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故事

段琳

<h3> 在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湘川黔交界的湖南的边城--茶峒镇(现在改名为边城镇),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h3><div> 那时看小说《边城》给我留下的记忆画面就是: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爷爷,一个女孩子翠翠,一只黄狗……。</div><div> 年龄渐长,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色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div><div>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实情后,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架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一直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div><div> 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div><div> </div><div><br></div> <h3>日夜流淌的清江河与依小溪而建的茶峒镇见证着《边城》里发生的故事……</h3> <h3>木制的吊脚楼还有当时的痕迹。</h3> <h3>但当年的青石板路已变了模样。</h3> <h3>白塔(左边)还在,只是多了一个旅游景点----翠翠岛。</h3> <h3>小镇上有许多以“翠翠”命名的旅馆💒。</h3> <h3>现代文明和商业气息也在这里和谐融洽。</h3> <h3>你看,小挂牌上的字是:喝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好酒的男士们又多了一个喝酒的理由😊</h3> <h3>“一口吃三省”,是一道菜,它的原料是清江河畔的角角鱼和本土野生小番茄,再加上酸辣姜蒜,汇集川麻、黔酸、湘辣于一体,让你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各种舌尖上的美味……</h3> <h3>栖居的小客栈低调而奢华。</h3> <h3>每个房间都放了一本小说《边城》,处处体现出主人的品位。</h3> <h3>从客栈的露台上望去,对面就是重庆,左边就是贵州的地盘了。</h3> <h3>还有一个三不管岛。就是湘不管、黔不管、川不管的意思。三不管在清江与洪安河两河交叉处的水中央。东面是湖南,西面是贵州,南面是四川即现在的重庆。</h3> <h3>花2元钱坐乘拉拉渡,就可以到重庆的洪安镇。</h3> <h3>拉渡的老爷爷上了年纪,应该和当年翠翠的爷爷年龄相仿。</h3> <h3>刘邓大军的指挥部就建在洪安镇。</h3> <h3>坐船逆流而上,五分钟不到,就来到了三省交界的地方。</h3> <h3>体会了一次“一脚踏三省”的感觉😊</h3> <h3>三省闻鸡鸣----鸡犬之声相闻。</h3> <h3>路边,看到烤糍粑的小姑娘,我仿佛也回到了童年……</h3> <h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h3><h3>清晨,我循着棒槌声,来到了小河边。薄雾中,浣洗的苗家阿妈就像一幅山水画!<br></h3> <h3>夜幕降临,鱼鹰歇息。</h3> <h3>边城美丽的夜景!</h3> <h3>晚饭后,我们来到了翠翠岛。这个岛2004年修建。翠翠的雕像由沈丛文的侄儿、著名画家黄永玉亲自塑造。翠翠岛的外形像一只古老的渡船,静静地停泊在清水江中。翠翠日夜站在船尾,等待心上人的归来……</h3> <h3>翠翠,还有那只小黄狗,在月光下,在时间的长河中化成了思念的永恒。正如仓央嘉措的诗----你见,或者不见我,</h3><div>我就在那里,</div><div>不悲 不喜;</div><div>你念,或者不念我,</div><div>情就在那里,</div><div>不来 不去;</div><div>你爱,或者不爱我,</div><div>爱就在那里,</div><div>不增 不减……</div> <h3>人生的渡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匆匆的过客,所以,每一天,每一步,都必须认真快乐地去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