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笔大趣绘大观

泉哥

<h1><b>近日,我的老乡和好友画家王俊松先生担任民革中央画院副院长,听后甚是欣喜,不由想起十五年前当记者时给他写的专访,现重新发表,以贺俊松兄荣任。</b></h1><h1><br /></h1> <h1><b><br />大笔大趣绘大观<br />袁泉<br />无论是先后镶挂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大厅内的《大河奔流》和《黄山朝晖》,还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的《黄山晓色》和中南海收藏的《江峡长风》,无论是为民革中央创作的《迎客松》、《春江水暖》,还是为日本大阪府议会创作的《黄河颂》……当你伫立在国画家王俊松这些巨制大作前,你会被那大河奔流、浪卷飞雪、悬涛激壁、万雷震地的画面所震撼,被那奇兀凝重、灵动秀美、清致飘逸的景色所沉醉。<br />这是对大江大河赞美的交响,交织出那母亲河的神秘、雄奇与壮美,这是对高山峻岭深情的壮歌,吐露出那山、石、林、云的刚柔与俊逸,这是艺术家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是艺术家深厚底蕴艺术灵气的充分展示,没有艺术家对祖国深情的爱恋,对艺术、对生活忘情的追求、冷峻的思考和独具匠心的创作,是无法在这雄奇壮美、豪放飘逸的杰作中,宣泄出一个艺术家从灵魂深处迸发出的感人情怀。<br />在当今中国画坛中,画大江大河大山的书画家为数不少,但像王俊松这样能画出其中的真谛、神韵,并自成一格为国家级艺术圣堂大殿所收藏的为数不多。清代文学家叶燮曾经说过,"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俊松之所以能在书画创作中追求大趣,表现大笔,展示大观,并非一日之寒。他从小酷爱书画,先后就读于西安外语学院日语系和西安美术学院,扎实的外语功底为他走向世界打开交流的大门;他中国画师从于白雪石和刘文西两位大家,使他在中国画创作中既得益于两位大家的言传身教,又能勇于创新,开拓自己艺术的一片天地。<br />俊松谈到,"中华大地的名山大川是我创作的源泉,为山川立传,为江河讴歌,特别是我对黄河长江的钟爱,对黄山的深情,是我一生用艺术来创作的使命和追求。"他曾经独自一人徒步到晋陕黄河大峡谷进行采风写生,当他站在壶口瀑布前,咆哮狂舞的黄河,像野马奔腾,如大海倒悬,气吞穹宇,震荡山川,他为之所折服,为之所叹绝,为之而激发出创作的灵感,于是,那幅悬挂在天安门城楼大厅的《大河奔流》就这样诞生了。从此,俊松的多角度、多视野、多方位展示黄河题材的艺术作品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并产生出让同行倾羡和喝彩的黄河情结。他创作的《黄河交响》、《黄河的风》、《河日同辉》、《大河浩荡》等作品在中国美协和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大展中获奖,并入选中国美协"中国画三百家"。<br />俊松为人质朴、真诚、豪放,他广交朋友,广游名山大川,尤其是和朋友相聚,常常举杯畅饮,不醉无归,他常常把自己的酒德、酒品、酒风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我很欣赏俊松酒后的挥毫之态,更喜爱他醉中的书法,我觉得俊松书法有时比他的有些画更具有韵味和魅力。你看他,醉意朦胧又显露几分清醒,挥洒之中,那字里行间如笔走龙蛇,那墨时浓时淡如落云烟,将现代书法与传统绘画技法融为一体,给人以远鹤闲云,气韵传神之感。<br />俊松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沉入生活之中,将笔墨寄寓大自然,以新的生命和力量,用新的造型、意象来解释自然的精神和时代的旋律,同时也描绘出画家内心的精神世界和对艺术的追求。他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智者,在人生艺术之旅中不断去追求、去探索。</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