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个地方——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二)

欣南

<h3>  12月21日我们来到泰山学院,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纪念活动。先是在报告厅与师生们共同听革命传统教育报告。泰山学院副院长王雷亭首先致辞。</h3> <h3>  徂莱山抗日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黎玉之女黎莉向泰山学院捐增资料。</h3> <h3>  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后代黎小弟、孟达林、孟京生、李文飞向广大师生作了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这是黎小弟做《浅谈山东抗战历史研究的几个问题》的报告。</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孟达林做了题为《鲁中抗战时的黄金工作》的报告。</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孟京生做了题为《山东抗战与全国抗战》的报告。</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李文飞做了题为《鲁南铁道游击队接受日军投降的经过》的报告。</h3> <h3>  下午大家共同观看了抗日纪实片及学生们表演的抗日题材的文艺演出。</h3> <h3>  演出结束后,大家与泰山学院的师生们在主楼前合影。</h3> <h3>  夕阳西下,大家离开了泰山学院。</h3> <h3>  12月22日上午我们到了田家林村,参观莱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遗址。</h3> <h3><font color="#010101"> 纪念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80周年组委会成员刘智在莱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纪念碑前介绍莲花山抗日武装起义的过程。</font></h3> <h3>  大家聚精会神地倾听</h3> <h3>  莱芜市民政局领导介绍莱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纪念碑建立过程。</h3> <h3>  大家纷纷在莱芜人民抗日武装起义遗址纪念碑前合影留念。</h3> <h3>  下午参观鲁中抗战纪念馆、莱芜战役纪念馆。这两个纪念馆具有一定的规模,图片和实物搜集较多,给我们很深的印象。</h3> <h3>  缴获的日军军刀和刺刀。</h3> <h3>  光华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又一处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1938年1月1日起义后,参加大寺(四禅寺)誓师大会的起义队伍先后赶到徂徕山光华寺,与新泰和莱芜的两支起义队伍汇合。截止到1月上旬,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队伍增至400余人,编成三个中队。</h3><h3>  现在光华寺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h3> <h3>  今天我们在光华寺前集结……</h3> <h3>  12月23日我们来到了磨山峪抗日旧址,在徂徕山革命烈士陵园祭奠先烈。</h3> <h3>  这里是磨山峪烈士墓群所在地,2009年发现时是一个土堆墓区,后经考证墓区中共有12座坟墓,埋葬烈士13人,年代为1938年至1945年间。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丁兆村馆长投资修建,在这里建成了徂徕山革命烈士陵园。2016年1月,泰安市政府公布为第四批泰安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泰安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h3> <h3><font color="#010101">  徂徕山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这里的一座山坡上,我们走上山坡,拜谒革命烈士墓。</font></h3> <h3>  大家静静地列队,等候向烈士墓敬献花篮。</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代表马凯、董黎生、亓同生、赵领军、黎晓弟、林水星代表我们大家敬献花篮。</h3> <h3><font color="#010101">  大家向革命烈士三鞠躬</font></h3> <h3> 今天又一批新党员在这里进行入党宣誓,参加纪念活动的老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h3> <h3> 在烈士陵园举行入党宣誓,气氛格外庄严肃穆。</h3> <h3>  他们重温入党誓词仍是那么严肃认真,声音洪亮。</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馆长丁兆村介绍烈士墓修缮建设情况。</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周希庆向博物馆捐献史料。</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李文飞向博物馆捐献史料。</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邢光向博物馆捐献史料。</h3> <h3>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子女薛玉成向博物馆捐献史料。</h3> <h3>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转交现仍健在的96岁高龄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余琳(燕洪)的照片和亲笔题词&nbsp;。</h3> <h3> 黎小弟展示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余琳(燕洪)的近照。</h3> <h3>  向参加徂莱山抗日武装起义的老前辈余琳(燕洪)致敬!</h3> <h3>  北京八路军山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会长黎小弟讲话</h3> <h3>  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邱传贵讲话</h3> <h3>  全体人员瞻仰烈士墓,敬献鲜花</h3> <h3> 参观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h3> <h3>  参加纪念活动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老战士后代与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h3> <h3>  抗战遗址纪念亭</h3> <h3>  再见了,我们走过的地方,</h3> <h3>  再见了,父辈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曾经洒下热血的地方,曾经流淌过青春年华的地方。这片土地不会忘记他们,这里的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子子孙孙不会忘记,永远不会!</h3> <h3> 策划 刘智</h3><h3> 制作 李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