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别流泪

小微文字

<h3>图片来自网络。</h3> <h3>  我很少听歌。特别是现在的流行歌曲。也说不上喜欢那个歌手,主要是我不注重曲调,我只注重歌词。<br></h3><h3><br></h3><div> N多年以前,我喜欢《请跟我来》:我踏着不变的步伐/是为了配合你的到……我尤其喜欢合唱部分的词:当春雨飘呀飘的飘在/你滴也滴不完的发梢/戴着你的水晶珠链/请跟我来——</div> <h3>  那时候在歌厅,每次老张都点这首歌,但我不会和他合唱,我只是坐在那里认真的听。我总觉得,是老张一直牵着我的手,告诉我:请跟我来。就这样,我们一起走到了如今。</h3><h3><br></h3><div> 我喜欢罗大佑写的歌词,每一首都直逼人心。有一次去山东出差,去一个企业的度假村,晚上没事儿,就在一个小歌厅唱歌,我记得好像就我和一个参会的处长,我们把罗大佑的歌曲都点上,不管会不会就一首首的唱下去了,最后,唱得我心里空空荡荡的,仿佛所有的感情都随着罗大佑的歌词唱出去了。我感慨,他的歌词怎么能写的这么好啊。</div> <h3>  后来,我看过一篇文章《听歌别流泪》大意是说,现在的歌曲作者,写一首歌词的时候,并不是有感而发,而是先研究当前人们情绪,比如怀旧,比如时光流逝,比如亲情等等。</h3><h3><br></h3><h3> 有一首叫《小芳》的歌,就是作者研究了大批知青回城之后的失落,找不到归属感的那种情绪,很怀念在知青点那种单纯美好的感情和时光,就创作了这首歌,一出来,就唱到知青们的心里去了。很快就流行起来。其实并不是词作者的亲身经历,不是有感而发。还有类似的《同桌的你》《时间都去哪儿了》《常回家看看》等等。都是迎合了当时大部分人的一些情怀。</h3> <h3>  自从看了那篇文章之后,我心里有些失落,我觉得不会吧,怎么能不是有感而发呢?怎么能只是迎合大多数人的情绪呢?我似乎有一点点觉得上当受骗的感觉,仿佛那些词作者欺骗了我的感情。</h3><h3><br></h3><div> 后来,我再听到触及内心深处的歌曲时,就在心里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听歌别流泪,听歌别流泪……可是,还是止不住泪流满面,总有那么一句,两句歌词,刺痛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div> <h3>  今天,子美在朋友圈发了赵雷的《成都》。我打开又听了一遍,心里仍是有一些涟漪,有一些说不出的东西。</h3><h3><br></h3><h3> 我想,如果在夏天,我遇到一个失恋的孩子,我会告诉他,你坐在一棵大树下,听听这首曲子。</h3><h3><br></h3><div> 这是一首叙述的歌,一个男人将故事中的过往反复向别人描述,回想当时的场景,最后忍不住自己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div> <h3>  我听出这首歌里的孤独感。城市里的青年,有几个好意思说自己不孤独呢。有谁又没有失恋过呢。重点不是孤独和失恋,而是如何去享用这个过程。去好好回忆那种在一个陌生的或者熟悉的城市,与那时相爱的人,挽着衣袖,走过一条条街,从深夜走到黎明……</h3><h3><br></h3><div> 青春,这个词语常常在红绿灯口被改变。青春是我们不知道在接下来的路口,会不会遇到听我们唱歌的人,谈论人生的人,以及深夜里可以相互拥抱的人。</div> <h3>  听赵雷的歌,会想和谁聊聊过去。比如,坐下来,倒一杯咖啡,太阳晒着,有些睁不开眼,就那样眯着。会想回到过去,回到一个旧信封里,回到懵懂的,满怀欣喜的中学时代,大学时代,刚参加工作的时候……</h3><h3><br></h3><div> 赵雷唱歌,从来只用吉他伴奏,吉他的声音在空空的音箱里停顿,然后共鸣出来。</div><div>……</div><div>分别总是在九月 回忆是思念的愁</div><div>深秋嫩绿的垂柳 亲吻着我额头</div><div>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div><div>成都 带不走的 只有你</div><div>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div><div>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div><div>你会挽着我的衣袖 我会把手揣进裤兜</div><div>……</div> <h3>  总觉得赵雷的歌不适合演唱会,只适合深夜的时候,当做背景音乐,单曲循环播放。</h3><h3><br></h3><div> 今天又听这首歌,我写留言给子美:我特别喜欢这首歌,会想起很多过往。挽着一个人的衣袖,在一个城市走到夜深……</div><div><br></div><div> 子美回复我:如今挽着一个人的衣袖,在一个城市走到夜深,会走到泪流……真的老了</div><div><br></div><div> 我又想起那个忠告:听歌别流泪,听歌别流泪——</div> <h3>  高中的时候,我从保定来到石家庄,离开了熟悉的学校,同学,朋友,由于宿舍没有盖好,家还没有搬来,妈妈和姐姐们都没有来,就我和二哥与爸爸住在办公室里。学校里是陌生的老师,同学,回到办公室里面对着是孤单的一个床,爸爸那时经常出差。</h3><h3><br></h3><div> 有一个同学来我们院玩,我们坐在爸爸的办公桌聊天,可能是我孤单缘故,和他聊的很开心。记得一个周末,他来了,正好我要出去,他说我送你。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面,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他借给我一本书,前苏联的《多雪的冬天》他已经读过,做了笔记,读着他画了横线的句子,仿佛有了一些共鸣。还有一次,他给我折了一大把盛开的丁香,他说是他们院子里的,我插在瓶子里,装点了枯燥乏味的办公室。</div> <h3>  后来,高中快毕业时他当兵走了。</h3><h3><br></h3><h3> 再见面是三十年之后。</h3><h3><br></h3><div> 在那个疏于浪漫的年代,蛰伏在懵懂无知青年们心里的情怀猝然来临时,温柔得令人猝不及防,彼此都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意绪,只是在各自的记忆里储存了明亮的画面,是吹不散的雾和杨树上的眼睛。岁月虽然埋没了那些画面,只是在这样歌词曲调的触动下,会慢慢的清晰,让我们感怀一下。</div> <h3>  歌词里的那些片断感,就像撕下信纸的味道,信纸上的字,已然模糊……</h3><h3><br></h3><div> 记住,听歌别流泪,听歌别流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