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东南端,三面临海。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2700多年前就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希腊不仅是西方文明的摇蓝,还蕴藏着丰富和珍贵的历史遗产。这些历史遗产具有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而位于其东部的爱琴海,有着多岛屿之称,多岛屿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遗产吸引我们前往。</h3><h3><br></h3><h3>我们结束了意大利罗的行程,乘游轮抵达希腊的第一站 —克里特岛的首府伊拉克利翁,开始了希腊的旅程。</h3><h3><br></h3><h3></h3><h3><br></h3> <h3>克里特岛位于希腊本土以南130公里的地中海上,是希腊最大的岛屿和古老的文化中心。四周碧波万顷,岛上多山,植物常青,瓜果遍地,鲜花盛开。风景秀丽的克里特岛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是地中海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古代爱琴文化发源地。20世纪初,在伊拉克利翁发掘出一座古代建筑的王宫,即著名的克诺索斯米诺宫。</h3><h3><br></h3><h3>站在伊拉克利翁的海边,远处是古老的城堡,显得格外的神秘、庄重。</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20世纪初,在伊拉克利翁发掘出一座古代建筑的王宫,即著名的克诺索斯米诺宫。克诺索斯宫是古希腊时期(公元前2800-1100 ) 整个欧洲最气派、最豪华的建筑。克诺索斯也是米诺安文明最重要的遗址。</h3><h3>我们登上了伊拉克利翁后,驱车前往约5公里的克诺索斯遗址,参观克诺索斯米诺宫。</h3><h3>克诺索斯曾是米诺斯时期克里特岛的首府,克诺索斯王宫遗址是神话传说中米诺斯王用来关弥诺陶洛斯牛头人的地方,克里特岛王米诺斯生了个牛头怪物儿子米诺陶乐斯,就建了个迷宫把他圈起来,每年米诺陶洛斯要吞食从雅典进贡7名童男和7名童女,希腊英雄修斯在公主的帮助下进入迷宫杀死米诺陶乐斯。</h3><h3>直到100多年前,米诺斯文化还只被认为存在于神话中。英国考古学家阿瑟·埃文斯在克里特岛上发现克诺索斯宫时,他便确信这就是传说中的迷宫。从此揭示了米诺斯文明的存在,种种考古发掘,印证了希腊传说,使得希腊人变得更加伟大。所以现代考古学家将米诺斯-迈锡尼-希腊文明,定名为爱琴海文明。爱琴海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h3><h3><br></h3> <h3>这是克诺索斯宫复制图</h3><h3><br></h3><h3>王宫有16000平方公尺。有五层楼,一千多间房间,而且是环环相扣,所以就形成了迷宫,走进去就出不来了。</h3> <h3>在一片废墟中,我们跟着导游的讲解,步入了这座神秘的宫殿。</h3><h3><br></h3> <h3>克诺索斯宫的建筑布局是:中央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国王宫殿、王后寝宫分布在庭院四周。各建筑物之间用长廊、门厅、复道、阶梯相连,千门百户,如同古希腊神话中的迷宫一般。</h3><h3><br></h3> <h3>这是一座错综复杂、楼屋众多的建筑,然而,古代克里特建筑师运用光学和几何学的原理,在紧密相连的各幢楼室间建有一个个天井,让光线和空气通过靠着天井的窗户和通风口进入室内。由于底层光线较暗,在天井的一角装有一块磨光的大理石。光线通过大理石的反射投入房间,使位于底层的屋室照样光线明亮。这样解决了空气调节和采光问题。</h3><h3>王宫还铺设有至今看来依然比较科学、完备的供水、汇雨和排水系统。</h3><h3>古希腊人的智慧真让人佩服和赞叹。</h3> <h3>当年辉煌的宫殿,如今已是断垣残壁,但仍不失其中的精华。</h3> <h3>你发现了吗,支撑屋面的圆柱有什么特别的呢?</h3><h3>原来用来支撑屋面的立柱都是用整棵百年大树锯刨而成。为了矫正人们视觉上的差异,所有立柱都锯刨成倒立的圆锥柱体,也就是上粗下细,但远远望去,这些立柱上下一般粗细,显得十分雄浑协调。</h3> <h3>这可能欧洲最古老的王座 —米诺斯王帝的宝座,放置在“觐见”殿。宝座高高的靠背用雪花石膏制成,放在一个正方形的基脚上,座位下有奇异的卷叶式凸雕。地板染成红色,一面墙上画着两只躺着的鹰头狮身蛇尾的怪兽。这个御座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样子同今天我们通常坐的高背靠椅相差无几,远不如中国古代帝王的御座那样考究。但它也代表了当时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据说海牙国际法庭首席法官的座椅就是按照这张御座仿造的。</h3><h3><br></h3> <h3>克诺索斯米诺王宫</h3> <h3>这些陶罐的用途考古学家还存有争议。</h3> <h3>可看到的排水系统</h3> <h3>巨大的牛头雕塑</h3><h3>克里特人崇拜牛,经常在王宫中心的广场上举办斗牛的庆典活动,以供国王与达官贵人们娱乐。所不同的是斗牛的青年必须赤手空拳面对凶猛的公牛,这或许正是米诺斯向周边国家强征青年男女的历史根源。由于斗牛庆典非常危险,被征集的青年男女往往命丧牛蹄,有来无回,传在外邦人耳里就逐渐演变成了吃人的牛头怪传说,并且代代口耳相传了下来。</h3> <h3>这座王宫确可称做艺术之宫。建筑装饰十分精彩多样,特别是那些为数众多的壁画更是古代克里特文化的瑰宝。这些壁画,形象生动,又富有情趣,成为古希腊绘画艺术最突出的代表。</h3> <h3>王帝与王后的宫殿,装饰有可爱的蓝色海豚</h3> <h3>这是王后的浴室,浴盆。</h3><h3>这些壁画所使用的颜料都是从植物、矿物以及骨螺(一种海生贝类)中提炼的,色彩自然、鲜艳。古代画家通常是在墙壁上的泥板尚未干透时挥笔作画的,这样能使色彩渗入泥板,经久不退。</h3> <h3>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館,</h3><h3>走进雅典最重要的博物馆-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館,这里收藏了大量在王宫中的壁画,陶器等各种珍贵文物。</h3><h3><br></h3> <h3>生动逼真的壁画在王宫中到处可见。也都无不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充分表现了古代克里特人的艺术智慧。</h3> <h3></h3><h3>这幅《驯牛图》是一幅描绘女斗牛士在训练演员斗牛的壁画。画上两个白衣少女,一左一右,正举手示意和发出指令。一个土红色青年男子侧立在牛背上。看他翻腾跳跃的身姿显得十分轻快,那条强健的公牛却画得过于夸张,牛的特征也不明显。驯戏公牛,是古代克里特岛的一种杂技,但这种表演一般是用于祭牲场面的,可能这是当时宫内娱乐生活的写照吧。</h3> <h3>神秘的动物,鹰头狮身蛇尾、带有翅膀的怪兽,伏在芦苇中眈眈虎视。据说此怪兽的头、身、尾分别代表天上、地面、地下的神灵,是克里特人膜拜的图腾。</h3> <h3>这是一幅关于克诺索斯王的壁画。壁画同真人一般大小,画中的国王头戴装饰有百合花和孔雀羽毛的王冠,过肩的长发向后飘动,脖子上挂着用一朵朵百合花串在一起的项链,腰束皮带,身着短裙,正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由于王冠和项链都装饰着百合花样的饰物,所以这幅壁画被叫做“戴百合花的国王”。</h3> <h3>克里特人特别崇尚细腰,有束腰之风,以细腰为美。男人如此,女人也是如此。更崇拜女神的身体特征,丰乳肥臀。</h3> <h3>希腊神话中“米诺斯牛”</h3> <h3>蓝色的姑娘</h3> <h3>海豚在水中游荡的壁画</h3> <h3>在王宫中还发现了数以千计的石印章,刻有象形文字的泥饼和两种象形文字的泥版文书,以及金器、银器、陶器等。</h3> <h3>刻有象形文字的泥饼,至今仍未揭开它上边的文字谜。</h3> <h3>精致的杂耍人。</h3> <h3>这是双面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斧子(在王宫里也找到了很多斧子),甚至在克诺索斯宫的墙壁上也绘有斧子。</h3> <h3>刻有花纹的精美陶罐。</h3> <h3>神态各异的陶俑</h3> <h3>米诺斯的建筑令人惊叹迷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米诺斯王朝又是怎样消失了呢?</h3><h3>奇怪的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克里特岛上所有的城市,突然在同一时间全部被毁坏了,不久,这个古老的海上霸国便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h3><h3>1967年,美国考古学家揭开了这个谜。</h3><h3>在克里特岛以北约13O公里,有一座桑托林火山岛。桑托林火山仅海拔566米,20世纪中有过3次小规模的喷发,远不能与维苏威火山相比.它的宁静使岛上居民祖祖辈辈感到很安全。当美国人在岛上60多米厚的火山灰下挖出了一这座古代王宫时才令世人改变了对它的看法。</h3><h3>研究证明,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那是在公元前1500年前后,桑托林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渣多达62.5平方公里,岛上的城市几乎在一瞬间就被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直冲天际的火山灰弥漫在空中,覆盖着地中海东部地区。</h3><h3>就这样,一次火山大爆发消灭了一个古老的文明社会。克里特王国被人们遗忘了,只留下了一些神秘的传说。克里特文化的兴亡,至今仍是考古学中令人费解的难题之一,它的神秘面纱远远未被完全揭开。</h3><h3>走出伊拉克里翁考古博物馆。我们游览了伊拉克里翁的市容。</h3><h3><br></h3> <h3>游览市中心:</h3><h3>威尼斯凉廊,建于1626-1628年间,是幢带有典型威尼斯风格的建筑。它由当时克里特岛的威尼斯总督莫罗西尼主持修建,是威尼斯人在统治克里特时期建造的第四座凉廊,也是现今还存在的唯一凉廊。</h3> <h3>伊拉克利翁威尼斯广场是伊拉克利翁的主要广场之一。</h3><h3>是整座克里克特岛最著名的广场,建在了市中心,其中莫西尼喷泉是其标志性建筑,1628年由当时总督莫西尼下令建造。水从四个狮子口中喷出,落在8个雕塑精致的水槽中。</h3> <h3>广场不是很大,但游览的人不少,这个小老外真可爱。看外貌特征,真想探究他的‘’前世今生‘’。</h3> <h3>街边的烤玉米和烤板栗,香味四溢。</h3> <h3>克诺索斯遗址外很多咖啡店。</h3> <h3>小店前盛开的鲜花,诱人的各种水果。</h3> <h1><b><font color="#167efb">走进雅典</font></b></h1> <h3>清晨,游轮抵达比雷埃夫斯港,港口位于希腊东南部,为希腊最大港口,也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2016年4月,中远海运集团收购比雷埃夫斯港(比港)67%股权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要进展。<br></h3><h3><br></h3><h3>邂逅中国海军黄冈舰</h3><h3>下了游轮,迎着东方的朝阳,随即看到不远处两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舰艇停泊在港口,啊!是中国的,我们又惊喜又激动,在异国他乡,看到五星红旗,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军舰,那种亲切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大家争相拍照,纷纷向舰上的解放军问好致敬。</h3> <h3>今天,我们能走出国门,游览世界名胜,我们的军舰能停靠在外港,中国远海运集团在比港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集团在全球集装箱码头超过48个,泊位数超过209个,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并走向全球化…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br></h3> <h3>驻足瞩目,雄壮的舰艇和军人的威武气势,诠释着强盛起来的东方古国神圣的尊严,唤起了我们心中无比的骄傲和自豪。</h3> <h1><font color="#167efb"><i><b>前往雅典卫城</b></i></font></h1> <h3>古雅典是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雅典至今仍保留了很多历史遗迹和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是西方文化的象征。</h3> <h3><font color="#010101">远处是戴奥尼索斯剧场剧场建于公元前6世纪,是希腊最古老的露天剧场。</font></h3> <h3>另一个阿迪库斯露天剧场建于公元161年,由罗马大帝时代的哲学家Tiberius Claudius Atticus Herodes为纪念他的妻子而建造,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也是同时期最杰出的建筑物之一。</h3> <h3><br></h3> <h3>上山道路用大理石板或石块铺成,路面很滑,我们小心地移动着脚下的步履,缓慢地通过仅存的几根高大石柱的山门爬上卫城顶峰。</h3> <h3>卫城建在雅典市中心一座高150米的石灰岩山岗上。在雅典,无论从哪个方向你都可以看到巍峨的卫城,而位于卫城最高处的巴特农神庙则是卫城最耀眼的明珠,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巴特农神庙建于公元前447年,是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的杰作。是希腊有史以来的最大神庙,长70米,宽31米,周围环有大理石筑成的多立克柱式柱廊,被认为是“多立克柱式”建筑艺术的极品,有“希腊国宝”之称。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风雨的摧毁之后,神庙已经只剩下仅有几十根柱子的框架了。原来供奉在庙内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高达12米的巨大金像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46根高达10.43米的那多立斯式圆柱守望在那里。然而,你仍可从这气势磅礴的柱子感受到它当年的辉煌。</h3> <h3>多立克柱式柱廊:多立克柱式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另外2种柱式是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它们都源于古希腊。</h3><h3>在希腊,多立克柱式一般都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粗大雄壮,柱头是个倒圆锥台,没有柱基。柱身有时雕成20条槽纹,有时是平滑的,柱头没有装饰。柱下部约占全柱三分之一的地位槽纹很浅,几乎是平的,往上越来越深。</h3><h3><br></h3><h3>还真学到不少建筑知识呢!</h3> <h3>巴特农神庙复原图</h3> <h3>巴特农神庙</h3> <h3>巴特农神庙</h3> <h3>在卫城,很多的建筑都在维修中,就像一个大工地。这一维修工程已经持续了多年,还在继续。但遗憾的是,无论怎样修复都无法再现当年的盛景了。</h3> <h3>这是雅典卫城的另一著名建筑之一——伊瑞克提翁神庙(厄里希翁神殿),神庙本为放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传说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冬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能为人类提供最有用东西的人将成为该城的守护神。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打地面变出了一匹战马。而雅典娜则变出了一棵橄榄树——和平与富裕的象征。因战马被认为是代表战争与悲伤,雅典娜因此成为这座城市的保护神,城市也因此而得名雅典。</h3> <h3>伊瑞克提翁神庙,建于公元前395年,内部有一雅典娜的木雕像。</h3> <h3>神庙的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这6根少女像柱现在在希腊仅存4根,真品收藏于卫城博物馆,卫城上面的这些柱子是用复制品顶替的。</h3> <h3>这是一片古老的建筑群,如今巨大而苍老的石柱还峥嵘地立于大地之上,任凭风雨的侵蚀,默默地诉说着这些神庙那永远沉寂的历史。</h3> <h3>希腊城全景</h3> <h3>登高望远,雅典城尽收眼底。</h3> <h3>奥运会场</h3><h3>希腊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古时候,希腊人把体育竞赛看作是祭祀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一种节日活动。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希腊共举办了293届古代奥运会,可以说没有希腊就没有奥运会。为纪念奥林匹亚运动会,1896年在雅典举行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后,运动会虽改为轮流在其它国家举行,但仍用奥林匹克的名称,并且每一届的火炬都从这里点燃。</h3><h3><br></h3> <h3><br></h3><h3>奥林匹亚是希腊的圣地,它把健康的理念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和延续着。奥林匹亚这个词成了竞争、体育、斗志等等重要概念的同义词,成了世界精神文化的重要遗产。</h3> <h3></h3><h3>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开幕;2004年,希腊再次接棒奥运,经历了108年的发展和变迁,这项万众瞩目的国际竞技赛事回到了她的发源地。</h3><h3><br></h3> <h3>位于市中心的宪法广场是雅典的重要地标,是为了纪念1843年希腊实施第一部宪法而命名。这里坐落的建筑是国会大厦,这里也是希腊的政治中心。在国会大厦的台阶上,是著名的无名战士纪念碑。在无名战士纪念碑前,有卫兵守卫着,每到正点时刻,这里便会上演一场颇具特色而别开生面的换岗仪式。</h3><h3></h3><h3><br></h3><h3><br></h3> <h3>纪念碑建于1928年,中央雕刻着一位头戴盔甲,手执盾牌,血战沙场至生命最后的士兵浮雕。为纪念这些在四百年前,为夺回国家主权与土耳其战斗中牺牲的士兵,而建立了无名战士纪念碑。</h3><h3>浮雕两边镌刻着公元前5世纪希腊著名作家伯里克利斯悼词中的两句名言:“这里是全世界杰出战士之墓”、“是安放无名战士的灵床”。</h3> <h3>无名战士纪念碑前左右两侧,永远都有身穿民族服饰的卫兵固守着,衣着红帽、白裤、肩饰、宽拢衣裙及结着线球的鞋子,个个英姿勃发。</h3> <h3>颇具民族特色的换岗仪式,真是别开生面的表演:一招一式,抬腿顿足,举枪挥臂,夸张的慢动作,让人忍俊不禁。</h3> <h3>纪念碑前的宪法广场上有大群鸽子,它们不怕游人,常常落在人们的头上、肩上。买了包鸽食,与鸽子嬉戏,人欢鸽跃,欢腾一片,真是有趣尽兴。</h3> <h3>雅典大学外观</h3><h3>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不仅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也是全巴尔干和地中海中部地区的第一所大学。大学成立于1837年5月3日,位于雅典卫城的东北方。</h3> <h3>这是卡普尼卡利亚圣母教堂</h3><h3>建于1050年前后,是在一座古希腊雅典娜(或德墨忒尔)神庙上改建而成的,为雅典最古老的东正教堂之一。</h3> <h3>这是大都会天使报喜主教堂。</h3><h3>是东正教希腊教区最重要的教堂。它是1842年圣诞节由国王奥托和王后阿玛丽亚奠基,历时20年建成。</h3><h3><br></h3> <h3>教堂正对大门有座雕像,那是从1944年德军撤离,到1946年国王回归期间摄政的希腊东正教牧首Damaskinos Papandreou(1891-1949)。</h3><h3>真有意思,一只鸽子飞到了雕像高举的手上,一动一静,为雕像增添了一副富有灵性生命的造型,隐喻了人类友好和平永恒的主题。</h3> <h3>希腊街景</h3> <h3>公交车站候车的民众</h3> <h3>结束了雅典的旅行。</h3><h3>一个在地下尘封了三千多年后发掘的克里特王国,一个在地上遭受了战乱更迭、入侵掠夺和大自然的摧毁的雅典卫城,他们不同的遭遇,却相同的命运。这些城市毁于灾难后,幸存的城市宫殿建筑群的建筑规模、建筑结构建筑风格和建筑特色,以及其中的绘画,雕刻,陶器等文化艺术,无不散发着古老而神秘智慧的文明,更引发了我们对古希腊文明产生无限的遐思……它们带着神秘的面纱,以璀璨多彩的文化、以及流传至今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极大的推动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丰富着人类的文化遗产。</h3><h3>在我们享受现代文明所创造的辉煌和奢华的当下,古希腊文明所释放的独特魅力和影响力仍然让人们跨越历史时空,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h3><h3>置身其中,真实地体验到了一次心灵的感应和视觉的旅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