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39b54a"> 湘西,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暗藏着诸如“赶尸”、“放蛊”、“落花洞女”等奇异事件。</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 我知道湘西是从沈从文《湘西》和《湘西散记》中,他创造的湘西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崇美而朴实的,宁静而清新的,健康而自然的……那里的山山水水、世俗人情,都是故事,都是诗歌,也都是图画。</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我们用三天时间去了湘西凤凰古城、印象吉首、德夯苗寨、边城茶峒和芙蓉古镇……感受那田园似诗的山水,古朴淡雅的民风,透明清凉的人情和那些原始纯真的风貌,真是让人沉醉不知归路。这三天,始终又有湘西最美乡村医生、十九大代表田院长驱车陪同保障,更让我与夫人多了一份亲切、一份感动!</font></div> <h3><font color="#39b54a"> “青山绿水吊脚楼,傩戏苗歌鼓舞拦门酒,寺祠亭阁民居石板街,城楼碉卡烽烟镇竿人”,尽述了凤凰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br></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 我与夫人走进凤凰古城,己是9月30日下午时分。阳光恰到好处地在亭台楼宇间游弋,温暖的风揉和着沱江湿润的水气扑面而来,小桥、流水、人家勾勒出古城淡雅的韵味。</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水是城市的灵魂。一条沱江蜿蜒曲折,使古城变得灵动。但见沱江水清澈碧绿,波澜不惊,舒缓前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依在沱江两岸,风情万种。</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我们小心地行走在“跳岩”上,作为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一个“跳”字让它出神入化,与水的温文尔雅相趣相映,反映的是普通百姓积极的生活方式,现在“跳岩”以其 独特的美吸引游客穿行其上,并已成为很多青年男女牵手走过的风情桥 、浪漫桥。</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走过“跳岩”,我们便沿石阶走上了美丽的虹桥。听着桥下潺潺的水声,望着成群结队的游人穿上苗服留影时,才意识到自己真的到了沈从文先生魂牵梦萦一辈子的故乡,到了曾被新西兰著名诗人路易艾黎称赞为 “中国最美丽的小城”。</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走过虹桥,我们便走进了曲经通幽的深街小巷,那一幢幢紧紧偎依的青砖木楼和一户挨一户的商铺,仿佛在述说着百年小城富庶繁华。小商铺里 ,有各色小饰品,如银镯、披肩、苗绣等琳琅满目,你可随意看,随意赏,随意挑拣,且价格便宜,面对热情招徕的苗族阿婆,你真不好意思空手而返,我便给女儿挑选了一个非常雅致带刺绣的苗家小肩包。另外,还有各种特色小吃,如血粑鸭、木锺酥、姜糖等,满街都是,香飘阵阵,我与艳玲禁不住诱惑也买了几块尝尝,确实有很特别的苗家风味。更撩人的是苗鼓商店年轻而美丽的女子,手打苗鼓,和着节奏,唱着“等了你三年又三天……”,歌声清脆 ,摇人心族,令人驻足,勾起人们对翠翠与傩送美好爱情的无限遐想。</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走着走着,我们便走进了位于东城中营街十号的沈从文故居。房屋坐东朝西, 一个小四合院,故居中只有几样简单的家居、床帐、笔墨纸砚等,因年代久远有些斑驳、泛黄了,面对先生面带含笑的照片,面对画家黄永玉为其表叔沈从文题写的 “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的碑文,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出故居,我们沿着小巷石板路缓缓而行。这时已近傍晚时分,古城安静了许多 ,想必是我们这些热情洋溢的游人惊扰了古城的宁静,他等待着黄昏已经很久了。古城浸染在夕阳余晖中,努力挽回着最后一抹霞光。吊脚楼 、万寿宫、万名塔已面带倦意,等着夜的来临。因为晚上七点要看《边城剧场》, 我们便依依作别古城,返回天下凤凰大酒店。</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在酒店匆匆就餐后, 我们便去了位于酒店后山的《边城剧场》。这是一部森林实景剧,在景观再造与营造时,把小说《边城》的“风景”作了审美化的呈现。</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舞台前区用一片“水域”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拉拉渡”——爷爷和翠翠用拉拉渡船过河的场景。一种异地异域异样的风景和风情向我们扑面而来。舞台中区是可以不断组合布景的核心表演区 ,有时是吊脚楼群;有时田间地头的一片油菜花开; 有时是水边作坊, 有渔人担着鸬鹚挎着鱼篓归来,有牧童放牧牛羊。舞台后侧是自然森林,有佛塔、亭台、廊画、水车、碾房等,这些湘西山水逼真而来,如梦如幻,《边城》的故事在这里一一演绎。</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有天保、傩送两兄弟共爱翠翠又生死相依的兄弟情义,有翠翠身上那种“等一城烟雨只为你,渡一世情缘 只和你”的湘西女人的执着爱情。全剧将风土人情之美仑美奂转变为翠翠爱情的凄美悲剧。让人回味无穷,心有所动,情有所钟。戚戚焉,怅怅然。</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守望古城,带我走吧”!凤凰古城毋庸置疑是美丽的,是风情的,是浪漫的,这里是放松心情的地方。</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有人问我 ,你所到过的地方哪里最浪漫,哪里最适合两人牵手去?我说,其实浪漫不是在哪里,而是在于你无论在哪个年龄都是否有浪漫的情怀。</font></div> <font color="#39b54a"> 10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湘西自治州吉首乾州古城,这是座有着4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地处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河畔。</font><div><font color="#39b54a"> 这里是湘西州的世外桃源。早在沈从文的《湘西》中是这样描述乾州古城的——“乾州地方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整齐干净,且出了近三十年来历史上很多有名姓的人物……”。他道出了乾州古城,是个古老神秘,有历史底蕴的地方。</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我们从古城北门进去,往右走过一段石板小巷,眼前赫然出现一大片绿黄相间的荷叶。此处名为胡家塘,是古城独具特色的景点之一。但见小桥、流水、垂柳、古宅,颇具江南水乡的风韵。一座弯如明月的小桥跨塘而过,一边是大塘,荷叶田田;一边为小塘,睡莲丛丛。</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塘的四周是清一色的明清古建筑,青砖黛瓦,骑墙勾白,别具一格,素得让人心生敬意。可以想像,若是仲夏之夜,踏着柔和的月色,闻着荷花的清香,听蛙鸣蛐唱,看萤火烛光,肯定让人流连忘返。</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出了胡家塘往前走,就到了翦伯赞寄居的寓所。他是著名的史学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家。住所很幽雅,正屋书房一应俱全。正房木壁上挂着一幅隶书,写的是:“读书志在圣贤,而非科第。为官心存君国,而非身家”。墙上挂有他的照片,带你能触摸到名人曾经的质朴和亲切。</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从寓所出来,我们穿过狭窄的街道,来到了民族英雄罗荣光故居。他是地道的乾城人,官居天津总兵,镇守京津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大沽口,67岁高龄的罗荣光率军抵抗,在弹尽援绝,炮台快要失守时,忍痛杀了眷属,最后以身殉国。</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接着我们来到湘军悍将杨岳斌故居,他出身行伍,曾率军多次大破太平军,被追赠太子少保。法国侵略军在台湾吉隆登陆后,清廷命杨岳斌协助左宗棠办理军务,并赴台抗敌,后法军久战不利被迫议和,同年杨奉诏班师回乾州养病,至病故。</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走进这些故居,我们看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一处处遗迹,而是这片土地涵养的人文气节和民族不屈的烈性,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些战火纷飞年代古城哺育出来的儿女坚定向前的姿态,顿时生出无限敬意。</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乾州文庙。一座文庙承载着一座地方的历史与情怀。</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文庙主要建筑有明伦堂、文昌宫、大成殿、大城门、状元桥、棂星门、祟圣祠等。文庙临街有一道影壁,中间有菱形的四瓣画窗,窗两边各有一道门,入学者从左入,拜孔着从右入。进入门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柱石坊,横刻“棂星门”三个大字。跨过石坊门,有一半圆形月池,月池上有一座石拱桥,又叫状元桥,桥后有一排一层青瓦砖木结构建筑,留有中门,右边供奉有乾州名人牌位,如罗荣光、杨岳斌等人牌位就供奉在此。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日本侵略中国,大量难民流入湘西,国立八中迁入乾州,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夫人劳安女士曾在此就学。穿过中门,正前方就是大成殿,供奉香火,我们折转向右便出了文庙。</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快到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万溶江边。万溶江穿城而过,河水碧波荡漾,河岸绿树成荫,古建筑掩映其间,朝不远去看,江上有风雨桥和木吊桥,驻足流连,那水、那桥、那城、渐渐稀释了我的目光。</font></div> <h3><font color="#39b54a"> 因为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因为凤凰那夜的《边城剧场》,很让我们向往茶峒。茶峒是个小镇,属湘西花垣县,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10月2日,我们由乾州出发,驱车直接驶到茶峒景区入口,从停驻的广场直走不到100米,就是茶峒河,茶峒河是酉水的一条支流,河水清澈,河宽约50米。往右沿河边栈道走约500米,便到了拉拉渡。我伫立岸畔,一遍遍的回吟先生的文句——“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进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两岸拉起钢索绳缆,渡船系在钢绳上。不见了摆渡的爷爷,小翠也不知今在何方?</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 坐上拉拉渡,摆渡的两个土家族后生很娴熟协调地利用木棒与绳索间的摩擦力渡起船来,我拭了拭,挺费劲,不太轻松。到了对岸的翠翠岛,上面除了小说中翠翠的雕像外,就没什么好看的美景了。我们坐拉拉渡返回,沿着小说中的官道进入小镇,踏着青石古道,回顾两旁吊脚楼古色古香,眺望白塔耸立,我们边走边回味那美丽动人的故事。</font></div><div><font color="#39b54a"> 我在想,沈从文先生在他湘西系列文学作品中,以《边城》为代表,借助纯朴乡村生命的美丽,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而茶峒的民俗风情正符合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表现形式,也正是他的文学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font></div> <h3><font color="#39b54a"> 10月3日,我们匆匆赶往芙蓉镇,它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最初知道芙蓉镇,是因为初中时读过古华《芙蓉镇》小说的缘故。它的出名,却因拍摄电影《芙蓉镇》改名所致。芙蓉镇原名王邨,位于吉首市永顺县境内,坐落在酉水之滨。我们从209国道旁拐进去不远,就进入了这个被青山绿水环抱,古木苍翠掩映,古色古香“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因国庆长假,古城里游人如织,古石小巷幽深,两边吊脚楼上到处打着“正宗刘晓庆米豆腐”的招牌。因为2009年来过这留,又因为时间关系,只在古城稍作停留,我们便驱车赶往张家界荷花机场,坐飞机赶往长沙,准备坐次日飞机返回厦门了。</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r></font></h3><div><font color="#39b54a"> 10月4日11:OO,随着滑轮接触地面,飞机一阵一阵的抖动,我们便安全降落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10天的旅行就这样在愉快中结束了。这些天,我们去了不一样的地方,看了不一样的风景,知晓了不一样的故事,也感悟了不一样的人生,这些天,我与夫人相约,一路相伴,回想在每个时间罅隙里温馨片段,便会生出许多感慨与记忆,无论季节如何荒芜,时光如何 老去容颜,有你,便是晴天 ;有情,便是安暖。</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