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编辑:杨玉珍(上图),生于1960年3月,毕业于山西大学汉语言本科,1979年当兵时在28军84师宣传队,后到84师医院工作,从部队回地方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h3> <h3> 作者:向元兵(上图):生于1966年2月,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麻柳镇人,1983年10月入伍,1990退伍,汉族。入伍部队南充市56015部队75分队,1984年所在部队的连队参加两山侦察作战。1987年至1989在老山战区,八里河东山主战场侦察队作战,侦察员、卫生员。1990年退伍在粮食部门工作,2002年改制下岗,现在一个改制的粮食储备库工作。</h3> <h3>(这张照片中间是时任侦察连连长李保民,他右手是彭震,左手边是谈利东山侦察队队长,照片后排左边起,王远贵,刘松,张传民,刘芝东,李祖成。)</h3> <h3> 朋友,如果你看过我写的文章《军人风采》八和十一的,应该对向元兵这位参战老兵就不陌生了。今天我又收到了他发给我的两个链接,我被他的故事感动着,于是迫不及待的把它整理编辑起来。没有别的目的,只是想把这些参战老兵的故事继续讲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让我们的后代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这里我想呼吁社会给予参战军人更多的理解!下面我就把向元兵讲的两个故事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h3> <h3>(这张照片是一个有着侦察战神级别的人物黄林明,时任一排排长,现任38师副师长,戴的防蚊帽,他的右边是三排长董世勇,左边是贺毅侦察队员。)</h3> <h3> <b><font color="#ed2308">向38师112团东山侦察队致敬</font></b></h3><div><br></div><div> 三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自1990年1月6日复退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部队回到地方。身上的硝烟味渐渐淡去,军功章深深地埋在箱底;昔日的照片再也没有翻阅。直到2014年我有了智能手机和QQ号;到2016年又玩起了微信。每当在网上看到侦察队的战友将当年野外训练,蹲猫耳洞的生活,真实战斗场景的照片发到网上时,我很感动!当我回忆与侦察队战友共同战斗、共同度过那段艰难岁月时,我便产生了一种冲动!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想将一张一张图片背后的故事写成文字,想把战友埋藏在内心的真实经历编串成故事。虽然大多数官方媒体对我们那段日子不再提起,虽然影片《黑豹突击队》未能与广大观众见面,我们侦察队都记得片尾的文字,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div> <h3> 缔造这支侦察队的是时任老山战区东山主战场的团长徐富田(下图),他曾是38师侦察连的干部,79年期间是师部作战参谋。当年组建这支侦察队其实就是38师侦察连和三个团的特务连中抽调的100名侦察兵精英,所有的侦察兵都有过“魔鬼训练”和“敢死队”集训的经历;所有的干部都是84年两山侦察作战和收复老山作战的侦察英雄,他们全都立过高功,他们都是让特工闻风丧胆的“黑豹突击队”精英、“蓝剑行动”的骨干,后来又受到军区侦察队和南京高级步校系统培训,有着同行顶级水平的优秀侦察兵干部。</h3> <h3>( 当时成都军区副司令张太恒,也是老山战区总指挥,来看望侦察队队员,后面是时任团长的徐富田陪同。)</h3> <h3> 我们这支侦察队,是军中的骄子!是当年战斗团的宠儿!是炮兵和步兵的定海神针!我们永远是老山战区东山主战场的骄傲!当年我们侦察队连续作战时间创造了历史纪录,这在战争史上都属罕见,其中的刺激与惊险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都难以看到,我很庆幸在这群个性十足,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侦察兵专业技术一流的侦察兵团队里战斗过,同时也为我们38师延续和书写了侦察英雄连作战的传奇,捍卫了“英雄侦察连”的荣誉,这支有过显赫战绩的英雄侦察连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慰问;时任国防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秦基伟亲笔题下了“英雄的侦察兵,光荣的代表队”12个大字。</h3> <h3>(向元兵和侦察队员们与首长们的合影)</h3> <h3> 也正是这支侦察部队不仅是收集情报和火力兵力部署等侦察活动,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单独担任艰巨而特殊的作战任务,也正是受这支侦察部队的启发,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09年7月16日首次组建了中国的特种部队。当年我们的东山侦察队的作战对手是越特工和精锐王牌部队,对付了这支经历了抗法战争、抗美战争曾被侵越美军称为“丛林变色龙”的越南特工部队,并且让他们明白了跟我们侦察队交手,没有任何取胜的机会,彰显着中国侦察兵的霸气!也为我们能在最险的环境中,在敌人头顶上起舞而自豪。我们有理由相信老山战区东山侦察队永远是我们的骄傲!</h3> <h3> (黄排长带领的他的敢死队员合影)</h3> <h3> 多年以来,那段日子已化成我们侦察队官兵的共同情感!我们的大脑仿佛都是一本笔记本,其实记录下了兄弟们同生共死的那七百多个日日夜夜。当年,生龙活虎的我们都在慢慢变老,也有很多患难兄弟与我们阴阳相隔,他们已成为我们永远的怀念!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都曾融进我们侦察队,他们的欢乐与痛苦我们清晰地记录着他们英勇无畏的事迹。</h3> <h3>(黄林明时任侦察排排长,负伤后自己用匕手取弹片,真是条硬汉!)</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今两鬓斑白的我们,能给后人留点什么呢?绝不是金钱财产,那便是一种侦察兵的特有本色,一个现代军人的精神与气质。我们不缺故事,我们更不缺经历,我们目前缺的或许是另一种责任!将我们的精神完整的记录与整理,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给我们的世人,让他们明白,我们这支侦察队是追求“战之必胜”的一支侦察队,不惧世界任何敌手的侦察队!所以我也希望我们战友,忙里偷闲,拿起笔将那段血与火铸就的青春岁月,芳华人生留下,永驻人间!<br></h3><h3><br></h3><div> 向38师112团东山侦察队致敬!</div><div> </div><div> 侦察队队员向元兵于2017年12月23日<br></div> <h3>(执行任务前小分队的合影左边第三个是向元兵)</h3> <h3> <b><font color="#ed2308">芳华少年的蜕变</font></b></h3><div><br></div><div> 12月21日,我到达川区民政局去开一张,关于参战人员可以办理免费公交卡的证明书。民政局优抚科的同志告诉我,先到档案馆把个人的档案里的参战人员鉴定书复印一份才行。于是我到区粮食局档案室去查我个人档案。当查阅参战人员鉴定书的同时,顺便看到了个人奖励登记(报告)表两份,奖励项目一份是战地模范呈报表;另一份是二等功呈报表;还有七份嘉奖卡片。档案管理员把我要查找的参战鉴定表复印了,盖上了复印属实的鲜红印章给了我。在我的请求下,管理员同意我用手机拍了部分资料,我拍了我的奖励卡片资料。当天顺利地在达川区政务大厅照了像交了资料,叫我在2018年1月30日去领取免费公交卡。</div> <h3> 就在当晚,我拿起手机和平常一样,翻阅、删减信息,因为圣诞节快到了,很多信息与圣诞节的话题和祝福有关,当我处理完这些信息后又想起白天翻拍的个人档案图片,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在手机相册里翻阅起来,整个人又仿佛回到了三十几年前的军营。其中让我印象最深,记忆最清晰的并不是战地模范和二等功的获得审批材料,而是我与湖北将军县红安籍的老兵徐敬高和来自四川省三台县的副班长王绍成相关的一张嘉奖卡片(上图)。这张卡片其实是部队奖励级别最低一个连嘉奖卡片。从时间上看,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未满十八岁的少年,当你第一眼看到卡片时,或许你发觉时间是不是写错了,入伍时间是一九八四年元月,而获奖日期是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从这张卡片上不足二十个字的记载中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h3> <h3> 我入伍登记日是1983年10月23日,也就是1983年底入伍的兵,只能算是1984年1月的兵,所以凡是填写入伍时间只能从1984年元月算起。所以卡片填写日期没有误。而执勤任务是1983年12月24日,我看了当年的日历,正好是平安夜,奖励的晚上的军人大会是圣诞夜。这次是我的第一次执勤站哨,并且是一个人值守的三十八师司令部的正大门。这天晚上在我的记忆中,绝对是当年最寒冷的一天,从下午就开始,天十分阴沉,刮着呼呼的北风,白天在训练场上站军姿,走队列,跑步等新兵训练。并没感到有多冷,身上还穿着夏季着装的确凉单裤、戴着单帽,里面穿着就一件白色的衬衣。那天吃完晚饭后,大家挤在连队会议室的一排排矮凳子上看着电视剧《霍元甲》更不觉得冷。当熄灯号吹响,钻进被窝里自然更加暖和。</h3> <h3> (胜仗归来的战友们在一起合影)</h3> <h3> 因为是第一次站哨,在站哨前必须有人带哨培训,负责培训,带哨的是侦察班老兵、副班长王绍成,他在平时训练中,特别刻苦,反应特别快,身手敏捷,各项军事技术都是出类拔萃的全能型人才,很受干部战士的喜欢。在我睡下不久,王班长把我叫醒,说今晚上新兵要参加站哨,他负责带哨培训。站哨前,大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王班长教我如何握枪,如何挎着枪行注目礼,如何传达口令,如何询问进出营门的各类行人,如何验查证件,如何注意军人的军姿,怎样才精神、庄重、威严,经过王班长的多次示范,多次纠正,我多次演练,基本上熟悉领会了各种动作要领。后来他跟我说:“一定记住,这里是司令部的首脑机关、军事重地,在任何情况下必须保证哨位有人值守,不漏岗、脱岗 ,这是铁的纪律”。</h3> <h3> (向元兵随侦察分队执行出境侦察任务)</h3> <h3> 虽然我仍然穿着下午训练那身单薄的衣服,几经演练也并不觉得很冷,不知不觉地到了站哨的时候了,我接替值守是晚上11点到12点胡家灵,值守的时间是晚上12点至凌晨1点钟,王班长也完成了教练任务,回去睡觉了。我到哨位上与胡家灵互行军礼后,然后上岗。第一次站到司令部大门哨位上,挎着冲锋枪觉得很神气。虽然风越刮越猛,雨夹着雪花在飞舞着,已感觉一股猛烈寒意袭来,感觉真的有些冷了,但眼看只有几分钟就要换岗了,这几分钟随便坚守是没问题的,但是几分钟很快过去,又很快超过十分钟了,我一次次向营房方向望去,希望接哨的快点到来,这时身上明显地有些发抖,脚也有些僵了,手也不太听使唤了,冰冷的56式侦察兵专用枪挎在身上越来越沉,手也无法保持王班长教给我的军姿了。这时时间又快到深夜2点了,我估计这一班没来,再下一班应该有人来接我了吧!可是2点过了,仍然没有人来接替,一次一次向营房望去,一次一次让我失望。</h3> <h3> 这时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猛,气温感觉应该在零下,但不知多少度了,手脚全部麻木,感觉不听使唤,我试探性地移动,但脚是僵硬的,手从枪托上移开,但手指都很难伸直了。这时我脑海闪念着,如果今晚有搞新兵紧急集合的,班长带着新兵跑出大门,我就有希望了,就这样一次一次的盼望,一次一次地失望着。就在这时我向营门外望去,并不繁华的城市闪着零星微弱的灯光,耳朵只听着呼呼的风声。</h3> <h3>(这张照片中间是侦察队战神黄林明,时任一排长,他右手是侦察兵一级战斗英雄廖友安,左手是一级战斗英雄二班长唐诚。唐诚是侦察队最坚强的一个,他在地雷炸飞一只脚的情况下,为了其他战友不受伤害,把周围的地雷排掉六颗,以致向元兵去救护他时没触雷,当时媒体称,他是焦士上爬行的武林壮士)</h3> <h3> 时间就这样一秒一秒地走着,只觉得这个夜晚太漫长。我突然想到,趁我还可以移动,我回去叫连队的兵,拖着僵硬的脚离开哨位,向营房艰难地走出不到十步,回头望了一下哨位,一个庄严的营门哨所依然矗立在那里,一个对外的门户没人了,我突然感到有一种责任落在我的肩上,我绝不可能离开哨位,耳旁又响起王班长的话,绝不能脱岗、漏岗,又想到是司令部的军事重地,我又立刻回到了哨位上。</h3> <h3>(向元兵和他的战友们己经发觉越特工从几个方向向他们正在靠近,准备打硬仗,布置研究分散突围,准备单兵作战化整为零。)</h3> <h3> 这时,我感觉到越来越冷,手脚到处象针刺一般,全身发紧,特别是胸部、腹部的肌肉剧烈地收缩,感觉头不停地左右摆动着。这时候的我有点绝望,脑海闪现着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画面,会不会冻死?我又想起爸爸妈妈及家人同学……在入伍前爸爸跟我说了一句话,部队会对每个战士都要进行考验,想到这里或许是部队对我的考验吧!我不断给自己打气,不断地鼓励着自己,这时快6点了,但仍未见天亮的痕迹,也不见进出的行人,我怕站立不住,不小心倒在哨位上,这时挎着枪,背靠在哨位的墙柱站立着,希望天亮有人来……</h3> <h3>(摄于昆明军区总医院,照片上站在后面左手位置的第一个是早晨打着雨伞来查哨的张德岭排长。)</h3> <h3> 快7点了,好不容易盼到一个人,打着一把被风吹得变形的雨伞向哨位走来,他看着我当时模样惊呆了,问我生病了吗?站了多久?我几乎说不出话来,他就是查哨的排长张德岭(上图)。他迅速地向连队跑去,估计不到十分钟就叫人把我换下,他们搀扶着我回到班上,让我躺在另一个兵的还有余温的被窝里,上面又给我加了一床被子,这时我在被子里仍然抖动得很厉害,经过连卫生员的处理和崔耀忠班长的悉心照料,手脚慢慢地有了温度,休整了十几个小时后,睡眠和体力得到一些恢复。晚上指导员田茂安组织了军人大会,连长张仲全宣布了这个嘉奖令。同时也宣布了一个处分决定,战友徐敬高因误哨的处分决定。</h3> <h3>(向元兵在麻粟坡看望王绍成等三位烈士)</h3> <h3> 这个意外的嘉奖令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虽然我得到了军旅生活的第一个嘉奖,但却给另一个老兵造成了一个处分,也不知道将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当时我的心里忐忑不安。但没想到的是,在12月26日下午,负有误哨责任的徐敬高在师部礼堂边的操场上跑过来向我说:“向元兵,真对不起你,我给你道歉!”当场让我感动得流下眼泪。</h3> <h3>(侦察队的四大金刚,靠东山主峰的后面队长谈利,前面三排长董世勇,靠八里河碑,后面一排长黄林明,前面二排长何彪。)</h3> <h3> 没过几个月,在1984年的侦察作战中,王绍成班长在一次突袭驻有54名越特工基地时英勇牺牲,与侦查班长程绍林、吴忠明一起永远留在麻粟坡烈士陵园,永远年轻的王班长的音容笑貌恍若就在眼前,徐敬高也立了战功。</h3><h3> 34年前“12.24、12.25”是两个普通而平常的日子;一个年嘉奖在部队也是最基层最普通的奖励,回过头来他真的是来之不易,同时也见证了一位只有十七岁少年的一夜蜕变,也见证了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我已长大成人,已经是一位可以佩戴上红五星、红帽徽的军人了。</h3><div>祝愿祖国永远平安!</div><div> 向驻守在祖国边陲和雪山哨所站岗放哨的军人致以崇高的敬礼!</div><div> </div><div> 向元兵</div><div> 2017年12月26日</div> <h3>(时任侦察连连长的李保民为王绍成三十周年祭日扫墓。)</h3> <h3> 编辑到这里向元兵的这两个故事就讲完了,正好今天是圣诞节,昨晚是平安夜,不由得使我想起有些人,在过什么平安夜、圣诞节的。岂不知平安夜不是吃个苹果就能平安的,是像向元兵这样的军人用不分昼夜站岗换来的平安。没有人感谢这些忠诚站哨的战士,却一个个抱着苹果祈求平安。在这里我想说:我们的军人才是最可爱,最值得敬佩的人,向保卫祖国边陲,可爱的解放军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h3>