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天门县东乡史考——乾镇驿建置考

胡德盛邦维文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区域</b></font></h3><h3>干驿镇是天门县东南古镇,距县城28公里,东与汉川县田二河镇交界,西与马湾镇接壤,南临沉湖,北连华严湖,东北与净潭乡毗邻,牛蹄支河(今天南长渠)从镇南通过。全镇土地面积80.12平方公里,人口6.18万人。﹝1﹞</h3><h3>﹝1﹞据网络资源“百度文库•干驿镇”2017年4月内容。</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沿革</font></b></h3><h3>干镇驿原是环水滩地,有舟楫商贾停歇,古名晴滩、干滩,亦名干滩镇。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在此设置巡检司﹝1﹞,十七年设驿站﹝2﹞,名干滩驿,简称干镇。清朝仍置巡检司于此,名干镇驿,后简称为干驿﹝3﹞。</h3><h3>清道光元年属天门县官城村官四里。</h3><h3>民国元年(1912年),为干驿区公所驻地。民国十五年(1926年)为干驿分区驻地。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干驿自治区驻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天门县第三区干驿乡驻地。1946年5月,建立干驿镇政府,直属县南行政办事处(县级)。1946年7月,为国民党天门县政府干驿乡公所驻地。</h3><h3>1948年4月28日,干驿解放。同年6月,建立干驿爱国民主政府,属天汉县第四区。1949年7月,划归天门。1950年,属天门县第三区。﹝4﹞1951年,改名干驿区。1952年,为第四区公所驻地,干驿为区辖镇。1956年,为干驿指导组驻地。1958年,名干驿人民公社。同年9月为东方红人民公社社址。1961年,复名干驿区。1975年,分设马湾与干驿两个公社。1979年两社合并,社址设干驿镇,故名干驿公社,面积160.54平方公里,居民87,122人。1984年3月,原干驿公社分为干驿镇和马湾区,撤销原大有管理区,设华湖乡﹝5﹞。</h3><h5>﹝1﹞巡检司:县衙的派出机构。巡检是知县的属官,掌缉盗、盘查之职。<br>﹝2﹞驿站:掌管投递公文、转运官物及供来往官员休息的机构。<br>﹝3﹞据《天门县志》1989版卷一第三章第60页:表1~2“1951年天门县区、镇一览表”尚作“干镇驿”,表1~3“1958年7月天门县区(镇)乡一览表”上,已经改作“干驿”。<br>﹝4﹞清道光元年至1950年之沿革,引自1989县志。<br>﹝5﹞1951年至1979年之沿革,引自《湖北省天门县地名志》,1984年之分撤,引自1989县志。</h5><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区划</b></font></h3><h3>清道光元年,干镇驿(称官城村官四里,后改称仁平里)下辖八个团:东岗岭、长城垸、新堰堤、社湖、观音堂、李港、卢沟、左垴。</h3><h3>民国七年,区划二十一团:乾团、左团、倒南团、倒北团、马东团、马西团、闹南团、闹北团、闹西团、华东团、长李团、松拖西团、古拖东团、三王社东团、 观卢社西团、钗子团、钗沙团、宝白团、紫头团、鸦乔团、沉湖团。</h3><h3>1951年,第四区(驻地干镇驿)辖19个乡:宋市、便市、芦埠、中心、联合、民主、同意、古老、中和、河南、蒋周、界牌、大有、新堰、五条、小湖、界南、张场、三合。</h3><h3>1958年,干驿人民公社管辖5个乡:界南、大湖、大有、马湾、中和。</h3><h3>1982年,干驿公社下辖便市、马湾、大有、大湖、界牌、中和等6个管理区,51个生产大队,435个生产队,253个自然村和干驿、马湾等集镇。</h3><h3>2017年,干驿镇包括30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八团村、汪河村、油榨村、月池村、小河村、晴滩村、社湖岭村、西湾村、禾呈村、朝门村、古老村、卢岭村、杨台村、周口村、刘洲村、夹洲村、苏畈村、陈张村、鲍夹村、刘弹村、河心村、蒋寨村、朱岭村、新堰村、史岭村、沙嘴村、六湾村、陈岭村、杨巷村、九岭村;干驿镇晴滩社区居民委员会、文昌阁社区居民委员会。</h3><h3>马湾镇管辖25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邹湾村、郑湾村、便河口村、李滩村、鄢巷村、榨屋村、横堤村、南闸村、张湾村、陈黄村、廖湾村、蒋湖村、曾刘村、郭嘴村、大台村、河堤村、小湖村、匡台村、土坑村、陈渡村、陈巷村、马场村、卢湾村、陈马村、汪陈村;马湾镇街道社区居民委员会。﹝1﹞</h3><h3>据此,民七志时的干镇驿,当包括今干驿镇、马湾镇全境,净潭乡、沉湖天门境内部分(表、结论均待考证)。﹝3﹞</h3><h5>﹝1﹞干镇驿区划:民国七年的内容引自民七志,清道光元年、1951年和1958年的内容引自1989县志,1958年的内容引自《天门县地名志》,2017年的内容引自网络资源“天门市委办公室•天门市情”。</h5><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