傲的资本。</div><div> 我在团里工作期间,得到战友们的支持、帮助、关心,我表示诚挚的感谢。</div><div> 大家都可能退下来了,这是人生中又一个转折。希望大家除了关心国家大事外,主要是加强身体锻炼,要健康长寿。</div><div> 再就是把家庭搞得和谐、幸福,教育好子女。等到两个一百年看我们祖国的强大 ,人民的幸福吧!</div><div> 难忘一起的军旅生涯,</div><div> 珍惜我们的战友亲情!</div><div>(通信团原团长汪济泽手书)</div><div>团长女儿汪玮代表汪团长在通信团北京战友入伍四十七周年纪念聚会宣读。</div><div> 2017.12.26于北京</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7</div> <h3>^<b>汪团长亲笔信原件第一页</b></h3><h3> <b> 老团长汪济泽简介</b></h3><h3> 1932年出生于陕北子洲县,1945年7月入伍,学习无线电通信,报务。</h3><h3> 解放战争期间,一直在第一野战军,西北军区通信系统工作。</h3><h3> 1969年11月,接第一任团长闫可昌的班 任兰州军区通信团第二任团长。1976年12月后任兰州军区通信总站主任,由刘全振接任团长。后又任青海军区海南军分区副司令 、顾问,后退休。</h3><h3> 退休于陕西咸阳青海军区干休所。</h3><h3> <b>团长文中提到的通信团四位同志简况:</b></h3><div><b>程建发:</b>54年陕西兵,原团宣传股股长 <b>, </b>政治 </div><div> 处主任 ,后西安市政法副书记;</div><div><b>李全文</b>:63年江苏兵 ,原连长,营长,团参谋</div><div> 长,副团长,后陕西国税局纪检组长;</div><div><b>陈小川</b>:71年北京兵,后中国青年报报社总编 </div><div> 辑,党组书记 , 社长;</div><div><b>高天雄</b>:70年北京兵,后中央美术学院系主任,</div><div> 教授,画家。</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8</div> <h3><b>^汪团长亲笔信第二页。</b></h3><h3> <b> 杨建华</b>(由于在外地拍影视片未参加聚会)见到老团长亲笔信的感言:</h3><div> 看到战友聚会的画面,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汪团长的信,读后百感交集,热泪盈眶。</div><div> 战友情,就是生死情,多么朴素又深刻的话语,我深以为是。</div><div> 祝福老团长和战友们快乐健康。</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9</div> <h3><b>^团长托汪玮带给战友周立新的深情问候的原文:</b></h3><h3> (对)周立新他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培养表示感谢。但他们去世时我未能亲自悼念,实在遗憾。</h3><h3><br></h3><h3> <b> 战友周立新对汪济泽团长在解放战争中的工作说明</b></h3><h3> 如果没有记忆错误 , 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主动撤离延安後 , 作为我军优秀的报务员汪濟泽加入中央军委三局集中收发信台序列 。</h3><h3> 这是全军唯一的战略台 , 通过极其简陋的无线电台设备 , 集中保障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和全国各战区、各野战军在三大战役中,在解放全中国各个战场的决战、决胜的通信联络中 ,收发各种特急、加急4A级及属名加急电报近千万字 ,无一差错 ,无一漏报 ,无一延误 !</h3><h3> 解放战争不同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 , 这是毛主席统一指挥的 、一场史无前例的、科学有序的人民战争 。</h3><h3> 汪济泽等通信兵前辈为此奠定了技术基础 ,极大地保证了战争的时间和进程 。</h3><h3> 新中国和人民军队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和业绩 。</h3><h3> 周立新</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0</h3> <h3><b>^汪玮接收雷宝山赠送给老首长汪团长的墨宝 。</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1</h3> <h3>  ^<b>李凤宇诗词墨宝赠送汪团长</b></h3><h3> </h3><h3> 賀战友聚会</h3><div> 四域蜂集紫禁城,</div><div> 推杯换盏话别情。</div><div> 霜欺墨鬓强能识,</div><div> 岁剪银丝刻倦容。</div><div> 梅艳何曾讥暮雪,</div><div> 菊繁更喜赏秋风。</div><div> 廉颇尚饭谁言老,</div><div> 纵马关山又几重?</div><div><br></div><div> 战友北京聚会席间</div><div> 口占并现场持笔</div><div> 2017年12月26日</div><div> 李凤宇</div><div>&nbsp;</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2</div> <h3><b>^ 妹妹找哥泪花流</b></h3><h3>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h3><h3> 小妹不是花木兰,情到深处泪湿衫。</h3><div><b>汪玮发言</b></div><h3> 很高兴入群,今天见到大家非常激动!感谢大家对我父亲的关心,我会把今天见到的和听到的一切告诉他。祝大哥哥们新年快乐!</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3</h3> <h3>  她提到:父亲在通信团工作时 ,她才初中,70年才十三岁,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1975年下乡魏家营生产劳动锻炼 ,1976年12月在西安二总站当兵,2008年移民加拿大。</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4</h3> <h3>  她提到,她假期就到通信团玩,住在爸爸那里。她是女孩子,喜欢唱歌跳舞 ,最喜欢的是团宣传队 。她曾经跟宣传队下连队一个多月,还扮演了沙家浜的卫生员。与杨永娜 ,高天雄...等都非常熟悉。与团机关的同志也比较熟悉。</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5</h3> <h3>  她提到,她当时就是把通信团的战士当成大哥哥,把干部当叔叔。</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6</h3> <h3>  她提到:这次在咸阳家里, 父亲先是晚上口头交代,让她代表他参加北京聚会,向大家问好。结果没有想到,第二天,父亲又亲自提笔正式地写了一封信,让她带到北京宣读。</h3><h3> 想到已经85岁的老父这么重视、认真、看重对通信团战友的这份情感,当成大事似的正式委派她来北京参加聚会,她哽咽了 ,流泪了,说不下去了.....。</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7</h3> <h3>  她说:现在站在这里完成父亲的使命 ,宣读父亲的致辞 ,又看到这么多熟悉的大哥哥和更多不熟悉的大哥哥对我这么热情,对通信团、对我父亲这么怀念、关心 ,深深体会到战友们对通信团的情感和对父亲的尊敬,因此她非常舒心,非常满意,非常高兴,感到自己和父亲在通信团的岁月值得付出!</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8</h3><h3> </h3> <h3><b>^以上照片为:汪玮在天雄哥哥陪伴下,給8个桌的大哥哥敬酒的其中6幅照片。</b></h3><h3> 这是汪玮主动要求挨桌逐个敬酒 (以茶代酒) ,要真情实意的向通信团战友表达心愿 ,她说:<b>我是通信团半个兵。</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29</h3> <h3>^<b>易经大师焦鸿烛给汪玮的祝福</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0</h3> <h3>^<b>左桐成(左)、贾志荣(中)、李小怀(右)与汪玮交谈</b></h3><h3> 汪玮哥哥汪琰是左桐成八连同电台的战友,贾志荣是八连技工 ,他们热情地与战友的小妹交谈。</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1</h3> <h3>^<b>八连战友与汪琰的小妹汪玮合影。</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2</h3> <h3><b>^通信团北京战友活雷锋李生平(中)高天雄(右)与小妹汪玮交流。</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3</h3> <h3><font color="#010101">^<b>李小怀与汪玮合影</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由于我(李小怀)提供了聚会消息 ,使汪玮得知聚会的地点时间,她临时毅然决定克服困难回国赴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与汪玮熟悉,除了我是球队成员外,还就是:1976年 9月-1977年3月 ,我参加了通信团赴魏家营支农小分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队长是李大志(九连指导员),副队长是政治处李干事(名字一时忘了),政治处郭世忠干事 ,还有一个接力连的站长(名字真的忘了)和后勤修理所的我。</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汪玮和团里一批首长的孩子在魏家营上山下乡,接收贫下中农再教育。还有王副团长女儿,后勤阚副处长女儿 ,余副处长女儿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曾经一起开会 ,劳动 ,吃饭 ,闲谈 , 所以熟悉。</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当时我看她们就是小孩子,我们是大人,是叔叔,辈分高 有尊严。我整大她一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魏家营生活艰苦,特别是水,经麻家寺放的水,存在一个大塘里 ,人畜共饮,极不卫生。她们不容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76年10月就粉碎了四人帮。</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 34</font></h3> <p><b style="color: rgb(1, 1, 1);">^后勤战友与小妹汪玮合影。</b></p><p><b style="color: rgb(1, 1, 1);">汪玮回复大哥哥</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各位大哥哥们,我已经回到加拿大了。这几天昏昏沉沉的在倒时差,仍然不时回忆起和大家相聚的时候,回忆起少年时的美好时光!心里不能平静。</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今天写了两首不像样的词,仅表心情,望各位大哥指点。谢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祝每一位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顺利!</span></p><p><b style="color: rgb(1, 1, 1);">汪玮诗词(1)</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满江红———从军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岁末严冬,京城会,英雄抛泪。</b><b>曾几时,寒山一面,热血半坡。少年何当披战袍,尽将青春归祖国。远家乡、一番风雨过,从军乐。</b></p><p><b>卧冰雪、寒衣薄。酷日下,心自得。是周郎年少,风流山河。几度春风吹又醒,犹听青山唱军歌。战缨握、几日再边陲,问你我。</b></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35 </span></p><p><br></p> <p>^<b>七连战友与小妹合影。</b></p><p><b> 汪玮诗词(2</b>)</p><p><b style="font-size: 20px;">忆秦娥———回首</b></p><p><b> 祁连雪,曾经心头千千结。</b></p><p><b> 千千结,年年回首,梦里难别。</b></p><p><b> 四十余载春还秋,戎装少年去匆匆。</b></p><p><b> 去匆匆,英姿犹在,只付东风。</b></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汪玮回复大哥哥:</p><p> 谢谢大哥,我是被几位朋友的诗词激励了,试着写写,表达一下心情,还请多多指教。</p><p style="text-align: right;">36</p><p><br></p> <h3><b>^九连战友与小妹合影</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高天雄鉴评</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玮玮的两首词写得好!虽是间接生活,但如她自己所说,是团里的半个兵,有感情、有观察、有体验,还有她插队的亲身感受以及在二站穿上军装后塑造的一个战士的心……也有她大跨度的生活经历回眸心顾时的体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7</h3> <h3><font color="#010101">^<b>一连战友与小妹合影。</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38</font></h3> <h3><b>^司政后战友与小妹合影。</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39</h3> <h3>^<b>已经离世的团长儿子、汪玮的哥哥、七零年兵汪琰当兵照。</b></h3><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40</div> <h1><b>三、青春留痕</b></h1><h3>以下照片选自北京战友微信。</h3> <h3>^<b>李万年保存的珍贵的入伍通知书。</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1</h3> <h3>^<b>兰州军区第一通信团团歌</b></h3><h3>(1985年9月兰州军区通信团整编为兰州军区第一通信团)</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2</h3> <h3><b>^通信团通信手段之一:骑兵通信。</b></h3><h3> 当时通信团的马匹一是供运输,后勤有马车班。二是供通信 ,司令部 、七连都有马匹供通讯员使用。</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3</h3> <h3>^<b>沙漠精神</b></h3><h3>我团在腾格里沙漠施工。</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4</h3> <h3><b>^通信团通信手段之一:摩托通信。</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5</h3> <h3>^<b>单边带报务员杨援朝:</b></h3><h3><b> </b>当年短波机器种类很多,有最先进的单边带 ,有大小八一 ,有硅两瓦,222,有7512收报机 ,有步谈机 ....等等。</h3><h3> 当时已经是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共存的时代 ,薄膜电路也在应用。</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6</h3> <h3><b>^小八一报务</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时报务员说:人在机房坐 ,祸从天上降。非常怕收发报文出错。</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王立刚说:那时每天听到对方结束的《滴滴滴,答滴答》发来后,全身一下子就放松了。</h3><h3> 这两张照片一看就是在无线通信车里工作的照片。</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7</h3> <h3><b>^刘景祥在报务训练。</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8</h3> <h3><font color="#010101">^<b>七连陕西华阴农场生活。</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理发员李国强给张忠茂理发。</b></font></h3><h3><b><font color="#010101">华阴农场简介</font>(1)</b></h3><h3> 邹瑞福(华阴农场中校副场长 ,原通信团七连留场班长)说:</h3><h3> 华阴农场面积最大时一万五千亩,最高时小麦亩产800斤,油菜400多斤,全部实现大型机械化耕作。后来我们与西北农科院联手繁殖小麦优良品种,生产效益远远领先附近的21军、47军两个农场。</h3><h3> 战友们垦荒后的华阴兰州军区司令部农场,早已变成了米粮仓!</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49</h3> <h3><b>^华阴农场的战友。</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华阴农场简介(2)</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七连去前 ,农场可耕种不足四百亩,七连等部队去后,排涝,修坝垦荒,面积可耕种近一万五千亩。<br></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每年通信团,警卫营 ,工兵团汽训队等轮换,不少三个连队,农场固定机械队等100多人。打靶射击,新兵集训每年有。</h3><h3> 后来警卫营留一个班,工兵团留一个班,咱团七连留一个班,三十多个兵组建了机械队。</h3><h3> 七连这十个兵有李文奇,曲志刚和我等。</h3><h3> 七连离开华阴农场后,我们团一连又去接班。一连主要去夏收小麦,没有营建任务。</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0</h3> <h3>^<b>七连李生平在华阴农场喂猪。</b></h3><h3> 陈向峰说:李生平喂猪的照片当年还上了兰州军区的报纸刊登了!</h3><h3> 李生平就是这张照片出了名 ,后来还入党了!(陈向峰有点酸)</h3><h3> 又,李志(李正刚)一当兵也在司令部喂猪二年。</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1</h3> <h3>^<b>华阴农场的闲暇</b></h3><h3><b>陈向峰:</b></h3><h3> 我从北京到到农场是人生天翻地覆的转折,所以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h3><h3> 至于入团,入党包括复原我都无所谓的,我和我的全家由衷的感谢部队的几年,所以到了地方我一天都没有放松过!!</h3><h3> 在华阴农场我们亲手打造的干打垒茅草屋,是来到部队第一项艰巨的项目,从此拉开了部队农场艰苦生活的序幕!!</h3><h3> 在华阴农场,住的没有门窗,没有玻璃,黑暗潮湿,不懂得什么叫蚊蠅?每人晚上要陪伴老鼠睡觉!!</h3><h3> 还没有电灯,墨水瓶的煤油灯每人床头都有一支!</h3><h3> 张忠茂在食堂每天早上去食堂打粥,锅里都有死耗子,拿舀子挖出来泼到灶台里边就完了,继续盛粥!几乎司空见怪了!</h3><h3> 七连在华阴的战友,还能记起我丢失在芦苇荡里的事吗?新兵培训就没讲过在连阴雨天气芦苇荡里怎么辨别方向?使我吃尽了苦头!比那几次都恐怖惊险啊!等有空写出来!!</h3><h3> 走丢了一天半才从造纸厂给我接回来!</h3><h3> 四五天连阴雨,白天没有太阳,夜晚没有月亮,没吃,没喝,也没有香烟了,深一脚浅一脚不敢停下来,因为夜里怕狼群,一把镰刀越走越远啊!</h3><h3> 就七个月都让我赶上了?所以我几十年还怕什么呢?</h3><h3> 农场的开心快乐的事我也赶上了点,可以称谓丰收的喜悦:第一年的麦收完了用新小麦磨的70粉真的好吃啊,我从来没吃过那么香的馒头。</h3><h3> 再就是在渭河边上种的西瓜 ,香瓜,瓜秧根部都埋上榨完油菜籽的油榨饼子。每天中午由一个班用架子车到瓜地去拉瓜,下午全连睡醒觉的第一件事就是甩开腮帮子吃瓜。真的甜啊,黏度可以把手指缝粘住绝不夸张!从那时起我才知道瓜类作物的最好肥料是用油饼,大蒜就要用发酵的大粪才会更好等等农业知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b>邹瑞福:</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向峰说的对,原因是老庄台子四周全被水淹,老鼠集中地,能不多吗?战士闹过鼠疫,送西安紧急抢救,没出过人命。后来有了高效鼠药总算好多了。</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提干后,我一人一屋,进了老鼠,晚上睡着在我头和床上乱跑,下了鼠药,早上醒来,两只大老鼠并排头对着床死去,印象极深!</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还有狼,咬死过连队猪,羊。机耕队因为有狗开始狼不敢来,一次耕地中战士抓回来一只小狼,为了好玩在院子中养着,这下乱套了,几只老狼围着机耕队天天闹,后来把小狼送回去,就好了!</h3><h3><b>孔谦:</b></h3><h3><b> </b> 老鼠多,蛇就多。我们到农场第二天傍晚收工回来,进到宿舍各自随意换衣服,转身随手把衣服搁床上,一转身近在咫尺的蚊帐顶上就盘这一条蛇。蚊帐都很矮,所以蚊帐顶和人头基本持平。</h3><h3> 那会儿抓蛇的机会很多,还找到了抓蛇的技巧。一个是踩住蛇头再用手捏住蛇的脖子,还可以用手直接抓住蛇尾,再用另一只手顺着蛇尾捋到蛇的脖子就抓到了。王云虎当场把蛇开膛吃蛇胆,喝一口水把蛇胆一饮而尽。说是去火的。</h3> <h3>^<b>团政治处电影组。</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3</h3> <h3><b>^司令部理发师谢双亮给王新军理发。</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4</h3> <h3><b>^已经离世的后勤水电工邵殿儒</b></h3><h3> 他负责团部澡堂,邵殿儒2012年5月因白血病去世.当时几十位老战友都去朝阳医院送行了!</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5</h3> <h3><b>^已经离世的司令部警卫排排长王新军。</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6</h3> <h3><b>^好像是朱绍祥在嘎斯69小车前摆谱。</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7</h3> <h3><b>^修修补补,自力更生。</b></h3><h3>好像还是朱绍祥。</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8</h3> <h3><b>^雷锋的枪我们扛。</b></h3><h3>很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59</h3> <h3>^<b>麻家寺西兰公路十里长坡上谈心。</b></h3><h3>刘有顺和孔谦(繁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0</h3> <h3><font color="#010101">^<b>炊事员张忠茂非常光荣。</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61</font></h3> <h3><b>^司令部炊事班的李万年。</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2</h3> <h3>^<b>团后勤卫生队刘大钊。</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3</h3> <h3>^<b>只有团部警卫排有机枪,属于重武器。</b></h3><h3>左边警卫排二班机枪手王金安(71年兵) 右边是卫生队刘大钊在摆谱。</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4</h3> <b>^通信团篮球队成员</b><div>  当年通信团球队在甘肃,陕西 ,宁夏 ,青海四省均留下战绩, 声名显赫。 <div>  球队的成员几年中变换较大。照片上的人有: </div><div> 后排左1刘连宗,2潘国华 ,3 侯晓成(已故) ,4李小怀,5王新民(已故) ,6蒋忠义;</div><div> 中排左1马运生 ,2王学贵(教练) ,3职工?,4职工小蔺,5宋祖培(教练),6职工?;</div><div> 前排左1祝米奎(已故),2赵洪义,3李同军,4廉德绮,5赵元发,6王小柱(已故)。</div><div> 此照片约73年定西仓库摄制 ,蒋忠义73年退伍 ,张涛是73年9月到团,所以此照片没有张涛。</div><div> 1972年汪济泽团长带着团球队,从兰州沿西兰公路一直往东,慰问部队。球队坐着一辆解放车 ,马玉春开车。团长小车,地方职工开车。政治处干事张培让 ,司令部参谋张和亮陪同。</div><div> 球队一路征战,天水,宝鸡,西安,华阴农场.....。与省市队,国防工厂,21军等球队激战多场 ,有胜有负,留下通信团8081部队的名声。<div> 1974秋,兰州军区在青海西宁举办《兰州军区直属部队师、团篮球锦标赛》 ,我们通信团球队由王永祥副团长带队。</div><div> 王副团长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拿冠军!球队压力非常大 。结果在团级队中,一场没有输 ,最后在决赛中战胜汽车团,夺得团级队冠军。这下球队全体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全都软了,没有劲了,压力全释放了。</div><div> 后来闭幕式,让团级冠军与师级冠军守备20师表演赛,团领导强调争取胜利, 可是我们的劲都泄了,打得稀里哗啦输了 ,输了二三十分,给了守备20师面子,因为他们太怕输了。但这不是我们的真实水平 ,赢他们实际是有把握的。团领导也体谅 ,也没有办法。但是观众失望了 ,他们想看龙虎斗。</div><div> 在兰州地区我们通信团球队的强对手有甘肃省队,军区体工队,炮15师 ,汽车团,工兵团,兰空等 ,我们球队名气大着哩。</div><div><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65</div></div></div></div> <h3><b>^72年第二批挖石棉的战友 </b></h3><h3><b>中间为后勤阚修清副处长。</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棉矿纪实(1)</b></h3><div> 1971年 ,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的指引下, 同时为了解决部队经费困难问题,通信团领导决定派部队去青海祁连县野牛沟开采石棉。</div><div> 部队从各个单位抽调干部战士组成临时单位分批前往。</div><div> 1971年是第一批,由司令部管理股寇宗仁股长带队。1972年第二批,由后勤副处长阚修清带队。</div><div> <b>焦鸿烛说:</b>石棉矿编制成三个生产班,约36个战士;一个司机班 ,约6个人 ,四辆车;一个炊事班,6个人 ,一天做8顿饭;一个场部,厂长,医生 ,司务长 , 干部,警卫员等。</div><div>大家回忆提出部分人员姓名</div><div><b>71年人员:</b></div><div>罗志科 ,杜迅,梁庆春 ,姚栋泉,陈永革,王云虎,王立刚,颜聚宝 杨长华 ,李万年,王云虎 ,苗医生 ,寇股长 ,黄正清 ,王立刚 宋贵富,南树奎 ,冯国强,李伟等。</div><div><b>72年人员</b></div><div>邢宝臣,刘福泉 ,许文恒 ,张喜乐,张 波, 于连祥? 张周奎,张宝发 , 李 鹏 ,</div><div>王(司机排长后勤的) ,赵福田,汪 洋 , 黄西秦(警卫员),王华东 ,焦鸿烛,李鹏 , 安新元 ,梁波,阚修清副处长,王通生长等。</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668</div> <h3 style="text-align: left;"><b>^祁连山下石棉矿上的战友</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棉矿纪实(2)</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b> 大家微信里提到:</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石棉矿那个地方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山藏族自治县野牛沟公社境内,是祁连山脉的南侧 好像是叫托勒南山,当地有个托勒牧场,与山丹军马场相邻。</h3><div> 官兵生活住地海拨为4800米,挖石棉地为5200米左右。</div><div> 当地风景真美,山头長年积雪,云雾在半山腰,解放车行驶在河道没有路,河水清澈見底。远处孤狼看着你们,旱懒到处奔跑不怕人。周边几十里不見人。</div><div> 71年去青海祁连县挖石棉的条件比72年差。是创业阶段。</div><div> 驻地拔五干多米,夜里下雪把帐蓬压弯了,白天太阳出来冰雪融化 ,每天早晨用泉水洗脸,曰夜温差几十度。</div><div> 帐蓬里要挖排水沟 , 因有妒子,积雪融化后往下滴,战士们睡觉时 ,被子上盖皮大衣,上面盖雨衣 ,要不被子会湿了。</div><div> 在矿上每个样帐篷里都有一个汽油桶改的大炉子。我们还养了一头大肥猪,早上起来先数炮声后才上山。</div><div> 71年挖矿中期,团副参谋长带着慰问品看望大家。天都黑了,战友们还上山往山下背石棉。陈永革还创造了背矿单次最高重量记录<br></div><div> 第一年9月初突然下令把我们调回了兰州团里,事后才知道因为林彪事件</div><div> 石棉矿政治生活还是非常正规。团部有一个叫齐惠普在石棉矿入的党 72年焦鸿烛也是在石棉矿入党。</div><div> 山丹军马场的人用拖拉机往下拉石棉,他们还有不少的牦牛用来从矿点往下驮石棉,他们是上山不背炸药,下山不背石棉的人。<br></div><div> 我们通信团下山每人都背一百四五十斤的石棉,带队干部寇股长也不例外。</div><div> 整个工作流程是:头天炮手在上山打炮眼 ,放炸药、雷管 ;第二天先放炮 ,然后装石棉上拖拉机 (72年)运下山 ,然后再打炮眼 装炸药。</div><div> 一天大约可以采3-4吨石棉,一斤约一元多。</div><div> 当时当地藏民牛奶主要把奶油奶酪弄出来,剩下的牛奶太多,附近没有人,只有我们,所以相当白送,二毛钱买二桶牛奶,30斤。</div><div> 午饭在山上吃,早晨出工时用挎包带上来。在矿点上大家三人一组,轮流抡大锤打炮眼 ,这是个十分危险的活。</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 当时陈永革身体真棒,又黑又红象黑铁塔,他干活最卖劲。</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67</h3> ^<b>采矿不忘练武</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石棉矿纪实(3)</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工地险情经常发生,好的是没有发生死人事故。</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杨长华说:</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头天打炮眼放炸药放雷管,雷管上罩TNT空管防潮,早上钟响各部队统一点炮。</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一天点炮时班长抽根烟说:你一个人点吧。我满有把握说:没问题。没想到十一个雷管点着了十个,最后一个被雨水打湿,怎么也点不着。</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时两山各兄弟部队炮已响了,满山大石乱飞 。我拿着火绳对着导火索猛吹 ,终于烤着了,然后我往掩体跑 。这时只見大石头满头飞,这五十米不知怎么飞回掩体的。躲进掩体坑道 ,就听大石头通通的滚下山 ,真是心有余悚。</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王云虎说</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第一年后期我当了炮手,有一次时间弄错了,到了统一放炮时间,我还没有到放炮点 ,只好在附近赶紧找地方躲过了第一次放炮时间。当时石头滿天飞。也仗着咱们采矿点比较高,躲过一劫。</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杨长华又说:</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危险一次在回兰州路上。上山之前汽车上防滑链,行走在云雾潦绕的高山云端。惊心一慕出現:前方路面塌方,怎么办?我们的司机是江苏人 ,忘了名字,号称二杆子。他一踩油门冲了过去,这时只見身后原路过处贴山根全部塌方,几干米的山根本看不見底 ,我们万幸 ,躲过一劫。</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杨长华还说:</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挖石棉时 ,我救过两个六九年兵生命。当时城市兵不会抡大锤只能把钎。我把钎时第六感觉不对,急忙把两位战友推向山边 ,此时房子大小巨石贴身滚下山去。非常后怕与庆幸。</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青海高原挖石棉矿战友的表现 ,就是这样 ,正是那个时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的具体体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根据战友微信内容整理)</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68</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br></div></div> <h3>^<b>焦鸿烛72年在石棉矿练功:</b></h3><h3> (后面是藏民帐篷和雪山)</h3><div>学步《滿江红》 焦鸿烛</div><div> 石棉矿</div><div><br></div><div>西北高原。</div><div>挖石棉,</div><div>青海祈连,</div><div>跨戈壁,</div><div>翻越雪山,</div><div>刺骨风寒,</div><div>战旗猎猎迎风展,</div><div>领章帽徽映红脸,</div><div>非等闲,</div><div>野炊在山巅</div><div>行军难!</div><div><br></div><div>炮声隆,营地颤 ,</div><div>石呼啸,漫硝烟,</div><div>採矿绝顶攀,</div><div>残喘扶搀。</div><div>征衣褴褛呼吸难,</div><div>挥汗如雨浸雪滩。</div><div>車装满,</div><div>英雄尽瘫软。</div><div>好儿男!</div><div><br></div><div> 丁酉岁笔忆军旅</div><div> 焦红燭题照</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69</div> <h3>  ^<b>天雄的军品展示 </b> </h3><h3> 这是我保存的一些西北部队生活的纪念,当时我们每一个参军的年轻人就是领到这样一身棉军装,到了部队后每人领到这样一件皮大衣。咱们麻家寺地处寒区,老同志们都说所谓“四皮”:毛皮鞋、皮大衣、皮棉帽、皮手套。后来冬季拉练,又配发了防寒水壶套。受繁双启发,我也拍下来发给大家,共同回忆那段青春生活……。</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70</h3> <h3>^<b>天雄口杯</b></h3><h3> 这是发给我的漱口缸,上面的话一直教育着我,其他同志有的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71</h3> <h3>^<b>以上军品照片由高天雄提供。</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72</h3> <h3>^<b>2009年夏赴咸阳探望团长</b></h3><h3> 09年我(右1)和向峰(照相)、刘亚力(左2)、郭旭东(左1)去看老团长, 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没有想到小怀会来看我。</h3><h3> 我羞愧难当,早该来了!他老人家太善良了 。其实 ,他在通信团对我们十分照顾,我知道 ,我感恩。他是老同志 ,我岂能忘他。</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73</h3> <h3>^<b>陈向峰对汪团长的心里话</b></h3><h3>1.@汪玮 (我们)都是老首长的教育,培养和关怀的结果,在这里衷心的祝愿以汪济泽为代表的老首长身体健康,快乐幸福!!</h3><h3>对不起,刚才在开车。</h3><div>2.玮玮:</div><div> 你代表老团长能够参加我们的聚会 ,我们非常感动,给这次战友聚会增添了特殊的意义。 </div><div> 我们广大战友都十分怀念汪团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机会去看望他老人家。这次你带来了老团长的情谊和宝含深情的亲笔信 , 真是激动不已!</div><div> 这次由于时间仓促 ,没有更多的时间长聊,回去后代问老团长好,祝愿他身体健康,幸福长寿!!</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74</div> <h3>^<b>2009年 向峰、郭旭东、李小怀在兰州干休所看望通信团刘志杰政委夫妇 ,苏医生陪同。</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可惜刘政委记不得我们任何一个了。但是他对通信团战友能来看他,非常高兴,请我们吃白兰瓜。后来他颤颤巍巍下楼送我们到大门口。</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75</h3> <h3><b>^陈向峰探望老连长王长茂夫妇</b></h3><h3><b>陈向峰诗词</b></h3><div>一百余名壮年郎, 西北边陲挎钢枪, </div><div>一连青海石棉矿, 七连华阴建粮仓, </div><div>全团训练忙备战, 我们还要建营房, </div><div>艰苦环境练筋骨, 战友情谊万年长!</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76</div> <h3><font color="#010101">^<b>向峰在西安招待七连老领导</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王长茂连长(左2) ,张怡琴指导员(左1),刘志强副连长(右1 ,后连长),姜长寿副指导员(背面 ,后指导员)聚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他说:几经周折终于把四位第一届连队领导(分别了二十五年的他们 ) ,在西安第一次全体相聚 ,一个也没有少 ,了却了他们的心愿!</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77</font></h3> <h3><b>七连往事</b><br></h3><div><b>邹瑞福:</b></div><div> 今天我想和老友们分享一下我们在七连当年拉练中的二,三亊 。</div><div><b>沙漠架线</b></div><div>----记拉练中我和任树荣等架线的一天</div><div> 为了准备与那个超级邻国的战争,七零年我们一入伍就在冬,春,夏连续搞了三次拉练。</div><div> 我要说的是春季那次通讯团配合军区司令部进入前指的实战演习。 汪济泽团长亲临带队。</div><div> 我们七连进入地点是宁夏牛首山。一到山口我们就安营扎寨,各班棑帐棚很快搭好,这时选了一块稍高平整点的地方,搭团长帐棚。</div><div> 在铺床时,王长茂连长要求要找些碎石垫高点,战士们立即四散去找。一会各处战士都纷纷惊叫大喊,蝎子!蝎子!原来搬起每块石头下面都扒着两,三个蝎子,山蝎子比平原个头稍小些。我小时让蝎子蜇过,非常怕,很小心,可是越小心越来事。</div><div> 这时我发现不远处有一草帽还可以戴,就拿起来戴在头上。一会感觉头上发痒,就连同草帽摘下来看,三个大蝎子正扒在帽子上。我吓晕了,急忙扔下草帽大喊大叫跑下山坡,半天才醒过神来。</div><div> 只有当时的连队卫生员象发现了宝贝,一会的功夫就装满了罐头瓶。等到第二天起床,大家咋开了锅,原来很多人都发现褥底下有一,二个蝎孑。一打听原来在本地叫蝎子山,老乡养的公鸡都不爱吃了。</div><div> 好了,书归正传,早饭后任务下达,我连要快速架设一条五十余华里通讯线路,由指挥所到一个叫造纸厂的地方。</div><div> 我们一排(架设排)负责架线,二排(通信排)用摩托接送人员和设备,电话站负责上接下连。整条线路是沿着牛首山山丘,然后穿过一片沙漠到达目的地。</div><div> 我们架设排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五,六华里任务,联通后到终点集中。任务不复杂,平时训练每次都十几华里。</div><div> 任树荣,我,郑连元还有一战友 ,四人一组。任树荣很兴奋,背起两盘线就连蹦带跳地奔向任务点。沿途虽然是山丘,但有原先架好的电线杆,只把线路架好拉紧就完成。</div><div> 开始从山脚上山一路顺利,可到了山上考验我们的时刻就算开始了。山上的柏油电杆越来越细,原因是架杆时往山上抬细杆子容易呀。细杆子难爬。 </div><div> 这时候气温升高了,柏油开始熔化,几个人轮番上阵都滑下阵来,任树荣,郑连元两个大胖子更是一愁莫展。</div><div> 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了,我们都心里焦急,这是配合军区首长的实战拉练,如果败下阵来由团首长往下都不好交待。我们每个人也都想在这次拉练中好好表现,立个功什么的。任树荣也在出发前向王连长表了决心。大家都知道,他是王连长眼中的重点调皮对象。</div><div> 我们没办法,拼了,继续爬,继续失败。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沾满了柏油,泥沙汗水满脸,狼狈相可想而知。这样下去不行,我让连元继续把好架的架设,难题交给我和小任。难呀,一上一滑,越滑越光。</div><div> 任树荣狗眼一翻说:"邹哥,快想办法,弄不好,连长又要骂了。"他心里惧怕连长,我说:"任树荣你卖点力气,把那两块大石头搬过来,垒上,你蹲石头上边 ,驼着我上"。他很听话,我蹬上他肩还差一点,我说蹬头了。他说没问题,坚持一会!这下高度问题解决了,线架到了规定高度!</div><div> 下一根杆还有五,六十米远,我们忘了一切,抱着大石头飞跑,几根难点杆的架设终于克服!</div><div> 一打电话前后己经联通,李继虎排长电话上口头表扬我们,我们心情高兴,休息,喝水,准备归队。那知道更大更多的考验才刚刚开始。</div><div> (下午继续聊。这段事北京战友没赶上,你们就当故事欣赏,了解一下什么是拉练中的架设通信兵。)</div><div> (上次发表"和任树荣在拉练中的一天"一部分,刚聊到当天上午10点多,昨晚小怀兄催促我,好吧,今天接着聊。)</div><div> 上午架线任务完成,然而对我们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div><div> 随后我们四个人沿着沙丘向终点集中。虽当时还是春季,但宁夏牛首山这里已燥热无比。因为没有在沙漠行军的经验,很快我们的水壶都喝干了。才翻过两个沙包,就嗓子眼开始冒烟,任树荣首先喊叫:"渴死了,渴死了!"并挨个把大家水壶扬起来喝个遍,也没几滴水出来。</div><div> 这时我们站在山坡上往远处看过去,班长李文敬与三,四个战士帽子白里朝外戴着,长袖白衬衣捂得很严实。我们才想起来这是经验,在烈日下的沙漠里行军,怕晒坏皮肤,要尽量捂严点。我们几个也效仿起来,随着班长方向前行。</div><div>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渴的问题没解决,肚子又开始饿了。这时不知谁说的,顺着山沟往里走,看到路上有羊粪,前面就有可能有泉水。就象听到了命令一样,四个人一齐冲下了山沟,沿着山沟往里大约走了有四,五华里,还真看到了有脸盆大小的一洼泉水,里面飘着杂草和羊粪。</div><div> 任树荣一见不管三七二十一,爬地上用手打开杂草和羊粪就喝了起来,一边喊着臊、臭,一边不停地喝。每个人都强忍着喝了些,并用水壶互相灌了有多半壶臭水,水洼子就不出水了。</div><div> 这时想起了要很快赶路到集中点吃午飯,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可是等翻过山头一看,远处茫茫沙漠,一眼望不到头,不知往那里走了。大方向应是往北走,可往西北方向看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大家就沿着小路走了下去。两,三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已经偏离了方向,越走越远了,累,饿,水也慢慢喝光了。</div><div> 这时我们四个都开始肚子痛了起来,我首先忍不住吐了出来。没过半个小时,四个人先后比赛吐。水太脏,我们中毒了,个个害怕,脸色发白。过了一会还是我最先感觉胃轻松多了,告诉他们别怕,等吐干净就好了。我们互相一看,就是几个残兵败将,非常狼狈。</div><div> 只见任树荣躺在沙堆上,满嘴沙土,又装起了死狗不起来,那个大块头谁也拉不动,只能不理他。我们几个继续盲目前行,突然我看到很远的地方好象有一个人影在晃动,我大声一喊,几个人都同时看到了,但一眨眼功夫人不见了。任树荣听见跳了起来:"那有什么人?连个鬼都没有。又是邹哥使的鬼计。""我一点力气都没了,才懒得理你"。</div><div> 不管怎么样,找个人问个路也好。我们朝刚才有人的地方我了过去,可是走了近两华里,只见沙漠不见人影。突然任树荣大叫:"这边有用石头蛋蛋压起来的片片地块,附近可能有人。"</div><div> 找,几个人分头找,终于在一块平地下看到一个有十几平米的大坑,里面立一块门板,门栓得很紧,怎么叫也没人开。这时任树荣用兰州话大声说:"老乡,老乡,我们是拉练的队伍,是人民解放军,请开开门,我们问个路好吗?"喊了两遍,门吱的一声打开了!一个约莫三,四十岁的汉子出现在我们面前,上下看了看我们确认是军人,把我们让进了他的地窨子里面。里面很宽敞,非常凉爽,一会功夫我们暑气全消,老乡给我们弄了水喝。</div><div> 只见任树荣一搭一和,和他很快勾通起来。任讲他家住兰州如何,如何,并欢迎他去兰州,并试探着要吃的。老乡明白了,赶紧拿出一张大饼,掰成四块给我们。我们一使眼色凑了五元钱递给了老乡。老乡坚持不收,任树荣硬塞进了他兒里。我们讲,军队有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乡一激动又拿出一张大饼分给我们。吃饱了,喝足了,可谁也不願走出地窨子,外边太热了,一探头就退回来。</div><div> 两,三个小时后,向老乡问清了方向,向东北还要走二十多华里就到了。最后我们恋恋不离开了这块救命的宝地。太阳已经偏西,走了一会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们想这回挨批评是少不了了,一路上个个垂头丧气,没人出声。</div><div> 走着,走着,隐约听到有摩托车声和灯光闪动。我们断定是连里的车,就狂跑大叫,但离得太远,根本听不到也看不见。车子一晃一晃消失在远方……。</div><div> 沙漠的夜晚寂静无声,这时我们也感到了夜晚的阴凉,四个人紧靠一起都打起抖来,这才知道原来沙漠温差这么大。没办法 ,继续深一脚浅一脚向灯光来的方向摸索前行。不到一个小时,灯光一闪,一闪又返了回来。我们四个赶紧分开一排,拼命摆动着衣服。终于摩托车发现了我们,大家一片雀跃。开摩托车的是一高个子班长,一共三辆,都是带挎斗三轮摩托。</div><div> 他们用步活机向王连长汇报说:迷失的四个战友找到了。我悄悄告诉大家,对,就说迷失了方向,地窨子亊别讲,几个人心领神会。</div><div> 大个班长说:"王长茂连长急坏了,小耗牛排长李继虎挨骂了,吓得到处躲。"</div><div> (先到这,吃饭了)</div><div> 我坐在了两轮后坐,等大家坐好后,摩托车飞速跑了起来,没等我们兴奋,寒冷空气一下子钻透全身,一会我上下牙齿就不停地打了起抖来。一看大个子皮衣皮帽,我们单衣单裤,冷呀!头皮发麻,全身疆硬。回头看挎斗其他几位也倦缩一团,浑身乱抖,要冻死人了,开慢点吧!</div><div> 那种寒冷太深刻了,一下子冷到骨髓里去了,让人多年不忘。从那以后我从来不开,不坐摩托车。那年儿子刚开始上班,买了辆电动摩托,我来回跑了三十里路,给他买回了狗皮护套,因为那种寒冷刺骨终生难忘。</div><div> 到了造纸厂集中地,李继虎排长跑了过来,叫我们先到连长处报到。</div><div> 我们一个个敬礼向连长报告归队,连长回礼后,看了看我们四位,突然虎牙一露,哈,哈笑了起来。我们互相一看真是狼狈不堪,浑身上下粘满了沥青,个个弯腰抱肚,都还没从寒冷中缓过劲来。连长一句没批评,叫我们赶紧洗洗吃饭。</div><div> 拉练回来总结,我利用吃饭前读稿机会 ,把我们如何搭人梯,克服各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写稿进行了报道 。</div><div> 全连听后震惊,后来连队点名,王连长口头表扬了我们,并重点表扬了任树荣。从此任树荣美从心来,表现越来越好,我们俩感情好象也深入了一层。</div><div> 全文完。</div><div> 邹瑞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2.2.</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78</div> <h1><b>四、复员退伍金光依然</b></h1><h3>(部分与会人员介绍)</h3> <h3><b>^刘玉麟:高级古瓷鉴定师(业内专家)</b></h3><div> 刘育麒在他的陶瓷艺术馆工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79</div> <h3><b>^孔子后裔孔谦(繁双)</b></h3><h3><b> </b> 才气十足,退休后潇潇洒洒走遍祖国大好河山 ,行摄五大藏区(西藏,青藏,川藏,滇藏,甘南) ,以及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区。 摄影技术进入发烧友级。现在油画也是后起之秀 ,正在大展鸿图,企图问鼎画坛...。不愧圣人之后。</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0</h3> <h3><b>^孔谦(繁双)的</b><b>油画作品</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 81</h3> <h3><b>^摄影大师张建尧(定州)</b></h3><h3><b>(父亲为定州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第一个党员 、第一任支部书记)。</b></h3><h3> 这次聚会主要是他为大家提供了高清晰照片。</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2</h3> <h3>^<b>病后行动困难但坚强的曲志刚 </b></h3><h3> 他对通信团情谊深深,坚持在女儿陪伴下参加聚会。</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3</h3> <h3>^<b>厂长刘和平(右1)王志华(右2)朱绍祥(右3)</b></h3><h3> 刘和平当年造纸厂从军,回京回厂后十年磨一剑 ,最后当厂长,总经理。<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4</h3> <h3><b>^董洪(左1):古籍善本收藏大家</b></h3><h3> 故宫翻拍古籍还曾经向他借史料。</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5</h3> <h3><b>^朱绍祥(左,修理所钳工)</b></h3><h3> 战友中唯一在中南海上班的主。</h3><h3> 战友调侃朱绍祥:</h3><div> 当年朱绍祥烧包,买了一个照相机,这帮人就整天瞎照。</div><div> 谢谢绍祥哥了,使我们留下那么多可贵的影像 ,可回忆过去的岁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86</div> <h3>^<b>刘羿(后勤)</b></h3><h3> 第一次参加聚会,他是北京热带鱼专家、权威 ,小动物的保护神。</h3><h3><b>刘羿自述:</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因是第一次参加,各位战友可能不了解,我是一个复员没回原单位五建,分到北京氧气厂 ,现和美国合资的普莱克斯气体厂,负责管理35kV电站。</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一直爱养名种热带鱼,开过鱼店。97年富国海底世界在青年报招人,我去应招。先进工程部电气技师,由老外馆长要到养殖部负责管理养殖,招美人鱼等工作。直到退休。</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各位战友爰鱼者有事必尽力。不知此小叙可妥否?见笑!</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7</h3> <h3>^<b>刘文生 </b></h3><h3> 北京公安局三级警监级警官 ,曾任前门派出所所长。</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8</h3> <h3>^<b>贾志荣(左)马家窑文化的保护者。</b></h3><h3> 团修理所在修猪圈时,挖出了几个大大小小的古陶罐 。大的如西瓜,小的与军用水壶可比。大家不知道是文物 ,有的被干部拿走了,有的打碎了。只有贾志荣,给甘肃省文物局打电话报告反映。</h3><h3> 一个星期后文物局来人照相 ,取物。并教育我们,这是西北独有的马家窑文化文物,非常宝贵。如果我们专业人员打坏这些文物是犯罪 ,你们不知不是罪。</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89</h3> <h3><b>^赵玉振( 当兵四十周年那次聚会留影)</b></h3><h3> 这次战友们积极寻找联系没有音讯联系的战友,许多都重新建立了联系。但也得到一些不幸的消息。其中赵玉振的离去,让许多战友感慨。</h3><h3>1.和老赵女儿联系,告知:老赵因突发心脏病,在361医院抢救无效,于10月13日去世。因家里比较乱,当时没有来得及通知任何战友,表示谦意,目前家里都好,母亲身体也好,借战友47年之际,向各位叔叔问好。</h3><h3>2.赵玉振为了罗永根儿子的事影响了几十年即将竟升的机会,很是遗憾!!</h3><h3>3.玉振!在东城预审当过预审员!东华门当过政委!和平里当过所长!分局调研员!综办负责人!还就职预审处政委!三级警监退休!!</h3><div>4.老赵复员回京不久,调到东城公安分局预审科科长,后到看守所任政委,55岁时到和平里街道综治办主任,直到退休。</div><div>愿赵老兄一路走好</div><div>各位战友保重身体</div><div>5.惊悉老大哥赵玉振西去心里很难过,我曾和他一起在训练队炊事斑共事,转业后又到了公安战线,东,崇合区后我们又在综治办,本想此次战友聚会,好好呆会,再没机会了。</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90</div> <h3>^<b>陈向峰:</b></h3><h3> 一个热心、仗义、大度、干事的北京地区战友的领头人。</h3><h3> 目前热心书法、文物、古瓷、美酒及结交各路豪杰、朋友。</h3><h3> 在马建田,王通生 ,郭永富,李升平等战友朋友遇到困难时, 都主动帮助 ,做过许多感人肺腑的事。</h3><h3> 1997年底邀请通信团18名优秀士兵在团长带队下 ,来北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参观,所有经费自己承担。</h3><h3> 1998年又给通信团建图书室捐书 ,主要又都是他个人资助!</h3><h3> 多次在北京战友的大规模聚会时,又是他带头联络、组织、资助。</h3><div> ......</div><h3> 这不是钱的问题 ,是一颗火热的心在跳动、在奔腾、在主持着主人的生命 !在完成、履行、促成主人要一辈子为兄弟、为战友甘当马前卒的使命!</h3><h3> <b> 雪中送炭真朋友</b></h3><div><b> 救危扶困大英雄</b></div><div><b><br></b></div><div><b> 有这样的战友是幸运!</b></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91</div> <h3><b>^庄则栋题字送陈向峰的乒乓球球拍</b></h3><h3><b> </b></h3><h3> <b> 鄭家琪夫人給向峰的心里话:</b></h3><h3> 哥,我看见了你在昨天2018年元旦之际,写下的这篇文章《深情的怀念》。阅读后深受感动,热泪盈眶。虽然我与姚玉惠未曾见过面,但他的事迹很感人。风湿性关节炎夺走了他25岁的宝贵青春,实在是可怜和惋惜,深表同情之心。</h3><h3> 2004年12月29日,在先天性心脏病后 ,又加风湿性心脏病 ,夺走了郑家琪52岁的中年宝贵生命。</h3><h3> 这先后使你失去了2位发小、同学、战友、同志。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和你一样,难以表达,怀念战友,思念亲人。</h3><h3> 另外,我也要感谢你!你的探亲获得了爱情,家琪的探亲不仅看望了他的妈妈,同时,我也有了知己。</h3><h3> 尽管我们共同生活仅仅才25年,但是我还是要感谢他!我认识了他才认识了你,彼此间的缘分伴随着你的为人、你为五建付出的一切、你为所有亲朋好友的无私奉献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h3><h3> 家琪虽然走了,但他这辈子对你的忠诚崇拜和信赖,这份儿感情缘分,在我们之间是会永远延续下去的!这不仅是他的愿望,也是我无怨无悔的选择,九泉之下的家琪是会放心的。</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92</h3> <h1><b>五、老骥伏枥 情深义长</b></h1> <h3><b>^焦鸿烛:</b></h3><h3><b>他是易经大师</b>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大至国家大事,小到百姓命运,无所不知 ,无所不晓 ,能掐会算,能避祸引福,闻名海内外。</h3><h3><b>赋诗一首</b></h3><div>战友聚会后<br></div><div>心底恋当年</div><div>追梦八千行军路</div><div>苦忆卓绝 ,俏青年</div><div>惭如今</div><div>形秽腹便便</div><div>惟心底留有着</div><div>一洼清水映兰天</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93</div> <h3>^<b>程良赋诗</b></h3><h3>谁与争峰,陈向峰。</h3><h3>谁与争雄,高天雄;</h3><h3>谁与争兄,李小怀;</h3><h3>谁与争书,李、雷属;</h3><h3>(李凤宇 ,雷宝山)</h3><h3>鉴定大家,李玉麟;</h3><h3>听党指挥,小川首;</h3><h3>热心可点,李、左、蒋…;</h3><h3>(李生平 左桐成 蒋忠义)</h3><h3>摄影高手,当孔谦;</h3><h3>乱点凡事莫見怪,哈哈一笑回味穷。</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94</h3> <h3>^<b>张建尧打油诗</b></h3><h3>(北京战友聚会随笔,不成敬意,献丑了)</h3><h3>凛冽寒风挡不住,战友聚会在北京,</h3><h3>几十年前青少年,如今已成白头翁,</h3><h3>济泽带咱战几载,胡子运祥扫秋风,</h3><h3>念念不忘战友谊,更思已走老张功,</h3><h3>兄弟老大李小怀,紧跟大蒋中義兄,</h3><h3>挥毫泼墨李凤宇,水泥行业属向峰,</h3><h3>古瓷鉴定育麟哥,画府高院是天雄,</h3><h3>爱民爱平俩兄弟,战友群主李生平,</h3><h3>大师要找焦红烛,青报小川是首领,</h3><h3>激扬文字周立新,多才多艺是董洪,</h3><h3>定州顺平找建尧,三河大厂问桐城,</h3><h3>战友兄弟情不断,潇洒活好下半生。</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95</h3> <h3><font color="#010101"><b>^王志华(右)打油诗 ,李志(李正刚)(左)。</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各位战友.有感于聚会日子快到了.作了一首打油诗.献给大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遥想四十七年前.从军来到通讯团.</font></h3><h3><font color="#010101">酸甜苦辣都尝遍.青春无悔献高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亲如兄弟战友情.时间越久情越浓.</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今日战友重相聚.把酒言欢笑声隆!</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 王志华</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010101">96</font></h3> <h3><b>^通信团的兄弟兵爱平(弟图中)与爱民(哥):</b></h3><h3> 各位战友、各位关心和询问爱民的战友:爱民让我转告,因家事拖累不能与战友们相聚甚为遗憾,希望再有机会时能与战友相会,并希望各位战友关注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年龄大一些的更要关注自已的身体,愿大家共同走进五十年!祝战友们新年愉快!</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97</h3> <h3>^<b>邹瑞福(右)在华阴农场工作最久的人,当兵20年 ,留在农场19年,后担任中校副场长。</b></h3><h3><b>姚增奇(左)在营长位置转业。</b></h3><h3> 邹瑞福诗二首</h3><h3>1.</h3><h3>干打垒,茅草房,锤练了当年我们的身心,</h3><h3>摸魚,打球,种菜快乐了当年我们的青春。</h3><h3>但阴暗潮湿的草房也凶狠地夺走了我们年青战友的健康和生命!在此也让我们一起怀念姚玉惠等已经远行了的首长和战友,祝他们安息! </h3><h3> 2. </h3><h3>定县那边找增奇,团长年高女儿来,</h3><h3>志刚有疾姑娘陪,俩位女宾添亮点,</h3><h3>感动激蕩战友情,聚后三天才思涌 ,</h3><h3>泼墨吟诗涨满群!</h3><h3>虽然乱点,心意深,大家别笑话就好!</h3><h3><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b> </b>98</h3> <h3><font color="#010101"><b>^华阴农场后来发展成一个大型机械化农场</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高天雄抒情诗</b>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1.散文诗</font></h3><div><font color="#010101">《2017年12月26日战友聚会有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战士少年今如何?</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英武依然,</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豪情仍在。</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黄沙百吹塑金甲,</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承平岁月壮士心。</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念首长, </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思战友, </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忆烽烟。</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忍将得,</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掬一把,</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英雄泪,</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奉西北,</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祭英烈。</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一声号角,</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长缨仍在手,</font></div><div><font color="#010101"> 梦萦山河。”</font></div><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2.欣赏战友 </font></h3><h3> 不露声色者,才是有真才华、真见解、真修养呢!<br></h3><h3> 一段军旅生活,几十年后仍能这样紧紧地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每一支部队,每一个团队都能做到这样吗? </h3><h3> 这里有多少共性,又有多少个性,真是值得研究呢!一定有更多的观察、思考和认识……<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99</h3> <h3><b>六.战友决议</b></h3><h3><b><br></b></h3> <h3>^<b>聚会召集人陈向峰宣布:</b></h3><h3><b> 今天形成了一项不成文的事项,以后每年的12月26日都在今天这个饭店聚会,能来者就来 ,也不再通知了!</b></h3><h3><b> 看看到五十年的时候还能有多少战友能互相惦记着!!!</b></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00</h3> <h1><b>七.附录一:71年通信团北京兵名录(不完全)</b></h1><h3><b>1.北京五建公司入伍战友31人:</b></h3><h3>孔谦,李生平,杨援朝,李文琪,</h3><div>乔志远,焦红烛,洪文成,刘秋月,</div><div>董洪,刘国祥,张国成,张中茂,</div><div>张中连,张中励,李斌臣,王金福,</div><div>刘振祥,杨常华,姚玉惠,王新军,</div><div>程立峰,刘羿,王云虎,谢双亮,</div><div>李正刚,张兆辉,姚天仓,郑佳琪,</div><div>陈惠敏,戴继星 陈向锋。</div><div>其中:姚玉惠,王新军,张仲连,陈慧敏,郑佳琪,张国成已过世!</div><h3><b>2.北京造纸总厂战友14名:</b></h3><div>刘和平、于连祥、李长春、马来生、安兴元、白如伟、梁文海、徐国保、王宝昆、王志华、赵凤来、朱绍祥、杨振民、邵殿如。</div><div> 邵殿如去世。</div><div><b>3.北京电车公司:</b></div><div>陈永革、王潜。</div><div><b>4.北京灯市口中学:</b></div><div>戴成文、谢文英(己失联)。</div><div><b>5.北京东方红中学(原灯市口女中)四人:</b></div><div>刘景样、孟新普、刘大钊。</div><div>王安利已过世</div><div><b>6.北京地安门中学14名:</b></div><div>陈晓明、生京涛,宋建生,刘金平,常文琪。失去联系的有:索文生,杨晓平,李福林,杨建忠,张爱平,张志澡,</div><div>去世的,崔林,闫彦江。</div><div><b>7.北京韶山中学:</b></div><div>王金安、曹宏星。</div><div><b>8.北京25中:</b></div><div>宋永利去逝。<br></div><div><b>9.北京5中:</b></div><div>王立刚</div><div><b>10.东城房管局:</b></div><div>王通生 ,赵玉振(去世) </div><div><b>11.北京91中:</b></div><div>倪国华</div><div><b>12.北京大安山煤矿:</b></div><div>陈小川</div><div><b>13.北京搪瓷厂:</b></div><div>刘光明,刘有顺</div><div><b>14.北京61中:</b></div><div>李万年</div><div><b>15.北京65中:</b></div><div>王建平(病故)、曲志刚</div><div><b>16.北京外馆中学</b></div><div>马建民</div><div><b>17.北京胜利化工厂:</b></div><div>卢爱平。</div><div><b>18.北京798厂:</b></div><div>卢爱民。</div><div><b>19.其它单位</b>:</div><div>刘民胜(学生),王远光 ,周立新(11月入伍),王晋昌。</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01</div> <h1 style="text-align: left;"><b>附录二.陈向峰回忆军营怀念战友集</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一.永 恒 的 情 怀 </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 (1971.3在华阴农场)</div><div> 复员后的几十年战友们经常在一起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就是为了使大家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艰苦环境中结下的部队生活和战友情谊。然而这次由离别部队几十年的战友们提议,把在部队生活的往事写出来汇编成册,作为追忆进行交流,用这样的机会把珍藏在自己心里难忘的往事向战友们诉说,让我们不经常见面的战友们共同分享那段难忘的岁月。 </div><div> 1971年3月我们15名北京兵从新兵连受讯后被分配到7连即刻随连队开拔到陕西渭南兰州军区华阴农场进行几十万亩荒地开垦,支援部队以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这就是我们连队当时的基本情况。</div><div> 三月初的陕西华阴——华山脚下;渭河河畔,我们连队来到了一望无际沼泽的所谓农场,除了荒凉的芦苇荡伴随着空中大雁的鸣叫和伴随着嗖嗖乍寒的西北风中传来狼的呼唤。此处是位于陕南的一块盆地,1955年苏联专家支援我国,在此地迁走了十三个乡镇准备建水库,中苏破裂后变成荒地。</div><div> 我们连队就是要把这块荒地变成米粮仓的先驱者!使命繁重但无上光荣!没有困难、没有艰苦就没有我们连队!</div><div> 刚来到此地没有地方住,两个战士倒头睡在一块铺在地上的床板上,连里动员要在一个月之内白手起家建起我们的营房!自建营房和开恳荒地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艰难的开始了!</div><div> 首先要在沼泽里挖出小渠把多年的污水排除去,逐步的亮出一块空地,在这块空地上用干打垒的方式把泥土砸成土墙。这是秦始皇修嘉峪关长城时的作法(我们部队陕西人多 ,可能他们身上还有那时的遗传基因)。我们就地取材变废为宝,把一望无际的芦苇枯草打成捆作为房顶。低矮潮湿的茅草房就是我们连队的营房!</div><div> 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震天响的的口号鼓舞下,一个月内建成连队营房的任务开始了。这也是我们新兵入伍后接受的第一项正式任务。全连上下热火朝天的场面开始了,特别是我们这些新兵,尤其是我们这些北京兵,早就憋着一股劲,在真正的部队生活和任务中争取立功,早日入团、入党给家里和朋友们(确切的说应该是女朋友)传捷报!</div><div> 想的好,口号也喊的响,但干起来谈何容易。我们这些北京兵和农村兵在强体力劳动方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鼓足浑身的勇气,使出全身的甚至使出吃奶的力气,仍然是干不出个名堂来。好在班里大部分都是农村兵 ,且都是老兵,在他们的带领和帮助下勉强还可以应付。</div><div> 我们排在营房建设中接受了打芦苇的任务。每个人领到一把新镰刀,个个磨刀霍霍投入任务。刚开始在我们营房周边到处是高耸挺立的芦苇 ,任务完成的还算可以。但是随着营房建设的面积越来越大,对我们排芦苇供应的压力也同样加大,而且要求芦苇越高越长越好,营房周遍的高大芦苇被我们采集的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打到好的芦苇也越来越向芦苇荡的纵深处去寻觅。</div><div> 每天凌晨5点我们吃完早饭后 ,怀里揣上两个窝窝头,窝头的底孔里塞着用小萝卜淹制的咸菜,腰里匝着用来捆绑芦苇的绳子,手里提着镰刀一路向芦苇荡的纵深出发了。</div><div> 我下定决心今天一定打到一捆又高又大的芦苇,让战友们羡慕 ,也让排长脸上不再难看! </div><div> 远处的芦苇荡在20-30公分的浊水下面 ,全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的污泥。有时一脚踩不好一下子会旋入齐腰深的沼泽中(真正的污泥浊水,就像红军当年长征经过的草地) 。</div><div> 我提着镰刀哼着小曲 ,向芦苇荡的深处走去。离开营房大概有10里8里的样子,找到了一大片没有人开采的芦苇。我神采奕奕的开镰割苇。好不容易找到这么好的芦苇,我怎么舍得少割。我打了一捆在当时对我来说是相当大的一捆了,直径大约在一米二左右。我用绳子捆扎好,身体躺在经向的芦苇捆上,把双臂深入到事先设计好的绳套里,使出吃奶得的力气向前爬。用臀部和腰的力量将若大的一捆芦苇驮到背上,东倒西歪艰难的向营房的方向缓慢行进。中途是不能停下来休息的。因为整个芦苇荡全部是污泥浊水,芦苇一旦侵水后会变得越发沉重。</div><div> 越怕的事越是发生了!在行进中看不清浊水下边泥泞的情况,一只脚突然漩进半米深的污泥中,另一只脚一用力同样漩进去了。脚下踩不到硬地,越挣越深无力自拔,背上的芦苇也慢慢的侵入水中。恐惧感犹然而生!再不敢做无谓的挣扎,竟凭那背后的芦苇慢慢的侵入水中,再逐步的侵入泥中。并不太重的一捆芦苇现在赛过千斤,绳索把我的两肩膀的肌肉勒出深深的血沟。这时也顾不上疼痛只想把绳子割断,但谈何容易啊!本来是很简单的事,但对于我这样从北京刚刚来到连队的城市新兵来说,没有经历过这样劳动,芦苇捆好后把镰刀剁在了这捆芦苇后边了,手里只有一条毛巾为擦汗用,完全没有想到有这种情景发生啊!怎么也摸不到这救命的镰刀呀!这时真的想起毛主席说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在教育很有必要的教导是多么重要呀!能救命呀!</div><div>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的身体随着这捆芦苇也慢慢的越漩越深,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难道我的生命就这样的脆弱,难道这短栈的人生就这样没有任何意义的结速了吗?</div><div> 我的脑海里闪过了很多很多的场景:想到我的父母在我人生过程中的艰辛;想到来到部队还没有干出什么名堂;想到我那亲密家庭的姐妹兄弟;想到我那么多的朋友和战友!我的泪水随着汗水和泥水慢慢的往下淌。泥泞已经齐腰深了,浊水已经漫过我的胸膛,我的头颅已经成了泥蛋,不停的呼喊使我的喉咙已经撕破了。只有两支手臂忍着剧痛时不时倒替着挥动着满是泥泞的毛巾!我的生命完全寄托在这棵救命的稻草~破毛巾上了。</div><div> 我用尽气力用后脑和脖子将身后的芦苇慢慢地往下压,将头尽可能的向上仰,这样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争取有奇迹出现。</div><div> 时间慢慢的流失,太阳已经西晒,亮毒的阳光直射在我这棵没处躲藏的泥蛋上,把脸上的烂泥已经烤裂了皮,我已经是精皮力尽了!只有两只眼睛还在寻求着希望。临终前再好好看看这火红的太阳是最后的奢望了!</div><div> 我面对太阳一遍遍的祈祷着:太阳一定要救我!太阳一定能救我!因为太阳一落夜幕来临之时,我就会慢慢的毫无声息的埋进这茫茫的沼泽之中,到时候战友们找都找不到我。即使还没有掩埋也是那可怕狼群的一顿美味佳肴!想到这儿我毛骨悚然绝不违过!</div><div> 突然在我半睁半闭的眼神的余光里,借着太阳的光线有个影子在不远处晃动!求生的本能驱使我使出平生的最后一口气喊出救命呀!但我的嗓子已经发不出声音了。那个身影似乎听到了一点什么,抬抬头没有反映又继续的向前走。凭他身上一大捆芦苇艰难的步履 ,我知道这是我的马班长。</div><div> 我的班长马建田:是1969年从河北省三河县入伍的,入伍前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入伍后是个优秀的好士兵。吃大苦耐大劳是他的本色。他本来就是我来到部队后所佩服的几位首长和战友中的一位,他就是我的榜样,我在班务会上发言时曾多次表示要向他那样坚强!能够跟他在一个班里共事几年是我一生中的幸事 !</div><div> 没想到在这样艰难无助的状态下能够遇见他真是三生有幸呀!为什么这时能够遇见他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我都能想到要打一捆好芦苇班长为什么想不到呀!这是他的本性呀!他比我走的更远;比我打的芦苇更高;比我的捆更大啊!只是在茫茫的芦苇荡里我们走的是同一条回营房的路呀!这就是缘分呀!这就是天不该绝我呀!老天爷留我肯定还有大用呀!哈哈哈!</div><div> 这时班长似乎可能是很累了,将身后的芦苇捆靠在一块在沼泽地里很少有的土砍上,坐在地上小息,更为让人惊奇的是他正好面对着我坐下,如果他换一个角度我不敢想将发生什么情景。就是我手上那棵救命的稻草—我不停的挥动着破毛巾向他求救!我看到他刚刚坐定的身躯微微抬起,慢慢的慢慢的更加关注我这边,他三下五除二把身上双肩的绳套解掉,手提镰刀向我的方向冲过来,走到跟前审视了半天才看清楚我。这时我的头已经是泥蛋了吗,我的嗓音已经一点声音都没有了。他迅速用镰刀将我身上的绳子割断,用尽全身的力气一点点、一点点、慢慢的、慢慢的把我往上拉!</div><div> 拉出泥潭的我平躺在沼泽中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只有一种反映那就是流泪!心中呼唤着我的班长呀!我救命的班长呀!这个救命的情义将得到永恒!休息过来班长背起芦苇,我两手空空步履阑珊的跟在班长后面狼狈的向营房走去!</div><div> 1974年我于班长早一年复员回到了原单位。部队的几年自己进步不大,没有提干 ,也没有入党,回到地方总是抬不起头来。但有部队的几年锻炼,地方上的活简直就不在话下,我只有默默的努力工作才能减轻内心的遗憾!</div><div> 半年多下来单位领导肯定了自己的工作,选拔自己去北京建工学院上学 ,在那动乱的年代这是最高的褒奖。学业完成后我仍然努力工作,十余年后稍有业绩,经济方面也有很大好转。</div><div> 这时我要做的一件牵肠挂肚的事就是要寻找班长!(因为那个年代通讯条件及差)凭着在连队聊天时谈到的大概方位,经过多方打探终于在河北省三河县翟各庄田村找到了老班长的家!</div><div> 记得那是6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我把车开到他家的房栅停下,车前就是一块不大的场院,一位老汉、一位妇女、还有两个分别十岁八岁的女孩子,在场院上正在扬场打麦(该地区正是麦收时节)。看到我的车停在面前,他们放下手里的活,老班长慢慢的向我走过来问我:你找谁!</div><div> 我注视着白发苍苍的老班长 ,嗓子里声嘤着,多年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额哗哗的往下淌 ,半晌都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心理默默的沉思:老班长呀老班长 ,你怎么还在干着当年华阴农场的活呀!(建田呀建田瞧这名字起的真是一辈子建田)。我对不起您呀!这些年光忙自己的事,没有早些时候来看您们。 </div><div> 我哽咽着向班长说我是陈向锋啊!这时班长才辩出了我,我俩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抱在班长怀里我失声痛哭一场!</div><div> 班长轻轻的拍着我的后背,柔声的劝我说好了!好了!我擦干眼泪随着班长走进院子,止不住的又是一阵辛酸:三间低矮的小土屋、东西两侧简陋的破棚子,可能是村里最破的一家了。完全是部队农场的景象再现!</div><div> 走进屋里凄凉的状况更让我泉涌般的热泪忍不住往外流,我再次痛不欲声!真的真的就是部队华阴农场的复制!我梗嘤着向老班长和嫂子说对不起!对不起!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尽全力帮他们改变现状!</div><div> 几十年来我和班长一家一直保持着沟通和联系,两个女儿跟我亲近得象亲生的一样,这一家人已经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应该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来回报那永恒的救命情怀!</div><div> 虽然我在部队才短短几年时间,可部队的锻炼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也改变了我的人生,用坚韧不拔的毅力对待工作;用正义善良的心态对待周边的人;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金钱和荣誉;用老班长朴实的精神面对人生!</div><div> 与老班长马建田的这件往事,这只不过是我人生经历中一段另人难忘的情景之一。多少次艰难困苦都是以这种顽强的毅力和神奇的魔力守护而使我化险为夷。</div><div>回首往事,追忆人生 ,不多遗憾!</div><div><br></div><div> 兰州军区8081部队战士:</div><div> 陈向锋写于2010年八一前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02</div> <h3><font color="#010101">二.永恒的记忆 (1971年11月故事) 那是在1971年11月某日 ,我们团接到紧急任务,从全团挑选9名战士去西线执行特出任务。很荣幸我们七连二班被团首长选定,更荣幸的是:我是唯一一名被选中北京入伍的战士。 从陕西华阴农场连夜赶到兰州 ,与军区首长一起乘上开往西线的软卧列车。平生还是第一次乘坐软卧列车,真是莫大的享受啊。 列车从兰州出发直达终点柳源车站,到站好像已是深夜了。我们九名战士又换乘嘎斯货车,分别把我们连同器材送到柳源兵站、安西兵站(现在的双塔县)和敦煌县,每个地区三名战士。 我和副班长马建田、铜川的吴福勤被送到了敦煌总指挥部。邹副班长带两名战士在柳源分指,姚班长带两名战士在安西分指。 第二天由阎参谋长给我们开会下达任务。当年中苏边界正是战乱不断,大有逐步升级的态势,更为严峻的是71年9.13林彪事件后 ,中苏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由兰州军区王副司令为前线总指挥的一套人马迅速在西线集结。我们的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分别为三个指挥部首长架设电话。实施具体的就是三部有线电话,一部黑色的话机跟地方联系之用,一部绿色的话机属部队内部专用,一部红色话机直通北京总参(实际上是直通周总理)。 司令部设在敦煌县城唯一一所中学里,因为战事任务学校已被迁移走了。总指挥部在校内的一座小二层的办公楼里,学校所有教室都是防化营的营房。 我们几个月內 ,在新疆红山地区(罗布泊)连续试验了四颗原子弹。四个月后战事有了转变,苏联放弃了要跟我们进行核战的阴谋(据说是美国起到了很大作用,所以才有了以后美国总统访华的的事件)。 战事平息后 ,首长们迅速撤离,我们这些通讯兵战士最后撤离。三个地区的通讯设施收集完毕 ,我们集结在柳源火车站等待回兰州的火车。 下面这才是我要叙述的主题! 我记得那是在二月初 ,阴历腊月27日的夜晚。我们九名战士每人负重47斤,全副的绒衣、绒裤、棉衣、棉裤、大头鞋、皮帽子、皮大衣、冲锋枪、子弹夹、干粮水壶、千米一盘的被复线及电话机等。 那个年代我国的火车还很原始,每天只有一趟从兰州到新疆往返的普通列车。我们都是战士没有坐卧铺的资格只能是硬席。等上了火车一看:车厢里全是横躺竖卧从更远的地方来内地过年的人们。因为是冬天 ,车厢里没有暖气 ,所以双层玻璃全都封闭式的关着,密不透风。再加那个年代的新疆人几乎一冬天也不洗澡,体味很大。更有甚者车厢厕所里挤满了人,大人的尿、小孩的屎满地流淌,环境恶劣可想而知。别说座位了 ,连我们九个人的立足之地都没有。费了好大劲,我们每个人背着背包在过道靠两个椅子背上稍作支撑,开始了我们的行程。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行程,它鼓舞了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 这一站可不是一两个小时的短途啊!由于是慢车站站停,途中还有陆续上车的人们 ,几乎没有下车的,终点都是兰州总站。 渴了、饿了不算回事,恶心的有几位坚持不住就站在那里呕吐。热了就忍耐,开始时闷热的连棉衣外边都湿透了。到了深夜西北的寒冷又冻得透心凉。我们几个都在心里默默地背诵着毛主席的各段语录来勉励自己 ,一定坚持到终点。 我们军人的毅力和品格,也感动了车厢里的人们。大家纷纷给我们让座位,为我们送点水和小食品之类的东西。但我们牢牢记住毛主席讲过的:“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吃”的教导,没有动群众一针一线。不用描述也可想而知 ,我们是怎样艰难的熬过这27个小时的吧? 终于坚持到了兰州总站。团里派了一辆嘎斯车和几名战士来接我们。他们在站台上看着车厢里的旅客都走光了 还不见我们几个下来。他们到车上一看:我们几个就像九幅雕塑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因为负重站了27个小时 ,我们的腿都肿胀的绷在裤子里根本不会迈步了。在战友们的搀扶下,我们才艰难的下了车。 这就是我要跟大家讲的:我永恒的记忆的故事。几十年在我人生的道路上 ,也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越是艰难我就时常想起我和战友们西线之行那27个小时的情景。 去时的豪华软卧也享受了,回来时再艰难也挺过来了!这就是人生啊! 兰州军区通讯团七连战士:陈向锋 写于2017年9月15日103</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三.酒 胆 的 魅 力</b></h1><div> 酒—特别是中国的白酒,是一种男人特质的象征。从孩提时期在路边听老者讲三国、水浒故事里边的英雄们 ,在心灵深处就开始有朦胧意识,男人就要锻炼的能喝酒才能干大事。</div><div> 但是生理方面对酒的适应能力上,遗传基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的父亲不胜酒量,小的时候,在父亲下班之前 ,我经常拿着小酒壶到胡同的小卖部买上二两二锅头,这就是父亲的酒量。我还经常偷喝一口尝尝就满脸通红,所以从遗传学角度我是没有酒量的。</div><div> 我真正跟酒的接触是在1971年 ,我即将十八岁的时候。那时在部队当战士,有幸跟随兰州军区副司令到西线执行战备任务,指挥部设在甘肃敦煌。因为是国家级战备任务,所以全国的名特优产品大部分都是以空投的方式递送县城外(因为当年陇西地区大部分是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带,交通不便) 再由防化部队的战士转运到指挥部来。</div><div> 我们三名电话通讯员在值班的同时 ,还要负责物资的日常管理,非军事物资就存放在我们的器材库里。什么是非军事物资呢?那就是用于招待和庆功时用的各种名特优的白酒、红酒、香烟、干果、水果等。白酒全部是茅台、五粮液,香烟清一色软中华和熊猫烟。这些高档奢饰品我只是在王府井的橱窗里见过,现在都由我们来保管。</div><div> 当时我们三个战士只是负责指挥部三位高级将领的侍卫服务,恰巧这三位都不胜酒力又都不吸烟。哈哈-朋友啊,空投的各类物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那是成吨的货物啊。</div><div> 在战事任务的前三天都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我们三人都要在电话值班室和衣倒班而睡,纪律非常严明。战事完成之后司令员即飞往北京做汇报,防化营的部队开往前线搜集战况和战事准备,我们几个通讯战士留守时的自由王国就到来了。</div><div> 我们首先是携带各种枪支外出打猎:主要是追逐黄羊,有时也能打到野鸡、野鸽之类的,最多的时候我们打过十几只野驴。那个年代还没有野生保护法,当地却是黄羊成灾。甘肃的大企业过年之前都要组织队伍进行狩猎,分给职工过年用。</div><div> 无论是手抓肉,还是烤羊腿,甚至是清炖野鸡、野鸽的都是最好的下酒菜呀!我们的班长酒量也不行,陕西临潼的吴福勤跟我是同年的入伍的战友,我们俩就放开了喝,看谁喝的多不醉,再看喝醉了啥样?</div><div> 那个年代的茅台酒真的好,全部是酿造的纯粮食酒,不像这些年都是酒精勾兑的化学酒。两瓶甚至再多也敢喝,醉倒了一觉醒来也就恢复了,第二天继续喝,可以说能喝点酒就是那个时期练过的。</div><div> 复员回来又上了几年学,79年我来到了五建吊装队任技术员兼修理工长。起重、吊装可以说是建筑业的特殊工种,也是辛苦和危险伴随极强的工种。</div><div> 面对的大都是65年初中毕业的早我几年入厂的老师哥,他们这些哥们开了工资到朝阳门附近的小酒馆喝上几两的散白酒,一毛一一两就是好酒了,再来一把花生米那就是一晚上的享受了。跟他们打交道你要是不会喝酒就很难打开局面了,所以经常逞能、逞强。每杯啤酒里对上一两白酒,一口气连喝五杯,借着酒的魅力,很快就跟广大的师兄师弟们建立了深厚的关系,有的甚至成为到终生的朋友。</div><div> 在吊装队历练了五年 ,可以说干的还比较出色。83年本人被调到混凝土搅拌站做副站长,主管设备和生产。搅拌站在当时可以说是建筑业的特种部队,它的作业形式和吊装队的单机作业性质完全不一样。混凝土的生产是从沙、石、水泥原材料进场,实验室试配、搅拌机生产、搅拌车运输、工程上泵送到施工部位一条龙的作业形式。我给这种现代化的生产形势总结的定义为: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在一个施工部位上连续不可间断的半成品。所以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是多工种联合作业的方式,那就要求在组建初期,从公司范围内挑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div><div> 我们这个不足百八十人的企业里真是藏龙卧虎啊(有句谚语:车、钳、电、脚、衙无罪都该杀啊),且大都是经过公私合营练出来的老师傅啊。作为我一个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怎么能跟老技工融合到一起呢?法宝就是-酒啊!无论是收车回来还是在寒冷的冬夜,我都是给各班组的休息室烧好了火和开水,准备好酒菜(80年代的生活条件要比吊装队时好多了)。等劳累多时的师傅们回来喝上几杯,有时是彻夜痛饮啊。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全站会餐,我都会跟一线凡是能喝酒的老师傅一桌,划拳煮酒论英雄好不热闹啊,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二十年,每每想起都十分难以忘怀和留恋!</div><div> 关于喝酒还很多很多的故事和趣闻,有快乐也有伤感。酒陪伴了我几十年,现在上年纪了,但还是要坚持喝点,喝酒的习惯也是体能自检的一种方式,但一定要适量,一旦有一段时间不想喝酒和不能喝酒了,酒友也就散了,就该去医院检查了或检查也不管用了!!</div><div><br></div><div> 写给我的酒友们!</div><div> 向锋 2017年—中秋</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104</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四. 深情的怀念</b><br></h1><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我的发小,我的同学,我的同事,我的战友姚玉惠离开我们已经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来每当同学聚会,同事聚会,战友聚会都深深的触动着我思念的神经。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犹然的想到他。他给了我克服坎坷的无穷力量,也是我几十年之所以有点成绩的精神支柱。</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是1965年9月1号升入到北京帅府园中学一年级七班,我们同班的战友还有杨常华。三年的中学时光是在那个动荡的环境中度过的,我可以说是个淘气但不出边,玩闹但不怕事的学生,家里学校管不了也不爱管的孩子。</div><div> 姚玉惠跟我整相反,他在家里是老大,他下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他的父母都是铁路工人,白天都要上班,照顾弟弟妹妹的日常生活自然就落在他的身上。每天中午,下午放学回家都要给弟妹们做饭,就是在那动乱的年代,他也从不参与学生的闹事是个本份的学生。</div><div> 1969年3月10号,我们十分荣幸一起被分配到北京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公司,同时同班的还有杨常华。姚玉惠被分配到五工区四队做灰土工。灰土工就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壮工,也叫壮二爷。</div><div> 我在分配问题上就跟他截然不一样,我跟当时工宣队班主任说:我的体质不适合在工地干,要是给我分到工地上去,那就把我退回到学校从新再分配吧!后来通过关系把我分配到唯一的机械厂钳工车间 ,风刮不着,雨打不着的。当年一批招工800多人 ,只有两名男子分配到钳工 ,就有我一个,这真是出水就见两脚泥啊!</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1970年十二月二十六号,我们又一起踏上赴西北从军的列车。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又被分配到一个连队三营七连,后同赴陕西渭南华阴农场,真正的军旅生涯开始了!</div><div>&nbsp;&nbsp;&nbsp; 华阴农场初始的艰苦环境在这里不用过多描述了,姚玉惠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入了团,我当时真是羡慕嫉妒恨啊!连队里经常组织各种会战:艰苦的营房建设,开垦荒地,播种除草,收豆收麦都要有一批入团入党的,西北山里的老兵给我起名叫:北京油子!这一焯号把我给害惨了,怎么干都不行。我是跟任树荣任挠子最后一批入团的,跟家里和朋友没法交待啊,太伤我的自尊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 麦收后夏秋之际,连队下达了修渠筑坝的任务,姚玉惠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开始发病的。这场战役完成后他肯定是入党的人选了,同期的还有闪闪发光的小灯泡-张中励。由于他的顽强拼搏,不幸的病魔已悄悄的向他袭来。</div><div> 修渠筑坝就是把几十万亩沼泽湿地里的污泥浊水排到几十里的渭河的支流里去,给来年可耕种的土地带来更好的条件。修渠的要求是三米宽五米深上宽下窄,每个人分配到相同的长度,连里每天定出完成量,谁先干完谁可以回连队宿舍休息。</div><div> 修渠开始时还是在地面上挖土,可随着越挖沟越宽越深,没有雨鞋雨靴之类的奢饰品,双脚就浸泡在软泥和芦根渗出的浊水里了。快要挖到沟底时,我费了好大的力气也只能把半锹泥土勉强甩到沟顶上,可是一整锹泥土甩到半坡经常又滑下来了。农村来的,山里来的战友们根本不当回事,时不时的坐在一边抽烟一边看我的洋相。我几乎就没有休息抽烟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完不成定额。无论麦收还是修渠每每这种时候,班里的老哥们特别是马建田都会伸出援手帮我多挖一些,这也可免了我受到大牦牛特别是小牦牛严厉的训斥。</div><div>&nbsp;&nbsp;&nbsp;&nbsp; 姚玉惠根我的个头差不离,但他的体魄非常的健壮,因为他从小就担负起了家庭的责任,同时又干了几年的灰土工,来到部队脏活累活也是抢着干,锻炼了一身赛过同龄人的身板。他决心要在这场战役中再立新功争取入党,那时我连入团都感觉是奢望呢,在他面前只有惭愧不如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 七月份的天气双脚泡在泥水里,身上蚊虫叮咬是司空见怪的事,一般人可能几天就好了,他的皮肤可能有些不适应。他的皮肤病日趋严重且经常反复,战友们都没当回事,他自己更是强忍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在他的身上深深的体现着!</div><div> 有一天晚上,他悄悄告诉我实在受不了了,双腿的关节疼痛难忍!我是个热心又好事的人,而且我们俩又是从没长毛就在一起的发小呀,我不能替他再瞒着了,马上找到连领导汇报了,开始还是让他免于劳动好好休息,但他还要负责给全站的战友到井台上去挑水,打洗脸水等等,当时连队缺医少药,又到场部,华阴县医院无济于事,病情愈加严重最后转到临潼25医院确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住院治疗。</div><div>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仍不见效又给转到兰州军区总医院,半年多时间没有给家里写信了,写信也隐瞒实情,可在医院里经常出现死去活来的抢救情况,第二年春天实在不能再隐瞒了,连队才给家里写信告诉实情,他老爸来到部队看望他,我记得我们当时已经在团里搞基建了,我和刘国祥陪他老爸去医院看望他。兰州军区总医院对他的病情反反复复也没有好的办法,由他爸爸托北京的关系同意转到北京三0一医院,我和刘国祥陪他老爸一起从医院到兰州火车站,从火车的窗口把担架伸到卧铺上,完成了他在兰州仅一年多的服役,且半年多都是在病痛的煎熬中度过的。</div><div>&nbsp;&nbsp;&nbsp;&nbsp; 1973年八一建军节前后我有幸回北京探亲,同时有几件要事必办,第一就是看望八连郑家琪的母亲,他母亲对我跟亲生儿子一样,见到我哭的涕不成声。我从他家出来直奔东单电话局马上给佳琪发了一封母亲病危速回的加急报告。佳琪是个出了名的老实人从不会说谎话,部队接到电报马上就安排他的探亲假。</div><div> 第二件事就是看望姚玉惠,我带着战友们的情谊和委托祈盼着见到我最亲密的同学,同事加战友姚玉惠。到了医院见到了久别的老战友坎坷的心始终不能平静。</div><div> 他的病情反反复复又转成全身的牛皮癣了,中药,西药,内服,外用的反复在他身上使用,说是在治疗实际上应该说是在做药物临床试验更为贴切。</div><div> 他跟我讲述了转到三0一医院一年半的治疗过程,真是死去活来,生不如死啊。他的同房病友,一年半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因为病痛而选择自残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痛苦的折磨。而他的病情是最重最复杂的,邓朴方也跟他同一病房住过很长时间。但他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毅力坚持下去。</div><div> 即使这样他也从没有忘记三个月写一份思想汇报。就是在病痛期间他的手脚已经不能自理了,他口述由护士代笔也要写。他还特意让我帮他给连队他带回了一份思想汇报。起初用邮递方式寄到连队,后来就把他的组织关系转到了三0一医院了。</div><div>&nbsp;&nbsp;&nbsp;&nbsp; 姚玉惠在病房里的拼搏场景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里,从那一刻起几乎就改变了我的世界观,看淡了人生许多繁杂的世事乃至荣誉和金钱,我发誓要使我的人生更有意义。在后来几十年的人生历练的过程中 我都用他的精神鞭策自己,才使我在建筑业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了几十年成为行业的佼佼者。</div><div>&nbsp;&nbsp;&nbsp; 前面说过我回北京探亲有三个使命要完成,第三件就是要把三营教导员罗永根的夫人白萍和刚过满月的儿子罗兵接送回部队。使命光荣而神圣啊,因为得到首长的信任对我来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要不然也不会批我探亲的机会啊!</div><div> 还有更重要的私事那就是要确定女朋友的关系啊!那个年代抢到纯真的处女真的不容易这才是正事呀哈哈!直至今日我们夫妻俩吵也吵不乱,打也打不散依然如故,就是那次探亲约定的。</div><div>&nbsp;&nbsp;&nbsp; 探亲回到部队我的心就开始涣散了,想家想女朋友的思恋之情溢于言表,在我的蛊惑下北京兵认为没有太大出息的战友形成了一股复员暗流,绝大部分北京兵于74年初终于结束了部队生活离开了恋恋不舍的部队。</div><div>&nbsp;&nbsp; 回到北京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约几位战友去医院看望还在挣扎的姚玉惠。可以说这是我直到他病逝最后一次跟他见面。他曾经拜托前去探望他的朋友给我带话,最想见我。我不是不想见,而是实在没有勇气再看他了 ,太心酸了!</div><div> 大家了解我的性格,在困难和挫折乃至威胁面前我从不屈服,但是我的心是最脆弱的,我看不得别人难受,尤其看到别人难受自己又无能为力,无力可施那真比遇难的人还难受。</div><div>&nbsp;&nbsp;&nbsp;&nbsp; 仅仅时隔半年的时间,他的十个手指和十个脚趾包括腿关节都换成不锈钢的了,手指和脚趾螺丝都在脚尖和脚后跟外边裸露着,为了压紧肌肉还要经常的调节螺母的松紧。简单的几句描述谁能忍心看得下去啊,我除了痛哭没法表达我内心深处痛苦啊哥们儿!</div><div>&nbsp; 我和刘国祥想尽办法帮他批了残疾证 ,才拖人给他买了一辆残疾车。这么点儿事在那个年代根本就买不到啊!直到1977年他去世遗体告别时 ,我再也没有见过他!北京的几十位战友和陪同来北京处理姚玉惠后世的雷宝山,左桐成以及团副政委金正庸一起把我亲密的伙伴默默的送走了!</div><div> 从那时起,他的弟弟妹妹拿我当做亲哥一样,他的父母把我当成大儿子,逢年过节我都要陪他们一起,从此我又多了一份战友加兄弟的义务和责任 ,我感到很欣慰!</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写于2018年元旦</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陈向锋</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05</div> <h3>  <b>五.也该轮到我了</b></h3><div> 那是在1971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连队在姜长寿指导员和刘自强连长的带领下,全连到离我们华阴农场四十里外的陕西华阴渭南造纸厂搞拥军爱民活动。渭南造纸厂是很大的国营造纸厂。造纸原料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天然芦苇。</div><div> 渭南地区在1955年苏联援建时期 ,迁走了13个乡镇拟建三门峡水库。中苏关系破裂后撤走了苏联专家,当时我国的国力困难、技术薄弱无力开发,因此原库区就荒废了很多年,荒废面积号称60万亩芦苇荡啊。</div><div> 全连分坐两部嘎斯车来到了造纸厂。在造纸厂简陋的会议室里连队领导和造纸厂领导先后寒暄几句后,连长下达任务:全连战士利用半天的时间帮助造纸厂打芦苇,全体战士磨刀霍霍展开了爱民战役,瞬间战友们就都消失在茫茫的芦苇荡中。</div><div> 虽然陕南的八月骄阳似火 ,但是战友们挥汗如雨大干起来。一想到连队以这种方式度过八一建军节 ,是一个十分有意义活动,本人也是一样,想一定努力拼搏 ,以顽强的精神尽量多干一些,给晚上的班务会的交流添点彩。</div><div> 在战士们热火朝天抢收芦苇的同时,造纸厂的领导和同志们给我们送来加了糖绿豆汤,每人都喝几大碗啊,真正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呀!</div><div> 半天的时间很快就到了,连里领导下达了收工的命令,战友们都向渭河边上的小码头集合,等待嘎斯车来接我们回营房。在小码头休息时是唯一可以吸烟的区域,所以一接到收工的命令,爱抽烟的人都集结的快,本人肯定是积极分子啊!</div><div> 刚刚找到一块干松的地方坐下来点支烟,就听到有人在大声呼喊:着火了!不只知是谁在芦苇荡里抽烟把烟头随手扔到了干裂的芦苇丛中引起了大火。</div><div> 我们都不以为然还在那里闲聊着,因为我们无论在营房建设时还是开荒翻地时经常焚烧大面积的芦苇作为开垦的手段,可是对渭南造纸厂来说芦苇就是他们的原料呀,可以说就是造纸厂几百号人的命根子呀!</div><div> 这时就看到造纸厂一队基干民兵手持苏联五四式铁管冲锋枪 ,把我们准备上车的小码头团团围住,其中一个领导高声喊道:是谁放的火?大火不扑灭谁都不能走!</div><div> 当时我们还有个别人看到他们手里的枪在嗤笑,说就这枪还不让我们走?我们通讯兵当时配备的65式铁把折叠冲锋枪,更有甚者也端起了冲锋枪与民兵们对峙。不远处的芦苇荡火势越来越大,这时只听刘自强连长一声吼:全体人员赶快救火!这是命令!战士们从各个方向同时扑向火场!水火无情呀,再晚一点火烧连营,就没法救了。</div><div> 听到连长的命令 ,火场就是战场啊。这时我的小聪明又一次显现出来了,心里默念着终于等到机会了!为什么?我心里都憋半年多了:建营房打芦苇我不行,麦收战役我不行,修渠筑坝我还不行,这次救火我要冲到前边好好表现一下吧!这又不分力气、也不分经验,要的是拼命的精神啊!我不顾一切的往前冲!</div><div> 突然我的脚似乎被什么东西绊住了摔了一个大马趴。我爬起来想继续冲 ,可怎么脚不听使唤了。坐在地上一看:一颗二十几公分柳根尖扎在我的左脚面上!</div><div> 这时我瘫坐在地上心想:又完了不能参加救火了!当时也没有觉得疼。这时刘国祥和几个战友跑过来一看:扎的这么厉害,柳尖连我的球鞋带脚掌以及球鞋帆布面扎穿了几层啊!</div><div> 没有办法 ,我让刘国祥帮我把脚从柳根猛力的拔出来,血水从我的脚底和脚面像小泉一样涌出,撕心的疼痛在跟我的意志较劲啊!<br></div><div> 几十年来我跟刘国祥的关系就跟亲兄弟一样,尽管我们都有很多毛病,但在我们眼中都是爱屋及乌!</div><div> 刘国祥背着我跑到码头边,渭河水面有200来米宽,河面上空无一人啊, 接我们的车也还没有到来。他把我放在了河坡上跑出去想办法。</div><div> 这时就看见他跟很远的水面上一个船夫喊话。等船夫划到近处一看,是渭河上靠鱼鹰扑捉鱼为生的小船。</div><div> 它一边是一个不足两米长 ,五十公分宽的斗型小船。确切的说就是小舟,用两根扁担似的木条作为小船之间连接。船头的桅杆上站着几支矫健的鱼鹰,它们随时注视着河里的动静。这根本不是摆渡船小船而是用来打鱼和装鱼用的!</div><div> 在刘国祥苦苦的哀求下,小船终于靠了岸。渔夫来到我身边,看到我的情况立刻产生了怜悯之心,但又说这小船载人过河非常危险。</div><div> 当时正赶雨季,渭河水面又宽又深,一有闪失就会翻船 所以一次只能渡一个人。渔夫站在一边小船里,我和刘国祥分两次坐在另一边船斗里,小心翼翼的把我们分二次渡过了渭河。</div><div> 河是过来了,可是渭河岸边离厂部卫生室还有十余里荒无人烟的路程呀。虽然我当年也就100斤左右 ,但背着我对于骨瘦如柴的刘国祥无疑又是一项艰巨的磨难呀。</div><div> 在骄阳似火芦苇荡的小路上,累的他汗如雨下,几次让他停下休息会儿他都不肯。他的艰难和我的疼痛交织在一起,他的汗水和我的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淌。</div><div> 这就是在部队里生成的战友情谊呀!我在心里默默地承若:哥们儿的情意我终生不会忘记!在以后几十年的交往中基本上实现了我的承诺,只要他有用我的时候,我义无反顾的尽力而为。</div><div> 终于到达了农场厂部唯一的一个卫生室。卫生室里也不分内科外科,就一位老医生,也是哪个部队下放劳改的医生。岁月流逝已经记不住他的姓名了,药品和器械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div><div> 医生看了我的情况皱起眉头说不好办呀?我急忙问怎么了?他说只能打一针破伤风针 ,没有麻药怎么治疗呀?但不治疗又怕感染了,因为芦苇荡里污泥浊水的树根穿透了我的脚掌,必须做消毒清洗。</div><div> 我鼓起勇气跟大夫哀求的说:不用麻药您就来吧!我想到陈毅元帅在闽南、关云长刮骨,我也来试一把!</div><div> 大夫让刘国祥用力压住我,他用镊子沾了酒精棉纱 ,从脚底伤口直插到我的脚面上,疼痛不用我再形容了吧?这才是开始呀,大夫用沾着酒精的棉纱,在我脚掌的窟窿里来回的拉呀。我疼的死去活来,我憋住了气硬忍着。歇一会再来一次,为的是把里边尽量的消毒干净,反复了几次才算罢手。</div><div> 然后再用干净棉纱沾好消炎膏用镊子捅到脚心的中部,好让伤口里的新肉一点一点长。还要多次换药 ,把面纱满满顶出来才能不留隐患。这位大夫医术真的高明 ,以后几十年没有留下后遗症从心里感激他。</div><div> 回到连队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刘国祥负责护理我。每天给我打洗脸水,每顿饭都给我打到床前,尤其是上厕所大便,他要背着我去百十来米的营房后边。起初还要抬着我一只脚,因为我只能一只脚沾地呀。这也成了当时连队里的一道有趣的风景线啊!</div><div> 虽然因为负伤很遗憾没能参加救火,但国庆节前夕,连队领导根据我在这场救火中的表现,终于批准了我入团了,也算对我的伤痛是一个安慰吧!其实当年的新兵好多都入党了,就剩我一个没入团了,也该轮到我了!</div><div> </div><div> 注: 读了我的老班长(最后是华阴农场副厂长副团转业)邹瑞福关于华阴农场纪实篇而有感而叙。</div><div><br></div><div> 写于2018年元月</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106</div> <b>附录三:邹瑞福回忆《华阴农场趣闻》</b><div>各位战友大家好。 <div> 考虑到许多战友当年都曾在华阴农场做出过贡献和大家对华阴农场的关注,经小怀兄、向锋友的要求,我在这里跟老友们聊聊华阴农场那些年那些事。因为我当兵20年 ,在华阴农场就19年,后来干到农场中校副场长转业。<b>一,华阴农场的由来</b>。</div><div> 华阴农场位于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处,地处渭河,泾河,入黄河交汇处。总面积六十多万亩,有21军农场二十多万亩,47军三十多万亩,和咱们兰州军区司令部农场不足二万亩,及其它几个部队和地方小农场组成。</div><div> 兰司农场从面积上讲只是个小小兄弟,但由于它属兰司机关农场,同时场长牛營是副师级的陕北红军,同时政委及几个副职也都是经过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过来的老同志,所以很受友邻和地方的关怀和照顾。</div><div> 华阴农场的土地是由于三门峽水库库区压缩后而形成的沼泽地垦荒而来。</div><div> 兰司农场前身在甘肃河西走廊祁连山里 ,叫兰司黄镇农场。主要种植麻籽。由于气候,土地等原因产不入出,后来放弃。人员,设备全部搬到华阴。当时叫陕西华阴部队农场五分场。后来改称为兰州军区司令部陕西华阴三河口农场。 </div><div> 可见当时华阴农场有多么大,而我们团的农场又是多么小!</div><div><b>二,兰司华阴农场的初建</b>。</div><div> 初建时场部建在农场西面靠山塬山坡,紧邻华阴双泉村(华阴老腔发源地)。场区只有几个庄台子露着,其余全部淹在水中。芦苇茅草都在二米多高,进去后容易走失迷路,陷进泥水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向锋那次打草遇險大家就可想而知了。</div><div> 初建农场时,1971年来了三个连队,我们通信团七连,司令部警卫营一连,工兵团五连。七连负责盖营房修路,挖排水沟;一连修筑四公里沿河堤坝;五连修建排水站。</div><div> 经过一秋一冬的苦干,第二年开春前,农场区内大部分积水排空,机耕队烧荒,翻耕抢种。</div><div> 当年播种了近五佰亩油菜,获得了丰收,实现了当年垦荒当年播种,当年丰收的好成绩。其中的艰辛,劳苦当年参加奋斗的战友们都身有体会,向锋的文章中也多有介绍,这里我不想多叙。</div><div> <b> 下面我想聊聊战友们在华阴农场的乐事,趣事。</b></div><div>1,和正规部队比较,在华阴农场当兵,大都感到幸福和快乐。</div><div> 有人说:宁往东走一天,不往西挪一砖。大家都知道,在西北当兵越往西走越艰苦,华阴农场在兰州军区的最东边。再往东南不足十华里就南边进入河南,东边进入山西。这里气候好 ,空气好 ,在农场的生活好,那个连队来农场一年都会富得流油。</div><div>2 ,生活好不必多说,我们的兵一年四季不用站岗,特殊吧,你们想不到吧!因为农场有一条出了名厉害的藏敖犬,忠心耿耿,尽职尽责。每天晚上在十五华里两个单位来回巡逻不停,一个生人都甭想进来。后来因为放电影咬伤老乡,被除掉了,战友们个个痛心不已。 </div><div> 还好在机耕队留下了它的两个混血儿,长的威猛漂亮,取名叫一一美丽。怕它们再伤人,在骟猪时骟掉了。俩条狗一直养了十几年,去过农场的都记得它俩。李文奇,曲志刚,姚增奇,马增银,张忠利……很多战士大概都不会忘记。有了这俩条狗的警戒,机耕队场部基本上不按排哨兵。</div><div> 另外一个特殊的是:农场兵有事去县城,连里基本不限制名额。</div><div> 3 ,还有我们的电视收台较多,一是地势宽阔,二是三十五米高架接收天线。附近灵宝县,大荔县,450部队转播的好节目都能收到。</div><div> 4 ,还有最高兴的事是抓鱼,七连在时去河沟抓魚,那和我们后来到渭河边用棒子打鱼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你们不信吧,真事。</div><div> 每年黄河涨水,水位超过渭河,引起渭河水位倒流。这时候渭河大鯉魚就在农场这一段河边打转,战士们拿铁锹,木棒,上游猛打,下游狠捞,大都在三斤以上。每次来魚,全场上下都像过节一样欢天喜地。</div><div> 眼睛累了,明天再聊。</div><div>5,接下来聊一个你们当兵都没有的乐事,就是在农场当兵,我们分西瓜,分花生,还分人民币,不全信吧?也是真事。 </div><div> 在农场我们连队有一圈自己的鱼池,有一块菜地,还有花生地,西瓜地。</div><div> 我们在农场果园树苗还很小的树下种花生,种西瓜。有肥,有水,有人看,肯定有收成。</div><div> 秋收后,每个兵都分有花生凉晒,我们分的西瓜放在床底下几个月都不坏,连队战友来串门,都是切西瓜招待。</div><div> 这些都可以理解,那分钱又是怎回事了呢? </div><div> 我们对每个机组,每台车辆实行了定额节约奖,一年下来大部分机组人员都分有奖金。还有后来总局对农场实行效益奖。由于我们联手农科院搞种子繁育,当时普通小麦三,四角一斤,我们发出的种子每一斤都在两元以上。虽然繁育种子,工作量大,要求严格,但效益可观。 </div><div> 那年我转业回来,当年还发我1000元奖金,当时我转业费一共才6000多元,工资每月110元,可见奖金已经很高了。我们战士每年效益奖也在200元以上,再加上津贴和机车节约奖,这样年底休假的老兵们有钱,有花生带回家,好朋友来玩又有东西招待,每一天大家都很高兴。</div><div>6,再聊几个与吃有关的趣事: </div><div> 农场头年大水淹 ,第二年大丰收,我队因涨水发了财。大水淹过的地三年不用施肥,农场获得了少有的大丰收,在这不多说,只说说我们发水财的亊。</div><div> 大约是八零年,八一年的事。由于雨水多 ,农场土地全部被淹,为了赶季节播种,排水任务非常急。楊场长找我说,要从你队鱼池中抽水外排。抽吧,反正鱼都跑了,但还是用网子栏住了出水口。 </div><div> 几天下来外面大部分水都经过魚池排出,那些日子有鱼吃自不必说。过了些天,战土反映鱼池里鱼满了,我一看,哇噻,滿了,滿了,满池的鱼!</div><div> 原来上游鱼塘跑了的魚都留在了这里,怎么办?农场上下都不爱吃了,到县城卖吧,陕西老乡不大吃鱼,不好卖。好不容易来了几个販子,他们要弄到渭南,西安去卖。</div><div> 司务长有经营头脑,零售,批发两个价,要的越多,价格越便宜。就这样一车,一车,又一车,鱼池的涨肚小了,连队的钱包鼓了。有多少魚不知道,只知道一条花鲢装满一只水桶,十五斤以上,不常见吧?</div><div>7,有了钱,会歺,暍酒,逢节必过。我们酒都是农场用小麦从山西换来的汾酒,竹叶青,专供司令部。</div><div> 喝白酒小战士们总醉,怕出事,我们想改喝啤酒,甜酒吧。那知道,啤酒,葡萄酒醉了更厉害。我有体会,甜酒醉一次,以后嗅到味就怕。啤酒是从21军啤酒厂搬来的大桶鲜生啤。</div><div> 警卫营刚调来一名副营长,兴奋呀,一下子喝多了,抱着肚子,喊叫说:出不来气。上医院怕丢人,折腾了好常时间才慢慢安静下来。</div><div> 会歺不喝酒没气氛,醉了又闹事,我们只好规定,以后那班人喝醉,那班下次不配酒,这样总算好多了。好了,下次再聊我们俩头大猪王的趣事。</div><div>8,在聊肥猪王之前,先说一段特大鯰鱼集体往岸上冲的趣事。</div><div> 大水过后第二年夏天,鱼池缺水,我安排机井抽水一夜不要停。第二天一大早,小战士叫我说:100多米抽水沟里爬滿了大鲶魚。</div><div> 我跑去一看,又一声,哇噻!长长的进水沟里,一条挤着一条,都是一尺以上的大鲶鱼,它们在拼命地顶着水往岸上游。大头,长鲧,白肚皮,非常壮观。如果放大千万倍,远超海岸鲸魚冲岸。 </div><div> 我们在没用费力气又发了财。这次卖的不多,因为这种魚好吃,冷藏了部分。我分析还是涨水时跑进的野鱼,这种鱼有动静就钻泥,用网很难捕到。这次它们以为发现了水源,所以集体拼命往上冲,它们在养鱼池里属有害魚,真是神助我也!</div><div>9,两头猪王有多大,我说你们猜。我在视察连队猪舍时,我问这猪肥得都站不起来了,为什么不杀?司务长说,太肥战士不吃,全倒掉了,那到县城联系卖了吧。</div><div> 很快来了买主,那年代老乡还是喜欢肥猪的。我叫来一个班用床板抬起装车,两块床板都分别抬断,也没办法装上車,难住了!</div><div> 最后我们只好用修拖拉机用的钢架吊链才慢慢吊起装上了车,两头猪1000多斤,我想也是当时学雷锋评四好连队的产物。</div><div> 下面先不说吃的了,聊聊农场官兵们的一段官运故亊,听了大家也一定羡慕,惊呀! 10,官运?写错了吧?没错,在农场是有一次官兵一齐撞官运。这段故事要从我自身说起。 </div><div> 我提干当连长后,工作上业务熟悉,机械设备也逐步先进,连队小家底越来越厚,可以说正干得风声水起,这时候官运来了,不光我个人,是集体的官运来了。</div><div> 我们农场机耕队改名为机械队,编制正营,我任营长,场部一政工干事下来任教导员。下设两个作业队,一个运输队,一个修理所,都正连 。下面每个队两个排,由志願兵提排长,老兵逐步转为志願兵。</div><div> 当时的三个排长都是越级提拔,牵一发动全身,全队上下官运亨通。这一点你们城镇兵感觉不大,农村兵那会真比现在考上大学还兴奋。</div><div> 什么原因呢?那时候军队提干已严格要求院校毕业,唯独全军这些农场机耕队对干部没有院校毕业要求。这些人年龄偏大,有业务能力又离不了,家属随不了军,现实问题很多。所以后上级专门形成了全军调整机耕队编制文件。</div><div> 国祥上次说我有福,其实那次有福的人多了。现在华阴农场的负责人就是那次提为运输队长的原某。 </div><div> 就先聊到这,有时间再谈农场的发展,变化。 (目前没有新回忆段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07</div></div> <b>附录四:白学生回忆录</b><div><b>一 ,《查线》</b></div><div> 1970年的冬天,兰州军区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拉练是个好办法’的指示,进行了多次接近实战的训练。</div><div> (此次事情的具体时间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团里有个三河的战友煤气中没多长时间) 军区以我们团住地作为前线指挥部进行演练 ,考验我团在战争开始时,能否保证中央指示及命令接得通连的得上。</div><div> 进入战备状态后,记得那是一天下午,执行实战演练开始。 </div><div> 我们七连架线排、电话站、电源站还有通信排 ,各自按照王长茂连长下达的任务出发了。 </div><div> 我是载波站的,就是把架线排架来的线接入载波机 ,通过载波机,把多路音频电信号变成高频载波信号,加密后传输,这样既增加了线路的利用率又增加保密性。</div><div> 我们载波站的位置是设在当时的9连住地,也是我团训练队的地方。 </div><div> 架线排负责把从团部到我站的位置这一段距离的线架过来,总长不到1000米。他们不到一个小时线就接过来了,那是高架。</div><div> 线交给我站后迅速接入了载波机,我们按着顺序开机后,发现指示灯告警,线路异常。张生财站长亲自操作,确定不是我们载波机的问题后,迅速报告连长。王长茂连长立即命令排长李继虎派人查故障迅速抢通。 </div><div> 我记得负责的是架设排三班,陈三贵是班长。他们马上就出发了。首先他们把接口和各个接点查了一遍不行后,又在每个电话杆上检查好了后,开机还是告警,又查了一遍还是不行,已经是三遍了。</div><div> 冬天天短,查三遍的时候天就黑了。架线班战友每次检查非常紧张 ,他们要连续上电话杆 ,不仅心里纳闷还累的够呛,怎么办? 王长茂连长考虑这样的故障一时半会肯定是查不出来了,看到战士累的那个样子就指示,先吃饭,饭后继续查,必须把故障查出来。</div><div> 吃完饭,这回由李继虎排长亲自带一个班继续查。首先问放线用电话机试了没有,接头部位是不是按要求接的,然后又沿线路一个个接点、一段段线路查了一遍,还是没有结果。 夜黑的什么也看不到,查的时候还得用手电筒照着,太耗时间了。王长茂连长一直在我们机房也没有休息。看了看表已是夜里十二点了,战士们太累了,王连长下命令回住地睡觉,明早继续查,坚决保证在军区前指首长到来之前把线路抢通。</div><div> 第二天早上吃过饭,架线排的一个班又投入了查线的紧张战斗。这一回又另放了一对线 ,把昨天架的线全部替换下来,放在地上查。 这回很快查到了,查到最后一米左右,在看不出来的情况下,用手一寸一寸的来回撅,一个战士忽然喊了一声就这!原来这地方撅起来不一样,使钳子剪开线皮发现:外边塑料皮是好的,里边的金属线断了。</div><div> 当时班长说这线是新线,而且又检查没问题才使用,怎么就断了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可能是检查时就免强连着,在放线绑杆子上后,来回使劲就断了。</div><div> 线路通了,载波机也正常了。连排长和战友们也都高兴了。</div><div> 最后王长茂连长总结说,本来昨天傍晚就想安排换一对线,但考虑我们要接近实战,锻炼我们检查线路故障的技术和能力!在战争中如果我们架的线路不通,没有备用线,只能查!我们有了今天的查线的经验教训和技术,就能够少走湾路了。 </div><div> 注:我说的这段纪实回忆,如果有那个三河、大厂、定县的战友参加了请给补充,我非常欢迎。 </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因我是载波站的 ,只是在我们的临时机房亲耳听到架线排长和班长以及其他人的汇报。108</div> <h3><b>二 ,《灭蝗虫》</b><br></h3><h3> 1971年我们通信团七连在兰州军区司令部陕西华阴农场劳动。</h3><h3> 记得是在7月份下旬,我们农场地里的野芦苇叶子成片的被蝗虫吃光了。</h3><h3> 当时我们是在五分场,场里给我们7连几亩地就是让我们自己种所需的东西。我记得我连种了红薯,边上种点玉米。</h3><h3> 有一天上午连里养的鸡咯咯叫个不停,我们好几个战友都过去看,原来是好些蝗虫朝我们营房边爬过来。开始十几个鸡还抢着,多了就不敢吃了,公鸡都惊叫起来。</h3><h3> 这时地上爬的是小股蝗虫,看天上飞的才是大拨。慢慢的地上爬的也飞走了,有的说可能是在地上爬的时候翅膀还不干,干了就能飞了。</h3><h3> 后来当我们在连地里干活时,边上种的玉米叶子都被吃光了。战友们都不怀疑是那天过的蝗虫给吃的。</h3><h3> 总之,那一段时间在地里劳动时 ,经常看到大群的蝗虫在低空飞,有时多的遮住了阳光。小时候听老人说闹蝗虫时能把太阳遮住,我还不信,在华阴农场是亲身体验了。</h3><h3> 当时咱们营房周围除去通场部有一条道路(那是咱们连到农场后,全连用铁锨一锨一锨堆起来的)和去渭河的方向有一条机耕路外,其余全是未开垦地,长满一人多高芦苇,人钻进去根本找不到。可蝗虫一过茂密的野芦苇就成了光杆儿。蝗虫过的时候一颗苇子上爬着10几个蝗虫在吃叶子,蝗虫危害到处可见。</h3><h3> 蝗虫越来越多,开始感觉无所谓。没几天连里接到分场的指示:要组织小分队专门消灭蝗虫。这个任务连里领导就交给了我们载波站。</h3><h3> 站里当然是先统一思想,先讲蝗虫的危害,消灭蝗虫意义及方法。</h3><h3> 了解了上级意图:蝗虫不消灭,对来年的农作物将会是毁灭性的。虽然现在吃毁的是芦苇,蝗虫产卵来年蝗虫更多 ,将会使明年的农作物颗粒无收。</h3><h3> 我们站人人表态,把灭蝗虫当一战斗打。坚决完成分场和连首长交给我们的任务。</h3><h3> 我们从分场领来喷粉器和六六粉,由于我们有几个在家都见过喷粉器 ,有的还使过,喷粉器使用又简单,所以就不用费时就都会了。决定第二天就开始行动。</h3><h3> 次日上午吃过早饭,我们站分了两组,一组一台喷粉器,各抬一袋666粉出发了。</h3><h3> 我们这组顺着营房往东,走的主要是以我们连刚来时,挖泄水沟堆起来的埂为主要路途,并隔几十米就要钻进茂密的芦苇中去找。</h3><h3> 大概走了有二里地,也没有发现成群的蝗虫。只是碰见几处星星点点的。喷了不解气,还全让露水把衣服都弄湿了。</h3><h3> 回到营房,张生财站长他们那一组也刚回来不久,收获都不佳。可能是和想象的差距太大的原因,战友们都很累。连着几天都是如此。后来站长组织全站人员 ,利用下午时间在一起研究找原因想办法,如何做才有大的收获。</h3><h3> 战友们都积极发言,最后站长总结,根据我们这几天经验,蝗虫是五六点钟在所吃的地方就要过夜了,早晨九点钟左右也就是露水没了才飞别处。决定每天下午三点钟后出去侦查,第二天早上根据头天下午侦查到的地方,在露水下去之前出击。</h3><h3> 晚上,站长决定全站人员明天上午打扫卫生洗衣服下午再执行任务。</h3><h3> 几天来每天都到芦苇地里钻,特别是上午有露水,浑身湿透又没时间洗,衣服上大小碱性“地图”太多了,洗衣服也确实太好。</h3><h3> 下午三点钟过后,我们站全体人员两个人一组 ,戴上连里早就发的竹编遮阳帽,往几个方向出发了。</h3><h3> 在晚饭之前几个组都回来了,互相说出自己的收获。我们出去四个组,除去往西边去的那个组没有找到外,其他组都有发现。</h3><h3> 我们这个组是从营房往东,到军区警卫二连的营房边上回来的。我们发现了两处,一处是在芦苇少的地方,另一处是在破土岗边上。</h3><h3> 开始发现的那地,蝗虫好像刚到时间不长,还有的各别在飞。后来发现的地方,蝗虫大部分都在芦苇上吃,每颗芦苇上10几个蝗虫有的芦苇都压歪了,也有的在地上成群结队的来回爬。</h3><h3> 次日吃过早饭,四组改成两组背着喷粉器 ,带着666粉朝着昨天侦查好的地方快速前去。到了后蝗虫真就在原地还没飞走,还在草和地上休息。也有小部分嘴对着有露水的叶子上好像是吸着露水。</h3><h3> 看到这一切我们立刻投入战斗,围着蝗虫栖息的地方,猛摇喷粉器 ,用666粉的烟雾给蝗虫圈了一个屏障。然后又在这个烟雾圈里横竖喷雾,看看有蝗虫的地方都有了药粉,大家才松了一口气。</h3><h3> 这时我蹲下看了一下蝗虫,相当一部分已经有点慌乱,大小腿开始蹬踹。我们感到没问题了就到另一个地方极速前往。</h3><h3> 到了下个蝗虫过夜的地方,露水就有点要下去了,有的蝗虫已爬的芦苇上了,抖动翅膀做要飞的准备。我们还和以前一样猛摇喷粉器喷洒药粉。这一回蝗虫过夜地方小点,用了半小时就结束了。</h3><h3> 回到营房,已经是10点多了,一会另一组也回来了,所有的人都比较兴奋,没一点倦意。</h3><h3> 下午三点前各组就早出发了一点 , 顺便想看看上午喷药灭蝗虫的效果。到了喷药地方一看,让我们目瞪口呆,蝗虫都已经毒死了,密密麻麻的一片,多的地方用手一捧就好几十只,太好了。</h3><h3> 到另一个地方也是如此。看完后我们又钻进芦苇荡里侦查去了。</h3><h3> 头吃晚饭回到营房后,我们站全体战士甭提多高兴,这是接受灭蝗虫任务后第一次如此喜悦。</h3><h3> 连首长听了站长的汇报也感到满意。</h3><h3> 自那以后我们每天都是下午三点过后出去侦查,次日早饭后出去到蝗虫过夜的地方喷药。最后连着几天看不到蝗虫大群低空飞了,并且出去多远也找不到蝗虫要过夜地方,经站长向连首长汇报,连首长又向分场请示,最后确定,灭蝗虫任务胜利完成,我站全体都受到了分场的口头表扬。</h3><h3> 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很多细节我都参加过。</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09</h3> <h3><b>三.我与军骡</b></h3><h3> 1971年,根据兰州军区下辖的直属队分期轮流到农场参加生产劳动,改善、充实、提高部队生活的指示,团里决定由我们通信团七连去华阴农场参加生产劳动。</h3><h3> 我连3月中旬(时间说不准了)左右到了华阴农场。到了之后,那里的条件确实很差,住的是我们到野地砍的芦苇和杂草,找的当地的老乡盖的草房,吃的水是旧村庄基址里的井水。</h3><h3> 艰苦劳累战友们毫不在乎,从不喊苦和累。过了一多月了,个别战友就开始拉肚子 ,而且越来越多,连首长边找原因边向分场领导报告。后来确定是旧有井水矿物质超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水硬,适应不了才拉肚子。连里决定吃水从今以后到场部拉水。</h3><h3> 由于后来吃水是场部里的水,战友们慢慢的好了。不知道在农场劳动战友们有感觉没有,我感觉用旧井水洗头后,头发是发涩的。虽然是吃的水由炊事班拉,而且时不时地有各单位派人帮助,节假日和休息时间有战士们做好事拉水,但拉水确实辛苦。</h3><h3> 场部到连队营房约有2里地,道坑坑洼洼不好走(走的这个路是我连到农场后,战士们用铁锨一锨一锨端土筑起来了的)。团里知道了我们拉水做饭的事之后,就把团里马车队的一头骡子给我们连拉水用。拉水工具是架子车(京津冀地区叫双轮车),上有个水罐。有了骡子拉水就吃轻多了。</h3><h3> 有了骡子拉水虽然是好事,但也不尽如人意,就是这个骡子隔三差五的稍不留神就跑了。跑了后你就得追回来,跑的不远还行,有时跑到渭河跟前的防洪堤上,而且得几个人去追。</h3><h3> 据说这是一头军骡,见过大世面,它非常鬼,你几人圈它,它找准了空隙又跑。有时你想跑着快点绕过去圈它,它也快跑,经常是你追它累了, 你走它也走,你跑它也跑,就是老离你那么远,真是烦死人了。 </h3><h3> 72年开春,连里决定我们载波站到场部在我们连的另一块地种菜。那块地离连里有4里地左右,是在从连营房往北偏东一点,在那住还单独起火。我站的人在加上连里在那放羊的架设排于振江他们 ,还有一个想不起来了 ,共13个人。</h3><h3> 于振江他们两个放羊,我站种菜。浇菜是用人推的水车,水车就是一种从井里把水提上来的小型机械。现在看可能算是历史文物了。</h3><h3> 推水车也是费力气又辛苦的工作。连首长考虑连里吃水用汽车了,拉水不用骡子了,就叫我们把骡子拉过来,叫它拉水车浇菜,我们站的人也就轻松了好多。</h3><h3> 但骡子还是没有忘记跑,我们也都特意提防着,可是没过几天还就又跑了,老办法去几个人圈吧,圈到拴它的棚子里才把它拴好。后来又跑了几次,有时是把它牵出要拉水车跑的,有时是干完活打滾时跑的。它不跑还是真好,跑了还真是累人。</h3><h3> 鉴于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我想试一下我的办法,由于没有把握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背后我就悄悄的实施。</h3><h3> 首先,我每天有时间就到拴骡子的棚子看,并且手里拿着吃的东西给它。开始就是不管把吃的放在槽子里还是扔地上,它都不敢立即就吃,而是耳朵立的很直看着我,我也不老看它 ,有时扔完就走。过一会我去看看,扔的东西它吃了。这样过了几天再去喂它吃的,它耳朵就不再立起来了,有时当我的面还用嘴闻闻给它吃的东西,我心里暗喜。</h3><h3> 到后来我给它吃的,它当我面就吃,有时趁它吃时我也摸摸它的脸。当然我每次给它东西吃或去它跟前都先叫它,这样一来二去就熟了,我在它跟前干什么都不介意。之后又跑了,还是追吧,在追它的时候我就大声的叫它,听到我的叫声,它就慢了并回头看看,这回没跑那么远就圈回来了。</h3><h3> 后来站长又叫我和王国强做饭,这回更方便和更有时间和骡子相处了。到后来我把吃的用手托着它也过来吃,没有一点顾忌。这样喂骡子的事我几乎包了,有时把骡子缰绳接长一点,拴在草多的地方让它吃草 ,我过去叫它,它也上我面前来,当然也顺便给它吃的。我的方式就是只要叫它就给它吃的,只要给它吃的就得先叫它。</h3><h3> 日子长了还就真的见效。记得后来又跑了一回,这一回我追去后,听到我叫它的声音,骡子就上我跟前来,我就不费事的把它牵回来。从那以后 ,每次骡子跑了听到我的叫声它就到我跟前,跟着我回来。战友们再也不用担心骡子跑了,我心里也高兴。</h3><h3> 后来站长问我:你用什么方法,我说了如此如此,站长表扬我说你还真行。</h3><h3> 其实骡子也是懂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就信任你,对你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10</h3> <h3><b>四,《首次拉练》</b></h3><h3> 1970全军各部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纷纷组织起野营拉练。</h3><h3> 野营拉练实际上就是在和平年代把部队拉出营房,在野外进行近乎实战的训练,为将来打赢反侵略战争做好准备。</h3><h3> 我兰州军区通信团在70年底 ,就参加了由军区后勤处组织的一次战时后勤如何供应保障的训练。我们团的任务就是要保证军区后勤处在战时的通信联络。我团参加的连队是7、8、9三个连队。除去我团以外还有其他部队。</h3><h3> 野营拉练是在10月份过后了,西北天气已经很冷了 部队开始集结。</h3><h3> 首先,所有参战分队的车辆等一切大型器材装上了列车,也因为第一步是摩托化开进,所有的部队也都坐上了列车。</h3><h3> 我们所坐的军列非常棒,一律是卧铺,每个卧铺都整齐的放着一块绿军毯,各分队向上级首长报告乘车完毕后 ,不一会,列车开动,从兰州直奔西驶去。</h3><h3> 开始时列车暖烘烘的,由于一天的劳累,有的战士很快就睡着了,不大一会我也睡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我和战友们都冻醒了,战友们都把毛毯盖在身上,但还是不起作用。</h3><h3> 睡不着了战友们有的就小声的说起话来,一会连首长过来说,把毛毯盖好了,火车已经驶进乌鞘岭。听二营在乌鞘岭架过线的老战士说过,在甘肃乌鞘岭是最冷的地方,怨不得大家都冻醒了。</h3><h3> 时间已经是3点钟左右了,趴车窗往外看看,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只感觉车在震动和听见哐当哐当火车隆隆的开进声。又过来一个多小时,上边传下指示,快到黄羊镇了,也就是我们军列的终点,要大家都做好准备。于是战友们都把毛毯整理好准备下车。</h3><h3> 不多时,列车哐当两下停住了,大家立即下了车。在车上都觉得很冷,下车后就更冷了,连长指示大家把帽帘赶紧放下来。要知道不到特殊冷的时候,是不允许帽帘放下来的。刺骨的寒风吹在脸上就好比小刀剌肉一样疼。</h3><h3> 部队下车完毕,各连队分别整队小结。也就半小时多一点开饭了。饭后不久,部队进入下一步,徒步行军。从黄羊镇直奔武威进发。</h3><h3> 随着出发的命令,各部队成二路纵队负重徒步向武威方向而去。开始战友们都兴奋的前行,步幅随然大小不一,但仍然以二路纵队前进,时不时的传来嘹亮的军歌声。我们连队也是如此,有时也有人起头,大家一起唱歌,一起喊口号。</h3><h3> 黄羊镇到武威都是沙石路,连首长时不时传下话来:走路腿脚要放松,尽量脚的前半部分先着地,鞋里进了沙子立即清除。</h3><h3> 走了20多里地 ,从前方传下话来:原地休息。战友们就地而坐稍感累意。连里的卫生员背着药包巡回在休息的战友之间,为各别有脚泡的战士抹药处理脚泡。</h3><h3> 休息过后,部队又继续前进了。到了中午,各分队离开公路进行野炊,只见我们连的炊事班的战士迅速找来石块(拉练的道沟及地头有很多大小卵石及石块)支锅,有的切菜 ,有的淘米 ,有的烧火 ,非常有序,还有几个人主动帮忙烧开水。</h3><h3> 过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开饭了 ,我们吃到了热气腾腾的饭菜,战友们表现出了饭后的愉悦。在战友们把饭后的事:如水壶灌足了水,炊事班把灶具捆绑好后,不多会的时间,前进号声响了,部队又开始前进了。</h3><h3> 下午行军显得有些疲惫了,但战友们相互帮助的热情仍然不减。有的抢过战友的被包,有的接过枪支,有的接过电话机(0743型),互相帮衬着前进。</h3><h3> 为了提高大家行军的情绪,有的唱革命现代京剧片段,有的说段小快板,也有的说段顺口,以提高大家的行军情绪。</h3><h3> 记得电话站的郭站长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大家唱歌。到现在我回忆踏着革命路唱起英雄歌,亮开铁脚板跨枪走山河的歌词 ,是很有现实感。</h3><h3> 下午中间休息过后,接到团里指示我们连部分人员乘车开进,要在部队宿营前把线路架好,电话接通保证部队宿营后的通信联络。<br></h3><h3> 太阳快落下了,部队到了宿营地。我们分队到了夜宿点时 ,炊事班的战友们立刻忙了起来,早到的司机班及完成架设通信任务的战友们,有的帮助做饭,有的帮助各班站战友提着东西查找连里安排的住宿点。</h3><h3> 忙碌一阵子过后,全连集合连长指导员分别总结一天徒步行军的基本情况,表扬了互相帮助的好人好事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战士,并指出不足和要注意的。最后指导员特别要求各班排站,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扬老红军的光荣传统,积极帮助群众做好事。又提醒战士们头睡觉之前必须洗脚,连里已经把热水烧好了。</h3><h3> 吃过饭大家纷纷打水洗脚的时候,军区随部队拉练医生也赶来看看有没有身体不舒服和有病的,并告诉战友们卫生队的临时驻地,而且夜里有值班的随时为同志们服务。每个战士都感觉热乎乎的。<br></h3><h3> 洗过之后,战友们在自己的班排站里又开了简短的总结会,就睡觉了。</h3><h3> 我们大部分都是住在老乡家里,老百姓对我们的到来都非常的热情,腾出最好的屋子给我们部队住。虽然当时的老乡条件很差,但都尽最大努力让我们解放军的同志休息好。</h3><h3> 我们在老乡家里睡的火炕,战友们反应,炕上那叫一个暖和。对我们徒步行军一天的战友们来说,睡在热炕上,真是舒服极了。</h3><h3> 早晨,战友们有的不等起床号响就起来了,给所住在老乡家里水缸挑满水,院子打扫干净,老乡们看在眼里,高兴在心上。老乡和战友们都亲身体验到,军民一家亲。我们背着行李走出老乡家时,老乡都送出门口,嘱咐我们再来,战友们深受感动。吃过早饭后,一切准备就绪过后,随着上级的号令,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h3><h3> 每天徒步的里程是逐步延长,从开始30多里地到最后的60左右里地路程,使战友们逐步适应了的。</h3><h3> 在这几天行军中,也进行了防空,穿过细菌污染地以及毒气爆炸后防范的演练及设定几个小时到达目的地的急行军,使每个战士都增强了战时的技能和意识。</h3><h3> 另外军区拉练指挥部还专门编印了拉练战报,用来刊登各分队送来的稿件,拉练当中拥军爱民的小故事,战友们相互帮助及不怕苦不怕累好人好事,还刊登一些战士诗作,来鼓舞战友们拉练斗志。</h3><h3> 我的一首徒步行进在下雪时的顺口溜就被刊登在战报上。内容是:</h3><h3> “鹅毛大雪漫天盖,战士豪情满胸怀;</h3><h3> 为革命吃尽天下苦,只愿幸福早日来。</h3><h3> ”拉练当中我记忆最清楚的,就是部队拉练经过土门子召开的一次批判会。那是在珍宝岛反击战的年代,以苏联修正主义及美国帝国主义为首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叫嚣说中国的边界就长城,长城以里是中国的领土,以外就不是中国的领土。</h3><h3> 土门子正好是万里长城遗址,虽然城墙没有了,但还能清析看到城墙遗址上的土台子。战友们站在土门子长城遗址,批判苏修美帝都争先恐后的发言。看到长城外那广阔无垠的土地和远处起伏的山峦更加义愤填膺,痛斥帝修反是混蛋透顶,亡我之心的险恶用心。纷纷表决心,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决心和帝修反战斗到底。 </h3><h3> 徒步行军转为摩托化开进,司机班的战友也一改往日的散慢作风,决心让汽车准时开动,安全行驶,杜绝事故,决不给连及团里抹灰。</h3><h3> 我清楚的记得司机班里有个从汽车团调我们连的老司机叫王国方,是65年的老战士。他技术相当了得,可平时松散惯了,但这回也和其他司机一样,除去把自己的车先发动起热车外,还帮助别人起动汽车发动机。</h3><h3> 吃过饭后,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大家分别蹬上了安排好的汽车。我们连是通信综合分队,除通讯排有双轮和三轮摩托车外,连里还有四辆解放车。基本能够满足我连战士的乘车所用。</h3><h3> 战友们都坐上车时间不大后 , 车辆开动了。那天我记得是先在军区安排的公路边上集结。从军区到各团以及各连队的车辆都贴上序号,按顺序停在路边自己的位置。我连的两轮摩托和三轮摩托车分别被抽到军区和团首长跟前作为下传命令和指示用。</h3><h3> 随着上级的命令,车辆慢慢的开动了,过了大约30分钟左右,车辆正常行驶在沙石路上。几十辆车随着曲直的公路声音隆隆的向前进发。</h3><h3> 70年代甘肃,柏油路可以说是少的很。我记忆中,从兰州盘旋路以东不远到焦家湾训练大队这条路还都是沙石路,更别说别的地方了。</h3><h3> 我们这次拉练整个行军都基本是沙石路,有的地方还都有小沙包,车子颠簸的历害。从来不晕车的都有些不舒服,更别说有晕车的战友了。再加上头一次长时间坐车,更难受了。</h3><h3> 汽车大约走了2个小时左右,缓缓停下来,首先听到连长在大声的喊:放水了。放水实际上就是大小便了 。战友们大部分都下车到道沟坡排便,大小便之后感觉轻松多了。个别晕车战友虽然好了点,但看脸色还是黄黄的,晕车的难受劲还没有全过去。</h3><h3> 半小时后随着连长的上车口令,战友们坐上车后又开动了。中午当然也是进行的野炊。吃饭简短休息及做好必要的准备也就两个小时的样子,又乘车前进了。</h3><h3> 到了宿营地,饭后由各班排站自己总结一下就休息了。</h3><h3> 乘车开进到了永昌后,除去一小部分继续随军区首长西行到山丹外,我们连大部分住在永昌县城。我们载波站也分了两地,一个是由站长带着去山丹,另一半就是由军区通讯兵部派到我连帮助执行任务的霍鸣熙技师带着在永昌县邮电局。</h3><h3> 我就是和霍技师在一起。到邮电局之后,我们载波机房是永昌县邮电局给我们早就安排好的,和邮电局负责的人协调好后 ,把线路拉过来接入载波机 ,就等着山丹县我们站长那边的信号了。</h3><h3> 到了预定的时间,载波机指示灯亮了,一切正常,又测试一下确实没问题,就把架设排架好的线接上,再和电话站的总机试通完好后,向连长报告,完成任务。<br></h3><h3> 我们在永昌住了多少天不清楚了。我记得在永昌县的日子里,团首长也在永昌。<br></h3><div> 到永昌的第二天 ,部队在自己的住地打扫卫生并洗洗衣服,就准备参加住地生产队的劳动。</div><div> 我们载波站和电话站必须是要值班的,三班倒。架设排当然也要有一个班时刻准备执行任务。</div><div> 在永昌县我记得最清楚的 ,就是给一个村的书记的女儿输血。不知道是第几天,有一个村的书记女儿被大马车碰伤了 ,急需输血。团首长把这件事交给我们七连。连长接到任务后本着不影响完成执勤任务的前提下,立刻组织在永昌的部分战友到医院验血型。伤者的血型是A型血,验完血型后不是A型血的就回来了。我是A型血的血型就是那回知道的。</div><div> 最后有几个献血了我不记得了,我就记得帮助我连完成任务派到我们载波站的霍技师献了血。伤者家属对连首长说的要多少血我们就给多少血非常感动,对鲜血的同志表示感谢并要物质感谢献血的同志。被连首长谢绝了。这件事也在永昌县广播站向全县人民反复广播多次。当时邮电局的职工知道霍技师给献血了都竖起大母指。</div><div> 还有一件事,就是为了改善部队伙食,团首长也想尽办法。记得我中午到炊事班打饭,菜里有肉 ,吃起了很有嚼劲,和吃过的肉不一样。就问炊事班的战友是什么肉,他们告诉我是黄羊肉。并告诉我是团首长到山里打的黄羊,分给咱连改善伙食的。</div><div>未完,待续。</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11</div> 完成了预定拉练任务后 ,各分队经过认真准备就要回营房了。<div>  头天和驻地县领导进行座谈会,团首长对永昌县领导的热情支持表示感谢,该县领导也对部队积极参加各生产队劳动不怕赃和累的精神表示感谢,特别提到给伤者献血更是充分体现军爱民,军民一家亲的典范。</div><div> 我们载波站也和所在的邮电局职工进行了座谈 ,霍技师代表我们几个非常感谢邮电局给我们站的支持和帮助。局领导表示做的还不够,要求给提意见,希望下次有机会再来。</div><div> 由于连首长指示载波站留一个人值班,保证部队撤出后能进行联络,我就被留下晚走,第二天部队撤离时的情形就不知道了。</div><div> 我那天是上午9点多了,来了一辆嘎斯车 ,除了司机还有人,是谁不知道了,帮我把载波机装上车就去山丹了。</div><div> 到山丹也是接最后撤离的战友 。到了山丹正是开饭的时间,我们吃了饭后正准备上车追赶部队,想不起来是哪连战友肚子疼的直打滾 。我们不懂医学 ,正想怎么办的时候,军区后勤的做饭大师傅进来看后,立刻去找没有走的那个医生。他进来问怎么回事后,叫我们赶紧找一块砖来半节的也行,找到后把砖放在炉火烤热了,让肚子疼的战友放在肚子的棉衣外,不大一会这个战友能忍住了,又过了一会儿就能坐起来。大约半个小时这个战友脸色正常了,自己感觉没事了,我们才急匆匆坐上车追赶大部队去了。</div><div> 现在我还记得当时那个军医说,用这个办法有时比药还灵。没有火有个瓶子装上热水再裹上干毛巾都行。</div><div> 回来的路上进行野外做饭时间和做饭质量的检查以及夜间的演练。记得那天晚饭前大家就接到了上级指示要夜行军。连长讲了注意事项后就开饭了。饭后各班排站准备就绪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到了集结地 ,不大会的时间车就开动了。</div><div> 天渐渐的黑了,应该是开亮大灯的时候了,但由于防止敌人空袭只能开防空灯。那天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坐在车上看后边的车根本看不清,只见到二三十米处灯光在地上晃动。虽然光线不好但没有感觉车怎么慢,这主要是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战时能否适应恶劣环境。</div><div> 过了一个多小时汽车大灯亮了,我们坐在车上的人轻松许多,当然驾驶汽车司机就更不用说了。</div><div> 9点多部队到宿营地,当然还是住在老乡的家里。我们在提前到的战友带领下都找到了分配的住处。由于是坐车,也没等炊事班烧水洗洗 ,就各自休息了。我是和司机班的几个住在一起。坐车也累了,很快就睡着了。不知什么时候炕太热,就把我给热醒了,又不知道眯眯呼呼睡了多长时间。</div><div> 天亮了,我们几个互相捅了几下就起床了。一起给老乡家打扫院子,又把老乡的缸挑满水就准备去吃饭了。</div><div><div> 老乡见我干活很不好意思,让我们休息。我们说:我们在你们家住,给你们添了麻烦,我们干点活应该的。</div><div> 到吃饭的时候我们才听说,昨晚上刚到时,连部通信员拿着手电想到老乡的水坑提点水,想叫连首长洗洗脸在休息,因天太冷了坑里挑水用的冰孔已经冻上,没办法砸了几块冰带回来。用喷枪化成水后,水太脏了,也没洗成。</div><div> 要知道我们这次拉练从一开始就是军区给拉练分队送水。因在拉练经过的地方水是相当紧缺的,为了不和地方老乡争水,所以只要各分队该用水了 ,送水车肯定到,住下时是按钟点到。这次夜行军就没准了。</div><div> 所有战士都深切体会到甘肃部分地方水的紧缺。我们住的那个老乡家有个小孩,我们吃饭过后,我就偶尔的拿回个馒头给孩子,有时也拿老乡的水桶从送水车上放一桶水给抬回来,老乡特别高兴。</div><div> 我们在那住的几天里 ,乡亲们对我们非常的热情。那天团里派了电影放映组慰问住地老乡,老乡看完电影怕我们冷,还又往炕洞里添柴草。由于我睡在炕头,几乎每天晚上太热的时候都要用手垫一下才能入睡。</div><div> 这次拉练之后,我们连没有直接回到营房,而是由上级首长按排在兰州饭店斜对过的地震大队的楼上住了两天,进行总结。查找连队好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以利再战。各班排站都选出了先进战士。我们连有相当多的战友受到连营的嘉奖。特别是这次被派到我们连帮助我们连完成任务霍鸣熙技师,特别受到团里的高度评价和表扬。</div><div> 另外军区首长对我团在拉练中准确准时完成各项通讯任务,给以充分的肯定和很高的评价。两天后我们回到营房休息过后,又开始了政治学习各项军事训练。我们连是个新建连队第一年就被评为四好连队。这与我们这次顺利完成团首长交给我们的随军区拉练的通信联络任务分不开的。(完)</div><div><br></div><h1><b>周瑞福的补充</b></h1><div>@白学生 ,记忆力真好,写得祥细,下边补充步行拉练里一小段:</div><div> 我们途径土门子,到达武威一个中学,然后到祁连山下的一个水库工地劳动 ,并在地窝子住了一夜。在工地热火朝天的劳动不说,只说地窝子那夜度过的严寒真叫我终生不忘。</div><div> 那种地窝子是民工住的。冬季他们早已休工回家,因为天冷是不能施工,也不会住人的。</div><div> 为了锻练部队 ,我们住下了。</div><div> 地窝子半挖半棚到处透风,战士们用砂石草草档了档,就几个人一处和衣而卧挤在一起。 </div><div> 当时预报天气零下20多度,到夜晚河谷里刮起了大风,气温达到了零下30来。每个人都打起了哆嗦,毛头鞋,皮大衣,皮帽都不管事了。我们用鞋带把棉裤系紧,皮帽倒过来戴上,几个人拼成一团。由于白天工地很累,还有就是年轻气盛,大家折腾会也都慢慢睡去了。 </div><div> 不好,我肚子突然痛了起来,必须出去 ,我闹肚子要垃稀。我强忍着拉开门出去,可是强烈的寒流一下子把我顶了回来!可我必须出去!我咬着牙跑到了河滩,胡乱找个地方,头顶着风口快速解决。等找纸的时候已经用不着了,全冻上了。</div><div> 等我提着裤子回到地窝子里,全身疆硬儍傻站在了那里不能动了。是战友帮我系上了棉裤,拉到一堆人群里。我一个人哆嗦着闹醒了大家,其实谁也没睡实。大家看我这个样子就连推带搂,使我慢慢缓过劲来。一个战友索性拉着我做起了下蹲!真是战友情深那,困难面前见真情。</div><div> 等到了天亮,我们组最早爬起来打扫卫生,大家都很惊奇:"你们不冷呀?"他们那里知道,对待寒冷的办法就是折腾!</div><div> 白学生你继续我插曲。</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12</div> <h1><b>五,《露宿》</b></h1><h3> 那年我们连为了完成本年度的训练计划,经过团首长的批准,到异地进行军事训练。</h3><h3> 我记得那也是在寒冷的冬季,经过一天行车后,连队到了天水宿营地 ,就被地方负责人安排在天水的中学。</h3><h3> 吃过饭后,战友还和以往外地拉练一样,在炊事班端来热水先洗脸后洗脚。过后坐在一起总结完当天行军的情况。我们载波站也和其他班排站一样总结完了就准备休息了。</h3><h3> 我们把教室里的桌子并在一起,铺上褥子摊开被子脱掉衣服盖上,又把皮大衣盖在上面就躺下休息了。虽然天气很冷,但教室里有个炉子温度还是凑合。</h3><h3> 就在我晕晕乎乎要睡着的时候,紧急集合号响了。站长立刻喊紧急集合,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 ,我们就背好被包带上所有的东西跑出教室,我们站跑到连集合操场时已经有的班先到了 。</h3><h3> 都到了之后,连长传达了团里的指示说,今天夜里天水地区有地震让我们做好防范。然后宣布连里决定,在操场上露宿。</h3><h3> 当时我记得,我们连的战友以班站为单位在操场上各自铺好被褥。我们载波站按照站长说的:岁数小点的身体弱点的都睡在里边,我还有站长张生才还有一个在外边。</h3><h3> 雨衣一块一块打开 ,多压上点麦茬铺在地上 ,然后在铺上皮大衣和褥子,每个人的被子都紧挨着。只要人钻进被窝压不着另外的人就行。省下来的大衣和褥子及棉衣服都盖在被子上,边上的多盖点。连首长来看大家铺的怎么样时 ,强调都必须脱衣服睡觉,并讲这是野战部队和历史的经验。</h3><h3> 我们站铺的就是椭圆形。忙碌一阵子后脱衣服时还真不觉冷,钻进被窝时尽管很冷,但慢慢的都睡着了。</h3><h3> 清晨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起床了,我睁开眼一看天大亮了。</h3><h3> 战友们立刻穿衣服。没离开被窝时还真没觉得冷,可能是挨的紧,衣服快穿完时,我和我们站的人就冷的开始打哆嗦起来。再看其他的战友也一样 。这时候就听到连长大声喊,快把大衣穿上,帽子帘也放下来。稍微好点后 , 再加上打背包活动了一下,打哆嗦就好点了。</h3><h3> 所有东西都收拾完了 ,炊事班的战友把饭锅抬过了 ,是面片汤。由于天气冷 ,战友都争着盛汤,记得当时还把面汤锅弄洒了。</h3><h3> 吃过饭后,连首长又安排炊事班做了一锅酸辣汤,防止感冒。并强调每个人都要喝,还别说当时还真没有感冒的。</h3><h3> 虽然这件事是70年冬天的事,几十年过去了,回忆起来还就如现时发生的一样。</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13</h3> <h1><b>六,《推车》</b></h1><h3> 1971春节刚过,团里就组织了一次拉练。参加拉练的就是我们三营。</h3><h3> 我连是综合连,各小单位分别是:通讯排、架设排、电话站、电源站,接力站、电报站、载波站和司机班。所以团里每次拉练,我们连都是首当其中。</h3><h3> 记得部队到陇西县时就宿营了,我们连住在陇西县城里一个铁路小学。</h3><h3> 听说文化大革命时我们七连连长王长茂曾经在这个县支左,爱人就在这个学校里工作。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学校对我们的到来十分亲切。当时我们连分别住在各个教室里。我们载波站走进教室里时,炉火正旺,可能是早就把炉子生着了,室温还行没感觉怎么冷。</h3><h3> 因为是明天要早出发,所以总结完当天行军情况之后,就休息了。</h3><h3> 不知什么时候就被站哨的给叫醒了,我们立刻起来,打好背包,把教室的课桌和凳子摆好,洗漱完就到炊事班吃饭去了。吃完饭才4点左右,听到连首长的出发命令,乘车后就开动了。</h3><h3> 我们这次要走的是山路。天大亮之后,我们的车队已经在半山腰路上前行着。太阳出来了给人感觉有点暖呼呼的。到了九点钟左右车停下来了,就听到前面的车有人喊,快下来推车,过了一会儿车又前行了。可能是有坑,人一推就过去了。</h3><h3> 又过了不多时候车又慢了,渐渐停下来,就听前边的人喊:都下车推车。我们车的人也下来 ,一看是道上冻了,路面经太阳照有点化了,车轱辘打滑 ,所以才需要推一下,从开始只需要几个人下车推,到全下车推,车才往前行进着。</h3><h3> 到了中午太阳光直射,路面化的更厉害了,汽车几乎不推就走不了,所以每前进一步也就是战友们推的。战友们太累了,连首长经过研究决定,就不要各推各车了,分成大组,这组推这辆车前行一节路就休息,另一组推下辆车前进一段休息,最前面那组再推第三或第四辆车,这样人就能轮流休息会儿了。</h3><h3> 1点多了,由于在山腰的路上没水,炊事班无法做饭,好在车上还有拉练前烤的饼子。连长叫司务长让炊事班的人给班排站的战友发下去。我记得是每个战友2个烤饼子,战友们咬着烤饼,互相就着水壶里仅剩下的水,就算是午饭了。</h3><h3> 为了赶路几乎没休息就又开始推车了。这时路面化的更厉害了,泥泞的深度浅的也足有尺深,好赖泥泞下面还有个硬底,否则多少人推车也不会推动。</h3><h3> 我们推车的山道是半山腰的阳面,好像老天爷也给我们出难题,太阳也特别耀眼。尽管远处山的背阴面还有积雪,但给人感觉还是很暖和。</h3><h3> 天气越暖和,对于在融化的泥泞路上战友们推车前行就越困难。战友们的毛头鞋踩在泥泞里已经看不出穿的是什么鞋了,但还是不停的推车。</h3><h3> 推车在汽车左右两侧还是不算太困难,最困难的就是在汽车的后面推。汽车在泥泞的路面前进不了,就是因为胶皮轮子啃不住路面打滑,甩起来的泥巴使在车后边推车的人前半身棉衣棉裤全沾满了泥,没有干净的地方。再加上那个年代的汽车尾气和当今的汽车就无法比,别说闻就是看都能看到。排气管排出的烟气呛鼻子,熏的人争不开眼。</h3><h3> 越是困难的地方战友们越是争先恐后的去,战友们不怕赃不怕苦不怕累的行为就是毛主席提倡的“我赞成这样的口号 ,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充分体现。</h3><h3> 天就要黑下来,怎么办,看的出来连首长比战士们更要着急,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半山腰吃饭就是大问题。而且战士们从凌晨三点多到现在已经是十几个小时了。实际情况摆在眼前是任何人都不得不考虑的。再加上团长的车已在前边走了,没有首长的指示再困难我们也要克服。</h3><h3> 太阳下山了,气温下降加上半山腰的山风,泥泞的路面也渐渐冻的板结了,汗水浸湿了的棉衣使战友们感到寒冷。也就在这时,团首长的车回来了,并下令返回陇西县城。</h3><h3> 原来团首长了解到:要经过的山路是当地政府专门组织生产队的社员在把原来的路加宽点,把劈下来土就垫在老路面上,还没更多的碾压就上冻了,加上下了大雪,道路在阳坡的雪融化的快,才使新垫的路面变成这样。</h3><h3> 团里考虑到怕路面融化行军困难,才决定提早行动,也赶上当天温度高才使行军这么艰难。这是团首长所未料到的。</h3><h3> 团首长的车在前面开路,始终也不见下面部队上来,等了又等最后回来看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团首长也看到战士们太辛苦了才下令回撤。连首长经过短暂按排,后车先调头。</h3><h3> 要知道在那样的路面调头也不是容易的事。一边是山崖,一边是陡峭山坡,虽然地面冻得硬了很多 ,但还是要人推。</h3><h3> 当时的原则就是宁可蹭山崖,也不叫车掉下山坡。车的左右和后面除了推车的都有专人拿着手电看着,当然由技术好的老司机驾车。每一辆车都拐过弯调过头了,原来的后车变前车,才缓缓的回撤。过了不久,不用人推车也能正常行驶了,战友们上了车。</h3><h3> 连长按排每辆车两侧蹬车板上各站着一个人帮助司机照看路面。</h3><h3> 回到凌晨离开的学校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吃过饭洗了洗脸和脚就休息了。</h3><h3> 教室里的炉子正旺,我脱了棉裤和棉衣,棉裤里边湿的超过了膝盖,棉衣胸部也湿透了,当然其他班排站的部分战友也比我强不到哪里去。</h3><h3> 我们把沾满泥的棉裤棉衣搭在炉子跟前的桌子上,才钻进被窝。第二天,战友们都起的很晚,上午把罩衣脱了洗了洗,下午总结后连里按排还是以休息为主,按照团里指示又休息了两天,等到路能走了我们才继续拉练的行程。(完)</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114</h3> <h1><b>附录五:汪玮散文</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 动 车 情 思</b></h1><div><b> </b></div><div> 回国了,回家了,现在去长沙看弟弟,然后还要到北京看望兰州军区通信团的大哥哥们。</div><div> 动车以30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去长沙,路过武汉。</div><div> 武汉是一个我非常熟悉的名字却从未去过的地方,这次仍然是路过而不停留。正如从一个人嘴里常常听到一个名字,听得多了熟悉的像自己记忆中的某个东西的代名词。</div><div> 比如想起弟弟就想起长沙;想起黄土就想起老家;想起沙枣花就想起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小院。</div><div> 这几天想起甜妞就想起战友聂平。我真的不记得聂平了,即使甜妞不止一次地让我看了她现在的照片,说她的种种聪明和勤奋 ,现成为一位优秀的企业家,我仍然回忆不起来。</div><div> 但是她的确曾经和我共同生活在一个连队里。</div><div> 车厢前两排有一个小学生大声地背着成语:勇往直前、勇往直前;恪尽职守,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兢兢业业....,完全是在课堂上读书的声音,字正腔圆童声朗朗并且每个词重复两遍。</div><div> 窗外的风景在十二月的寒冬里算是美丽,因为雾霾远山隐约,农家村落只见轮廓,倒有些水墨画般的韵味。沿途大面积土地被分割成一块块的,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嫩绿色,不知道是什么农作物,无人可问,因为身边都是年轻人,恐怕还不如自己分得清冬小麦春小麦。</div><div> 每隔几百米远的距离就有一个高压线架,远远看像一个个大大的弹弓叉立在地里。这个东西只有长在广阔的田野里才好看,如果时不时地再有几个烟囱冒着白烟在绿色的田野里,那真是一片蒸蒸日上的新农村景象。</div><div> 郑州东站到了。播音员好听的声音在介绍着郑州。听着声音让我想象着播音员姣好的面容,想起当年宣传队的报幕员。</div><div> 据说有些报幕员美若天仙,甚至到场的观众仅仅是为了一睹报幕员的风采。小姑娘一出场,面带迷死人的笑容,一双眼睛妩媚又迷离地从左到右环扫台下一遍。观众席上的男人们都是张着嘴巴的傻样。等甜美的嗓音一亮,男人的哈喇子基本上流下来了。</div><div> 我相信世上有完美的东西,人人都爱美丽。比如西红柿,比如报幕员,以至于我一听到美丽的声音仿佛便看到了她面容的美丽。一看到美好的面容就想象她的声音一定委婉动听。</div><div> 文革当年 ,时兴全民都是宣传员,跳舞唱歌吼京剧。</div><div> 今天我去你单位演出,明天你来我单位演出,就像走穴,义务宣传,没有任何演出费。那时全民都不知钱为何物,钱有何用。</div><div> 当年我还是东郊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正是头上长着草,上蹿下跳十个小时不知累的年纪。每天爬树钻洞劈叉翻跟头,把玉米叶子编成小辫儿接在自己的头发上扮成白毛女,掂着脚尖儿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再把辫子满腔仇恨地摔几下,大声喊着:“我不死我要活!我要报仇!”接着从自家台阶上跳下来跑了。</div><div> 当年除了能够把八个样板戏倒背如流外 ,就知道中国除了北京还有兰州。</div><div> 一天老师对我说:“汪玮,给你爸爸说让咱们学校去他们部队演出一场吧。”那语气没得商量,直接是命令。</div><div> 估计那时候的老师一定闲的没事没事的,每天查查学生花名册,找出点可以玩的东西,要不怎么知道我父亲是通信团团长?</div><div> 老师的任务让我为难 ,虽说我是他唯一的女儿,可是他果真会听我的吗?万一他不答应怎么办?</div><div> 这个千斤重担压在我心头晚上睡不着觉白天里像做了错事不敢见我父亲。</div><div> 我历来是个胆小鬼,尤其是不敢主动张嘴说话。奶奶让我去买酱油 ,我会提着瓶子在柜台前顽强地默默站立,直到营业员主动问我才怯生生的说打两毛钱酱油,否则会一直站下去。当然买了酱油便会从容地一边喝着香喷喷的酱油一边往家走。</div><div> 有几次奶奶做饭等不来酱油,硬是握着苕帚疙瘩找到杂货店,远远地看见我把自己站成一座雕像。</div><div> 据说我小时候是大舌头,发音不清,资吃不分。说话对我来说是件伤自尊的事。</div><div> 说话少了眼睛就自然用的多了一些,练就了一付用眼神表达意思的本领,顾盼流转、生动多情。</div><div> 曾经我奶奶就用浓浓的陕北口音恶狠狠地说过这样的话:“看这个女娃的眼睛,长大了不知道要把哪家的小子害死呀!”说到“害死呀”的时候同时伸出右手食指重重的戳一下我的脑门儿,随之我的身体就是一个趔跄。</div><div> 这样的次数多了,我便从小知道我的眼睛可能会害死人!因此产生了万分的自卑感。以至于在我未成年之前常常装作是近视眼。可还是没有用。</div><div> 好在眼睛早晚会浑浊的像个泥丸,那时候我定会幸福的像花儿一样。</div><div> 老师因为演出的事情问了我好几次,让我第一次感到做人的不容易。最终有一天我豁出去了,先用美丽的眼睛观察了一下父亲的脸色,然后像是突然想起的样子 ,双脚一跳两手一拍:“爸爸,让我们学校学生去团里慰问解放军叔叔吧!”</div><div> 真不相信当时我能有这般心机,可想而知把小小年纪的孩子逼成什么样子了?由于我不敢讲话这个性格导致以后与销售类工作无缘,所有的直销到我这里都一定是终结号,我永远卖不出去一件东西。</div><div> 当然,最终我们学校的老师笑的满脸是牙花。这天上百号学生用部队的几辆解放牌卡车浩浩荡荡开进了麻家寺通信团大门。</div><div> 那份张扬啊,那份炫耀呀,真不记得我当时有没有大呼小叫,应该不会吧,我从小就懂得做人要低调。</div><div> 大门口有人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是团宣传队的大哥哥们。里面全是我熟悉的脸,从吹拉弹唱到跳舞唱歌说相声的我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平时他们常常让我叫叔叔,看上去成熟稳重一点的我可能会叫一声两声,可气的是杨永娜刘晨这两个小不点儿也逼着我叫叔叔,我从来没有屈服过。</div><div> 我在车上看见他们在敲着锣和镲张着嘴巴笑,我也在偷偷在笑。</div><div> 那天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选一个节目,加上学校宣传队原有的十来个节目,热热闹闹地折腾了一晚上。我当然是学校宣传队的队员了。</div><div> 那天的化妆就像是标准化作业,一个老师专门涂红脸蛋,一个老师专门化眉毛眼睛,我们这些宣传队的老演员负责画红嘴唇。一队队的孩子站成一行,涂抹完一个接下一个。</div><div> 后台就像是战场,抢衣服的找道具的,一个个的小眼睛紧张又兴奋。</div><div> 解放军叔叔们一个连队一个连队的走进大礼堂。司政后的,二连七连八连的,农场的,个个头顶红星,腰扎皮带。一声令下齐刷刷的放下手里的小板凳,然后坐下。</div><div> 突然他们扯着嗓子开始拉歌,你方唱罢我登场,歌声此起彼伏,喊得不亦乐乎。</div><div> 我站在侧台扒开帷幕偷偷往下看,眼睛寻找着我认识的叔叔哥哥。</div><div> 等我父亲等团首长一坐下,晚会开始了。学校领导讲了话,团领导(好像是政治处主任也许是付政委)讲了话,我完全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只听见掌声一遍又一遍的响起,哗哗地像涨潮退潮。</div><div> 老师为了表彰我的功劳,决定当天让我担当报幕员的角色。灯光暗下来,我挺直小身板走上台,当我用那个眼神儿环绕全场的时候,发现除了看见坐在前面的我父亲和几个领导叔叔们以外,后面黑暗暗的一片,我看不见任何人!</div><div> 多想看见我喜欢的几个叔叔的脸啊!想看到他们认出我的时候会是多么惊讶!可是让我失望了。</div><div> “兰州军区通信团的解放军叔叔们,你们好......,”其实我一点儿都不怯场。</div><div> 那天从低年级的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到高年级的军民联防保边疆,有独唱有快板。</div><div> 记得我们宣传队的舞蹈洗衣舞里,我们把军用雨衣翻过来穿在身上,露出一只胳膊,腰里扎着彩绸,头上是藏族女孩子的五彩花辫,脚上当然是配套的雨鞋,又厚又重,藏族舞蹈脚上的力度大,在舞台的木地板上跑起来轰隆隆的像火车,扬起一些尘土来。</div><div> 我一次一次的走上台报幕,节目一个一个演完了,还是没有看到一个我认识的解放军叔叔。忽然觉得当报幕员没意思了。</div><div> 那天演出结束后,部队招待我们夜宵,饭堂灯火通明,十几张大桌子坐满了孩子,个个放开肚皮吃的心满意足。那百十来号人不知吃掉了多少解放军叔叔的粮食。然后又坐着团里的解放牌卡车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了。</div><div> 以至于那些同学们在许多年后还直呼那一夜吃的过瘾!可事后我问所有认识的解放军叔叔哥哥们,没有一个人知道那个报幕员是我。也许是化了装的眼睛没有天然的美丽?或许美的已经不像我了?也许从来没人想过我不仅会说话还有一副甜美的嗓音?总之没有人问过我关于那天晚上的任何问题。</div><div> 前几天和一位已经退了休的当年的解放军哥哥聊起这些事,他一脸茫然说有这么回事吗?想不起来了,想不起来了。</div><div> 一件我小时候自认为重要和骄傲的事情到头来也只有自己记得。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常常是这样吗?</div><div> 以后在我当兵后前几个年头里一直断断续续地在宣传队唱唱跳跳,也当过报幕员,但是那时候已经长大了,站在台上眼神里透出的是军人的坚毅,学会了面对着一片黑暗也会露出真诚美丽的笑容。从此台下再也没有我认识的解放军叔叔和哥哥了。</div><div> 那次去通信团演出成为了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之一,通信团这个番号化成了每一个解放军叔叔和大哥哥的名字印在我脑海里,成为了我几十年里的一个梦境。</div><div> 我常常会在梦中回到那条长长的部队营地,沿着最高处的后勤修理所、服务社往下走,经过卫生队、政治处司令部一直往下走到下面的八连,一路上见不到一个解放军叔叔。在我的梦里那片营地仿佛是一座空城,外面的路边是笔直高高的白桦树......。</div><div> 武汉到了,播音员好听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一个我没去过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去的城市,就像两个擦肩而过的人对视一笑从此各自天涯。</div><div> 天色渐渐暗下来了。我一心想着终点站长沙马上就到了,不知道我那位任CEO 的弟弟是否在百忙之中还记得来车站接我?这个长着一对小小眼睛的弟弟。</div><div><b> 汪玮</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7年于中国</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115</div> <h1><b>通信团战友对汪玮散文《动车情思》的评述</b></h1><h3><b>刘晨:</b></h3><h3>@文如其人 ,见到你发的老团长女儿玮玮的文章,使我回想起在团宣传队的许多往事,玮玮没事时常会跟着团宣传队去演出,她在文章里还提到我和杨永娜的名子,谢谢她这么多年还记得。谢谢你文如其人。</h3><h1><b>高天雄</b></h1><h3>小怀:玮玮写得好,有经历,有深情,有文采,她的思绪常带着你大幅度的在时空中跳动,也像她现在生活在大洋彼岸的的国度,比我们这些从麻家寺寺走出来的任何一个人走的都要远……。</h3><h1><b>雷宝山</b></h1><div> 小怀兄你好啊,王玮的文章很有特色,毫无娇柔造作之嫌,却有酣畅淋漓之感,小怀兄的润色也很成功,为汪玮的文采喝彩,并顺祝汪团长健康长寿,谢谢。</div><div> 雷宝山</div><h1><b>杨建华的微信:</b></h1><div> 汪玮这篇美文,不只是往事追忆的随笔,它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令我们从一个少年的视角,回望那个物质贫瘠但精神充盈的岁月,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历程,怒放的生命。故事活泼有趣,人物栩栩如生,读后有亲临其境的现场感,更有血液涌动全身的感奋!<br></div><h1><b>刘景祥</b></h1><div> 汪玮好文!对景的观察,描写。场景气氛的形容,内心的表白到位。对这次演出确实没印象,但描写的部队情况让人清晰的忆起当年。谢谢小汪好文!我也在演出队待过一段时间,几次给兄弟单位,地方单位现演,一水的老爷们撑起近两小时的场子也是不易。完了一顿好夜宵算是酬劳了。印象中从没有酒。</div><h1><b>李万年</b></h1><div> 汪玮对地方群众到部队来慰问演出的叙述,使我想起了在司令部炊事班一段往事:</div><div> 1972年春节期间,地方单位来团里慰问演出的比较多,夜宵是由司令部炊事班和后勤处炊事班轮流负责。</div><div> 接到任务的炊事班可就辛苦了,不但要保证不能影响正常的开饭时间和饭菜的质量 ,同时更要保证夜宵饭菜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超支。</div><div> 为了保证完任务,7,8个人的炊事班一分为二,分别准备晚饭和夜宵,吃完夜宵收拾完伙房和食堂就到午夜了。大家都很辛苦,却没有一个人喊累的。清晨照常起床,迎接新一天的工作。</div><div> 谢谢汪玮使我回忆起了当年在司令部炊事班的美好的生活。</div><h1><b>华山一兵</b></h1><div>@李小怀 ,为汪玮的回忆短文点赞,喝彩!真是文如其人,文釆飞扬,有情有义好文章!</div><h1><b>陈小川</b></h1><div>@小怀 汪玮可以专业写散文的。</div><h1><b>李凤宇</b></h1><div>汪玮好文彩!</div><h1><b>陈向峰</b></h1><div>@汪玮 真的好文笔,几十年的记忆婉婉道来,把我们的思绪也带回了那个年代的情景中!</div><h1><b>刘大钊</b></h1><div>汪玮好文采。<br></div><div><br></div><h1><b>汪玮回复</b></h1><div> 谢谢小怀哥这么细心整理。大家对我这个小妹妹关爱有加,我十分感动!感觉有些对不住大家!因为我当时其实只是写着玩打发时间,想哪儿写哪儿了,不知道怎么写到去通信团演出的事儿上了。所以你看前面的内容完全不搭的。</div><div> 不过有大家的认可和鼓励,我除了感谢之外只有更加努力!多读书,多思考,好好向大家学习!(大哥哥们其中不乏人才呢!)以后认真的写点心里想表达的东西,再请大家指教!</div><div> 不过这次能激起大家又一次的回忆和几分感慨,我也高兴。</div><div> 说真的,通信团这段生活,不论是我看到的还是听到的,大哥哥们当时那种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你们之间的友谊,对当年小小年纪的我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影响到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div><div> 我很感恩在我青春期阶段有你们的陪伴,给了我正确的指引!感恩我生命中有你们!也谢谢小怀哥!通过这次,我也看到了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div><div> 完</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16</div> <h1><b>八.视频:通信兵的祝福</b></h1> <h3><font color="#010101">^观看上面视频时,请关闭右上角美篇音乐按钮。</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请通信兵战友记住这:</font></h3><h3> </h3><h3><font color="#010101">滴滴滴,答滴答 </font></h3><h3>· · · 一 · 一 </h3><h3><font color="#010101">结束!</font></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font color="#010101">117</font></h3> <h1><b>九,战友的微信回复摘录:</b></h1><div><b> 1.满安琦:</b></div><div> 李小怀大哥早上好! </div><div> 我昨晚用了半个小时认真看完了您的美篇,感慨良多! </div><div> 当高天雄的《通信团岁月》速写激起的战友情怀还在许多人心里回荡未泯之时,您又把北京战友47年聚会活动搞成一场"盛宴"呈现给大家,说您是用心良苦一点几也不过分。</div><div> 记得去年12月中旬,高天雄告诉我北京的战友要搞一次入伍47年的大聚会活动,他盛情邀请我和爱人能够来参加(并说负责我们一切吃住费用)。但苦于我们已经身在海南带孙子无法前往。但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的活动。</div><div> 活动当天,我不时看微信,想看到许多熟悉且已变老的面容,但到了一点多了,也没任何人发消息。我还急着问了一句,好像是李凤宇老哥回了一句"都在路上,回去了发。" </div><div> 我不是北京战友,你们大都是我的兄长,我如此关注这件事,是因为我们都是通信团的战友!</div><div> 说实话,我没想到李大哥会把一次战友聚会活动用美篇的方式编的如此丰富多彩!搜集了那么多详细的个人资料,让大家着都心里暖暖的。我看到了我熟悉的天雄、雷宝山老哥、当年还是知青的汪玮、还有接我到部队的刘和平厂长…… </div><div> 陈建锋老兄虽然我不认识,但通过这半年多在网上看他的文章已经很"熟悉"了,尤其是您收录他的文章里关于寻找老班长马建田那篇,看的我都心痛了,原来他是这么有感情的一个人!钦佩!</div><div> 好了不多说了,再一次感谢李大哥的用心!也顺祝我认识不认识的北京战友们晚年幸福、身体健康、生活愉快!<br></div><div><div><b>2.焦鸿烛: </b></div><div><b>《神笔军韵》</b></div><div>小怀笔下鬼神功</div><div>掠起老兵众豪情</div><div>跨超時空追岁月</div><div>笑泪遥忆为国忠</div><div>图文尽展酬军志</div><div>妙语娓娓话峥嵘</div><div>文武相宜成岁月</div><div>激励后代子孙兵</div><div> 庚寅堂主献丑了</div><div> 丁酉岁仲冬月于哈尔滨<br></div><div> </div><div><b>《谢盛情》</b></div><div>感谢万千难用言</div><div>小怀用心义云天</div><div>移星换月玲珑艺</div><div>晒泪把盏贺天缘</div><div> 叩首合什了谢谢小怀兄</div><div> 庚寅堂主 焦红烛题</div><div><br></div><div><b>《铭镌》</b></div><div>須臾欢聚后</div><div>怀兄历苦功</div><div>铭镌軍旅誌</div><div>激励卫国翁 </div><div> 焦红烛题 </div><div> 袍泽欢聚勿勿而别,苦辣酸甜情愫留连,吾辈大幸天赐李小怀兄,椽笔记实以惠我等,谨此深躬,小辞頌德,瑾表千万遍的谢意, 庚寅堂主人。<br></div><div><b>3.汪玮:</b></div><div> 小怀哥,看了,又流泪了!</div><div> 真的感谢你!是你把这些洒落的珍珠串了起来,珍贵无比!</div><div> 通信团因为有了你们这些伟大的战士而载入史册........。</div><div> 你做了一件太有意义的事情!劳苦功高!谢谢你!</div><div> 你制作的视频已经传到兰州军区了,我中学同学家是军区的,他刚才说他的军区朋友发到群里了,他看了以后来问我。</div><div> 刚才美国的朋友也知道你的文章了! 这是我们通信二站的战友发来的,她现在定居美国。她和她丈夫都是通讯兵工程学院的。</div><div> 今天温哥华朋友也发来了这个(你的通信团战友聚会的美篇)。</div><div><b>4.李万年: </b></div><div> 谢谢你老大哥,你认真细致地为战友们做了一件大好事,使战友们激动和兴奋。不愧是我们的好兄长、带头人。</div><div> 刚才八连战友群里的兰州兵窦军在八连战友群里转发了《兰州军区通信团北京兵四十七年聚会记实》。</div><div><b>5.陈晓明</b>: </div><div> 小怀老兄真的感谢您的热心、细心、耐心和这份战友的情心,做了这么好的一个作品!太受感动了!衷心感谢您的付出!我想所有看到这个作品的人都会为之动容!</div><div><b>6.陈向峰: </b></div><div> 在连队里的时候我就非常羡慕以雷宝山,邹瑞福为代表的老高中生,他们的作风做派,言谈举指,做事缜密,逻辑性强,对我这六八届,初一年级都没上完的浪荡游子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在这里谢谢你们所有的老哥战友!!<b>7.耿德水:</b></div><div> 向锋,国祥二位哥哥,都是仗羲,为别人着想的真男子汉,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帮助别人为乐,善人必得好报。为您们祝福祈祷。</div><div> 国祥五哥如同我亲哥哥似的,对我家精心的照顾,连我以故的哥哥沒有尽到的责任,他都承担下来,我发自内心的感激,祝福我五哥 ,好人一生平安。</div><div><b>7.刘国祥: </b></div><div> 几十年战友情!向峰为人实在!仗义!包括战友若干次聚会!不计较付出!尤其对农村兵马班长更是仗义!我就陪他去马建田家去了几次!值得我及战友称赞!路遥之马力!曰久见真人!战友在一起生活短暂几年!但点滴汇集的昔日让我们更加珍惜战友情!</div><div> 战友群好!忆往昔!留个美好回忆!这种活动应发扬!多谢我们的好战友参与!!</div><div><b>8.邹瑞福: </b></div><div> (看了向峰的救火负伤的回忆录)越读心越痛,没有麻药,有多痛呀?可以想象,从渭河边到场部十几华里,刘国祥俩人回来真不容易,为你们当时的战友情点赞!</div><div> 向峰,下午和我这里几位老友,聊起你那段没用麻药纱条穿洞消毒经过,个个瞪眼惊呆,好象他们也痛到心里一样!</div><div> 通讯团的战友棒,通讯团战友群真棒,通讯团北京战友群真真棒,通讯团老兄级群友李小怀高大棒!为小怀兄的不辞劳作点赞!</div><div><b>9.刘羿: </b> </div><div> 向峰:五建是我人生走进.社会起点,一生那能忘呀?当时学雷峄高潮对我人生也是座右铭。</div><div> 通过这次参加聚会,看到你写的回忆和大家的口碑,不光使我到你又更深的了解,真是相见恨晚,今后定要多亲多近,我要向你好好学习呀!</div><div> <b>10.孔谦</b>: </div><div> @李小怀  小怀不愧是大哥大,心细周到付出了极大的精力把这次大型聚会和北京战友的精神汇录成美篇。这必将载入不了忘却的战友情史册!感谢小怀大哥。</div><div> 小怀兄做的我们12.26聚会的美篇,我的连襟居然也收到了。他也是总参通信部的.......。</div><div> 小怀兄以老大哥的热忱,以战友深厚的情感,以浓墨重彩的文字,不但全面记载了这次隆重的战友聚会还深情地记述了战友当年的故事,耗费了很大的精力却对自己着墨太少。我们感谢这位好兄长,你的文字作品大家收藏了,同样,你的高尚人品大家也收藏了!我们郑重地向小怀大哥致以军人的敬礼!</div><div> @刘羿: 我们入伍第一顿饭吃的是鲤鱼汆沙。大概是晚上八九点到了二营的营房(忘记是几连了),黑黢黢看不清楚周围的环境,问老兵晚饭吃啥,老兵回答说吃鲤鱼汆沙,吃到嘴里才知道就是小米粥里下面条,里面好像还有菜叶子。问老兵营房后面是哪儿,老兵说是兰州市的城墙,结果第二天起床才看清楚是山。</div><div><b>11.高天雄</b>: </div><div> 这次小怀为大家整理战友聚会资料,内容已经大大超出了那天的难忘聚会,通过听红烛和一些战友谈,才知道了原来在团里时都不知道的情况,深受感动和教育!我还保留有一小块他们当时带回来的石棉矿石…。</div><div> 连祥:抱歉刚看到,你写的长诗很有分量,只有有深刻的体验和概括表达的驾驭能力才能道出那些细微的感受……读了好像能嗅到西北营房里的缕缕气息…同时又有雄壮和豪迈之气统驭,已经像一件作品。</div><div><b>12.杨长华:</b></div></div><div> 老焦的诗豪情不减当年,司令部出黑板报天雄画插图,邵志亭写各班战士作的诗词,全是打油诗,唯独你的诗最好,受到当时宋参谋高度评价。</div><div><b>13.白学生:</b></div><div> 小怀:老战友,你的前后两篇文章我都仔细看过,使我感到有你这样的战友感到高兴。</div><div> 第一次看到觉得就不错了,二次等于是锦上添花。</div><div> 特别是你在按照向峰的推荐,用的毛泽东主席像放在开篇,让人感到特别的感慨。我们是毛泽东时代的人,感到无比的自豪。</div><div> 就在一个多月前我接到凤宇的12月26号到北京与战友聚会,我就发微信称这个日子选的太好了。聚会时又知道北京战友去部队的日子,这两个日子加在一起,意义更深。</div><div> 后边,我的关于骡子的文章 ,你把题目一改,又高雅又有意义,我深表感谢。</div><div>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118</div> <h1><b><br></b></h1><h1><b>再见战友!</b><br></h1><h1><b>再见首长!</b></h1><h1><b>再见麻家寺!</b></h1><h1><b>再见兰州军区通信团!!!</b></h1><h1><b>最后感谢通信团多位战友提供照片、史料 ,才能完成本次编辑。</b></h1><h3><b><br></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起笔构思 2017.12.28于北京</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征求意见 2018.1 . 6 于北京</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定稿收笔 2018.2 . 3 于三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李小怀</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119</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